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经典对联范文.doc_第1页
怎样写经典对联范文.doc_第2页
怎样写经典对联范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写经典对联范文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现摘录如下: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 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