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古文古诗词(很全).doc_第1页
初一语文古文古诗词(很全).doc_第2页
初一语文古文古诗词(很全).doc_第3页
初一语文古文古诗词(很全).doc_第4页
初一语文古文古诗词(很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语文上册古文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默写练习(一)直填性默写1、水何澹澹 。 2、潮平两岸阔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4、 ,把酒话桑麻。5、 ,闻道龙标过五溪。 6、君问归期未有期, 。7、 ,小桥流水人家 8、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9、乡书何处达, 。 10、 ,禅房花木深。11、半亩方塘一鉴开, 。 12、 ,常记溪亭日暮。13、绿树村边合, 。 14、 , 夕阳西下几时回。15、 ,夜泊秦淮近酒家。 16、 ,一山放过一山拦。17、山光悦鸟性, 。 18、 ,邀我至田家。19、莫言下岭便无难, 。 20、最爱湖东行不足, 。21、 ,洪波涌起。 22、夕阳西下, 。23、己所不欲, 。 24、 ,却话巴山夜雨时。25、 江春入旧年。26、无可奈何花落去, 。 。27、问渠那得清如许, 。(二)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2、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被后人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3、钱塘湖春行中写春花春草情态的诗句是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用拟人手法用明月寄情的诗句是 , 。 5、论语中揭示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6、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 , 。 7、泊秦淮中表达诗人忧愤之情的诗句是 , 。 8、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的那样 , 。9、天净沙 秋思中直抒游子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 。 。10、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 。 。11、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之时,中国人民向世界张开双臂,绽放笑脸。此可谓 , 。 。12、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一方面的名言是 , 。 。13、春天是诗人最绚丽的一笔,请从课内外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 。古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寒雪日内集( ) 与儿女讲论文议 ( ) 公欣然(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 与友期行( ) 去后乃至( )( )( ) 相委而去( ) 下车引之( ) 太丘舍去( ) ( ) 元方入门不顾( ) 俄而雪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尊君在不( )( ) 君与家君中( )( ) 则是无信( )( ) 友人惭(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待君久不至,已去. (8)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9)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 6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7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 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师矣( )( )( )15.人不堪其忧(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8.饭疏食饮水( )( )( )19. 曲肱而枕之( )(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 30.切问而近思( )( )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虽有佳肴虽有嘉肴节选自 ( ),又名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 )(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 弗食( ) 不知其旨也( ) 不知其善也( ) 然后能自强也( ) 虽有至道( ) 教学相长(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 然后能自反也( ) 然后能自强( ) 学学半( )13 其此之谓乎( )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 ) 今义:( )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 今义:( ) 教然后知困 古义 :( ) 今义:( ) 学学半 古义:( ) 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合作探究:1.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一寺临河干( ) 山门圮于河( ) 阅十余岁( ) 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一)直填性默写:1、山岛竦峙 2、风正一帆悬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开轩面场圃 5、杨花落尽子规啼 6、巴山夜雨涨秋池 7、枯藤老树昏鸦 8、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9、归雁洛阳西10、曲径通幽处 11、天光云影共徘徊 12、常记溪亭日暮 13、青山郭外斜 1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5、烟笼寒水月笼沙 16、正入万山圈子里 17、潭影空人心 18、故人具鸡黍 19、赚得行人空欢喜 20、绿杨阴里白沙堤 21、秋风萧瑟 22、断肠人在天涯 23、勿施于人 24、何当共剪西窗烛 25、海日生残夜 26、似曾相识燕归来27、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理解性默写: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1、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答案:1x n fu zhu 2家庭聚会 不久、一会儿 快速、急速 高兴地、愉快地 大致、差不多 相比 比不上、不如 凭借 不再等候就走了 回头看 3(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及”、“理睬”;儿女:古义为“子侄辈”,今义为“儿子女儿”;文义:古义为“诗文”,今义为“文章的意思”;委:古义为“舍弃”,今义为“委托” 5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一) 6(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7太丘 友家君 家君君 君 8(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9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答案背景链接(介绍作者):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ji)(yo )自强(qing)兑命(yu)学学半(xio)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即使 弗食 不 不知其旨也 甘美 不知其善也 好,妙 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教学相长 促进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然后能自强 勉励 学学半 教13 其此之谓乎 大概,表示推测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5、 翻译下列句子。(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