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二维核磁共振方法验证6-甲氧羰基烟酸的质量问题The Q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引 言1第1章 绪 论21.1 核磁共振概论21.1.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21.1.2 化学位移31.1.3 耦合常数31.2 核磁共振的发展41.2.1 脉冲序列的应用41.2.2 二维核磁共振41.2.3 三维核磁共振51.2.4 LC-NMR联机技术61.3 核磁共振的应用61.3.1 NMR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61.3.2 NMR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71.3.3 NMR在乳剂微观结构检测中的应用71.3.4 NMR在其他方面中的应用71.4 6-甲氧羰基烟酸的合成8第2章 实验部分92.1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92.2 化合物6-甲氧羰基烟酸质量问题反馈92.3 实验过程92.4实验仪器与测定条件10第3章 结果与分析123.1 实验数据分析123.1.1 1H-NMR谱图分析123.1.2 HMBC谱图解析133.2 分析结论14结 论16致 谢17参考文献18用二维核磁共振方法验证6-甲氧羰基烟酸的质量问题摘要:核磁共振是指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添加高强度外磁场的作用下,原子核进行自旋运动进而发生塞曼分裂(Zeeman Splitting),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产生共振现象,吸收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的一种物理过程。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已经离不开核磁共振。本文主要阐述了核磁共振的原理、化学位移、耦合常数、发展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利用1H 谱和2D-NMR中的HMBC谱图来验证小分子化合物6-甲氧羰基烟酸的结构,通过分析1H谱图,利用耦合裂分规律确认出吡啶环上的氢的归属,再结合HMBC谱图的相关信号分别找出与H2、H4有关联的C8,以及与H5有关联的C7,确认OCH3与H8有关联,得出正确结构为5-甲氧羰基-吡啶-2-甲酸。可以将其推广到仓库小分子化合物的质量验证上,以确保反应原料产物的质量。关键词:核磁共振 氢谱 HMBC谱图 6-甲氧羰基烟酸The quality of 6-methoxy carbonyl nicotinic acid was validated using two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methodAbstrac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s the nucleus of a magnetic moment that USES a high strength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and the nucleus spins and then divides into the seman. A physical process by which the low energy state transitions to a high energy state, producing a resonant phenomenon and absorbing a particular frequency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he methods of studying chemical kinetics and organic compounds have been dependent on NMR.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principl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chemical displacement, coupling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arious aspects. Using two-dimensional hydrogen spectrum and nuclear magnetic HMBC spectra of small molecules to verify oxygen carbonyl compounds 6-a nicotinic acid structur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ydrogen spectrum diagram, using the coupled splitting rule identified on the ownership of the pyridine ring of hydrogen, combining HMBC spectra of related signal, respectively,to find H2,H4 related C8, as well as the associated with the H5 C7, confirm that methoxyl group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H8,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rrect structure for 5-methyl carbonyl oxygen-pyridine-2-formic acid. It can be generalized to the quality verification of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 in the warehous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produced.Key words: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NMR HMBC spectrum 6-nicotinic acid 24引 言 诞生于上个世纪的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924年,Pauli就预述了核磁共振的最根本的原理。194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E.M .Purcell和哈佛大学F.B loch两人因为独立发现的这一成就,所以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1,核磁共振从发现到发展,再到今天的广泛应用,不过六七十年的时间,却有着非常惊人的成就,其不只是已形成为一门有一套完整实践的新学科2,3,而且有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也多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因为塞曼分裂的大小与分子的化学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核磁共振能够有效提供化学结构及分子动力学的有关信息,已成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构造4,5及研讨化学动力学等的十分重要的办法。NMR技术可以很深地进入物质内部而不会对样品造成毁坏,并且有准确、快速、分辨率高等优点,其作为分析物质的方法得以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己经从物理学渗透到生物化学、石油化工、材料科学、医学卫生、地质等众多的学术及应用前沿,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溶液核磁共振在有机化合物、生物大分子和天然产物中的应用,可以对其进行非破坏性的直接分析,更加的引人关注。与此同时,核磁共振在技术本身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核磁共振主要有核磁共振成像、液体核磁共振、固体核磁共振三个重要分支。其中,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已经成为物质分子结构分析与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方法对小分子化合物原料6-甲氧羰基烟酸进行检测,分析氢谱和HMBC谱图,进而推断出其正确的结构为5-甲氧羰基-吡啶-2-甲酸。第1章 绪 论1.1 核磁共振概论1.1.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具有磁矩的原子核才是核磁共振的探究对象。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它有磁矩产生的首要前提是发生自旋运动,在自然界中然而并非全部同位素的原子核都有自旋运动,只有存在自旋运动的原子核才具有磁矩。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和自旋量子数(I)有关联。自旋量子数 I 值又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和核电荷数 Z(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有关联。如下表1.1所示:表1.1 自旋量子数 I 值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和核电荷数 Z的关系质量数A核电荷数ZINMR信号电荷分布偶数偶数0无均匀偶数奇数1, 2, 3, 有不均匀奇数奇数或偶数1/2,3/2,5/2, 有均匀不均匀 I=0时,不会产生共振信号因为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比如:12C6 16O8 32S16;I0时,具有自旋现象,I=1/2时,核有利于核磁共振检测的原因是电荷在表面平均分布,核磁共振谱线相对窄;比如: 1H1 13C6 15N7等等,有磁矩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存在着不同的能级。当自旋核处在外磁场B0中时,除自旋外(自旋轴的标向与m一致) 还会类似于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动即是会绕B0进动,我们称之为Larmor进动, E =(hn/2)B0 (1-1) 在和B0垂直的方向我们加一个射频场B1,其频率为n射,当E射= hn射 =E时,自旋核会吸收一定射频的能量,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核自旋出现反转现象)。 n射 =(n B0)/ 2 (1-2)磁场强度与射频频率成正比关系。当仪器的射频频率越来越大时,则磁场强度也越来越大,谱图分辨率就会越来越高。我们可以通过二种方法来满足核磁共振条件,一种方法是扫频固定磁场强度,通过改变射电频率对样品扫描,另一种方法是扫场固定射电频率,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对样品扫描。1.1.2 化学位移由于核所处的化学环境有所不同,屏蔽常数也就不同,因此对于同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来说,它的共振频率亦会有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原子核周围存在电子云,核四周的电子云密度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中是不同的。当原子核处于外磁场中时,随着核外电子的运动就会产生相应地感应磁场,核外电子对原子核的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在测定化合物时,因为分子中的同类磁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共振频率不同,导致其出峰位置也就不同,故而在图谱上会出现谱峰位置的移动,科学家把它称为化学位移,用符号来表示。在核磁氢谱中分析化合物中各类氢原子所处位置的重要依据是化学位移,由于化合物分子中各个质子受到屏蔽作用的程度不同,因而在核磁谱上出现吸收峰的位置也就不同,受到的屏蔽作用小,吸收峰出现在低场,所受的屏蔽作用大,吸收峰就会出现在高场。1.1.3 耦合常数核磁共振谱线受到自旋体系之间存在的自旋-自旋耦合的影响发生分裂。由于分裂所产生的裂距反映了两个核之间互相耦合作用的强弱,科学家把它称为耦合常数(coupling constant)J。J以赫兹Hz(周/秒)为单位。耦合常数J的数值之所以与仪器的工作频率或磁场强度没有任何关系,是因为它反映的是两个核之间的作用的强弱。耦合常数的大小和两个核在分子中相隔化学键的数目、角度及电子云密度有密切的关联,故在J的左上方标以两核相距的化学键数目。比如13C-1H之间的耦合标为1J,而1H-12C-12C-1H中两个1H之间的耦合常数标为3J。因为自旋耦合是通过成键电子来传递的,所以耦合常数随着化学键数目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当两个氢核相距四根键以上时就难以存在耦合作用了,若此时J0,则称其为远程耦合或长程耦合。1.2 核磁共振的发展关于核磁共振学的进展,主要涉及各种脉冲序列的应用、二维核磁共振、三维核磁共振、LC-NMR即液相色谱(实际上指高效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谱仪的联机技术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运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钻研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其表征材料的分子结构进一步能够监视反应的进度6。1.2.1 脉冲序列的应用脉冲-傅立叶变换的发展是一次重大技术改革,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克服了连续波谱等待时间长,扫描速度慢,所需时间长以及难于保证信号长期不漂移的缺点,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灵敏度的提高是从根本上来实现的,在脉冲作用下,使不管处于何种官能团的原子核都能同时产生共振,脉冲作用时间短,为微妙数量级,样品用量可大为减少,能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完成一张核磁共振谱图的记录。同不少分析测试方法相比,核磁共振是一种灵敏度较低的分析测试方法7。随着核磁共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深入,在20世纪90年代又获得一大飞跃-脉冲梯度场(PFG)8。脉冲场梯度技术是(对样品)在一个时间间隔内沿坐标轴方向施加一个梯度场。其应用作用有三方面,第一个作用是抑制溶剂峰,大分子扩散慢,故在短时间内,即在第二个梯度场脉冲(或在复杂的脉冲序列中的最后一个梯度场脉冲)的末了,仍保持在同一体积元中,由第一个梯度场引起的去相到此时重聚焦,有核磁共振信号。水分子扩散快,在空间移动大,因而它的横向磁化矢量不能重聚焦,因此它的信号被抑制;第二个作用则是从脉冲序列的结果中选择出所需要的信号,这是它的主要功能,也是目前在二维及多维核磁共振脉冲中广为应用的主要原因;第三个应用是与选择性激发相配合,当作三维核磁共振实验时,用选择性激发,则可以较快地得到所选定谱线的三维核磁共振信息。1.2.2 二维核磁共振J.Jeener在1971年最先提出了二维核磁概念之后,到80年代,Ernst小组不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二维核磁共振基本原理还详细具体地分析了二维实验。后经Ernst和Free-man等小组的共同努力研究使二维核磁共振得以成为常规实验,为此Ernst获得了 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殊荣。2D-NMR中的最主要部分是化学位移相关谱,分为同核耦合、异核耦合、NOE和化学交换四大主要类型,它表明共振信号的相关性。最常用的同核位移相关谱称为COSY,其一般情况下反映的是三键耦合关系,有时也会有少数反映长程耦合的相关峰的出现;异核位移相关谱H,C-COSY,通过把直接相连的 1H和13C核关联起来来全面的反映两者之间的相关性;NOE效应研究分子的空间构型,二维谱的方式是测NOESY,核组间的NOE全部能观测到,是非选择性的。而把1H核和远程耦合的13C核关联起来的是HMBC,它主要作用是检出1H的异核多键相关,判断其结构得出结论。二维核磁共振谱(two-dimensional NMR spectra)的出现开创了核磁共振波谱学的新时期,对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来说,极大地提高了所能处理的难度和增加了解决问题门径的多样性。 现在,研究复杂生物大分子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NMR也可以进行非破坏性的直接分析,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被誉为溶液中的X射线衍射技术9。1.2.3 三维核磁共振核磁共振谱学方法从最初的一维核磁共振发展到二维核磁共振谱之后,其效能有了飞跃性的快速进展。新的、更可靠客观的方法的形成为推导有机化合物具体结构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把COSY和NOESY两者综合利用起来,则可对蛋白质分子氨基酸残基的序列作出准确指认,并且能够得到该分子在溶液中的二级结构的相关信息。但这样的方法对蛋白质分子量有限制:其氨基酸残基数需小于80-90。随着核磁共振谱图分辨率的增加,波谱仪的频率的提高,再加上标记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技术使大分子量的蛋白结构的确定成为了现实。借鉴于三维核磁共振谱使同核二维核磁共振谱相关峰重叠问题得以解决和改善,是二维核磁共振谱的延伸,所以新兴起的三维核磁共振(3DNMR)技术也逐渐开始在生物分子的科学研究进行应用,美中不足的是三维实验需要的时间长,而且蛋白质标记过程极度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宽泛使用。1.2.4 LC-NMR联机技术随着核磁共振波谱仪的频率已提高至800MHz,为检测微量样品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已经有抑制溶剂峰的脉冲序列,特别是选择性激发的整形脉冲和脉冲场梯度技术的应用,更是提高了效率。现在用得多的有WET(water suppression enhanced through T1 effect)10,11和CHESS(solvent suppression via a chemical-shift selective RF pulse followed by a dephasing gradient)12。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易于进行过程的控制。以上几方面的发展为LC-NMR即液相色谱(实际上指高效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谱仪的联机技术解决了费用较高,溶剂峰被大大地抑制的困难。HPLC是很有效的分离方法,NMR则是最有效的结构鉴定方法,二者的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功用。例如,从3mg磨碎的干树叶就鉴定了几种生物碱,甚至有定出新结构的特征的可能13。1.3 核磁共振的应用核磁共振能在不破坏待检物质结构的条件下精准地分析物质结构,因而在食品分析检测、有机合成反应、乳剂微观结构研究、活性药物化合物筛选方面及体内药物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1.3.1 NMR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应用NMR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同时得到样品中多种组分的弛豫时间图谱,不但能够快速定量分析检测样品最重要的是对样品还没有破坏性,从而能准确无误地对样品进行鉴定分析14。张伟等15使用qNMR测定葡萄酒中乙醇,与GC法定值结果一致。范明辉等16运用NMR技术剖析研究讨论了水分子的流动性、持水力、水结合、水化等与食品品质相关的性质。据杨玉玲等17分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酸水解和酶水解后的支链淀粉样品的分支程度也是利用13C-NMR谱图的信号强度之比来完成的。庞林江等18使用NMR技术研究了苹果内部褐变引起果实成分变化的检测和对贮藏温度有差别的情况下的监控。1.3.2 NMR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NMR技术不仅在研讨合成反应中的电荷分布以及在定位效应、探讨反应机理等方面也有着广泛应用,而且在有机合成中,在对产物和反应物进行结构解析和构型确定上起到了至关主要的作用19。核磁共振波谱经过研究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从而从微观的角度阐明了配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对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的研究是通过对其产物结构的研究和动力学数据的推测来实现的20。1.3.3 NMR在乳剂微观结构检测中的应用NMR应用于乳剂,定量能测定乳滴的粒径,定性可以测看乳化剂分子的排列方式、键合情况以及判断微乳的类型,V.di Bari etal.21利用脉冲梯度核磁共振测定乳剂中乳滴的粒径,Martin Alexander Schubert et al22研究了蛋黄卵磷脂和HS15形成脂质纳米颗粒后,在1H-NMR中,各自官能团的信号强度变化不同,从而推断出蛋黄卵磷脂和HS15的不同键合作用,WafaNaouietetal23利用1H核磁共振研究了结合自扩散系数及相应油水相的官能团的化学位移值判断微乳的类型是O/W还是W/O。从微观的角度考察乳化膜的排列情况,为评价乳剂的质量提供一种分子水平的方法。1.3.4 NMR在其他方面中的应用在发现活性化合物有效性方面,其他方法都不可代替NMR技术,并且对活性药物化合物的筛选方面节省了大量的功夫和费用24。NMR技术具有简便性、无损伤性、连续性、高分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不可或缺的 25。NMR技术在共混及三元共聚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异构体的鉴别;端基表征;官能团辨别;均聚物立规性分析;序列分布及等规度的分析等的应用包含面很广 26。Nielsen等27通过NMR和多元数据分析,快速准确获取了重油的密度、热值、水分、硫分等物理与化学性质。NMR已在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化学反应过程的动态跟踪、生物分子溶液构象研究方面作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28。1.4 6-甲氧羰基烟酸的合成该小分子化合物原料的合成是单反应,步骤和氢谱文献如下所述:图1.1 6-甲氧羰基烟酸的合成路线12.6g2,5-二羧酸吡啶和150ml甲醇反应得到悬浮物,向该悬浮物中缓慢加入4.5g的95%的H2SO4,反应加热回流2.5h,冷却至25,再向其中倒入750ml去离子水,此时有悬浮的白色沉淀产生,搅拌20min,用带有滤纸的毕希纳漏斗过滤,得到的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并收集。原料溶解于150ml二氯甲烷,加热至35,用饱和的钠重碳酸盐溶液洗涤2至3次使其分层,再滴加2N HCl到有机层直到pH为1-2,有白色沉淀形成,过滤、洗涤、烘干得到复合物4.75g。其核磁数据为:1H NMR(400MHz,d6-DMSO):9.12(brs,1H),8.42(t,1H),8.15(t,1H),3.89(s,3H).第2章 实验部分2.1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核磁共振中的1H 谱和HMBC谱中的信息来确认小分子化合物6-甲氧羰基烟酸的结构。生产厂家提供的6-甲氧羰基烟酸,得到的产物1H 谱与文献一致,化学部门使用后得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认为质量有问题,则转到NMR来测定其结构是否正确,经2D-NMR证明结构错误,正确结构为5-甲氧羰基-吡啶-2-甲酸。由于同分异构体的1H 谱很接近,容易导致混淆,2D-NMR是验证同分异构体的好方法,可以将其推广到小分子化合物的质量验证上,以避免错误导致的生产损失。2.2 化合物6-甲氧羰基烟酸质量问题反馈供应商给出的结构式及提供的核磁解析如下:图2.1 6-甲氧羰基烟酸的化学式核磁解析:1H-NMR( 500 MHz,CDCl3 ) :9.15( 1H, dd,J=2, 0.64Hz), J=2Hz, 0.64Hz位H-2的远程偶合, 8.44( 1H, dd,J=8.2, 2.1Hz), J=8.2Hz为H-4的邻位偶合,J=2.1H位H-4的远程偶合,8.15( 1H, dd,J=8.2, 0.64Hz), J=8.2Hz为H-5的邻位偶合,J= 0.64Hz为H-5的远程偶合,3.91(3H, s)位C-7相连甲氧基质子,将核磁谱图放大拉起来可以看到13-14ppm有一个宽峰,对应C-8羧基质子。与第1章中参考文献基本一致。2.3 实验过程实验样品:小分子化合物6-甲氧羰基烟酸是由长沙麓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实验溶剂:氘代二甲亚砜(DMSO;methyl sulfoxide-d6,99%)生产商:ALDRICH,CAS:2206-27-1,批号:10025417样品配制:配制样品是在通风橱内进行的,从离心管中称取待测的原料样品2mg,放于核磁管中,接着用移液枪移取DMSO溶剂0.6ml于核磁管内,盖上核磁帽,振荡使其全部溶解,此时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食指按住核磁帽,其余手指握住核磁管,使其上下翻动以赶走溶液中的气泡。在核磁管管口处写上对应的编号,溶剂名称,实验室房间号,样品配制完成。实验步骤:2.4实验仪器与测定条件 实验仪器:德国Bruker公司AVANCE-II 400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配有5 mmBBO(宽带观测)探头;1H观测频率为400.13 MHz,13C观测频率为100.61 MHz;实验控制和数据处理都是由Topspin2.核磁专用软件完成。 测定条件:室温25 实验标准脉冲程序及实验参数表2.1 实验标准脉冲程序及实验参数实验类型 采样参数 处理参数1H PULPROG= zg30; TD=32768; NS=8; FIDRES=0.251 Hz; AQ=1.992 sec; D1=1.000 sec SI=32768 LB=0.30 Hz BC_mod=quad WDW=EMHMBC PULPROG=hmbcgpndqf; TD=1024; NS=8; FIDRES=4.298 Hz; AQ=0.116 sec; D1=2.000 sec CNST13=8.000 SI=2048 LB=0.00 Hz BC_mod=quad WDW=SINE13C PULPROG= zgpg30; TD=32768; NS=3000; FIDRES=0.734 Hz; AQ=0.682 sec; D1=2.000 sec SI=32768 LB=2.00 Hz BC_mod=quad WDW=EM 第3章 结果与分析3.1 实验数据分析3.1.1 1H-NMR谱图分析在1H-NMR谱中,共有4组质子峰,其积分比(从低场到高场)为:1:1:1:3。高场区的质子峰H3.91ppm(3H,s), 按质子化学位移规律和积分值判断,应为甲氧基上的质子,但甲氧基应归属于哪个碳尚不确定。在吡啶环上有3个H,根据质子化学位移规律和偶合裂分峰形判断,处在最低场的那组峰H9.15ppm(1H,dd, J =2,0.64Hz), J=2Hz是H-2与H-4的远程耦合,J=0.64Hz是H-2与H-5的远程耦合,因此此处的化学位移上的H归属为H-2;H8.44ppm(1H,dd, J=8.4,2.2Hz) J=8.4Hz是H-4的邻位耦合,J=2.2Hz是H-4的远程耦合;H8.15ppm(1H,dd, J=8.4,0.64Hz) J=8.4Hz为H-5的邻位耦合,J=0.64Hz为H-5的远程耦合。将核磁氢谱图放大拉起来可以看到13-14ppm有一个小包的宽峰,对应的是羧基质子。图3.1 化合物6-甲氧羰基的氢谱3.1.2 HMBC谱图解析在HMBC谱图中,横坐标代表1H的化学位移,纵坐标代表13C的化学位移,C-H远程相关谱中一般指2-4键,其中3键信号最强,在该谱图中保留了一键相关信号,以双点对称的形式出现,两点之间的间距正好是其所对应的氢化学位移。从HMBC中得知,在C=150ppm处有一组对称信号,对应H-2的化学位移,所对应的C即为C-2;在C=139ppm处的一组对称信号,对应H-4的化学位移,所对应的C是C-4;在C=125ppm处的对称信号,对应H-5的化学位移,所对应的C是C-5;在C=165ppm处,出现两个相关信号,H=8.44ppm,H=3.9ppm, =8.44ppm由1H-NMR谱分析知是H-4,H=3.9ppm是甲基质子,根据远程相关信号判断此处是C-8,说明甲基质子应与C-8相连接,在C=166ppm处,只有一个相关信号出现,是H-5远程相关,推断为C-7;在HMBC谱图中还有两个C未归属,在吡啶环上,在N的间位,C的化学位移小,在N的邻位,C的化学位移大的规律得出,C=128ppm处的相关信号为C-3,C=151ppm处的相关信号为C-6. 图3.2 化合物6-甲氧羰基的HMBC谱图图3.3 化合物6-甲氧羰基的HMBC局部放大图表3.1 化合物6-甲氧羰基的氢谱及二维相关信号位置氢谱化学位移 (1H, ppm)偶合常数J (Hz)碳化学位移 (13C, ppm)HMBCDMSO2.5(m)1.604001/29.15(dd)2.2,0.641502,43/1282,548.44(dd)8.4,2.21392,4,558.15(dd)8.4,0.641254,56/151/7/166583.91(s)/1655,83.2 分析结论由1H-NMR谱图和HMBC谱图综合分析得知:甲基质子应与C-8相连,由于这种小分子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氢谱极其相似不宜分辨,用2D-NMR中的HMBC法把H核和远程耦合的13C核关联起来,检出1H的异核多键相关,根据HMBC谱图上出现的相关信号确认出该化合物的正确结构为5-甲氧羰基-吡啶-2-甲酸。结 论 本课题通过核磁共振1H 谱和HMBC谱图鉴定出化合物6-甲氧羰基烟酸的结构错误,该化合物的正确结构为5-甲氧羰基-吡啶-2-甲酸。该化合物的结构为5-甲氧羰基-吡啶-2-甲酸因为这种小分子化合物是化学类企业常备的反应原料,结构简单,其同分异构体的1H 谱很接近,容易导致混淆,2D-NMR是验证同分异构体的好方法,将其推广应用到仓库小分子化合物的质量验证上,可以避免错误导致的生产损失。参考文献1 Douglas A Skoog,Donald M West.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second edition) M.America SaundersCollege,1980:377.2 彭勤纪, 张明嘉, 李慕洁等.吡啶酮系偶氮染料腙式偶氮式互变异构的研究-核磁共振波谱在构型测定中的应用J. 波谱学杂志,1989,06(02):169-176. 3 赵锋. 核磁共振影象的临床应用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3,9(06):109-112. 4 方金端. 二维核磁共振在抗生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抗生素志,1988,13(06):447-452.5 钟军, 蒋雪梅. 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35(01):282-286.6 杨伟, 渠荣遴. 固体核磁共振在高分子材料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 报,2006,12(12):69-74.7 Bernhard B lmich.IntroductiontocompactNMR:A review of methodJ. 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2016,83(83):27-38.8 崔艳芳, 文健, 刘买利. 应用脉冲梯度场NMR研究脂蛋白的自扩散系数分布J. 波谱学杂志,2003,20(01):9-15. 9 鞠建华, 周亮, 杨峻山.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在阐明一种三萜多糖皂苷结构中的应用J. 波谱学杂质,2001,18(4):229-341.10 Roy R,Knowles R.Effects of methane metabolism on nitrication and nitrous oxide production in polluted freshwater sediment.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4,60(9):103-118. 11 Ogg R J, Kingsley P B, Taylor J S. WET, a T1- and B1-insensitive water-suppression method for in vivo localized 1H NMR spectroscopy.J.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Series B,1944,104 (1):1-10.12 M Pfeffer, R eznek,P Kian, H tpnkov. Device for measurement of power and shape of radio frequency pulses i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J.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12,23(5):235-258.13 宋国强. 利用LC-NMR鉴定蔓生百部双苄类化合物的结构A. 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会.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会:,2004:2.14 TPHenrik, MLars, BESren. Low-Field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chemometrics combin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water , oil, and prote in contents in oil seeds J . JAOCS,2000,77(10):1069-1077.15 张伟, 徐蓓. 核磁氢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乙醇J. 化学分析计量,2004,13(6):39-41.16 FanMinghui, FanChongdong, WangM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力系统设备故障排除方案
- 校园安全教育古言
- 苏州校园安全教育平推
- 动力电池零碳工厂项目工程方案
- XX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项目技术方案
- 离婚房产未成年子女抚养及使用协议书
- 商业综合体装修施工及后期维护一体化管理合同
- 夫妻双方协商离婚及赡养费支付协议书
- 农旅融合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 离婚协议违约赔偿与财产分割执行监督争议调解合同
- 职工自愿放弃社会保险协议
- 高中英语Unit5Firstaid文章BasicFirstAid人教版必修五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GB/T 39901-2021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 法硕刑事诉讼法学三辩护制度
- 《小英雄雨来》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
- 常用水利规范目录
- 2022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 双绞线链路测试报告
- 高级财务管理(第三版)第02章-财务估价模型概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