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12空气在哪里教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12空气在哪里教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12空气在哪里教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12空气在哪里教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上12空气在哪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三年级语文上 12 空气在哪里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1.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 1.朗读课文 ,理解内容。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 课时两课时 空气在哪里 小猴子要和空 气玩儿捉迷藏的游戏。 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 ):开门见山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空气嘻 (x)嘻一笑 ,说 :“ 我可是个 隐 (yn)身人 ,随便藏到什么地方 ,恐怕你都很难找到。 ” 说完 ,一眨眼 ,真的不见了。 空气称自己是 “ 隐身人 ”, 点明了什么 ? 小猴子找哇找 ,找不到 ,急得大声喊 :“ 空气 ,空气 ,你在哪里 ?” 小猴子充满童趣的喊话有什么作用 ? “ 我在你的肺里 !” 空气回答道。 空气的回答2 / 10 指明了它的作用是什么 ? 小猴子一张开嘴 ,空气就跑了。 段导读 :第 2 至第 5 自然段写了空气看不见的特点和可以让人呼吸的作 用。 小猴子赶紧 追。他一边追 ,一边喊 :“ 空气 ,空气 ,你在哪里 ?” “ 我在你玩儿的小皮球里 ,让皮球跳得老高老高。 ” 这句话介绍了空气的第二个作用 ,是什么 ? 小猴子拿起小皮球 ,左瞧瞧 ,右看看 ,皮球上面没有 “ 门儿 ”, 这可怎么办呢 ?“ 左瞧瞧 ,右看看 ” 表现了小猴子怎样的心情 ?他一拍脑门儿 ,计 (j)上心来 ,找来一把锥 (zhu)子 ,在皮球上刺了个小洞往里瞧。哎呀 ,糟糕 !皮球瘪 (bi)了 ,空气又跑了。 “ 哎呀 ,糟糕 !” 写出了 小猴子怎样的心情 ? 段导读 :第 6至第 8自然段写空气藏到皮球里 ,可以让皮球跳起来。 小猴子不灰心 ,又去找空气。他找哇找 ,大声喊道 :“ 空气 ,空气 ,你在哪里 ?” “ 我在汽车的轮胎 (ti)里。有了我 ,汽车就能装得多 ,跑得快。 ” 这里介绍了空气的什么作用 ? 小猴子一眼看见轮胎上有气门儿 ,忙用手打开。他想 ,这下准能把空气抓到。不料只听见哧 (ch)的一声 ,轮胎3 / 10 瘪 了 ,空气又跑了。 段导读 :第 9 至第 11 自然段交代了空气藏到密闭的轮胎里 ,可 以让汽车装得多 ,跑得快。 小猴子爬起来 ,继续找空气。他一边找 ,一边喊 :“ 空气 ,空气 ,你在哪里 ?” “ 我在你写字用的钢笔里。 ” 小猴子忙把笔打开。为了不让空气跑掉 ,他把笔尖放进墨 (m)水瓶 (png)里 ,以为这回准能把空气捉到。没想到 ,小猴子一捏 (ni)钢笔的皮管儿 ,只听见咕嘟 (d)一声响 ,墨水冒了几个泡 ,空气从皮管里跑掉了 ,墨水钻进了皮管儿里。 这里介绍了空气的什么作用 ? 段导读 :第 12 至第 14 自然段交代了通过空气的压力可以让墨水钻进钢笔的皮管里。 小猴子又去找空气 ,大声喊道 :“ 空气 ,空 气 ,你在哪里 ?” “ 我在火炉里 ,忙着帮助火燃得更旺 (wng)。 ”这里介绍了空气的什么作用 ? 小猴子眨了眨眼 ,看着熊熊燃烧 的火苗 ,着急地喊道 :“ 空气 ,空气 ,你在哪里 ?” 突然 ,从四面八方响起了空气的回答 : “ 小猴子 ,你瞧 ,我在空中一跑就成了风。 ” 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 ? 小猴子仰望天空 ,一阵微风拂 面 ,怪痒痒的。 4 / 10 “ 小猴子 ,我在这里。要是没有我 ,庄稼啦 ,树木啦 ,就不能生长。 ” 这里介绍了空气的什么作用 ? 小猴子跑到田地边 ,大树旁 ,多神 奇呀 !禾苗茁壮 ,树木挺拔。 段导读 :第 15至第 22自然段交代了空气对流形成风 ,可以让火烧得更旺 ,让植物呼吸 ,使禾苗茁壮 ,树木挺拔。 “ 小猴子 ,快来呀 !你看 ,水里有了我 ,鱼儿才能生活。 ” 这里介绍了空气的什么作用 ? 小猴子跑到小河边 ,低头一望 ,小鱼儿游得多快活 ! “ 小猴子 ,我在这里 !” “ 小猴子 ,我在这里 !” 为什么要反复重复这句话呢 ? 第二部分 (第 226 自然段 ):主要写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哦 !小猴子恍 (hung)然大悟 ,原来自己周围都是空气 ,自己就生活在空气里 ,时 时刻刻都在呼吸着空气。 第三部分 (第 27 自然段 ):告诉我们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我们就生活在空气里 ,空气对于我们和大自然的一切来讲都非常重要。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5 / 10 3.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 ?有只小猴子要和空气玩儿捉迷藏的游戏 ,他能找到空气吗 ?我们快来读读课文 ,和他一起去找找吧。 二 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 ,标出自然段。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分析字形 ,理解字义 。 3.认读生字卡片。 隐 yn 身人 计 j 上心来 轮胎 ti 墨 m 水瓶 pn 捏 ni 旺 wn 4.理解词语的意思。 隐 :隐藏不露。 恐怕 :表示猜测、估计。 恍然大悟 :忽然完全明白。 5.积累你喜欢的词语。 三 朗读课文 ,了解内容 1.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6 / 10 1.教师以游戏激发兴趣 ,以憋气活动导入新课 ,从而引出今天研究的对象 空气 ,揭示课文题目空气在哪里。 2.实验验证 ,利用器材证明空气的存在是本课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 ,教师要要求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自己设计 ,再操作验证。当学生把瓶子放到水里 ,看到气泡产生 ,知道空气存在时 ,教师还可以不断地鼓励学生 :“ 想一想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空气在瓶子里 ?” 1.继续练习默读课文。 2.了解空气的作用。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投影。 一 板书课文题目 ,整体感知 1.板书课文题目 ,质疑 :什么是空气 ? (老师简介 :空气是弥漫于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此外还有水蒸气、二氧 化碳、稀有气体等。 ) 2.默读全文。思考 :小猴子都到哪儿去找空气 ?找到了没有 ? 3.读课文 ,说说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 1 自然段 ):小猴子要和空气玩儿捉迷藏的游戏。 7 / 10 第二段 (第 226 自然段 ):小猴子到处找空气。 第三段 (第 27 自然段 ):小猴子明白了自己周围都是空气。 二 细读课文 ,了解空气的作用 1.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猴子找空气 ,知道了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什么用处 ? (2)画出文中不懂的词句。 2.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上面的问题。互相交流 ,相互补充理解。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共同讨论解决。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空气在皮球里 ,让皮球跳得老高老高。 (2)空气在汽车的轮胎里 ,让汽车装得多 ,跑得快。 (3)空气在写字用的钢笔里 ,让墨水钻进皮管儿里。 (4)空气在火炉里 ,帮助火燃得更旺。 (5)空气在田地边 ,禾苗更加茁壮。 (6)空气在大树旁 ,树木更加挺拔。 (7)空气在水里 ,小鱼儿游得多快活。 4.理解句子。 1.出示句子 1。 我可是个 “ 隐身人 ”, 随便藏到什么地方 ,恐怕你都很难找到。 8 / 10 (1)“ 隐 ” 在句中 是什么意思 ?(隐藏不露 ,让人看不到。 ) (2)“ 恐怕 ” 是什么意思 ?(表示估计或担心。 ) (3)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 (4)读一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 2。 哦 !小猴子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周围都是空气 ,自己就生活在空气里 ,时时刻刻都在呼吸着空气。 (1)“ 恍然大悟 ” 是什么意思 ?(形容忽然醒悟。 ) (2)小猴子忽然明白了什么 ?(自己周围都是空气。 ) (3)从 “ 时时刻刻 ” 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我们离不开空气。 ) (4)朗读这句话。 三 分角色朗读全文 ,加深对空气的了解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实验 ,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 ,并在实验中细心点拨 ,让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力求在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本课教学既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合作 ,进行探究实验 ,也需要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 ,发挥每个学生手、脑、耳、眼、嘴等功能 ,让他们动手做一做 ,动脑想一想 ,动耳听一听 ,动眼看一看 ,动嘴说一说 ,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陶冶情9 / 10 操。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画 “” 。 墨水 (m m) 空气 (kng k) 隐身人 (y yng) 哪里 (n n) 2.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赶紧 ( ) 着急 ( ) 著名 ( ) 神奇 ( ) 调皮 ( ) 留意 ( )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小猴子 。 (2) 帮助火燃得更旺。 (3)我们时时刻刻 。 4.空气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让空气保持洁净呢 ? 提示 :减少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排放 ,保持环境卫生 ,绿化造林等。 一 空气 简介 空气是弥漫于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无色 ,无味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还有极少量的氡、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 ,以及水汽、二氧化碳、尘埃等。地球的正常空气成分按体积10 / 10 分数计算是 :氮约占 4/5,氧约占 1/5。 假如没有空气 ,我们的地球将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没有一丝生机。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阳光和水合成营养物质 ,在此过程中 ,氧气被释放出来。人类和其他动物呼吸空气来获取氧气 ,还需要从摄入的食物中获取能量。 二 “ 沉重 ” 的空气 空气并非没有重量 ,一桶空气的重量大约相当于一本书中两页纸的重量。大气层 中的空气始终给我们的身体以压力 ,这种压力被称为大气压。因为我们体内也有空气 ,这种压力体内外相等 ,所以 ,大气的压力才不会将我们压垮。 三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 200 多年前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试验的方法测定了空气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