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_第1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_第2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_第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_第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人:陈文英,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总的历史背景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而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动”,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中国由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正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历史就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新的任务,那就是我们将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如何求富求强?为了探寻国家的出路,中国社会各阶级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资产阶级维新派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它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于是,在19世纪下半叶上演了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第一次,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通过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来改造中国社会。第二次,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第三次,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三节教学内容,农民群众斗争风暴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的兴衰,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教学重点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太平天国的性质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阶级矛盾尖锐。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就加重对农民赋税的征收,而各级官吏在征收赋税时也往往乘机巧取豪夺,肆意勒索,横征暴敛。战后,鸦片贸易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当时“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最终,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大致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9月占领永安州,整顿队伍,封王建制,进行初步的政权建设。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占领南京,定为国都,将南京改为天京。18531856年:太平军进行北伐、西征、保卫天京的破围战,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败外,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鼎盛。1856年:9月,发生天京事变,太平军元气大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天国后期:主要经营江浙,洪秀全为重整纲纪,挽救危局,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1859年又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但是,这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挽回败局。1864年:天京保卫战。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金田起义和进军永安,洪秀全与拜上帝教,洪秀全(1814-1864年),拜上帝教活动旧址,太平天国库钱(正面、背面),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有力地打击和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4.具有世界意义。,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弱点。(1)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和腐败化。(2)太平天国领导人内部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最终酿成了1856年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3)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战略上的失误(4)宗教带来的消极影响。,太平天国天王府,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杨秀清逼封韦昌辉暴乱石达开出走,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验教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的局限性和弱点使这一阶级不能成为领导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所以,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兴起的原因、性质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内忧:1851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患: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为挽救封建统治,实现国家的富强,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们提出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发动了以求富求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代表人物、指导思想,洋务运动从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结束。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湘军首领曾国藩;淮军首领李鸿章;另有左宗棠、张之洞。他们担任中央大臣和地方总督、巡抚,掌握中央和地方大权。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辅助,并以中体支配西用。,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奕,三、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1.兴办近代企业包括:以求强为目的的军事工业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求强”:近代军事工业,“求强”:19世纪60-7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江南制造总局,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求强”:19世纪60-7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865年5月李鸿章在南京创办金陵机器局,“求富”:19世纪70-90年代,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成立于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出现的第一个“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求富”:19世纪70-90年代,创办近代民用企业,1878年李鸿章在唐山正式设立开平矿务局。1881年全面投产,到1898年产量达73万吨。是中国近代较早使用机器采煤的大型企业。,1881年开平矿务局胥各庄修车厂制造的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北洋水师的主要舰艇,2.建立新式海陆军,建立海军,是清政府花钱最多的一件事。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1875年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1884年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福建水师,但后来主要力量放在北洋水师。1885年建立管理水师的海军衙门。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立,有22艘军舰,从德国购买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在亚洲当时首屈一指,北洋舰队以旅顺、威海卫两军港为基地,丁汝昌为海军提督。1888年以后,北洋舰队不再添购舰船,每年400万两的海防经费,8年内3200万两,先后约有1000万两被挪用修筑颐和园去了。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3.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兴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包括外语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1862年兴办京师同文馆:外语人才1863年兴办上海广方言馆:外语人才1866年兴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人才1879年兴办天津电报学堂:技术人才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18721875年先后派出4批留美幼童120名。18751894年派出3批留欧学生,学习造船和驾驶。,创办学堂讲求西学,洋务派1862创设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学堂,隶属于总理衙门。初创时只设英文馆。后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及天文算学等自然科学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福州船政学堂(1866年创办),创办学堂讲求西学,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军事院校,也是中国最早的科技专科学校。它最早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模式,最早创立了留学生教育制度。严复、詹天佑等都是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官派留学生(1872年出行),创办学堂讲求西学,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其中50多人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四、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评价(整合),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因此,也不可能使中国求富求强。2.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但更多的是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妥协和勾结,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3洋务运动冲击了中国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等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又没能冲破封建伦理道德体制的束缚。,五、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加以补充),1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2封建顽固派的反对和阻挠。3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六、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洋务派官僚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军事科技局部的枝节,是不可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的。,第三节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兴起原因、性质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救亡改革运动,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方式,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与守旧派进行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四、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戊戌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归纳为:政治方面:改革官制等。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工商业等。军事方面:训练新军等。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五、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空前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封建守旧势力太强大。2.主观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软弱性妥协性急于求成及斗争策略失误。,七、戊戌维新运动的经验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而“戊戌六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