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课件.ppt_第1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课件.ppt_第2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课件.ppt_第3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课件.ppt_第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板块一古代史部分,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知识夯实,考向命题研析,压轴大题导练,考点知识夯实,1.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2.西汉:改造和独尊(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考点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4.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重点深化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特点(1)从儒学的发展条件来看,它具有适应小农经济文明需要的特点。首先,为适应小农经济生活顺利展开的需要,儒学对社会个体逐利的合理性持肯定的态度,又对协调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规则作了明确的界定。其次,为适应人们在小农生产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需要,儒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予了富有特色的解答。最后,为适应小农经济的基本单位家庭(宗族)稳定和繁荣的需要,儒学精心构造了一个充满了旺盛发展生机的家庭(宗族)伦理体系。,(2)从儒学的核心内容来看,它具有哲理化与神学化双重趋向的特点。儒学主要是一种“人学”或曰“人本哲学”,因此,人的问题特别是人性、心性问题,必然成为儒学探讨的核心内容。(3)从儒学的社会功能来看,它具有既维护又制约封建专制制度的特点。儒学从本质上讲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是其根本使命。,(2016新课标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真题导练,抓题眼,答案,抓题眼“五经”是古老文献,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1.(2018洛阳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B.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D.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孟子由性善论提出仁政,荀子由性恶论提出礼治,朱熹由本善习远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都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由材料无法推断他们的人性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他们的人性论对儒学发展的影响,故C项错误;只有宋明理学才开始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故D项错误。,2.(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作为明清之际主流思想,影响深远B.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C.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D.继承了前朝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答案,解析,解析明清之际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并不是某一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体现出否定君主专制,对民众的重视,故B项正确;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不会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故C项错误;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民众的重视,没有涉及世界本原问题,故D项错误。,1.从先秦到秦汉奠基发展(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算法。(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2.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繁荣外传(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2)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3)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传。(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3.明清总结落伍(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重点深化古代科技没有及时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1)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3)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4)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多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2018新课标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真题导练,找错点,答案,找错点大一统政治体制对古代药学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其发展的根源。,3.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无法说明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始于宋代,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故C项错误;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即文化的发展传播,故D项正确。,4.(2018青岛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传统科技在明代得以复兴,不等于发展近代科学,同时并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接触,并使得传统数学、天文学因此复兴,故B项正确;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已落后于西方,但材料呈现的是西方科技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中国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西方,故D项错误。,1.先秦秦汉奠基发展(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2)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考点三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2.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全面繁荣(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4)元杂剧的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3.明清承古萌新(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重点深化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与变革,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词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5)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抓题眼,答案,(2018新课标全国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真题导练,抓题眼据“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5.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A.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小说并不是明朝社会文化的主流,故B项错误;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明末小说的大众化、世俗化的特征,无法体现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6.“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的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A.唐诗B.写意画C.京剧D.草书,答案,解析在京剧舞台上,演员模仿的生活动作是逼真的,但动作指向的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这种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模仿生活的表演,在戏曲中叫做虚拟表演,与材料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相符,故C项正确。,解析,考向命题研析,儒家思想的演变,考向一主干知识迁移,命题点1先秦时期儒学不同派别的不同政见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解析,解析材料中是儒家的两大派别的争论,并不是不同政见的争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仅仅是儒家内部因为政治形势的发展所导致的分化,不是借鉴其他学派思想,故D项错误。,命题点2理学对儒学伦理道德学说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只有宋明理学,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理”是万物本原,把道德与天理相结合,使道德成为一种内心的自觉,故C项正确。,史论链接,为政以德,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运用唯物史观理解重大历史现象,考向二能力方法渗透,命题点3时代和个人因素对史学的影响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A.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B.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C.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D.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题意,在东汉和近代新文化运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班固和胡适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属于王朝更替,故B项错误;C项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题目中描述的是东汉时代背景下和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对儒家思想不同的认识,故D项错误。,命题点4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影响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答案,解析,解析材料中“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说明此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人类还没有利用和征服自然的意识和能力,“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人类利用和征服自然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史论链接,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有相同点也有区别。汉字的结构可以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体现在大篆向小篆的变革之中、小篆向隶书的变革之中、繁体字向简化字的变革之中。,积极向上融入社会,贡献社会,考向三历史价值观引领,命题点5儒道两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新全球通史:“在此后的许多个世纪里,人们学习儒家经典并借此在政府里谋求官职,同时在业余时间里,反思人的本质即在白天信仰儒家思想,在晚上实践道家思想。”在作者看来A.儒家与道家思想对立面相互排斥B.道家思想成为儒家积极入世心态的一种补充C.道家主张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D.儒家思想帮助人们解决当时政治和社会难题,答案,解析,解析从材料“即在白天信仰儒家思想,在晚上实践道家思想”可以看出儒家和道家相互补充,故A项错误;从材料“即在白天信仰儒家思想,在晚上实践道家思想”可以看出儒家和道家相互补充,故B项正确;道家主张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帮助人们解决当时政治和社会难题不能完整体现材料的思想,故D项错误。,史论链接,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而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董仲舒新儒学和中华文化圈研究,考向四学术成果创新,命题点6汉代儒学观点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答案,解析,解析“臣兼功于君”表明君臣关系的相互性,故A项错误;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重视人民、顺应民心,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表明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的相互性,具有一定的辩证意识,故C项正确;董仲舒辩证地看待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故D项错误。,命题点7东亚文化圈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在东亚世界的形成一文中所说的:“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为基础而形成的,随着中国文明的开发,在那里形成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自我完成的文化圈。”材料中的“中国文明为核心的文化圈”主要指的是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C.法家学派D.儒家学派,答案,解析,解析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是在汉代,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中国化佛教等。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所以材料中的“中国文明为核心的文化圈”主要是指儒家学派,故D项正确。,史论链接,董仲舒新儒学适应加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编造了“天人感应”的政治理论;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适应维护大一统纲常的需要,将先秦多家的相关思想改造成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忠孝”理论;适应维护和延续统一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等。中华文化向朝鲜、日本、越南的传播衍生出维系东亚文化圈的四根纽带:汉字的使用奠定共同心理基石;道教促进精神文化整合;汉传佛教维系共同信仰;天朝礼治体系维系区域政治秩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考向五隐性社会热点,命题点8先秦法家思想习近平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向巴西媒体表明自己对于干部遴选的想法。下列主张与习近平的想法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治大国如烹小鲜”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D.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答案,解析,解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是韩非子的观点,属于法家的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的思想,故A项正确;“治大国如烹小鲜”是老子的观点,故B项错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儒家的思想,故C项错误;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是墨家的观点,故D项错误。,史论链接,法家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积极发展封建经济,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压轴大题导练,考情统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5分综合大题导练,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摘编自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10分),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