毕业设计(论文)-川端康成《雪国》意象论.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川端康成《雪国》意象论.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川端康成《雪国》意象论.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川端康成《雪国》意象论.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川端康成《雪国》意象论.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川端康成雪国意象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2013级本科1班,陕西汉中723001)指导教师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雪国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通过“雪国”这个中心意象将文中的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命运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雪国这部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极具感染力,同时,还折射出了川端康成对生命本身的深沉思索和深切体悟。于是,“意象美”就成为雪国最为突出的特点,这不仅让雪国这部作品美不胜收,也使川端康成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意象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于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自己和日本文学赢得了崇高荣誉。雪国是川端康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富于抒情色彩,笔调优美,着意表现的是日本文化背景中由“白雪”装点的小村落与活动在其中的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所以,雪国最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以景致烘托人物的情感世界,“意象美”就成为雪国最为突出的特点。也就是说,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创造出了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具有丰富的人生情趣,读完以后,总会让人深受触动。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集中观照雪国的“意象美”,探寻小说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来实现对雪国复杂深刻意蕴以及精美独到的艺术品格的深刻理解与把握,进而实现对川端康成这个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以及相关联的日本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一、雪国中的“意象”雪国作为川端康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一经发表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川端康成赢得了世界声誉。不过它不是靠缠绵悱恻的爱情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人。雪国备受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小说文本着力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余味无穷的优美意境和拥有丰富审美意蕴的“雪国”世界。为了凸显这一特征,川端康成甚至有意淡化故事情节的复杂和曲折。因此,“意象”就成为把握雪国这部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意象”,就是指客观的物象经过创作主体自身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作者本人的内在情结与外在对象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复合物。意象是中国独特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辞里面的“子曰:书不尽意,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1这句话里面的“意象”指的就是“表意之象”,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人的思想意义。在日本古今和歌集的序言中也有关于“意象”的论述: “世间人物,百端繁复,心有所思,既拖之于耳闻目睹而行之于言。”23它是指作家将自己的生命感悟、思想情趣融入自然物象中,“意”与“象”融合升华为心灵的载体。在雪国中,川端康成就是将“雪国”和人物情感命运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完整丰富、美轮美奂的充满诗意的“雪国”世界。 让我们一起走进川端康成雪国中的意象世界。“穿过界县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34作品开头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苍茫辽阔的雪国景象,同时也交代小说故事的发生背景就是在这个漫天飘雪的小村落“雪国”里展开的。于是“雪”便成了这部小说最先出现的一个物象,当我们一步一步走进雪国这部作品后,就会发现,雪国中所描写的“雪”渗透到了这部作品的每个角落。有夜色下白茫茫的一片雪景、有暮色中远方大山顶峰上的积雪、还有房屋顶上堆积起来的雪、马路上的雪等等。关于“雪”的系列描写随处可见,雪国的世界说白了其实就是雪的世界。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岛村三次来到雪国,且每次都是伴随着“雪”而来的:第一次是“已经过了雪崩危险期,到处一片嫩绿,是登山的季节了。”333川端康成为我们描绘了白茫茫雪中一片春绿的景色,同时也暗示出岛村与驹子之间感情萌芽的开始,春意盎然,充满了希望。第二次已经是被茫茫大雪所覆盖的雪国。这时的雪国凄清冷寂,暗示着岛村和驹子之间的感情发生了改变。岛村最后一次到雪国已经是晚秋冬初时分了。这时候秋虫将死,夕阳晚照,昭示了整个故事已经走向了终结。可巧的是,岛村第三次来雪国的时间与他初次来时的季节时令恰好形成了一个轮回,这也就是说,随着整个故事的结束,一切都将回归到原点,岛村离开驹子、离开雪国回到东京,雪国又重回白茫茫的世界之中了。雪国中的“雪”这个意象贯穿了故事的开端与结束,并融入了文中人物的情感命运之中。431其次,在雪国这个地方,“雪”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既联系着腾腾热气的温泉浴室享受的游客们,也联结着大山里滑雪的欢快的大人和小孩们,还联系着靠在墙边织着毛衣的少女和围坐在屋檐下聊天的艺伎们。“雪国人”还举行祈祷来年丰收的赶鸟节,并且在用雪建筑的宫殿里唱着欢快的赶鸟歌。当雪停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雪中缫丝”,漂洗、曝晒这一切程序都在雪地里进行。当晨曦照射在雪地上的麻纱上的时候,被染上了瑰丽的红色。看到这样的情景,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夏天里的污秽也被一扫而光,仿佛自己躺在这洁白的雪地上,经过曝晒后身心都会感到舒畅。雪国里的“雪”不只是作为一种自然物象出现的。雪国的故事以岛村与驹子的情感纠葛为中心,中间还闪现着叶子、行男的形象,而“雪”意象在他们相互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中不断映现。岛村初见驹子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岛村向她望去,突然缩了缩脖子,镜子里白花花闪烁着的原来是雪。在镜中的雪呈现出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美,也许是旭日东升了,镜中的雪愈发耀眼,活像燃烧的火焰。浮现在雪上的女子的头发,也闪烁着紫色的光,更增添了乌亮的色泽。”351文中所描写的驹子是艳丽的美,她喝完酒后绯红的脸颊与镜中闪烁的白雪交相辉映,不仅让岛村被她的这种艳美所痴迷,也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她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强烈的生命热力。尽管驹子整日活在陪酒卖笑的日子中,但她对生活始终怀有希望。然而,驹子仍旧是悲哀的,虽然她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为此而卖力的生活,但终究还是得不到她渴求的幸福。驹子撞壁之时所发出的回声,岛村听起来就如同雪花纷纷落在他的心坎上。这里的“雪”其实是岛村的幻觉,但与他的心境非常吻合,对于驹子热烈的情感和这样卖力的生活,岛村却感到的是“雪”一样的冰凉和虚无,这也就暗示读者,岛村最终必然会离开驹子、离开雪国,回到属于他自己的世界里。 描写叶子时,川端康成并没有像描写驹子那般采用直接明了的话语,而是首先选择了岛村眼中所见的叶子“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着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色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311-12这里作者用“雪”与“镜子”把叶子虚化为岛村的自我感觉,将叶子与雪后消逝的暮景融汇在一起,同时,也说明叶子可能具有的某种象征意味和命运。531另一个关于叶子描写最多的就是她的声音,岛村对于叶子的声音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迷恋,在这片辽阔雪地上的叶子的声音,成为了岛村梦牵魂绕的遐想。在我看来,岛村对于叶子的向往,可谓是圣洁的。雪国中,川端康成用“雪”的纯洁美好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充满幻想,感伤的精神世界。在岛村的情感世界里,“雪”的意象结合驹子、叶子各自的美与命运,让岛村深深地迷恋在这其中。岛村希望从自然中吸取的灵感和体悟由此来摆脱人世间的羁绊,获得心灵上的救赎。但是,雪是变化无常的,它到来的同时也注定了消融。对人生持虚无态度的岛村寄希望于这一梦幻与现实之间的“冰雪时空”,寻找心灵的慰藉,但是,结局必然还是走向虚无。二、雪国意象的审美效果川端康成用富于主观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了雪国这部作品中人物之间复杂的的情感纠葛,并用“雪”这个小村落中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和优美意境,让人情不自禁地受到强烈的感染。而这部作品中的意象所造成的“意象美”是其最突出的特点。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更是丰富多样,充满象征、暗示和幻觉,内涵至为复杂深奥。“以研究波提切利尼而闻名于世的矢代幸雄博士,对于古今东西美术博学多识。他把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简洁地概括为雪月花时最怀友的诗句。当看到雪的美,月的美,即四季时令的美丽而有所感触时,当由于这种美丽而获得愉悦时,便会热切思念知心友人,愿与他们共享此乐雪月花这三个字,表现四季时令变化的美,包括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以及人间感情的美内在,这是日本的传统。”6214-215这段意味深长的话语说明,川端康成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其中关于自然景物方面的描写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致力于“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川端康成笔下雪国那具有鲜明“季节感”的描写无不与日本民族这一文化精神追求相契合,他笔下的“自然美”总是带有那么一点寂静凄冷的感觉。不论是皑皑白雪还是夕晖晚照,亦或是辽阔星空和冷冽孤寂的银河等等,它都是那样的静谧幽深、如梦如幻,让雪国整部作品始终处在一种空灵唯美的氛围之中。小说将“雪”与人物之间的情感故事融会贯通,“雪”在这个时候,早已不是作为单纯的自然景物而存在了,而是一种主观精神和气韵的载体,它象征着男女主人公心灵上的孤寂、爱与美的虚无以及青春和生命的易逝。岛村与驹子的相遇、相知、相爱都发生在雪中, “雪”喻示了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的演进,它总是与人物的情绪情感在一起出现,在视觉印象上与人物的心理意象叠合在一起。这里“雪”的意象早已被作者川端康成自己的情感浸泡过了,雪的那种清寒寂静与虚无的心境相应和,传达出作者复杂、多层次的生命体验。日本许多作家在观察自然生命的同时,对自身的生命也进行了一定的感悟和思考,他们将自然景物和人生合为一体,从自然万物的生长状态去感悟人生和美学,这就是日本民族传统的美学思想:物哀。“物哀”是人物在欣赏自然景物和自然风物时潜藏着的一种哀愁的情绪。在小说古都中,川端康成描写姐姐千重子和妹妹苗子时,就选取了老枫树上的两株紫花地丁来表现,再加上古都的自然美与传统美的烘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两姐妹不同的内心世界。而在雪国这部作品中,川端康成生动地描绘了雪国的季节转换、景物变化和人物形象。“山头上罩满了月色,这是原野尽头唯一的景色。月色虽已悄悄淡去,但余味无穷,不禁使人产生冬夜寥峭的感觉。”348在这段描写“雪国”的月色中,不仅让读者感到凄清冷寂,也渗透出了岛村主观情绪中淡淡的哀愁。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川端康成引用了日本古代禅师的一首诗:“我心似此虚无,纵然风情万种,却是了无痕迹。”7205而雪国这部作品中的核心人物岛村正是这种“虚无”的代表。首先,从形象自身的思想内涵来说,岛村是两个女子形象的反衬,驹子她们是真诚的,而他是虚伪的;驹子她们是热情的,而他是冷酷的,驹子她们在执着地追求生活,而他却始终悲哀地生活在虚无之中。他彷徨于驹子给他带来的肉感美以及叶子为他带来的精神上的慰藉,不论选择谁,最终都是以“徒劳”而终结。岛村在面对驹子时矛盾的。他明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但是,他又被驹子那种热情的生命力和面对再苦再难的生活也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所吸引,正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尽管如此,她之所以能把岛村从老远的地方吸引到雪国来,乃是因为她身上蕴藏着令人深深同情的东西。”383他在这里反衬了驹子、叶子她们内心深处的纯洁与美丽。“川端康成文学研究会”会长长谷川泉说,“岛村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将驹子和叶子的纯粹性活生生地映照出来”。8192-193其次,从整部作品采用的叙事方式来看,岛村是充当了一个叙事者的角色,读者们正是通过他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驹子们的,这使得作品充满了“余情美”的审美意蕴。川端康成大部分的作品本质上更像是抒情性的散文,充满了纤细微妙的美。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让读者体味到和谐统一的柔和气氛。三、由雪国意象美看川端康成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将自身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色。它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纤细、含蓄、清淡而纯真”的艺术格调,他总是将“美”与“悲”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加以表现,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雪国中,川端康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雪国世界。小说开头就描写了漫天飘雪、凄冷严寒的雪国,这将整个故事笼罩在一种哀伤凄美的情感基调里。岛村初见驹子时,杉树亭亭如盖,在这种凄冷严寒的冬天里却依然还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雪国中的意象是唯美的,就像雪国里那洁白无瑕的雪表现出一种流动的空灵之感。川端康成在讲述故事时,总是配合着风花雪月这些自然环境,他将大自然作为故事的背景,使自然的景物与人物的感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能体现川端康成小说“美与悲”这种风格的莫过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的美与悲。川端康成的小说基本都是以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主,特别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这当中尤其突出描写女性,其中包括女性的命运、性格等等。这些女性都是美的,但同时她们的结局也几乎都是悲的。雪国中,驹子的美和悲主要体现在,她那种爱对方不图回报的爱是“徒劳”的,到头来只落得一场空。而叶子的美且悲则在于,她对行男的关怀和热情不求得到任何报偿,甚至连她的生命也以一种悲哀的形式结束了。这些女性的命运通常都是不幸的,她们对生活、对爱情的追求是达不到所想要的预期的目的的。这就使得雪国这部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充满了悲伤的色调。当然,川端康成笔下也有关于男性的悲哀。睡美人中不仅表现了“睡美人”的悲哀,更为直接地表现了江口年老体衰的悲哀,虽然他每夜都来到睡美人之家,睡在年轻的睡美人的身边,但却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而山音中的信吾也是悲哀的。他既没有得到保子的爱,也没有得到菊子的爱,最终只能凑活地跟保子继续生活下去。川端康成所描写的人物的哀愁是非常真实的,交织着他们对自身的悲惨境遇的哀怨,同时也将川端康成的同情与哀怜融化在对象之中,这种同情是作者对下层人的爱悯之心,属于川端康成感情的炽热流露。基于日本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很多日本作家作品中都洋溢着“以死为美”的生命追求,川端康成也不例外。在雪国中以叶子陪伴着将死的行男开场,又以叶子的死收尾,“死亡”贯穿了整部作品,一直与叶子相随。在蚕室发生火灾的那一段情节里,川端康成就是依靠着这种日本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以死为美”的生命追求将叶子的死写得既美且悲。川端康成在小说结尾处安排一场火灾,让普通人看来悲惨的事情,却在岛村的眼里充满了诗意:洁白的雪景、灿烂的银河、飘舞着的火花,叶子的身体从楼上“飘下”,而川端康成便是运用了这些意象为叶子的死做了铺垫。“雪”、“火”、“银河”的意象营构了一个凄美却华丽的艺术意境,完成了叶子这个人物的命运书写。在岛村、也是在川端康成的眼里,叶子的这个结局并不是彻底的“死亡”,而是她内在生命的一种变形。川端康成在这里借死亡之美来追求永恒之美,通过死来达到永恒的生。于是,我们在雪国里看出了“透彻、洁净”的美意识,也追寻了川端康成一直找寻的别样的美丽,一种孤独的、绝望的、死亡的美丽。雪国作为一部充满悲哀、虚无情思的作品,不仅仅是川端康成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悲观心态。纵观全文,雪国这部作品始终贯穿着“美而悲”的审美意识,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艺术风格,才能够深刻表现出川端康成不平凡的一生,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文学美意识,让川端康成的作品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热爱。结语如果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之作,那么雪国则标志着他独特的创作风格的成熟,并且成为他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意味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探索的巨大收获,标志着他积极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营养,并将其有机融入到日本传统的文学精神之中,使得两者高度融合,使他的“意象美”呈现更加宽厚开阔的气象。雪国融自然风光、情感纠缠与人生追求于一体,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悲哀、虚无的时代精神。同时,在这部作品中,川端康成的创作风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细腻的心理刻画、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灵动的人物刻画、悲伤的抒情韵味以及变化多样的象征手法等等,这些艺术元素与他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和探索紧紧联系在一起正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所说:“川端康成先生热爱纤细的美,并且赞赏那种洋溢着悲哀情调的象征性语言,用它来表现自然的生命和人的宿命的存在。”9333参考文献1李学勤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王小平,中西进智小仁山中日诗歌意象对谈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53川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唐月梅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4苏琴琴,刘洪祥律动之水与消殒之雪边城与雪国意象比较J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5刘火雄论雪国中“雪”的意象的多重意蕴J襄樊职业艺术学院学报,2007(1)6何乃英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7叶渭渠不灭之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8长谷川雄品味川端文M日本:明治书院,19739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Kawabata YasunariXueGuoImagery TheoryCHENG RUI (Grade 2013, Class 1, College of Chin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