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技术.ppt_第1页
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技术.ppt_第2页
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技术.ppt_第3页
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技术.ppt_第4页
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仪器分析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技术,授课老师:邵建中学生:董建鹏,Logo,衰减全反射技术(attenuatedtotalreflectance,AIR),1.1衰减全反射技术与传统红外分析的比较1,与常规的显微红外技术相比无需制样,无需破坏样品,直接对单丝、布料、成衣进行鉴定,以往需花几十分钟的检验,可在几秒钟内完成,大大提高了检验速度;操作方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方便、测量灵敏度高,可得到高质量的红外谱图。,Logo,1.2图谱比较,图1对ATR法所摄谱图与KBr压片法制备的Silk标准谱图进行比较。,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发现,ATR法得到的谱图质量较高,完全可以满足样品分析的需要。该方法节约了制样时间,从而大大加快了样品分析的速度。,KBr制片法,ATR法,Logo,1.3基本原理2,Sini/sint=n2/n1,由上式可推出折射角tarcsinn1Sini/n2)当n1n2时,则有ti,即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Logo,1.3基本原理2,此图给出了反射率和入射角的关系。图中反射率RL表示入射光为偏振光(电矢量垂直于入射面)时反射率。由图看出,当n1n2时,随着入射角i由零开始逐渐增大,反射率(IrI0)起初变化缓慢,数值也很小,这时折射光占主导地位(Ir+ItI0)。i到一定角度时,RL迅速增加并很快上升到1,这时折射光将不再出现,IrIo,即光束I0全部被反射。我们称此种现象为全反射,发生全反射时的人射角称为临界角。用ic表示。,Logo,发生全反射现象须具备下述两个条件:介质l折射率要大于介质2的折射率,即只有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才可能产生全反射。上图中B线情形不满足该条件故不能产生全反射。入射角要人于临界角。,1.3基本原理2,Logo,全反射现象不完全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进行的,部分光束要进入到介质2射回来。透入介质2的光束,其强度随透入深度的增加按指数规律衰减。在ATR测量技术中,介质2一般为有机化合物对红外线不是完全透明的而是有一定的吸收,使透入样品的光束在发生吸收的波长处减弱,这也就是称为衰减全反射的原因。,1.3基本原理2,Logo,1.4ATR晶体材料,ATR技术主要研究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因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折射率在1.5以下,因此根据发生全反射条件(n1n2)要求,要获得衰减全反射谱需要使用折射率大于1.5的红外透过晶体。表11给出常用ATR晶体材料的折射率和谱学测量范围。,Logo,1.4ATR光路设置,全反射次数N与晶体材料长度l和厚度即两个反射面间的距离d及入射角I有如下关系式N=(l/d)cosI全反射附件中使用的ATR晶体的长度和面间距d是固定的,而入射角i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由上式可知,减少入射角能够增加全反射次数,使光束与样品作用次数增加,也就加大了光程,因此可以提高信号测试强度。通常使用的KRS-5ATR晶体,入射角由30-60。连续可调,全反射次数约1443次。,Logo,1.5入射角,波长,折射率与透射深度的关系,光线透射到样品内的深度可用透射深度dP来表示,它定义为光的电场强度下降到表面值的e-1时光所穿透的距离。光的透射深度是波长的函数,即:,式中,是光线的入射角,1是光在内反射晶体内的波长,n1和n2分别是内反射晶体和样品的折射率,根据选用内反射晶体的材料和不同的入射角,透射深度可在几百纳米到几微米之间变化。,Logo,1.5入射角,波长,折射率与透射深度的关系,1、穿透深度d与成正比。不同波长的IE光透入样品层的深度不同,在长波时穿透深度大,因此,ATR谱在不同波数区间灵敏度也不相同.2、入射角越小,穿透深度越大,当入射角趋向临界角时,穿透深度将趋向无穷。3、另一与穿透深度有关的因素是ATR晶体反射面与样品的接触效率。尽可能使样品与ATR板的反射面严密接触,提高接触效率,是获得高质量ATR谱的重要条件。,Logo,1.5衰减全反射技术的特点,ATR法的优点是光线对样品的透射深度较浅,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内反射晶体的材料和光线的入射角来改变透射深度,以研究不同深度表面的结构情况。可以用来测定物质表层结构信息的,测定样品具有非破坏性,无需预处理等优点。对于传统透射光谱法难以处理的样品如皮革,纤维等都可获得较好的红外光谱图。,Logo,2衰减全反射技术在纺织与染整中的应用,主要的C-H伸缩振动峰出现2800到3000cm-1区域内。由于分子中组成长链烷烃的亚甲基(-CH2-)基团的对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原棉织物谱图(a)多2918和2849cm-1两个峰,这两个峰说明了原棉表面蜡质的存在。因此,峰值为2918和2849cm-1的亚甲基峰,其强度大小可反应棉纤维表面蜡质的含量。,2918和2849cm-1,Logo,精练棉织物表面FTIRATR红外光谱分析,在16001800cm1的波数之间它们也存在着相异性.a,c之间差异不大,不过a,b在波数1750cm1处有一些的差异,这是因为棉胚布用HCL处理以后,羧酸盐被离子化,在与氢质子结合生成-COOH。在C=O和COH的共同作用,在1750cm1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这说明在b中含有带了羧基基团的盐类.而经过处理以后的d,酸化后就没在1750cm1处出现吸收峰。,Logo,棉织物生物酶精炼除杂率测定,AsshowninFigureabove,inthecurrentstudy,theabsorbanceintensityofthecharacteristicpeaksataround1736cm_1variedinthefollowingorder:greigecottonbioscouredcottonalkali-scouredcotton.ThecharacteristicpeakalmostdisappearedintheFT-IRATRspectrumofthealkali-scouredcottonfabric.Theseresultsindicatedthatalthoughtheenzymaticscouringofcottonfabricscouldpartiallyeliminatenon-cellulosicimpurities(pectinsand/orwaxes),theprocesswasnotaseffectiveasalkalinescouring.However,thebioscouringprocessallowedthefastandsemi-quantitativeassessmentoftheremovalofthemainimpuritiesonthecottonsurfacebycomparingthechangesofabsorptionintensityataround1736cm-1.,Logo,2.2涤纶老化机理研究,需要考察的是纤维表面(1m)厚的老化情况。在100h时,1360、1375cm-1峰变化不大,1042cm-1(C-O伸缩振动,旁式构峰)在平行于纤维轴方向变化不大,在垂直纤维轴方向有较大的升高。在400h时,1360cm-1(CH2面外摇摆振动,旁式构像,非晶带),1375cm-1(苯环C-H振动,晶带)大量增长,1042cm-1峰变化不大。我们发现1042cm-1峰垂直方向吸光度随老化时间变化趋势是0100h为升高,100400h较稳定,强度下降趋势是0100h为下降,100400h较稳定,即强度下降与1042cm-1峰吸光度升高相关。以上峰变化情况可以说明,在气候老化初期,有少量酯链断裂水解,产生醇羟基与羧基,而伯醇在1042cm-1产生C-O伸缩振动峰。所以042cm-1峰升高,但1360cm-1峰变化不大,表明纤维整体的构像及取向情况还没有发生变化,这时强度下降是由表面酯键断裂造成。,Logo,2.3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法测定毛涤织物的混纺比,3.1特点及原理利用纯羊毛和涤纶织物在红外衰减全反射装置的晶片上所占相对面积不同而引起的光谱差异,进行了毛涤织物混纺比的测定,与化学法相比,该法具有操作简单,节省试剂,重复性好等优点。它也适用于只要在红外吸收区有特征吸收峰的其它织物的混纺比的测定。对每个标准样品分别测量1714cm(涤纶C=O伸缩振动)和1520cm(羊毛N-H变形;振动)的吸光度,用基线法求得A1520/(A1710+A1520)值.未知毛-涤织物的混纺比,则在对织物进行ATR测量后由A1520/(A1710+A1520)值对照已知的标准曲线即可得到。,Logo,Logo,Logo,在计算机上计算得直线方程为y=0.826X+0.167式中:y为A1520/(A1710+A1520)值,X为羊毛百分含量(面积)。,Logo,Logo,国外ATR法在纺织与染整中应用文献汇总,等离子改性研究1、Non-thermalplasmatreatmentforhydrophilicityimprovementofgreycottonfabrics2、Surfacesulfonationofsilkfibroinfilmbyplasmatreatmentandinvitroantithrombogenicitystudy染色、印花表面性能研究1、Novel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ctivatedcarbonfiberanddyeadsorptionmodeling纤维表面结构研究1、FT-IRspectroscopyofspiderandsilkwormsilks:PartI.Differentsamplingtechniques2、CharacterizationofcottonfabricscouringbyFT-IRATRspectroscopy纤维表面改性研究1、BindingofCo(II)andCu(II)cationstochemicallymodifiedwoolfibres:anIRinvestigation2、MonitoringofpaintingsunderexposuretoUVlightbyATR-FT-IRspectroscopyandmultivariatecontrolcharts,Logo,二次微分法在红外光谱数据处理中原理及应用,1、基本原理,2、特点,微分可以消除基线漂移、强化诺带特征、克服谱带重叠,因此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Logo,二次微分法在红外光谱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