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人物语言,体会鲁迅语言特色。 2、探究小说的叙述视角,挖掘小说主旨 教学重点:品读人物语言,体会鲁迅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探究小说的叙述视角,挖掘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知情节,了解孔乙己的一生 读小说首先要读进人物的内心,能够记住小说中那些让我们难忘的情节或者情景,请说说你最难忘的情节或者情景。 2800 字让我们看到了孔乙己不幸而悲惨的一生。对这样一个可怜的人,你是什么态度? 二、品语言,体会 鲁迅的语言风格 那么他周围的人对待他是什么态度呢?请从文中找出作者描写周围的人对待孔乙己态度的句子。 (一)酒客 酒客(一)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 2 / 6 “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 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 “ 叫、嚷 ” ,能不能改为 “ 说 ” ? 2思考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3如果你是孔乙己,你什么感受 ? 酒客(二) 旁人 便问道, “ 孔乙己,你当真识字么? ” 他们便接着说道, “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 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比较这两次对酒客的语言描写,你觉得酒客的那一次话语对孔乙己的打击更大?为什么? 2.如果你是孔乙己,你有什么感受? 3.那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这些酒客的无情冷漠,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到了孔乙己的可怜。 酒客(三) “ 他怎么会来? 他打折了腿了。 ” “ 哦! ” “ 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了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 偷得么? ” “ 后来怎么样? ” 3 / 6 “ 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 “ 后来呢? ” “ 后来打折了腿。 ” “ 打折了怎样呢? ” “ 怎样? 谁晓得?许是死了。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 1.你知道这是谁和谁在说话吗? 2分角色朗读 3你能想象出来酒客在说话时的神态吗? 4总结: 鲁迅最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用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将对象刻画的生动传神。 白描式的对话描写,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5大家想起来水浒传中哪一段的描写跟这一段的描写非常像?我们在下册书中还有一课变色龙也运用了这种白描式的对话描写,大家下课后可以先睹为快。 (二)掌柜 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掌柜的冷漠,那么这一部分你从哪也能读出掌柜的无情来?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 “ 孔乙己,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 4 / 6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 “ 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 “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1.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掌柜的麻木无情,那这一部分对掌柜的描写,你觉得哪里最能体现掌柜的无情冷酷 ? 2.掌柜的伸出头去看到了什么? 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4.可是掌柜呢? 依然没有丝毫的同情,没有一点关心,仍然当面揭短,践踏孔乙己最后的自尊。作者没有一点描写,平静平淡的语气,却让我们看到了掌柜的残酷无情 5.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人性麻木至此,让人何等痛心) 6.这么多人对待孔乙己的态度是通过谁的眼睛呈现出来的呢? 7.小伙计是如何对待孔乙己的? (三)小伙计 不耐烦,好 笑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将相互矛盾的判断并置,是鲁迅喜欢用的句式。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5 / 6 他是什么时候死的,又是怎么死的,谁知道呢,又有谁关心呢) 鲁迅最满意的一篇作品就是孔乙己,他认为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 三、探究叙述视角,挖掘小说主旨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小伙计为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呢?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也是采用第一人称 的叙事视角?若瑟夫是天使的意思,作者借若瑟夫的口来呼唤亲情,可是小伙计却在社会的大染缸中迷失了自我,也变得麻木冷酷了,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 以小伙计为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显得更加真实而客观。 1、亲眼看到孔乙己的可悲与可笑,讽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迫害。 2、亲眼看到人们的冷漠麻木,残酷无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痛心。 3、连一个孩子都这样冷漠,足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在鲁迅看来,他要揭示的不是孔乙己偷书的恶,而是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