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涪路岸岩锚后壁防护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1页
南涪路岸岩锚后壁防护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2页
南涪路岸岩锚后壁防护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3页
南涪路岸岩锚后壁防护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4页
南涪路岸岩锚后壁防护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汉普顿桃花岛苏家浩大桥工程 品、爆炸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危化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苏家浩大桥项目经理部二一五年八月五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述- 1 -1.2岩锚区自然条件- 2 -1.3防护处理目的- 3 -二、编制依据- 3 - 2.1编制说明- 3 -2.2编制依据- 3 -三、应急预案- 9 -3.1事故危险源分析93.2应急救援小组93.3处理程序114.4应急救援小组111长江汉普顿桃花岛苏家浩大桥工程 岩锚后壁防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苏家浩大桥主桥采用上承式混凝土拱桥,主拱圈采用箱形板拱形式,采用无支架缆索与扣索吊装,南涪路岸塔后约67m进入较陡斜坡,斜坡坡角约55,结合现场地形情况主锚碇设计为锚索分配梁结构,通过锚索锚固型钢分配梁,再在分配梁上设置固定转向滑轮来锚固主索、工作索、牵引千斤索及塔架后风缆。根据苏家浩大桥工程地质施工勘察报告说明第5.2.5条:南涪路内侧土质斜坡后部为岩质斜坡,坡度4060,局部砂岩边坡陡倾。斜坡范围未见变形开裂迹象;坡面分布砂岩孤石,体积16m不等,孤石未见松动、滑移迹象。综合分析判断该段岩质斜坡现状整体稳定。拱箱缆索吊装系统设计时该区域植被茂盛,不便于对岩锚后壁坡面岩层情况进行观测,故在吊装系统设计时未涉及锚碇后斜坡防护处理措施。苏家浩大桥拱箱缆索吊装专项方案于2014年10月16日通过专家论证,并于11月开始进行缆索吊装系统施工,于2015年5月基本完成缆索吊装系统施工及调试工作。巴南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于2015年6月27日检查中发现南涪路侧岩锚后壁上游侧存在裂隙破碎区和突出危石,破碎区高约10m,宽约11m,厚(中、底部约1.4m,上部约2.5m),2块突出危石位于破碎区左上角尺寸分别为3*3*3m和2*2*2m。可能发生危石坠落伤人和砸坏吊装缆索、设备,根据质监站下达巴交质监路201535号监督意见书、2015年7月6日南涪路侧岩锚后壁危岩处理专家咨询意见及2015年7月19日拱箱吊装补充(变更)方案专家评审意见要求,需对岩锚后壁采取排危、防护处理和搭设临时防护棚防止局部危石掉落危及下方操作人员及风缆安全。 图1.1-1 现场情况照片图1.1-2 苏家浩大桥拱箱吊装示意图1.2岩锚区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南涪路侧岩锚区下部为土质斜坡,坡高约57m,斜坡长140m,宽约42m,厚512.5m,主要由崩坡积块石土组成,坡顶呈台阶状梯田,岩土界面前缓后陡,前部58,后部4560,土体斜坡后缘在南涪路施工中切坡诱发长约20m、宽310cm的裂缝,边坡前部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后,该裂缝再未扩展,逐渐趋于闭合,综合分析判定该斜坡现状基本稳定;土质斜坡后部岩锚区为岩质斜坡,坡度4060,坡面未见变形开裂迹象,该段岩质斜坡现状整体稳定;岩锚区上部砂岩边坡陡倾,上游侧坡面裂隙并分布砂岩孤石,体积16m不等,初步清除坡面植被后发现少量孤石外突易掉落。 气象及水文条件重庆木洞苏家浩大桥区域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暖夏热,日照少,无霜期长,湿度大,冬季多雾,降雨充沛,分配不均。据市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17.8C, 8月平均最高气温32.8C,12月平均最低气温6.3C,极端最高气温43C。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6.7m/s,风向WN。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8mm,集中在49月,其间降雨量高达866.2mm,日降雨量大于25mm的大雨、暴雨日数占年降雨日数的62,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40.8,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25.7mm。常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 桥位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特征及水理性质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其运移方式为顺坡向下排泄,流入长江;在汛期涨水季节,随着河水位的抬高及地表水位高于岸坡附近的地下水位,则河水向岸坡附近地下进行渗透补给,岸坡地下水位随着河水的抬升而逐渐抬高,即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是随着季节的变化、河水位的升降而相互转换的。1.3防护处理目的防止因边坡失稳坍塌,大块危石落下砸中缆索系统,确保整个吊装过程施工安全,规范施工作业面文明施工。二、编制依据2.1编制说明本方案为苏家浩大桥南涪路侧岩锚后壁防护安全专项方案,其主要内容包含危石排除、防护棚和锚杆挂网喷混凝土等施工期间安全保证措施。2.2编制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7年第1号);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渝交委路2011110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三、应急预案3.1事故危险源(风险)分析针对岩锚后壁处置作业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如下:人的因素a.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不好b.安全意识不强、未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c.违章操作、违章指挥d.特种作业人员技能不足、未持证上岗物的因素a.机械设备老化有缺陷b.工具老化c.材料尺寸、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d.设备、工具带电环境因素a.大风、大雨、雷电天气b.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c.作业场地狭窄d.施工场地地质不良管理因素a.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不落实。b.三级安全技术交底未落实c.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d.设备操作规程不健全不规范e.安全文明施工投入不足根据岩锚后壁防护施工特点和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可能引发的工程事故类型有:脚手架垮塌、边坡垮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3.2应急救援小组应急救援小组由救援领导小组、各救援职能组、工区救援队伍及社会力量构成。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部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及各工区负责人组成,工区救援队伍由各相关工区组织,社会力量含地方消防、医疗救护等力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 长:李林,联系电话组长:范远虎,联系电话洪涛,联系电话聂永进,联系电话 员:谢昌龙、张知炜、李明、雷达、陈邦祥、曹亚飞、李娟事故应急领导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于项目安全部办公室),由谢昌龙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值班电话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共分八个组,七个专业组(即现场抢救组、技术保障组、警戒疏导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联络协调导组、善后处理组)和一个预备机动组。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事故发生后,做好稳定施工生产秩序、善后处理及安抚工作。组建安全救护小组:选择10名年青力壮青年及现场专职安全员组成救护小组,所有施工作业人员为备用人员,以专职安全员为救护小组组长,对安全事故救护全权负责。现场配备必要的救护工具:在施工现场配备救护担架、急救药箱、铁锹、对讲机、工具车等救护工具。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施工班组必须以最快的方式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情况报告项目部安质部,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工程名称、伤亡人数、事故简要经过、事故抢险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项目部安质部接警后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及时报告公司安监部、业主和监理公司。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消防、医疗救护消防救援力量为重庆市巴南区消防总队,遇紧急情况时拨打119。医疗救护为巴南区第三人民医院(位于木洞镇),联系电话或及时将伤员送往该医院。3.3处置程序应急救援处置程序见下图:图5.4.3-1 应急救援处置程序图6.4应急救援处置措施脚手架跨塌、边坡垮塌一旦发生塔架跨塌、边坡垮塌事故时,疏散现场施工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确定有无人员被埋,如有施工人员被埋应立即组织有效的挖掘施救,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被埋人员抢救出来。挖掘抢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就近巴南区第三人民医院(木洞镇医院)电话,组织专业医务人员到场确保第一时间对抢救出来的伤员进行施救。若有人员伤亡立即拨打120。同时保护事故现场,并按程序上报。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发生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事故后,首先疏散人员同时迅速抢救伤员,及时将伤员转移脱离危险区域,注意保护伤者骨折部位,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在现场采取必要的紧急救护措施,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就近巴南区第三人民医院(木洞镇医院)电话,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其次,按事故报告流程上报。触电有人触电时,抢救者首先要立刻断开近处电源,或用绝缘物如木板、木棍等不导电材料拉开触电者或者挑开电线,使之脱离电源,在现场采取必要的紧急救护措施,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就近巴南区第三人民医院(木洞镇医院)电话,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机械伤害立即关闭机械设备,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地点,在现场采取必要的紧急救护措施,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就近巴南区第三人民医院(木洞镇医院)电话,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 七、施工监测与监控7.1成立监测与监控小组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项目经理部成立以测量组和现场专职安全员为主的监测与监控小组。监测与监控小组人员名单如下:表5.5.1-1 施工监测与监控小组人员名单表序号岗位及任务姓名职务1监测边坡位移监测雷 达测量组长2梁 睿测量员3监控边坡排危全程监控谢昌龙安质部长4张知炜安全员5夏 桎施工主管7.2监测与监控岩锚后壁监测与监控工作主要分为防护施工过程中对易落危石、边坡整体稳定与防护设施施工完毕后边坡整体稳定两个阶段。施工阶段监测与监控排除危石过程中风镐将会对岩体产生扰动作用,若危石产生较大位移,极易整块掉落,导致引发边坡整体失稳大面积坍塌,大量危岩落下砸中下方防护棚,进而造成防护棚和缆索吊装系统的坍塌。危石位移通过全站仪测量和设置橡皮筋双控每班进行监测,在危石前端底部贴反光片,用全站仪定点测距进行监测,危石后方顶部设置橡皮筋固定在稳定的岩体上,用钢卷尺测量初始长度,在排除危石过程中随时用钢卷尺量测长度进行监控,危石位移累计变化量预警值为20mm,日均变化速率预警值10mm/d,当监测数量达到预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报监理、业主单位共同研究处理措施。边坡整体稳定监测在顶、底部贴反光片分别设置3个监测点,用全站仪定点定点每天进行沉降、位移监测,同时现场安全监管人员随时观测坡面情况,边坡沉降、位移监测累计变化量预警值分别为15mm、30mm,日均变化速率预警值分别为10mm/d、15mm/d,当监测数量达到预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设备,报监理、业主单位共同研究处理措施。防护后边坡监测与监控岩锚后壁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局部危石掉落危及下方操作人员及风缆安全,确保整个拱箱吊装过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完毕后,仍需对边坡整体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