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doc_第1页
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doc_第2页
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doc_第3页
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doc_第4页
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历史教育教学技能、基础教育改革新的课程理念和现代历史教育技术,能够在中学、中等教育机构、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复合型人才。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课程与课时设置上重视历史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历史教学实践与技能训练,因学生而异开设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对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2.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与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熟悉教育法规,具备在中等学校、国家机关、新闻出版及其他领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3.熟悉并能初步运用古文字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4.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利用历史学知识分析、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在更高阶段深造的潜力与资质;6.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身体素质,具备较强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主干学科 中国史、世界史核心课程 史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学教学论、 历史学教学与实践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考察、教学实习、读书报告、学术前沿讲座、大学生科研立项等。标准学制 4年 弹性学制 36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授予学位 历史学学士总学时总学分构成表课程类别课程门数(周)学时学分比例备注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必修课10门6963723.12%公共选修课3门9063.75%专业教育课程必修7门4642918.13%选修35门左右10244427.5%教师教育课程必修教师理论课程4门16210.56.56%含学科教学研习1周教师专业能力课程4门53+523.52.19%含综合能力测评1学分选修4门64-9642.5%实践类课程入学教育1周第1学期毕业教育1周第8学期生产劳动48健康教育4军事训练1+1周第3学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4周假期进行见习3周31.875%第4至6学期教育实习15周159.375%第7学期毕业论文(设计)6周63.75%第8学期综合设计、实训5天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3221.25%第6学期指导性教学计划表(一)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分配各学期周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学时理论研究性学习实践(实验)17周15周16周16周15周16周3周9周考试考查公共必修课程210GB00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630162注1210GB0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630162210GB0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92603222210GB014形势与政策180210GB015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38210GB017安全教育课(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56注2220GB0011大学英语(一)4644220GB0012大学英语(二)4644220GB0013大学英语(三)4644220GB0014大学英语(四)4684160GB0011公共体育(一)1363242注3160GB0012公共体育(二)1363242160GB0013公共体育(三)1363242160GB0014公共体育(四)1363422230GB001军事理论2363422150GB0011计算机文化基础(一)3725公共选修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690注4自然科学与技术类艺术类体育类教育类实践类课程基础实践类课程入学教育1周1周毕业教育1周1周生产劳动48军事训练1+1周1周注5健康教育4社会实践、社会调查4周提升实践类课程综合设计、实训5天5天注6025SJ0011-3见习33周1周1周1周025SJ002教育实习1515周15 周025SJ003毕业论文(设计)66周6周创新实践类课程000CX001创新实践学分课程2注7注1:根据每门课程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情况开展一种教学形式,包括网络性教学(8学时/门学期)和研究性教学(8学时/门学期),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形势与政策课程1学分,80学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1学分,38学时,开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二下午。注2:安全教育课程2学分,总学时56学时,其中安全教育内容学时为24学时,开课时间安排在1-6学期。每学期授课2次,分别于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开设,每次2学时,学期结束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测试,成绩录入学生总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时为16+16学时,16学时为教师课堂授课学时,16学时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学时。注3:公共体育课程安排1-4学期开设,总学时144学时,其中130学时为课堂教学学时,14学时为学生自主拓展训练学时。注4:本专业学生应修满6学分,其中要求学生需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类和艺术(或体育)类课程中分别选修2个学分。注5:军事技能训练安排在第三学期,时间为2周,分别于开学前一周和开学后一周进行。注6:专业综合实习安排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注7:创新实践学分指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科竞赛、学术活动、社会实践、行业证书考试取得成果,经教学管理部门认定而获得的学分。具体学分认定详见广西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管理办法(桂师院教字201420号),学生毕业前创新实践应修学分不少于2个学分(其中要求非师生必须获得0.5个普通话测试学分)。(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分配开课学期考核方式 备注总学时理论研究性学习实践(实验)考试考查教师理论课程040SB001教育学342424040SB002心理学2.540403025ZB008历史学教学论2322845含学科教学研习1周025ZB009历史学教学与实践34812366教师专业能力培训课程教师专业能力训练课程000JS005A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120+10注1000JS007A教育科研方法120+10000JS006A心理健康教育0.513000JS001A普通话与教师口语20注2000JS002A教师书写技能12000JS008A综合素质000JS009A教育知识与能力000JS010A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000JS000师范生综合能力测评1注3选修课程025ZX065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322485可选4学分021ZX035教育法规2322846021ZX045教学技能专项训练讲座2326025ZX050班主任工作23216166注1.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总学时为20+10学时,其中20学时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教学及训练课时,10学时为学科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及训练课时。教育科研方法训练课程总学时为20+10,其中要求20学时为教师课堂授课学时,10学时为学生课外自主实践学时。心理健康教育训练课程列入心理学课程中实施。注2.教师资格系列课程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课实施,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培训、考试。注3.师范生在毕业实习前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师范生教师综合能力测评。(三)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分配各学期周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学时理论研究性学习实践(实验)17周15周16周16周15周16周3周9周考试考查专业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025ZB003史学概论3484263专业核心课程025ZB0011中国古代史(上)3484083025ZB0012中国古代史(下)3484083025ZB002世界古代史46454104025ZB010中国近代史46454644025ZB011世界近代史46454104025ZB013中国现代史46454644025ZB012世界现代史46454104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025ZX004中国历史文选46040204025ZX001中国文化史46052444025ZX002中国思想史4605284025ZX006中国经济史460401644025ZX008中国政治制度史2322842025ZX007国际关系史2322842史学史系列025ZX031中国史学史2322842025ZX014西方史学史2322842025ZX032世界历史文选2322842025ZX066史籍导读23222102025ZX067记忆史学2322中国史系列025ZX064先秦史2322842025ZX033中国历史地理概论3453963025ZX038中国法制史3453963025ZX039中国民族史2322842025ZX034中国社会生活史2322842025ZX069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2322842世界史系列025ZX043世界经济史2322842025ZX040世界文明史3453963025ZX041世界宗教史2322842025ZX042西方法律思想史2322842025ZX021西方政治思想史2322842区域史系列025ZX044广西地方史3453963025ZX046泛北部湾区域历史与现实问题23222102025ZX048东盟国家历史与文化2322842史学技能训练系列025ZX009训诂学2322842025ZX030古代汉语34842423025ZX068文物鉴赏2322842025ZX054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3484083025ZX057应用文写作3484083个性化选修课程025ZX027考古学2322842025ZX058政治学基础3444043025ZX059民族学概论2322842025ZX062社会学概论3453963025ZX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