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ppt_第1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ppt_第2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ppt_第3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ppt_第4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答案:物质运动规律普遍客观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主动创造性改造世界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哲学的物质、运动概念1.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就有客观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3.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我们既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也不能脱离运动谈物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疑点微拨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回事。(试判断)点拨物质不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体现。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试判断)点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都反映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哲理。(试判断)点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正确的观点,它正确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所以,前者观点正确,后者观点错误。,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1.全面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理解物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前者是属性,只有物质有此属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后者是状态。哲学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前者是对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共性的概括,后者是指自然界中的具体的物质形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3.关于运动和静止的不同观点,详见下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含义、特点及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疑点微拨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是永恒存在、亘古不变的。(试判断)点拨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变化,所以,虽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不等于规律是永恒存在、亘古不变的。,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全面理解规律的概念(1)固有的联系主观臆造的联系,本质的联系现象的联系,必然的联系偶然的联系,稳定的联系易变或不变的联系。(2)易错点。,题组一,题组二,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典例引导】(2017江苏)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B.C.D.,B,题组一,题组二,试题剖析,题组一,题组二,【题组真练】1.(2015江苏)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B.C.D.,答案,解析,题组一,题组二,2.(2014课标全国)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B.C.D.,答案,解析,题组一,题组二,3.(2015天津)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A.B.C.D.,答案,解析,题组一,题组二,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典例引导】(2017课标全国)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B.C.D.,B,题组一,题组二,试题剖析,题组一,题组二,【题组真练】1.(2018浙江)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A.B.C.D.,答案,解析,题组一,题组二,2.(2016课标全国)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B.C.D.,答案,解析,题组一,题组二,3.(2014江苏)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