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佐村镇防汛防台抗旱预案.doc_第1页
东阳市佐村镇防汛防台抗旱预案.doc_第2页
东阳市佐村镇防汛防台抗旱预案.doc_第3页
东阳市佐村镇防汛防台抗旱预案.doc_第4页
东阳市佐村镇防汛防台抗旱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阳市佐村镇防汛防台抗旱预案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自然情况佐村镇位于东阳市区东北约30公里,东北与三单乡毗邻,西北与巍山镇接壤,东南与磐安玉山镇相连,西南与歌山、东阳江镇交界。全镇现有25个行政村,25567人,区域面积15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74亩,林地面积176821亩。佐村镇属山区乡镇,四周群山连绵,峰峦起伏,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为60%。其中芭蕉峰最高,海拔高度为776米;中间山的坡度较陡,整个地势近似盆地。境内属中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500至1750毫米之间。二、社会经济情况农业为全镇的主要产业,茶叶、毛竹、高山蔬菜为特色经济,小流流洪灾防御重点村有佐村、桑梓、上林口、谷岱、厦城、宅口、上村;地质灾害防御重点村有罗峰(金家庄)、厦城(岱溪)、上林口(马槽坞)、宅口、珊门、流贵塘、五丰(双燕)、石井坑(长青)、俞家(桥棚)、五联(里井);易受旱灾地区有前塘村、罗峰村、友谊村、流贵塘村、大塘光村、香溪村、西营村、平坑村、五联村等。三、水利工程现状境内有梓溪域,长约15公里,秀石溪流域长约10公里,谷岱溪流域长约10公里,宅口溪流域长约8公里。全镇境内有水库5座,有塘坝32座,总蓄水量约2200万立方米。水库山塘大多建在山坡水急的高坡上,有屋顶山塘多,险情大等特点。佐村镇水库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水库名称所在地集雨面积(km2)主坝(m)正常库容(万m3)灌溉面积(亩)开工年份竣工年份行政村自然村高长1游鱼罗峰村52.751.05983200320052厦城厦城村33.7538612200220043悬岩坑斯光村0.422.410.0200195819754平湖上村村0.425.014.1100200020045桐坑镇属2.7228172.75200019741977佐村镇山塘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山塘名称所在地集雨面积(km2)主坝(m)正常库容(万m3)灌溉面积(亩)开工年份竣工年份行政村自然村高长1清水塘桑梓1.016.69.0200195819632菲坞上林口0.65.01.050195819733上马坑佐村1.914.28.580195919764净介寺佐村0.314.36.0195819735樟坞谷岱溪南0.416.02.680195819756长坞谷岱上溪北0.112.03.5195819737前塘罗峰0.26.01.580195819608三十罗峰0.112.03.050195819779后头塘友谊0.45.01.5801958196310樟塘友谊0.86.62.8501959196511金钩友谊0.26.03.8801958196012大塘友谊0.44.81.1501958196013东树坞宅口1.012.09.0801958197614松树棚宅口0.810.07.0601956197615门堂弯宅口0.45.51.2301957197016大姆宅口0.16.01.1301958197317坞里珊门0.37.04.01001958197018前进流贵塘0.417.03.0101975198019香塘香溪0.84.51.41001958196320树头山香溪0.311.01.1301958196521金钗香溪0.28.01.0501959196222水竹奄香溪0.113.01.0501958196323照里坞白牛畈0.812.03.0602003200424新田湾白牛畈0.55.51.5601958196025北坑石桥0.511.01.5501958197526豺浪上村0.410.02.1601958196227深坑五丰0.510.02.0301959197428里坑西营0.814.74.51001958197529里家庄赵楼0.16.51.0501958197330小东仪俞家0.317.53.0301958197531拨坞石井坑0.18.01.0201958198632苦竹坑石井坑1.317.08.08019761979第二章 组织指挥体系一、组织指挥结构1、镇防汛防旱指挥所镇长为指挥,分管副镇长为副指挥,设监测预预警、人员转移、应急抢险、后勤保障等4个工作小组,指挥所下设防汛办公室。2、镇防汛防旱指挥所主要职责(1)在上级防指统一组织指挥下,负责本地区防汛防台抗旱与抢险救灾避险的具体工作;(2)负责制定本级防汛防台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修编本级防汛防台抗旱总体预案及防御台风预案、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预案、重要江河防洪预案、人员转移避险预案、工程抢险与应急救援预案、抗旱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3)负责组织落实各村级防汛防台负责人,明确职责,与巡查员、预警员等责任人签订责任书,组织培训和演练,并落实有关报酬;(4)按照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小型水库、山塘、堤防、堰坝等设施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置;(5)按照上级要求,配合民政、建设等部门开展农村住房防灾能力调查和避灾场所建设及认定,督促指导农户对存在安全隐患、防灾能力偏低的住房进行加固维修、重建或搬迁,并加强避灾场所维护管理;(6)负责做好监测预警工作,补充加密监测预警网络,做到监测预警全覆盖,及时将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水雨情预警信息传递到村级防汛领导小组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7)负责组织落实群众转移和安置工作,按照预案和“不漏一处、不存死角”的要求,做好人员避险转移和安置工作;(8)负责辖区内山洪与地质灾害易发区特别是在山区和沿河岸修路、建房等在建工程和洪涝台影响期间乡村公路的安全监管工作,负责已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或乡村公路因灾中断等危险区域警示牌设置,并组织人员监管;(9)负责组建防汛防台抢险救灾队伍,按规定储备防汛防台物资,并开展抢险救援和自我防范知识培训;(10)负责洪涝台旱灾情及有关信息的统计、核实和上报;(11)负责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向易受洪涝台和地质灾害影响的群众发放明白卡,组织开展防灾救灾演练,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12)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3、镇防汛防旱指挥所工作分工指挥:负责全镇洪涝台旱灾害防御工作,检查督促洪涝台旱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洪涝台旱预警的需要,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水资源调度,及全镇总动员令等。副指挥:负责洪涝台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和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开展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及旱灾时的水资源调度;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监测预警组:负责对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掌握本镇各村监测预警员反馈的山体开裂、滑坡、山塘水库溃坝、江溪堤防决堤等安全隐患迹象和暴雨洪水预警、预报和险情、灾情动态,及时为指挥所指挥决策提供依据。人员转移组:负责按照镇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转移路线转移,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转移时,按先人员后财产,先转移老弱病残、少儿妇女,后转移一般人员的原则进行。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并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清点和保护。应急抢险组:由镇政府组织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捡险队。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各抢险队员配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进行有序地抢险工作。后勤保障组:按照镇防汛防旱指挥所的命令及预报通知,各保障队员自备电筒、雨衣与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负责保障抢险物资、设备供应及后勤保障等工作。鉴于上述各应急组人员每年可能有变动,规定每年4月中旬前将新的应急抢险队伍组建好,并登记造册。5月下旬由镇防汛防旱指挥所组织进行一次实地演练。各应急组队员在紧急抢险时应一切听从指挥所调遣,投入抢险现场进行抢险工作。4、镇防汛办工作职责。(1)负责本辖区防汛防台抗旱的日常工作和镇防汛防旱指挥所日常管理事务,执行镇和上级防汛指挥部的各项调度指令。(2)编制镇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制订重要山塘水库应急抢险、地质灾害专项预案和抗旱应急供水方案。(3)检查督促、联络协调有关行政村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程设施和水毁工程的修复及有关防汛防台抗旱工作。(4)做好本辖区小型水库、山塘、小流域和抗旱供水设施的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5)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及防汛防台抗旱动态,做好洪涝台旱灾情的统计、核查、上报、总结评估。(6)负责镇防汛防台抗旱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建立物资管理台帐和应急调用联系制度。(7)做好汛期值班工作和上级防指交办的其他工作。5、村级防汛领导小组各村设立村级防汛领导小组,工作组由各村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下设预警组、转移组、抢险组、后勤组等4个工作组。6、村级防汛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村级防汛领导小组在镇防汛防旱指挥所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安定,确保经济稳定发展,应作好如下具体工作:(1)协助当地政府开展防汛防台与抢险救灾避险的具体工作;(2)当接到灾害性天气预报、水雨情预警信息时,负责通知村级防汛防台负责人和各网格的联络员、监测员、巡查员、预警员等责任人进岗到位,做好人员转移等防御准备,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3)当接到上级人员转移命令和地质灾害险情报告时,协助做好人员转移的具体工作;当出现交通、信息中断或突发险情时,按村级预案实施自主转移。实施转移前,及时发出转移信号,明确人员转移时间、地点、路线、召集人和注意事项,迅速将危险区域群众转移至安全的避灾场所;(4)当洪涝台和地质灾害发生时,发动群众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和自救互救,并及时将灾情报告镇级防指;(5)开展防汛防台知识宣传,重点做好人员避险转移方案和群众自防自救知识宣传,开展人员转移演练;(6)协助做好灾情统计和救济救助工作。(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7、村级防汛领导小组工作分工预警组:负责对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气象、水文等部门暴雨前各种预报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监测本村区域内的暴雨观测、水位观测、各类水工程工况及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等迹象和险情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并按组长的命令发布预警、报警信号。转移组:在收到转移命令后,组织群众按预定的转移路线转移危险区的人员和财物,群众转移后协同应急抢险队参加抢险。抢险组:在工程未出险以前,协同转移队进行群众转移。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抢险救灾。后勤组:负责检查村避灾安置点、转移路线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为避灾人员提供后勤保障,确保灾民在避灾期间安全,维护避灾场所秩序。第三章 防汛防台预案一、危险区、警戒区的划分根据各村农户的地理位置和受山洪威胁的危害程度划分为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划分标准如下:(1)危险区:指规划范围内在10年一遇或不到1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会造成人员伤亡及房屋、设施严重破坏的易受灾的危险区域,或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2)警戒区:指规划范围内在10年一遇至2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需要通过水利工程保护,才能保证人员居住相对安全,生产活动基本不受山洪灾害影响的区域;(3)其他区域为安全区。二、预警及处置1、预警标准及启用根据镇、村现有的防洪情况,确定三个级别预警指标。预警标准及降雨量划分表警报等级1小时以内3小时以内24小时以内警报标三级警报205070橙色二级警报3065100黄色一级警报5580130红色2、预警启用时机及发布当汛情达到预警标准时,发布预警信息。镇防汛办值班员在接到区防汛办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的信息后,应立即向镇防汛旱指挥所指挥汇报。指挥根据山洪灾害预报情况,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并命令信息组发布预警信息。三、预警发布办法1、镇防办在收到三级预警降雨信息后,报告镇防汛防旱指挥所领导,通知各村防汛领导小组负责人。2、镇防办在收到二级预警降雨信息时,报告镇防汛防旱指挥所领导,通知各村防汛领导小组负责人。按照镇防指领导签发的意见,通知各应急工作组成员。3、镇防办在收到一级预警降雨信息时,立即报告镇防汛防旱指挥所领导,通知各村防汛领导小组负责人。根据镇防汛防旱指挥所召开防汛会商会的情况和指挥长签发的预警命令,及时发布预警。情况紧急时,应直接通知有关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四、预警信息处理办法1、镇防汛办在收到降雨信息后,按照预警标准的规定及预警发布办法及时处理。2、在出现一级预警时,镇防汛防旱指挥所成员及镇领导应及时掌握各村降雨及水情情况,有必要时应深入至各村。3、如出现镇村通信中断,镇防汛办必须立即通知镇防汛防旱指挥所成员及镇主要领导,并会同有关人员深入各有关村,指挥群众进行抢险救灾工作。五、人员避洪避险转移方案1、区域内人员转移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负责转移的责任人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可采取强制转移措施。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和安置路线并在明白卡上标注。2、人员避洪避险梯度转移方案(1)一级转移:一级转移对象原则上是最危险区域的人员。一般汛情或险情受到生命安全威胁的人员,如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水库下游、一般洪水风险线以内受淹的危险区人员安排转移。(2)二级转移:二级转移对象原则上是在警戒区域内的人员。随着汛情或险情的发展,使得这一区域内的人员安全威胁增大,有必要做好撤离或转移的人员。如处于临时工棚、危房、大洪水风险线以内的人员,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和病险水库下游的人员需转移至安全地点。有出现泥石流、山洪可能地区的人员密切注意情况变化,并做好紧急转移准备。第四章 抗旱工作方案一、旱情等级划分旱情等级划分标准备注轻度干旱全镇水库平均充水度40%50%;连续干旱天数达到30天;饮水困难人口0.52万。凡符合上述3条中2条或2条以上的定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全镇水库平均充水度30%40%;连续干旱天数达到3050天;饮水困难人口210万。凡符合上述3条中2条或2条以上的定为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全镇水库平均充水度30%以下;连续干旱天数达到50天以上;饮水困难人口10万以上。凡符合上述3条中2条或2条以上的定为严重干旱。二、对策措施1、预案启动当旱情等级达到轻度干旱,本预案开始启动。2、水量调度原则抗御旱灾的落脚点是充分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作用,为此,确定抗旱用水调度基本原则如下:(1)按防大旱、抗长旱的原则制订用水方案;(2)在水资源利用上,先用江河水后用水库山塘水,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3)在供水调度上,先保证生活用水,后保证重要工业用水,再考虑农业及生态用水;(4)在供水对象上,实行确保重点原则,在生活供水方面先确保城镇生活用水;在生产供水上先保重点工业生产用水、重点单位的用水;在农业用水上以先保重要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关键需水时段为重点。3、水工程调度重要水工程在抗旱库容以下调度权归市防指,在市防指授权范围内,镇人民政府可以对辖区内重要水工程进行调度。根据旱情形势,和天气发展趋势,划定重要供水水库的抗旱库容,合理分配水量,以便遭遇干旱时尽可能保证正常供水。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防汛防旱准备工作汛前,做好水利工程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时不能解决的,要有临时度汛措施。做好防长期干旱少雨的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同时编制好各种预案,储备好抢险物质,落实好抢险队伍等。汛期要加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避险情的扩大。二、做好宣传发动和预警工作1、镇政府和村委要充分利用会议、标语、横幅、村务公开栏、有线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汛防旱宣传、教育,让群众增强防洪避灾的意识,做好群策群防工作。根据预案划定的安全区、危险区应设立醒目的固定标牌,注明预警信号、转移路线等。2、当气象部门有强降雨预报、台风预报、长期晴热预报时,镇防汛指挥所及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各行政村、重点防洪单位、重点地段发出防范预警。3、发放防洪避灾明白卡:各村山共灾害防御工作组对处在不安全区的所有村民逐一发放防洪避灾明白卡。三、强化纪律当出现强暴雨、台风天气时,镇、村防汛组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镇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和各村干部不得擅自离岗外出。四、加强防汛防旱安全管理1、落实防汛防旱责任制根据防汛责任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规定,镇长负责全镇的防汛防旱工作,各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