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岗文化范文.doc_第1页
裴李岗文化范文.doc_第2页
裴李岗文化范文.doc_第3页
裴李岗文化范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裴李岗文化范文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据今约70008000年 从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来看当地人已经懂得畜牧和耕种他们会在田里种植小米又会在家里养猪而当地文明是现时中国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陶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占陶器总数的68%以上夹砂红陶次之占总数的28%以上泥质灰陶最少陶器均为手制大多为泥条盘筑有纹饰的器物较少石器以磨制为主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等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以圆形为主亦有较少的方形房屋有阶梯式门道是新石器时期中国黄河流域一带的一个中原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根据考古学家对于在1977年首次挖掘的文明的鉴证当地文化平均开始于公元前5千年最早的甚至远至公元前8千年 从地质构造上看河南省广大地区是以华北陆台为基础的由于地质运动史上的无数次升隆造成了很多山间盆地和谷地如在豫西有伊洛盆地、汝颖谷地、溱淆谷地等等;太行山以东有林县盆地;嵩山以东是黄河冲积平原俯瞰整个中州大地到处似乎是平畴沃野但从小区域上观察则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土岗沟壑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诸氏族部落就大多生活在靠近各个河流的岗丘上这一带第四纪黄土广泛覆盖尤其是豫东平原黄河冲积的次生黄土非常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据气象学方面的研究在距今25008000年的全新世中期中原和华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得多粟作农业的起源很可能就在这里发生裴李岗文化的典型遗址除裴李岗外还有新郑的沙窝李和唐户村新密莪沟长葛岗河临汝中山寨许昌丁集郏县水泉巩县铁生沟等等不下40余处碳14断代为公元前6200年至前5500年前后经历了700年的发展而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明起步文化20世纪50年代后在新郑县新村乡的裴李岗村一带陆续出土一些石斧、石铲和石磨盘等1977年至1982年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新郑县的裴李岗、唐户和沙窝李遗址进行发掘其中对裴李岗和沙窝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355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146座、灰坑44个、陶窑1座获磨制石器212件、陶器299件其他还有房基、窖穴、骨器和动植物残存等考古学家将此种文化命名为裴李岗文化其年代约在8000年前左右从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文物内涵分析考古学家认为中国的农业革命最早在这里发生裴李岗居民已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处于以原始农业、手工业为主以家庭饲养和渔猎业为辅的母系氏族社会它与同时期的河北武安县的磁山文化和陕西华阴县的老官台文化相比处于领先地位继新郑县的裴李岗诸遗址发掘后考古学者又在河南省境内发现100多处此类文化遗址XX年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被公布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河南省十大考古大发现之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50年代新郑县城北8公里处裴李岗村一带农民在田野耕种时不断挖出一些石斧、石铲、石磨盘等不知为何物常用作垒鸡舍猪圈或坐石或随处丢弃60年代初农民平整土地又出土大量石磨盘、石磨棒等开始引起河南省考古界的注意仅意识为原始社会时期遗物但不知其具体考古学文化年代1972年2月29日河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介绍河南出土文物其中有1965年在新郑县裴李岗村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并附有照片笼统地称之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同年裴李岗村修建提灌站在施工中挖掘出一些石器和许多陶器引起考古界的更大关注 1977年4月第一次在裴李岗遗址发掘的8座墓葬和出土的石器、陶器等器物与仰韶文化时期的葬式、葬俗和出土的石器、陶器等进行对比发现其特征不同考古工作者初步认为裴李岗遗物为新的古文化遗存1978年开封地区文管会、新郑县文管会撰文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当年考古第二期上发表提出将裴李岗遗存命名为裴李岗文化但是这一提法被考古编辑部给删除了这在当时被许多考古界人认为是正确的因为裴李岗遗址仅经过试掘考古资料还不很充分在裴李岗遗址发掘之前1976年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已发掘其资料与裴李岗遗址资料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区别一些学者建议两地结合起来命名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师陈旭在郑州大学学报1978年第四期发表题为仰韶文化渊源探索文章认为裴李岗与磁山遗存的文化面貌和特征有共性也有差异性而且共同性是主要的;共同性说明它们是同一种文化差异性说明它们是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从整个文化面貌上看磁山比裴李岗发展进步;从碳14测定的年代看磁山遗址的年代晚于裴李岗遗址的年代因此认为裴李岗与磁山是同一种文化中的两个不同类型建议暂时统称为裴李岗文化分别为裴李岗类型和磁山类型陈旭提出这一观点之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严文明则在1979年考古第一期上发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发现文章也认为“裴李岗的器物特征与磁山大同小异”“应划为一个考古文化建议称为磁山文化”1980年河南博物馆馆长许顺湛在河南文博通讯第一期上发表试论裴李岗文化也认为裴李岗和磁山遗存面貌相似同属一种文化应并称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是裴李岗文化的继承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