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五行系统的失衡(超长).doc_第1页
人体内五行系统的失衡(超长).doc_第2页
人体内五行系统的失衡(超长).doc_第3页
人体内五行系统的失衡(超长).doc_第4页
人体内五行系统的失衡(超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内五行系统的失衡(超长)90后老中医2015-08-24 20:05内经中讲,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是天地人一体的学说。就是要建立一种天地人的生命宇宙整体观。述者:李洪渊人秉受大气中的五行而生脏腑。如果人体内这五行系统是稳定的,便不会出现疾病。只有在系统出现偏差,疾病才会显现,这次我们就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书里了解下生病的缘由。这种偏差,在中医里面叫太过与不及。五行在体内产生了五脏六腑之后,每一行的太过和不及会导致不一样的疾病。太过要泻,不及就要补。但泻和补我们要怎么去理解呢?一般人的观念里,吃点什么就补上点什么,就好像给你打了一个补丁似的。哪里缺了就加点什么,补上去就行了。但事实却非这样,所谓顺其性为补。血和河流一样,就是以流通就是它的状态。如果它不流通了,那我只要让它转起来,只要通起来,那么就是补。所以说,活血就是在养血。如果水流得太过了,让它流得慢一点,让它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的流动状态。止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补。就是让它恢复到正常状态就是在补。而纠偏的这个手段、方式、方法,有的是泻,有的是补。就好像红灯是限制你通行,可理解为泻法;绿灯允许通行,可理解为补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交通保持通畅,不要混乱,混乱就生病了。顺着它,让它恢复到正常状态,都叫补法。补法是目的,泻法是过程,可以这样去理解。比如说,水中的火不足,将火补上,它就能正常的运转了,这是最终的目的。而手段呢?如果是由疏泄太过引起的,那就用金气来克制它,其实你还得补金气,金气足了才能把木克制住。所以说,补和泻不是绝对的。不要被名词概念所束缚住,它是一个动态的。先把补泻的概念理解清楚了,下面太过与不及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人身肝木之气,木的作用是疏泄,疏泄就是往外。如果疏泄不及,没有汗,小便排不出来,或者说不畅通,大便艰难,排不出来了。肚子痛,腹痛,胁肋疼痛,是肝胆经循行的部位,如果气机运行部畅,便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正所谓不通则痛。月经来的晚,推后了。肝藏血,血的往外排是肝的疏泄作用下往外走,如果疏泄力量不够,就会导致推后。这都是疏泄不及的症状。如果疏泄太过,和不及时相对应的。比如说,自汗;小便多;遗精;发热。疏泄的内动力是水中的火热。疏泄太过的时候是水跟不上,只有火冒出来。所谓的木枯生风化火就是这么的一个病机的特点。头晕,疏泄太过,肝木从左向上升,敛不住,冲上来了,冲上来它还降不回来,那么它就会头晕。耳鸣也属于疏泄太过,循着肝胆经冲上来。白带,带下,月经来的早,都是疏泄太过。疏泄的力量原动力源自于下面的阳气。阳气足有动力,就可以疏泄出来;水中火不足,疏泄太过,源自于金气不足,收敛的力量克制不住疏泄。这时就应该补肺金之气,让金气克制木的疏泄。水中的火气不足。如植物在春天,底下的温度没有恢复起来,它就没法长。必须是土里面的温度有了,它才又有水,又有火,又有温度,植物才能生长。关键在于阳气这个火热。人身肺金之气,肺金的作用是收敛,收敛不及那就是和疏泄相对应的,汗多,头晕,发热,遗泻,小便多。对于肺本身来讲,还有咳逆、上气,气机收敛不下来。萎软也是也是收敛不及的表现。就像出拳一样,你必须先将拳头收回来,才有力量再打出去。你现在收不回来了,打出去的拳会有力吗?这就是萎软。收敛太过,就会出现恶寒、大便难、胸闷、无汗等病。从这个圆运动的角度上来讲,就是一升一降,所谓的浮和沉只不过是升到顶点,掉头往下,降到顶点,掉头往上。只是一个点,整个的过程就是升、降,就是收敛和疏泄。如果把圆运动分成两部分,只有升降,也就是这个收敛和疏泄;分成四部分,就是升降浮沉。人身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出现血痹,血液的流通不畅,神疲,口淡,血寒,血不通,实际上是血寒和血痹这两个都是血上面。宣通太过,舌为心之苗,所以容易往舌头上跑,火跑到咽喉,就容易出现舌尖红、痛,咽喉疼痛。心跳加速,心烦都是宣通的力量太过。宣通不及者,是木火之气虚。一个是属火气虚,另一个是木不能生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每行的不及,是这一行本身的不及,或生他的一行不及。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心火就是浮到最上面的那一个点。只要肺金一降,心火就能收回来;此外土也能藏火,我们常说的以土伏火也是根于这。如果藏不住,火就漂浮在,表现为太过。所以太过源于中气虚,金气不降,心火收不回来。我们还是用大自然做类比来理解好了。这种火我们地球把阳光吸收,变成地球自己的,藏到土里去了,这便是中气。如果没有足够地把阳光的能量吸收,地球里的这种火就缺乏,这时称为不及。那金气的收敛相当于大气层的压力,如果大气层的压力不足(大气层稀薄,或有空洞),那地球上的生物很可能都会被阳光晒死,这可以理解为金气收敛不及,导致心火太过。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阳气应该被封藏到水里边,显露不出来。封藏不及则阳越,最典型的症状有发烧,发热,严重的是面红如妆,回光返照。但是这种阳热其实是一种假象,是源于下面水气封藏不住阳热,阳热都往外面跑了。人正常健康的状态应该是阴在上,阳在下(泰卦),而现在却是阳在上,阴在下称痞卦了。如果再严重一些,就是阴阳离绝了。封藏不及是因为金不生水。金生水就是因为金的收敛的力量弱了,把这个阳气藏不下来,收不回来。同时,木气又疏泄太过。木疏泄的时候就把这种阳热的力量都带出去了。水生木,其中水是载体,载的是水中的阳热(火)。用液化气罐来做个比喻。里面藏着液体的煤气,有水也有火。里面煤气的量不足,有可能是充气是压力不够(收敛不及),又或者是用太多了(疏泄太过)。肾水没有封藏太过之病。液化气储存的能量越多越好。那么肾水越能封藏阳根越坚固。现在的人封藏都不足,疏泄太过。这种疏泄太过除了性生活的疏泄外。还有一种比性生活伤害还大的,就是熬夜。本来晚上是封藏最好的时机,你却没有好好地休息来补充封藏,还要继续工作、劳累,继续地疏泄。人身脾土之气,脾土的作用是运化。运化不及,消化能力下降,腹满,不吃饭,上吐,是因为胃气不能下降。下泄,是因为脾阳不能上升。四肢不举,四肢没劲儿,酸,困,没力气,全身倦怠。脾主肌肉,全身都有肌肉。而且是个轴心,气转不出来,都憋在那,不能运化。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也。实际上是指的水里边的火,或者是指相火之气不足。相火之气虚,火不能生土。脾土没有运化太过之病。但是有土气填实之症。就是吃多了,填满了,化不动。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病症是都是太过、不及,这只是由于外在原因,吃多了,堵在了脾胃这,运化不动。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就下面的火力不足,火不够了,那就寒了。肾寒,因为相火藏在肾。脾胃衰弱,是相火不能生脾土。二便不固,大便就是拉肚子,腹泻,下利清谷。脾土就是把食物消化腐熟,变成可以吸收的。如果这个火力不够,就像煮饭火不够,煮不熟,吸收不了啊,导致吃什么拉什么了。小便呢?小便是水吧。在人体内,如果火气够的话,水容易被蒸腾,有用的水会被循环利用。如果你下焦的火力不旺,或者说肾阳虚了,水无法被蒸腾循环利用。就容易动不动去上个厕所,前头喝水,接着就去上厕所。命门里边藏的就是这个相火,就是这个肾阳。所以说相火没有燔灼太过之病。就是它这个阳气就是越足越好,而且它都藏在肾水里边。就和肾水的封藏太过,越过越好一样里边储存的越多越好一样。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都冒到外面收不回来,很多的口疮实际上都是这个火。手厥阴心包经里面运行也有相火。它藏不下来,逆行,从心包就冒出来,手心容易冒汗,是相火降不回来,从手上面就冒出来,冒出来时还把水逼出来。这些都是相火不降的病。要把相火收回来,可以用这一味药山萸肉。将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了火才能生元气。火和水加到一起就变成气。就是相火加温,把水变成水蒸气,气才能在全身周流。五行的太过与不及简单地阐述完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中气。中气是从五行里跳出来,讲的是相火和坤土之间的关系。人生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就在这一截。而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全身都和它有关系。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就是中间的脾胃,轮就是外周的降沉升浮。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由轮而轴,就是相火之气。相火在外面,带动着里面的各行在旋转,也就是升降浮沉都是因为有相火在里面统帅着,有了太阳的阳光照耀着它,他才转开。由轮而轴者,由升降而成中气。就是因为有了阳气的下降,才产生土之气,中气就是轴。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相火,不是存在同一个系统中的,是联系着一个系统和另一个系统的。我们得到阳光的能量藏到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