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1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教学指要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教学指要 毛泽东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这组教材的主题是 “ 走近毛泽东 ” ,编排了四篇课文 长征这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 1949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细腻地再现了毛泽东的常人的真 挚情感和伟人的宽阔胸怀;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了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 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生字:弄清读音与字形 一、读音细分类 2 / 21 平舌音:泽( z)奏( zu)瓷( c) 翘舌音:瞻( zhn)踌( chu)躇( ch)吱( zh) 单韵母:副 ( f)()拂( f)( q) 复韵母:委( wi)协( xi)扭( ni) 前鼻韵母:丸( wn)岷( mn)典( din)宾( bn)诞( dn)勋( xn)殉( xn)碾( nin) 后鼻韵母:嗓( sn)党( dn)擎( qn)筒( tn) 零声母:黯( n)俺( n) 二、字形记得牢 诞:右边 “ 延 ” 的第四画是竖折,最后写两画是 “ 廴 ” ; 擎:上下结构,下部分是 “ 手 ” ; 协:左边是 “ 十 ” 不是 “ 忄 ” ; 扭: “ 丑 ” 的笔顺是 “ 横折、竖、横、横 ” 。 丸:笔顺是撇、横折弯钩、点; 拂:右部分的笔顺是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三、多音字读得准 n 五更 n 更加 bn 直奔 bn 奔赴 ch差不多 ch 差异 chn乘车 千乘之国 shn 3 / 21 jn 尽快 jn 尽头 sn 散步 sn 散装 n 干扰 n 干劲 lin 商量 lin 气量 zhun 转达 zhun 转动 jn 情不自禁 jn 禁止 yin 答应 yn 供应 do 排山倒海 do 倒退 四、形近字看仔细 丸(药丸) 九(九片)崖(山崖) 涯(天涯)岷(岷山) 抿(抿嘴) 典(字典) 曲(弯曲)委(委员) 秃(秃头)副(副主席) 福(幸福) 协(协作) 胁(威胁)宾(贵宾) 客(客人)泽(光泽) 译(翻译) 奏(奏乐) 秦(秦国)诞(诞生) 涎(涎水)钮(钮扣) 扭(扭转) 瞻(瞻仰) 檐(屋檐)拂(吹拂) 佛(仿佛)骑(骑 马) 倚(倚靠) 嗓(嗓音) 搡(推搡)党(党员) 常(常见)赴(奔赴) (仆人) 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 4 / 21 一、词语会理解 万水千山: “ 千 ” 、 “ 万 ” 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等三军。后来 通常用 “ 三军 ” 来泛指全军。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5 / 21 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夜以继日:以,用来。用晚上的时间 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 原封不动: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二、词语巧辨析 1近义词是朋友。 挺立 耸立汇集 聚集就位 到位鼓舞 鼓励 诞生 产生庄严 庄重宣告 宣布率领 带领 破格 破例慰问 安慰眷恋 留恋踌躇 犹豫 商量 协商耽误 耽搁干扰 扰乱端详 打量 6 / 21 排山倒海 惊天动地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2反义词谁对手。 汇集 分散诞生 逝世庄严 轻浮肃静 喧哗 热爱 憎恨危险 安全诚恳 虚伪特殊 普通 句段:品味含义与特点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 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3.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7 / 21 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4.他读到 “ 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 欢呼。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 “ 人民万岁! ”“ 同志们万岁! ” 。 这是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 “ 毛主席万岁 ” 的回应,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又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6.青山处处 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忠骨 ” 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 何须 ” 指为什么要,含有 “ 用不着,不用 ” 的意思。“ 马革裹尸 ” 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8 / 21 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7.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8.“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 ” 主席说。 这是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的话,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与群众的情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 气是那样和蔼,态度是那样诚恳。 9 / 21 9.“ 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 这是毛泽东说服警卫员去送茶水的一段话,含义有三:一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 “ 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 ” 一句,强调了人民群众对于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二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也正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的;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 “ 特殊位置 ”上。 “ 摆在特殊位置 ” 意思是认为首长、领袖的生活待遇应该不同于普通群众。这表现出毛泽东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的思想,一贯的作风。 课文:了解内容与特色 1.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气势磅礴,特色鲜明。 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 首联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 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10 / 21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 ” 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 等闲 ” 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 “ 不怕 ” 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 万水千山 ” 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多样的手法,广阔的境界 颔联先用 “ 逶迤 ” 和 “ 磅礴 ”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这是 “ 扬 ” ,而后用 “ 细浪 ” 和“ 泥丸 ” 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这是 “ 抑 ” ,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 腾 ” 与 “ 走 ” 则巧用拟人化的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巧妙的对比,无限感慨 颈联中的一 “ 暖 ” 一“ 寒 ” ,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敌。一 “ 拍 ” 一“ 横 ” 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朴实的语言,欢腾的心态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 越 “ 千里雪 ” 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 “ 逶迤 ”11 / 21 的五岭和 “ 磅礴 ” 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 “ 喜 ” 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 “ 开颜 ” 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品读全诗,我们不仅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而且领略到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2.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 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开国大典的旷世盛况,长萦脑际,经久不逝。 一、人数之多。课文中多次提到了参加庆典的人数之多: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这三十万人做出统一整齐的动作,该是何等壮观啊!这里面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还有外宾,真可谓盛况空前,蔚为壮观。 二、场面之大。开国大典的场面分四个:一是入场。为12 / 21 了参加开国大典,群众很早就从四面八方陆续来到天空门广场。人们 “ 擎 ” 红旗, “ 提 ” 红灯,进入会场;工人一下火车直奔会场;农民步行四五十里赶到会场。广场成了 “ 人的海洋 ” ,红旗 “ 翻动 ” ,像 “ 海上的波浪 ” 。这表明隆重、热烈。二是大典。大典包括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这里突出反映了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的情绪,空前团结的新气象。三是阅兵。整个阅兵式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无可言表。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是新生的共和国的强大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如此强 大,战士如此威武,他们的嗓子喊哑了,巴掌拍麻了,也难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激动与欢喜之情。四是游行。游行队伍,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口号。两股 “ 红流 ” 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由这四幅画面在不同的时空构成的不同场景,向世人展示了开国大典的旷世盛况。 三、时间之长。大典从 “ 下午三点整 ” 开始,到 “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 ” ,历时六个半小时,其中仅检阅一项就长达 “ 两个半钟头 ” 。如果把群众在早晨六点钟入场和群众队伍游行结束的时间算在内,在大典的举行时间可谓长久空前。 13 / 21 3.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课文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毛泽东鲜明的个性风采。 一、生动传神的外表,以反映内心世界。作者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首先看看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 “ 喃喃 ” 地念着儿子的名字 “ 岸英!岸英! ” 。这活现了此时此刻主席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次看看动作描写: “ 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 、“ 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 这刻画出了毛泽东接到电报之后的种种动作细节,深刻而真切地揭示主席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然后看看神态描写:“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的神态细节描写,活现出了主席此时复杂的内心,他正面临着一种艰难的选择。总之,这些生动传神的外表描写,表现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14 / 21 二、真实细腻的心理,以突出性格特点。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如第八自然段,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金日成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毛泽东当时思考的问题所在。 “ 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 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 的。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内心活动中袒露无遗。 “ 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 ,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 ,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4.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 1948 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三件事 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这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 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本文的一个特色就是善抓细节来表现毛泽东15 / 21 普通群众的情怀。 “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 ”“ 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 这说明毛泽东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试想,若没有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谁去管日复一日的碾米声和村子里有几台碾子?“ 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 ” 、 “ 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 这几处细节描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他不仅想着群众,而且能做、会做普通群众所做的生活小事。 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两个红辣椒 柯才 1929 年 3 月 11 日,红四军三千多人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向闽西挺进。 初春的夜晚,寒气袭人。战士们衣着单薄,又冷又饿。队伍翻过了武夷山的杉木岭,天就黑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崎岖山路上行军,不少人的脚碰坏了,腿摔伤了,可战士们一想到毛委员和朱军长与他们一起行军,心里就有一股暖16 / 21 流,浑身就有 了力量。 队伍摸黑走到下半夜,终于到了长汀县四都的楼子坝。为了不惊动老乡,战士们都露天宿营,有的在屋檐下靠着墙根睡觉,有的就背靠背坐在树下、路旁打盹。 夜深人静,寒风呼啸。战士们都睡着了,只有哨兵放轻脚步在走动。这时候,村口忽然闪出一星灯火,在黑暗中熠熠发光,由远而近地游动。渐渐地走近了,哨兵才看清提灯巡逻的是一个高大魁梧的人。仔细一看,啊,是毛委员! 哨兵心头一热,忙迎上前去,激动地叫了一声: “ 毛委员! ” 毛主席轻声地问: “ 没有惊动老乡吧? ” “ 没有。 ” 毛主席赞许地点点头,摸摸哨兵身上的单衣,问: “ 冷吗? ” “ 不,不冷。 ” 哨兵看到毛主席同样穿着单衣,声音不由哽咽了。 “ 哪能不冷, ” 毛主席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红辣椒,17 / 21 塞进哨兵的手心,说: “ 咬一口,挺管用呢! ” “” 哨兵手心里攥着辣椒,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了。 毛主席说: “ 我们刚到福建,老百姓对红军还不了解,更应该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 “ 是! ” 哨兵连忙回答, “ 毛委员该休息了。 ” 毛主席举起马灯,灯光 照亮战士年轻而淳朴的脸庞。毛主席听出哨兵操着江西口音,就笑着问道: “ 是老表吗? ” 哨兵憨笑着点了点头。直到毛主席走了,他还站在那里凝望着毛委员高大的背影。 天亮了,老乡们一开门,都愣住了:一支穿着老百姓衣服的队伍正驻扎在他们村里。他们有的在扫地,有的在修路,有的在刷写标语。老乡们议论纷纷:这么说,这支队伍竟在这寒冷的野地里过了一夜,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呀? 战士们亲热地向老乡们打招呼: “ 老乡,我们是红军!毛委员、朱军长领导的工农红军! ” “ 红军来了!朱毛红军来了! ” 老乡们奔走相告。笑声阵阵,炊烟袅袅。太阳出来了,18 / 21 僻静的山村沸腾了。可是还没等老乡们水开饭熟,红军又要开拔了。老乡们急忙从灶膛里拨出煨红薯,跑出门去,往红军手里塞。只见一群孩子紧紧地跟在一个小战士身旁,跑呀跳呀,原来小战士的枪筒上挂着两个鲜红的辣椒,在金灿灿的阳光下左右摆动,好像两颗闪光的红玛瑙,喜人极啦! 1.写出反义词。 崎岖()单薄()高大()僻静() 2.借助资料,解读句子。 我们刚到福建,老百姓对红军还不了解,更应该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 说说什么是 “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 3.哨兵手心里攥着辣椒,为什么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4.老乡们一开门,为什么都 “ 愣住 ” 了? 5.说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难忘的小红马 每当我想起跟随毛主席长征的情景,就会想到主席骑的那匹小红马。从中央苏区出发,一直到长征结束,小红马从来没有离开过主席。小红马浑身赤溜,主席十分喜爱它。常常有这样的事,晚上主席去开会了,我们只要听到小红马19 / 21 “ 咴咴 ” 的叫声,就知道是主席回来了。而这时,主席也往往会走近去摸一下小 红马,风趣地说: “ 你还没睡呀? ” 一路上,毛主席很少骑它。可是,每逢看到伤病员,却总是要他们骑上。有时,我们看见主席长途行军很疲劳,劝他上马,主席就诙谐地拍拍小红马,说: “ 对不起了,我要骑骑你了。 ” 夹金山,是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这里天气变幻莫测,常常是黑云满空不下雨,蓝天无云降冰雹,雾霾弥天,寒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