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风情_第1页
故土风情_第2页
故土风情_第3页
故土风情_第4页
故土风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土风情,我的故乡西峰主编:冯靖轩联系方式:电话:138*QQ:1074003603制作时间:2011.05.30,目录:,基本概况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历史悠久城市建设科技教育旅游景点节庆活动民俗文化,基本概况:,西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泾河上游,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原腹地,在东经1072742至1075248和北纬352555至355111之间,东邻西安、咸阳,西连兰州,南通天水、宝鸡,北接银川。全区总面积996.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97万亩。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1421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南北呈一扇形,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以董志、彭原两乡镇为中心的董志原,原面完整,地势平坦,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是全国最大的黄土高原区。气候为半干旱大陆气候,年日照总时2400-2600小时,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0,年无霜期160-180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总面积996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九龙南路,邮编:745000。代码:621002。区号:0934。拼音:XifengQu。,行政区划:,西峰区辖3个街道、2个镇、5个乡:北街街道、南街街道、西街街道、肖金镇、董志镇、后官寨乡、彭原乡、温泉乡、什社乡、显胜乡。1985年以原庆阳县部分地区设市。因西峰镇而得名。1985年,撤销庆阳县西峰镇,设立西峰市(县级),以原庆阳县的西峰镇和温泉、什社、后宫寨、显胜、肖金、陈户、董志、彭原等8乡为西峰市行政区域。2002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55号)撤销庆阳地区和县级西峰市,设立地级庆阳市。庆阳市设立西峰区,以原县级西峰市的行政区域为西峰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九龙南路。2000年,西峰市辖2个街道、1个镇、8个乡:南街街道、北街街道、肖金镇、后官寨乡、温泉乡、什社乡、董志乡、显胜乡、陈户乡、寨子乡、彭原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1766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北街街道31875南街街道41153肖金镇40299寨子乡12887后官寨乡30768彭原乡36778董志乡37627陈户乡14362什社乡24785温泉乡31038显胜乡16097,地理位置:,西峰区地处甘肃东部,泾河上游,位于董志塬腹地。北靠庆城县,南接宁县,西和镇原县毗邻,东与合水县相望。是庆阳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和全市政治、商贸流通、文化、交通中心。本区系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1421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向倾斜。地形南北呈一扇状,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以市属董志、彭原两乡为中心地带的董志塬,塬面较为完整,地势平坦广阔,是全省最大的黄土高原区。本市属半干旱大陆气候,具有季内及黄土高原气候的双重特点,冬夫多风干燥,夏秋雨水较多,暴雨多集中在7、8月份。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西南风。1998年日照总时数2510。0小时;年降水量521。7毫米;年平均气温10。1C,年无霜期148天。,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明代始有西峰之称。清同治七年开始在此设立集市,同治十二年筑城,成为关中通往宁夏的官道和南北货物交易集散地。至1930年,商号已达200余家,成为陇东第一大镇。1949年西峰解放后,成立了市政府,后改为镇,归庆阳县管辖。1950年,陇东分区易名为庆阳分区,西峰设行署,遂成立西峰市(县级),同年5月25日改县级西峰市为区级西峰市。1954年改西峰市为西峰区,1955年改西峰区为西峰镇。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峰市(县级),以西峰镇和温泉、什社、后官寨、显胜、肖金、陈户、董志、彭原等8个乡为西峰市的行政区域。增设寨子乡和南街、北街2个街道办事处。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西峰市(县级)改设西峰区,全区共辖7乡(显胜乡、后官寨乡、陈户乡、什社乡、彭原乡、温泉乡、寨子乡)2镇(肖金镇、董志镇),2个街道办事处(南街办事处、北街办事处),共有94个行政村,893个村民小组,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95万人,有汉、回、满、藏、朝鲜等12个民族,是甘肃省庆阳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流通中心。,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75.24公里,供水管道总长98公里,西峰区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排水管道总长40.39公里。安装路灯1690基,新增公共交通车132辆,出租车600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70万平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197吨。城区绿化总面积132.0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9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7.4%。全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是,开通“十一条路”、开拓“三条大街”、开辟“三处广场”、建设“六个小区”、扩建“四大市场”、亮化“六条街道”,新建“十五座公厕”,透绿“二十个单位”。,科技教育:,1995年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并先后三次通过复查验收。目前,全区建成科技示范乡5个,示范村38个,示范户2799户,示范点138个。发展农研会等科技服务组织65个,市属学(协)会12个,民营科技企业13户。2002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542人,高级技术人员45人,组织实施各类科研课题19项,共取得科研成果12项。辖区共有各类学校177所。其中高等学校1所,普通中专5所,成人中专2所,职业中专2所,普通中学25所,聋哑学校1所,小学125所,幼儿园16所。普通中学中,民办私立中学3所。截止2002年底,共有教职工6224人,在校学生98020人,比上年增长8.4%,初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100%。全年被大专以上学校录取新生1403人,比上年增加458人,增长48.47%,录取率75.96%,比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旅游景点:,北石窟寺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有同时代所建石窟,称南石窟寺,故此石窟称北石窟寺.时代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区董志乡境内。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历经数十个朝代增修扩建,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介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甘肃四大佛教石窟之一,是世界石窟艺术的珍品,这里背山面水,自然风景典雅秀丽。春天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夏日泉水叮咚,凉风习习;秋季霜叶烂漫,硕果累累;冬至瑞雪纷飞,幽静而壮观,人文景观独特。,东湖公园:,东湖公园是庆阳市目前唯一的一处大型综合型游乐场所。位于西峰区九龙路北段繁华地段,占地约170亩,总投资860多万元,内有峰、湖、亭、桥观赏景点和水、陆、空等游乐设施;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广大游客和市民理想的游览、休憩场所。东湖公园始建于1988年,1992年初具规模,1993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游人200余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园以来,各种设施及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二十亩水面碧波荡漾,游船穿梭其中,曲桥、云桥横贯水上;亭廊依山傍水,陆上景观有叠石、假山;喷泉、水榭长廊、“流香亭”、“掬月亭”等雕塑十多处;游乐项目有碰碰车、弹跳床、游泳池、旱冰场、飞机、火车、音乐茶座、喷泉、游戏厅、戏曲厅、蒙古包等游乐项目三十余项;园内餐饮、食品、风味小吃和摄影摊位遍布其中,花卉品种齐全,名目繁多,是游人尽情娱乐和花卉爱好者赏心悦目的理想之地。,董志塬:,董志塬是由于地板裂变挤压垄起和黄土移动堆积而形成的,距今已有二百万年历史。西周时,处西周与西戎的结合部,是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叉地带。民国丛书左文襄公在西北载“董志塬在马莲河两岸,纵一百五十里,横二百八十里,扼陕甘两省关键”。董志塬是甘肃省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区,塬面宽广,一望无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形象地表述了董志塬的广袤无垠。后汉书中有“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的记载,表明董志之地名始于汉代。“董志”一词,有董正天下之意,内涵一种精神,代表一种力量,可反映董志塬人民的志气和愿望,犹如今之命名,总是寄寓一种期望一样。以董志为董志塬命名,独具一格,是恰如其原的。今之董志塬,东起马莲河西岸,西到蒲河东岸,南至长庆桥,北过驿马以北的桐川乡,直接野狐沟。南北最长处110公里,东西最宽处50公里,面积达910平方公里,是庆阳十二个大原面积的4/5,乃陇东第一太原。塬面共有21个乡镇,35万多人,乃陇东粮仓的中心区,真不愧为“有董正天下之志”也。,节庆活动:,窑洞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西峰黄土同整个黄土高原一样,是在地质年代的第四纪早更新世晚期形成的风成土状堆积物,距今已120万年。黄土层厚度一般为50至100米,最厚处可达200米。因黄土层深厚,土质密实,极适宜于挖洞建窑,数百年至千年不易倒塌。千百年来,窑洞一直是西峰人民的重要居所。窑洞类型很多,但按大类分基本上有三种:一是明庄窑洞。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齐,然后修庄挖窑洞,有一庄三窑和五窑的,也有五窑以上的。在董志原上,还有利用胡同修庄的,由于崖势不高,不得不挖进几米再挖窑洞,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这种庄子被称为半明半暗庄。二是下沉式地坑院窑洞。这种窑洞都在平塬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5至8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个长坡道或斜洞子,直通塬面,作为人行道。这种窑洞实际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为明显。三是箍窑。箍窑一般是用土坯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卷窑顶而成。窑顶上填土成双面坡形,远看象房,近看是窑。许多人还在箍窑上面撒了瓦,以保护窑顶不被雨淋,使箍窑的寿命更长。近年又出现了砖面箍窑,比泥土箍窑更坚固耐用。窑洞按用途细分还有很多。如为了防盗,在正面窑上面再打个小窑,名曰高窑;在窑内一侧再打个能藏东西的小窑名叫拐窑;若因窑小,在盘炕的地方再掘一小窑叫炕窑;为了躲避战乱,在庄附近另挖一长道深洞,叫地窨子。住家院落中的窑洞因用途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有客屋窑、厨窑、畜圈窑、柴草窑、粮窑、井窑、磨窑、车窑等等。窑洞是农民生活的摇篮。它对黄土高原人民的繁衍生息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窑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中国建筑工艺的伟大创举,是人类居住史的“活化石”。西峰因其所在的地理环境成为庆阳窑洞民居文化的代表。,荷花舞西峰区是周先祖公刘开创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地。周代的遗俗和农耕文化是孕育出民间荷花舞文化的历史人文环境,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享誉世界舞台、载入20世纪中国民族舞蹈经典的“荷花舞”就源于这里,庆阳也因此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荷花舞之乡”。“荷花舞”原名“云朵子”、“地游子”,又称“地飘儿”、“云影子”、“地云子”等,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叫“跑花灯”、“莲花灯”、“荷花舞”。源于周族的赛社祭祀活动,在巫文化的影响下变成一种“乞雨”的巫神活动。西峰区内庙宇较多,道教文化盛行,每逢庙会或春节时,社火队都排演“云朵子”。它是民间社火中长期保留的娱神节目。荷花舞集曲艺、音乐、纸扎、民间美术于一体,从“云朵子”、“云影子”、“莲花灯”等民俗观念酝酿成的这种民间舞蹈,不仅仅是西峰区域历史中国农耕文化源头地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国农业文明在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产物。它的特征是道具别致,由云盘、云朵、油灯、莲花构成的舞具,民俗意味性极强,反映了周代农耕活动的文化内容。云盘象征甘霖,云朵象征四海太平,油灯象征五谷丰登,莲花象征祥和润泽。由此构成的意念来自周代祭祀中的赛社活动,象征远古农耕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存的企盼,期冀风调雨顺,太平盛世的民间观念。荷花舞的队形有龙摆尾、燕穿梭、十字套的队形变化,它的艺术价值是壮观中寓柔雅,轻捷中有平稳,所以又称“地飘儿”、“地游子”,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表现了农耕民族对主宰降雨的龙的崇拜,以燕子的穿梭寓意生机和甘霖普降及剪子股的十字花套队形表示太平,表达华夏民族文化的心态和灵魂的舞蹈创造,是地方传统文化对远古龙、凤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古文化对地方民俗的渗透。荷花舞的发源、演变传承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在群众中产生了艺术感染和心理共鸣,同时影响扩展到周边的宁县、庆城县、正宁县等地,方圆几百里。它的着装古雅,色彩大红大绿,足刹黄土地,云朵齐裸骨,一扭一摇一弯的舞步,油灯忽悠不熄不灭的功夫,舞姿把功夫用在以腰带动云盘、荷花的转动上,披纱轻飘,甩袖悠然的轻盈舞姿,如同水上荷花摇曳,这种独树一帜的民间特色舞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荷花舞定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到此采风,将“云朵子”改编定名为“荷花舞”,在波兰演出获金奖。从此荷花舞登上了艺术舞台。成为中国舞蹈艺术保留节目之一。与此同时,西峰区寨子乡社火队依“云朵子”设计出新的构型道具,增添了新的内容进行社火演出。90年代庆阳师范学校荷花舞作为校园文化的典型进行设计排练。本世纪初,“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连续三届排演成500人阵容的大型舞蹈,受到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喝采。荷花舞起源于周先祖公刘开创中国农耕文化的董志原上,建国后被中国舞蹈界推上世界舞坛。但它的原汁原味的艺术风格依然保留在西峰区的社火中,并被改编成500人参与演出的大型舞蹈。荷花舞的源起,对周文化在民间的遗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华夏农耕文化滋生的温文、典雅、优美的艺术形象更具有探索价值。在现代的艺术园地里,轻捷、飘逸、热烈的舞姿和气氛更是群众文化活动保留的舞蹈艺术。,民俗文化:,民间刺绣:西峰的香包刺绣是岐黄中医药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