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实习报告_第1页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_第2页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_第3页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_第4页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5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篇一: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当前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 2、熟练掌握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 )的操作方法。 3、掌握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方法和界址点坐标的计算。 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地籍调查形成的资料成果主要有: ( 1)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界址点、界址边勘丈原始记录。 ( 2)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和平差计算成果。 2 / 55 ( 3)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 4)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底图、地籍图分幅接合表及宗地图。 ( 5)面积量算成果及土地分类汇总统计表。 ( 6)地籍调查报告。 二、实习时间、地点 一 )野外实习 时间: XX年 6月 19日 6 月 26日 二 )校内资料整理 时间: 6 月 27日 7 月 6日 三、实习具体内容 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明析产权的3 / 55 实质性调查,其成果资料是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同时,通过地籍调查还可全面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 状况,以及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一 )地籍调查: 我们对上团城三街 1000 余户宅基地进行了调查,分别填写了地籍调查表。在调查过程中,老宅基地是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有关宅基地纠纷就源于此。老宅基地特点是多数是一院多户。在宅基地分摊上存在着很大分歧。另外,由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许多老宅都已经倒塌。出 现了大面积的空心村,这是本次调查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和一般测量工作的施测一样,也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首先进行地籍控制测4 / 55 量。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对地籍测量来说,通常只对测区建立平面控制,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才实施高程控制测量。 本次地籍控制测量主要利用导线控制,依据当地已经给出的控制点来控制主要街道的位置以及一些房角点位置。以便最后准确绘制地籍利用现状图。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测定每宗地 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面积等基本情况。地籍细部测量工作的内容是: ( 1)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测定。 ( 2)绘制基本地籍图。 ( 3)面积量算。 三 )宗地草图绘制及调查表填写 宗地草图是在权属调查时实地绘制的,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边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内容包括:本宗地号、门牌号和土地使用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相邻宗地号、门牌号和土地使用者名称;界址边长、界5 / 55 址点与邻近地物点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方位所必须的或其他需要的建筑物 、构筑物等。 宗地草图必须在实地边勘丈边绘制,不得涂改,不得复制,其内容有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的各种丈量记录和描述,因此宗地草图是解决土地权属纠纷、恢复宗地界址的重要凭据。 我们依据以上要求绘制宗地草图,明确了每家每户的宗地四至,界址点,界址边长度,接着填写地籍调查表。对于老宅基地的调查表内容共用情况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并且准确计算了共用面积。 四 )实习地的宅基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 野外工作完成后,我们把调查和测量的数据汇总整理,进行地籍原图(宅基地利用现状图 )的绘制。 地籍原图是通 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数据资料绘制而成的,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1)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街坊界线、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号、用途、面积、坐标、土地使用者或所有名6 / 55 称及土地等级等。 ( 2)图廓线、坐标格网、控制点等数学要素。 ( 3)河流、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地物要素。 四、实习总结 通过实习学会了以下内容: 1)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角、测边;初步掌握了图根、地籍控制测量、地形图、地籍图的测绘工作 2)掌握了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 3)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研究土地利用,编制及实施土地规划的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动态。 5)收获与心得 7 / 55 专业上的收获 实习虽然很辛苦,任务虽然很艰巨,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最后收获了什么。测量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即使你懂的很多理论知识,不练是没有效果的。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但真实情况往往比你学到的要难。这是我在这次实习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所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地籍测量这门学科。从当前来看,实习加 固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增长了专业素养。上课时觉得知识都掌握了,地籍调查的概念、流程都记住了,可是在实习中发现对这些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才会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如填地籍调查表时四至、土地权属性质会填错。实习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你到底有没有掌握知识的途径。从长远角度来看,实习增长了我们的技能,为我们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作为大四学生,未来充满着可能,而学好一门技能就能为你今后的人生道路填一片砖瓦。通过实习,学会了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与流程,还掌握了相关软件、仪器的操作使用。一开始接触全站仪的时候觉得挺 难的,对中整平要花好久才能弄好,可是实习之后发现速度明显快了不少,觉得好有成就感。 8 / 55 思想上的收获 听师兄师姐说地籍测量的实习很辛苦,所以很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深入其中确实如他们所言,每天不到 6 点就起床,太阳下山才回实习基地,晚上还得接着画图、整理数据。虽然幸苦,但只要能获得便值得。 【篇二: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解和消化地籍测量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籍测量的流程及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地籍测量的全过程; 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9 / 55 5、培养学生进行测量的组织能力,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严格按测量规范进行测量作业的职业道德; 7、通过地籍实习,使学生提高技术能力、法律意识、政策意识、社会意识。 二、实习要求 1、对测区的控制点、界址点以及相关的地籍要素进行施测和数据处理,对相关的地形要素做到合理取舍。 2、理解界址点的概念,掌握面积量算 的方法。 3、熟悉地籍图的测绘方法,并由地籍图编制宗地图。 4、小组内分工明确合理,组员轮流进行施测,以达到全面训练的目的。 5、每个作业小组提交一套测绘成果,每人提交一份计算10 / 55 资料和实习报告; 6、实习期间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无故缺勤。 三、实习任务 1、地籍权属调查 2、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的测量 3、地籍图的测绘 4、宗地图的编绘 5、面积量算和平差 四、实习时间、地点 2016 年 12月 1 日 12月 12日石家庄铁 道大学 五、实习具体内容 11 / 55 1、技术规范 ( 1)使用规范 国家测绘局制定的 1: 500、 1: 1000 地形图图式、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 93、地籍测量规范。 ( 2)图幅编号 整个测区按正方形分幅分为四幅图,其图分别为:水校 -1、水校 -2、水校 -3、水校 -4,编号为该图廓西南角点的坐标,以公里为单位,四幅图在接边处有较大的重叠。 ( 3)支导线测设 如果测站点密度不够,不能满足测图需要,则可采用支导线增设测站点。支导线测设时水平角观测用测回法,一个测回 方向值读至 1,边长用钢尺或皮尺往返丈量,量距时边长量至 0、 05 米,其相对误差应 1/500,满足要求后,可取中数。 12 / 55 ( 4)界址点的测定 可用支导线法或方向交汇法观测,水平角分别观测左右角,各测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 40,角度观测值、计算值均取至 1,坐标取至毫米。 ( 5)房屋测量 房屋只测墙基角以上墙围起来的范围,室外楼梯要测。测绘时,每栋建筑物至少要测三个碎部点。 ( 6)碎部测量要求 1: 500测图中,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最大距离为 50米 水平方向用盘左位置 测半测回,读至 1,读一次。 备注栏内注记碎部点的性质。 地物点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 0、 5 毫米 在测站上观测完全碎部点之前,一定要定向,并用其他13 / 55 方向检核。其偏差应 0、 3 毫米 在测站上观测完全需要迁站或中途休息仪器没搬动时,一定要进行归零检查,其归零差要 4,如果超出要求,应查明原因,进行返工。 在图上确定碎部点的位置时,一定要用卡规刺点,其刺空的直径应 0、 1 毫米。 每幅图均应测出图廓线 5毫米。 地物点接边时,其平面位移应 1、 4毫米 2、测图方法和内容 本次实习采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和半圆仪法测图。测图比例尺为 1: 500、只测平面位置,不测高程。界址点、运动场、围墙、建筑物、内部道路、以及必要的注记、花园、植被、车子棚。 3、面积量算 14 / 55 宗地面积:根据界址点的坐标求出整个学校的宗地面积和各宗地的面积汇总面积比较平差。 每栋建筑面积:均用皮尺实地丈量每栋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量至厘米,分别计算出每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4、地籍调查: 我们对学校家属院进行了调查,分别填写了地籍调查表、房产调查表和房 产用地调查表 六、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为期两周的课外实习,我更加熟练的掌握的如何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角、测边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关于测量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并且初步掌握了图根控制、地籍控制测量、地形图、地籍图的测绘方法,而且更进一步的掌握了地籍测量学这门学科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我不但掌握了地籍调查、地籍测量等的实地调查工作,还加深了我对地籍测量这门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的掌握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做好这项工作。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多,感受颇深。这两周的实习,不仅锻15 / 55 炼了我 们吃苦耐劳的意志,还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的东西,许多时候现实工作与课堂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实习中遇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遇不到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切身体会到实践的好处,能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加深我们的印象,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篇三: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解地籍测量学课堂教学中地籍图测绘的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2、学习使用 CASS 进行图像校正,内业识别图像、矢量化,图斑的勾画; 3、掌握图斑划分的方法,了解图斑划分的要求; 4、掌握地籍调查中图斑面积和平均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实习要求 16 / 55 1、地籍图应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且应有相应的精度; 2、地籍图图面应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 3、熟悉地籍图的测绘方法; 4、小组内分工明确合理,每个小组成员勾勒平均面积的图斑; 5、每个作业小组提交一套测绘图成果、填写图斑表和线状地物表,每人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 1、像片纠正; 2、勾勒图斑并进行划分; 3、实地考察地 物是否发生变化并修改图斑,完成图斑地类认定和确定属性; 17 / 55 4、生成各图斑编码和图斑号以及面积; 5、填填写图斑表和线状地物表,每人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四、参照规范和标准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2、农村地籍调查规程( TD1001 93);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XX); 4、按 XX 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末级地类划分图斑,其中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外围闭合界线形成的地块为一图斑; 5、 图上宽度大于 2mm的线状地物划分为图斑; 6、图斑最小上图面积:房屋用地为 0、 6亩,耕地为 1亩,园地为 1 亩,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 1500、 18 / 55 7、梯田、坡耕地单独划分图斑。 五、实习时间 2016 年 4 月 20 日 2016 年 5月 25日 六、实习地点 西南科技大学老校区周边 七、实习过程 1、先在平差易中使用功能,把图片四角的经纬度转化为对应的 X、 Y 坐标; 2、图像纠正 1)打开 CASS 软件,点击“工具”选项卡,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光栅图像”一项里的“插入 图像”,打开需要纠正的图像; 2)在相同菜单中选择“图像纠正”,拾取,点击弹出的窗19 / 55 口上的“图像纠正”对话框中拾取图面四个角的坐标点,然后输入计算好的实际坐标,点击“纠正”即完成图像纠正;勾勒图斑根据图斑定义的划分标准,把不同的地类划分成不同的图斑并编号,然后赋属性值。 4、实地考察,在图面上修改发生改变的地区,以更符合实际情况。 1)打印底图并附上已经识别的地物外出考察,沿着图上已知的道路进行走访,必要时还询问了当地的群众,以区分地物类型。 2)标注出了内业未识别的地物和变化的地物( 以备内业修改所用 ) 5、选择“土地利用”一项,在“图斑”里选择“内部点生成”,拾取内部一点,在内部生成图斑号以及面积,在弹出的窗口输入相应的地物编码。 6、绘制地籍表格 整理结果,用 Excle表格统计各个图斑号以及相应的地物20 / 55 编码和面积,制成地籍图绘制的成果表并计算平差面积。每一块图斑都是以面状的形式存在的,通过其属性表可以查阅其面积,但是由于有些图斑中包含了道路和河流,耕地和田等土地利用类型中还有田坎,所以必须进行线状扣除和田坎扣除。 线状扣除主要用的公式是: S=L*d(其中 S为:线状地物的面积; L 为:线状地物的长度; d为:线状地物的宽度 ) 田坎扣除的主要公式是: S=A*13%( A 为平差后的面积, 13%是常数,也是田坎扣除系数 ) 八、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做这类的实习,所以刚开始拿到图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比如:勾图斑的大小,细致程度等等,随着实习的进行,也渐渐的了解了工作方法; 21 / 55 2、在进行图像纠正的时候,点击“纠正”后电脑就进入“死机”状态,刚开是的时候我们以为是软件不行,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图太大,进行纠正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3、在老师讲要勾画图斑之后,我们小组就进行了图斑勾绘,当时是见到线状地物就勾通,但到了下一讲课老师又讲解了线状地物和居民地的勾绘方法,发现我们的勾绘方法有的地方不对,所以后来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勾绘; 4、在勾绘完之后,把所有的线都转换成了地籍线,这样就没有了地类和地物线,这样是不对的,后来老师教我们先把原图另存为一份,再在这张图上勾绘地物、地类,然后把那张图插入进来就行了; 5、刚开始不知道最小图斑是好大,所以看见不同的地物就勾,后来老师说了最小图斑,这时我们又把小于的图斑删除了; 6、勾图斑的时候,在大图斑中间又有小图斑,有时候电脑就不能把小图斑扣除掉,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先把小的图斑勾出来,然后再勾大图斑,这样系统就自动会把小图斑的面积扣除掉; 22 / 55 7、在勾图斑的时候,实际面积和理论面积相差比较大,所以我们又在图上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有的地方勾掉了,也有的面积算错了,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仔细,不要因为自己的大意影响了别人; 8、刚开始对平差面积、线状面积和田坎面积的计算方法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犯了很多的错误,经过不断的摸索,渐渐的清楚了方法,所以到后来计算 的是得心应手; 9、在对线状地物进行编辑的时候真是太麻烦了,因为一条线状地物可能穿过多个图斑,所以必须一个一个的进行测量长度宽度; 10、因为第一次做,在进行外业调绘的时候,只调绘了变化的图斑,而没有进行线状地物宽度的调绘,所以在进行线状地物面积计算的时候不能进行,所以不得不再次出去进行线状地物宽度的调绘; 11、这次数据比较的多,所以很多的数据都是在 Excel 上进行处理得,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23 / 55 有不懂得地方就在百度上查查,所以这些问题也被一一的解决了; 12、线 状地物有的是穿过图斑的,我们在第一次进行算面积的时候,没有计算穿过的面积,后来发现这样的结果又问题,所以又进行了补工。 九、心得体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去做了才知道哪些是自己不会的,在以后的日子了才能更好的去学习不懂的地方。通过本次实习,更好地巩固、扩大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这是我们第一次使用航摄影像来进行地籍图的测绘,之前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感觉都懂了,但真正自己做得时候,才知道“锅儿是铁打的”,才知道其中的不易。在实习中我们走了很多的“冤枉路”,但我觉得 这是初次使用必须走的,而且很值,就像老师说的,只有错误才你让你知道哪些地方不对,才能让你得到更多的收获。有了这次的经历,我相信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去完成。 24 / 55 通过这次实际参与地籍图的绘制,我学到很多实用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地操作 CASS 软件,和相应的知识扩充,为以后实际参加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明白了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误区,加深了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得到了扩充。 另外一个我的感悟就是,团结就是力量,这次实习也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养成了团队合作精神。这次实习的数据量很大,如果一 个人去完成的话,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就采取了分工合作的方式,我先把做法给大家讲解一下,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一步是在干嘛和该怎么做,然后再把事情分派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这样每一个人都得到了锻炼,而且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总的来说,我很珍惜每一次实习的机会,这是理论与实际操作连接的重要环节,使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学的零零碎碎的知识有了综合的应用,更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篇四:地籍测量实 习报告】 25 / 55 紧张而有难忘的两周测量实习生活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26 / 55 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例如: (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 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 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我们完成了侧图的工作,看到我们画好的图纸大家都兴奋不已。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水准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等等吧。想想大家每天早七点多就起床背上仪器去测量,27 / 55 算出误差大的大家一起讨论和修改,并重新测量。有了团结的力量我们还是干的很有劲的。我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以前不是太清楚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处理、水平角的观测以及一些作图的疑问都在测量中得到了答案。 求真务实 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 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当我们每个组都基本画好图后,老师每个组的检查,出现问题就让我们及时改正。其实想想每天校园中那些测量的我们也算是一道不错的风景。还记得晚上七点多了,因为一个站点的错误我们不得不重新测量,忙了半天大家连晚饭都没来 得及吃。总之,两周中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有的测量很顺利甚至零误差,有时测量处处碰壁,但也算过去了。完成了测量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测量中大家也有懒的时候不想测了,但挺过去都好了。 28 / 55 苦尽甘来 但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 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更深刻的体会了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明白了图纸它要显示什么样的物件,有的在图纸上看不懂的地方在实物的面前就显的那么简单明了。总之,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难忘的。 令人难忘的两个周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在这两个周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29 / 55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 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 )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 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习期间30 / 55 恰好是入夏时节,西安的温度很高,对于露天作业的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改掉以往睡懒觉的习惯,早 上六点多就起来, 7 点左右就开始测量,因为中午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我们下午 3 4 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天黑无法看清为止。因为测量地点距离在东区,远离我们这边的宿舍,所以我们晚上基本都在树蕙园吃饭,同时发现那里的饭菜不错,每天都吃得很香。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通 过这次实习我自己还总结出一些测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一定将水准仪视野的水准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 ),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 3)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 4)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 可能导致最终31 / 55 的成果的报废。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测量实习,更深刻的体会了测量工作的艰辛以及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真是没有蓝图什么也干不成。总之,虽然觉得累,还是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难忘的。 【篇五: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学习使用 CASS 进行图像校正,内业识别图像、矢量化; 2、掌握图斑划分的方法;了解图斑划分的要求; 3、掌握地籍调查中图斑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人员 分配 1、内业识图: 32 / 55 2、内业检查: 3、实地调查: 4、内业修改: 5、图斑计算: 三、实习步骤 提问:图斑的相关内容 图斑调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图斑划分;二是图斑地类认定;三是确定属性。 (一 )图斑定义 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为图斑。 (二 )图斑划分要求 33 / 55 ( 1)按 XX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末级地类划分图斑,其中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外围闭合界线形 成的地块为一图斑。 ( 2)图上宽度大于 2mm 的线状地物划分为图斑。 ( 3)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单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线分割的地块形成图斑。 ( 4)梯田、坡耕地单独划分图斑。 当各种界线重合时,依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线的高低顺序,只表示高一级界线。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作为符号使用时不视为图斑界线;作为非符号使用时视为图斑界线。 (三 )城镇、村庄等圈斑划分 如前所述,农村土地调查比例尺较小,不能直接使用城乡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而将建设用地 划分为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及铁路、公路等用地。因此,图斑划分也依此进行。 34 / 55 1、城市图斑根据建设部门定义,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称为城市,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 ( 1)城市建成区图斑划分原则。城市建成区,指市政府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物(构筑物 )已经配套建成的地区,并具备城市功能(政治功能、交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建筑连接基本成片并由市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区域。包括市辖区建成区。 城市建成区划定,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 的划分标准。根据对城市的定义,按下列原则划分城市建成区用地范围,一是以近期的遥感影像为依据,以市中心向外,建筑物基本连成一片的,其边缘界线为城市用地图斑;二是可参照市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区域,其边缘界线为城市用地图斑;三是城市基础设施(指交通设施的公共交通、桥梁、停车场等;水资源与给排水设施的自来水、雨水污水排放和处理等;能源设施的煤气、热力、电力等、通信设施的邮政、通信等;环境设施的工业及民用垃圾运输和处理等;防灾设施的消防、救护、公共安全等 )比较完备区域边缘界线为城市用地图斑。城市建成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城中 村 )视为城市建成区。 35 / 55 建成区内的耕地、园地等农用地,水域(江、河、湖泊 )不视为城市建成区。 ( 2)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图斑划分原则。其他城市建设用地,是指与城市建成区不相连,且附属于城市的建设用地。如近郊区已基本具备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物(构筑物 )已经配套建成的区域、卫星城、大学城、开发区、住宅社区、休闲度假场所、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等的建设用地也视为城市建成区。其外围界线为城市用地图斑。 2、建制镇图斑镇是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我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 建制镇(不含县城关镇 )和县以下的建制镇。建制镇是城市的范畴。具体讲,城镇指规模小于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既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点,又是从事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场所。设有一级政府组织。 建制镇用地与城市用地类似,建制镇用地调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镇政府所在地建成区,一部分为附属于建制镇的其他建制镇建设用地。 36 / 55 ( 1)建制镇建成区图斑划分原则。镇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外围界线为建制镇建成区图斑。不包括穿过建制镇的河流、公路、铁路及农用地用地。建制镇建成区内的农村居民点视为建制镇建成区。 ( 2)其他建制镇建设用地图斑划分原则。其他建制镇建设用地,指与建制镇建成区不相连,且附属于建制镇的建设用地界线为建制镇用地图斑。如工业用地、住宅小区、仓储用地等的建设用地。 3、村庄图斑城市和建制镇用地以外的乡、村非农建设用地。包括连片的农村居民点;附属于农村居民点且不与其相连的其他非农建设用地,如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等建设用地范围界线为村庄用地图斑。 ( 1)农村居民点内外并所属的为其服务的学校、村办企业、供销社等用地地视为村庄用地。 ( 2)农村居民点内的国有土地,如信用社等 非农建设用地视为村庄用地。 ( 3)与农村居民点边缘相连的零星树木、晾晒场、猪圈、37 / 55 堆草用地等视为村庄用地。 ( 4)村庄用地范围内外的农业建设用地不视为村庄用地。 4、采矿用地图斑采矿用地是指用于采矿(如露天煤矿 )、采石、采砂(沙 )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如露天煤矿剥离土堆放地 )。不包括采矿的地下部分,及用于加工、办公、生活、交通等的建设用地。实际采矿用地(不是设计范围 )范围界线为采矿用地图斑。 5、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图斑该地类图斑指城镇村庄用地以外,包括名胜古迹、旅 游景点、革命遗址、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风景名胜区域的管理机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建设(建筑物、构筑物 )用地界线。该区域建设用地以外的地类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划分。 其他建设用地图斑指上述建设用地以外的铁路、公路等的建设用地。铁路、公路等建设用地图斑划分方法和要求见线状地物认定标准。 (四 )图斑最小上图面积标准 38 / 55 图斑最小上图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 4、 0mm2,耕地、园地为 6、 0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 15、 0mm2、 (五 )图 斑编码注记与要求 为了读图、用图的方便,对数据库输出的土地利用图,以村或村民小组 (宗地 )为单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对每一个图斑都要标注一个不重复的编码。图斑属性一般包括图斑的坐落、权属单位、权属性质、地类编号、顺序编号、图斑面积等。当图斑为耕地时,还包括基本农田、耕地坡度分级、梯田、坡耕地、田坎系数等。编码采用 ab/cd形式, a-图斑顺序编号 (不能重复 ); b-图斑为基本农田时注 J、否则为空;r 图斑地类编号 (二级分类 ); d-耕地坡度分级代号 (用、代表 5 个坡度级 )。当图斑较小时,编码用引线引出,标注在图斑外。 (六 )耕地调绘 耕地中北方大于等于 2m、南方大于等于 1m的地坎 (含耕地中田埂、地埂 )称为田坎。耕地坡度 (地面坡度 )大于 2时,可测算耕地田坎系数,用田坎系数扣除田坎面积;对耕地坡39 / 55 度 (地面坡度 )小于等于 2的耕地中的田坎,须外业实地逐条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内业面积量算时逐条扣除。此外,对耕地,不但要将耕地的位置、范围、权属性质等调绘在调查底图上,还要将耕地划分为梯田和坡耕地两种类型。由于梯田、坡耕地中的田坎数量、表现形式、规律等差异很大。因此,采用田坎系数扣除田坎面积时,需要对 梯田、坡耕地分别测算田坎系数和扣除,以保证测算田坎系数和扣除田坎面积的准确。 1、图像校正、内业识别图像,划分图斑 导入已知栅格数据“ H48H023086MAP。 jpg”到 CASS中 打开 CASS,工具栅格图像插入图像 图像校正 方法一:通过参数设置图框,把已知图像的左下角坐标设置为图框的东、北坐标,然后分别对应的选取图上坐标、图框坐标,用图像的四个角点坐标确定图像的位置。 方法二:把已知图像方格网上的坐标写出来放在一个“ *。40 / 55 dat”文件中,通过展入这些点,然后对 应选取图像上的点即可校正图像。 划分图斑 根据图斑定义的划分标准,把不同的地类划分成不同的图斑并编号,然后赋属性值。 2、外业考察 打印底图并附上已经识别的地物外出考察,沿着图上已知的道路进行走访,必要时还询问了当地的群众,以区分地物类型。 标注出了内业未识别的地物和变化的地物 (以备内业修改所用 ) 3、内业修改成图。把实地考察的结果显示在地图中,在arcgis 的属性字段中增加“类型、 ID”,并把土地利用类型、图斑号输入其中,共同构成地籍图的属性。 4、整理结果 ,生成地籍图,并计算平差面积。每一块图41 / 55 斑都是以面状的形式存在的,通过其属性表可以查阅其面积,但是由于有些图斑中包含了道路和河流,耕地和田等土地利用类型中还有田坎,所以必须进行线状扣除和田坎扣除。 线状扣除主要用的公式是: S=L*d(其中 S 为:线状地物的面积; L 为:线状地物的长度; d为:线状地物的宽度 )田坎扣除的主要公式是: S=A*13%(A为平差后的面积, 13%是常数,也是田坎扣除系数 ) 四、实习结果 1、地籍图一份、评差面积表格一份、综合报告一份 五、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首先是更好地巩固、扩大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既然是要绘制图斑,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前在课堂上听,我并没有掌42 / 55 握很多具体知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些要真正要操作的东西更是一塌糊涂。当调研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的发愁,不知道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可是当真正走出去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当然,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两个小组合作,将整个图分成两部分,分别去调研。 另外一个我的感悟就是,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一次完整的实习,单靠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小组的 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进度快速而高效地进行。这次实习最直接地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我们这次实习的原则就是要让每个组员都学会运用课本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块图斑,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所以我们是最早开始进入计算阶段的小组,又是最后提交完整数据的小组。我们深知搞测量方面的事,就 是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容不得作假。 当我们在外面测完所有需要的数据后,还要回来在电脑上进行绘图,标出相应的图幅号、街道号、界止点等。可是由43 / 55 于这一项工作操作起来不是很好上手,加上不是每个组员都带了电脑,所以就不能每个组员都充分练习了。所以电脑绘图这一块,我个人而言还不是很熟练,以后还需多练练。 总的来说,地籍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 同学的帮助。这一段时间,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最后完成测量的时候还是由衷的高兴的。 我很珍惜老师为我们安排实习这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理解了基本地籍工作的全过程,系统的掌握地图绘制、图斑面积计算等基本技能,而且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还使实际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在实习中培养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篇六: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XX年 12月 16日至 XX年 12月 19日 44 / 55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 011081班测量 6组 指导老师:赖祖龙 组长:江晓斌 组员:辛悦、孙军、朱令、刘超、崔永国、屈超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朱令、崔永国 45 / 55 观测与读数:屈超 记录与计算:辛悦、孙军 描点与绘图:江晓斌、刘超 特说说明:因 12月 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 18 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 19 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 实际日程安排为 16、 17、 19 三日进行测绘实习, 18日进行识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46 / 55 学生通过 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 (一 )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 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 3 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 200个 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 1:1000,等高距 2m的 20cm*20cm的地形图。 47 / 55 3、内容: (1)校正仪器 (经纬仪 ),工具及用品的准备 (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 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 3 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 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 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48 / 55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 (海拔 )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 (海拔 )。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 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 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 I17 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 80 米,“地大 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 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 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 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49 / 55 大 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 I15 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 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 I13”,它依然不是我们 6 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 7 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 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 10 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 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 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 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50 / 55 12 月 17 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