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钻、坑探应急救援方案符合.doc_第1页
地质勘查钻、坑探应急救援方案符合.doc_第2页
地质勘查钻、坑探应急救援方案符合.doc_第3页
地质勘查钻、坑探应急救援方案符合.doc_第4页
地质勘查钻、坑探应急救援方案符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地质勘查钻、坑探应急救援方案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地组织对本单位突发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采取应急救援行动,确保具备快速反应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三条、第六十九条等条款,以及矿山安全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方案。1.2 编制依据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主席令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主席令22号)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397号)5)江西省安全生产条例6)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监局令第20号)7)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非煤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2009382号)8)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5号)1.3 编制依据主要技术标准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局应急200973号)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5)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6)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J0141-94)1.4 编制依据相关资料1)项目普查设计。2)项目地形地质图(附工程布置)。3)巷道设计平面图。4)断面及炮眼布置图。5)现场布置及通风系统图。1.5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质勘查钻、坑探发生的冒顶片帮、坍塌、高处坠落、火药爆炸、放炮、容器爆炸、透水、淹溺、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中毒窒息、触电、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重大事故。1.6应急方案体系 本应急方案,针对钻坑探普查发生的冒顶片帮、坍塌、高处坠落、火药爆炸、放炮、容器爆炸、透水、淹溺、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中毒窒息、触电、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火灾、粉尘、噪声与振动等危险、有害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制订了应急方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1.7 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机械突发事故造成的施工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机械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事故应急办统一领导下,所属单位、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机制。3)充分准备,科学救援。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科学、及时、有效。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司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2. 危险性分析 2.1单位基本概况1)资质类别等级、业务范围:公司注册资本金25619.3万元,净资产11394万元。1998年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通过了“三位一体”国际质量、环保、安全健康体系认证。公司现持有资质为:地质勘查(液体矿产勘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探乙级等资质。公司还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承包壹级;增项资质分别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等6项资质。2)技术力量、设备配备:公司有各类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875人,其中教授级高工6人,高级工程师85人,工程师125人。国家一级建造师68人,二级建造师138人,一级项目经理36人,二级项目经理87人。公司机械设备齐全,施工实力雄厚,拥有各类大型施工机械257台套。3)地质勘查工作简介:地质勘查工作是人们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通过摸清岩性、构造、矿体等地质情况,探明矿产资源,提供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大体上要经过四个步骤,编写和审批地质设计;进行野外地质勘查工作;整理地质资料和综合研究;编写地质报告。这些步骤缺一不可。地质勘查采用的勘查手段和方法有:野外调查(包括地形测量、地质填图、物(化)探测量)、钻探工程、坑探工程、资料编录、编写报告等等。地质钻探是地质勘探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用钻机从地表向下钻进,在地层中形成圆柱形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层。可从钻孔中不同深度处取得岩心、矿样、土样进行分析研究,用以测定岩石和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指标,提供设计需要。地质钻探工艺流程如下:修筑基地设备安装安装孔口套管钻进升降钻具取岩芯测量钻孔倾斜度终孔封孔设备拆卸、迁移。地质坑探是为了特定的地质目的,对各种地质体进行掘进的探槽、浅井、平巷、斜井和竖井等工程统称坑探工程。地质坑探施工通常包括掘进作业、凿岩作业、爆破作业 、装岩作业、运输作业、通风与防尘、支护、防排水、井下供电与照明等。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钻坑探普查中的危险源是冒顶片帮、坍塌、高处坠落、火药爆炸、放炮、容器爆炸、透水、淹溺、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中毒窒息、触电、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火灾、粉尘、噪声与振动等危险、有害因素1) 冒顶、片帮:地质勘查坑探项目,在巷道掘进过程中,由于频繁进行爆破,对顶、帮岩石的稳固性有较大的影响。围岩裂隙发育,巷道开挖后易发生松石掉落,如人员进入工作面不认真检查和处理,思想麻痹,松石处理方法不当或不细致,易发生冒顶片帮,造成人员伤亡事故。2)坍塌:坍塌是指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地质勘查钻、坑探工程中,产生坍塌伤害事故的主要场所或作业项目:1、悬崖陡坡低处;2、修筑基地;3、违章超高堆放物质处;4、机场设施。3)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在距落平点2m以上高处作业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可能存在高处坠落的场所有:1、井口、坑口;2、悬崖陡壁处;3、钻塔上;4、活动工作台;5、塔梯;6、台阶平台边缘;7、其他高处作业点。4)火药爆炸:民用爆破器材是坑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原材料,在运输、储存、加工、使用爆炸物品过程中,雷管遇到强烈碰撞或者外界火源发生爆炸,炸药在雷管或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爆燃和爆炸。5)放炮:放炮就是爆破作业,爆破作业是坑探施工的重要生产工序,爆破产生的震动、冲击波和飞散物对人员、设备设施、构筑物等有可能造成伤害。爆破事故主要有早爆、爆炸冲击波伤人、震动时落石伤人、哑炮处理不当伤人等。产生伤害的原因包括:爆破警戒不严、信号不明、安全距离不够;引爆时人员未来得及撒出爆破作业场所;使用不合格爆破器材;爆破后过早进入爆破工作面或看回火;杂散电流引发提前爆炸;相向掘进巷道贯通时另一头未停止作业;非爆破专业人员作业、爆破作业人员违章6)容器爆炸:指储存或运输高压物料的容器及管道,因压力急剧变化或释放,引起伴随爆声的膨胀等情况。存在容器爆炸的主要场所有:压风设备及输送高压风的管道;使用高压风的风钻;水泵及高压水管;使用高压容器如电焊等用的氧、氢气瓶。7)透水:坑探作业面所处位置低于地表(下)水体,若巷道掘进作业面与上部水体直接(老窿)贯通,或经导水通道(断层、破碎带)与之相连通,就会发生透水事故,造成井下人员被水能冲击伤害和设备财产损失,若水量大会造成井巷淹没和人员淹溺窒息。8)机械伤害:由于机械设备运转或人与机械设备接触引起夹击、碰撞、卷入、剪切、绞、碾、割、刺等伤害。地质勘查钻、坑探存在机械伤害的场所:钻探作业,包括:设备安装、拆迁;钻进;升降钻具。坑探施工的凿岩作业、装岩作业;其他存在机械设备的操作中。9)淹溺:淹溺是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地质勘查与施工中存在溺水的场所:水上作业;野外作业、穿越路线时涉水渡河场所;河、溪等水体岸坡作业;跨越水体的桥梁上作业;坑探巷道被淹。10)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如高处浮石脱落、高处物体跌落、物体抛掷等均可造成物体打击。地质勘查与施工中,可能存在物体打击的场所或作业有:修筑基地;设备安拆、搬迁;钻进、升降钻具;钻探处理孔内事故;坑探作业场所。11)起重伤害: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在地质勘查钻探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起重伤害的几率比较大。其危害因素主要表现为升降机捲扬钢丝绳断裂或滑动件滑脱、碰撞、突然停车等。由此引发的事故有毁坏设备、人员伤亡、影响生产等。起重伤害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失灵,不能及时切断电源,致使运行失控;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视觉障碍,不能及时停车;被运物件体积过大;突然停电;起重设备故障等。12)触电(雷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在地质勘查钻、坑探施工过程中使用多件电气设备,存在触电危险,如井下巷道、钻机机场照明未按要求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绝缘不好,电气设备未按规定进行保护接地,接线柱裸露等。作业人员不慎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发生触电(雷击)的场所主要有:变压器;供电线路;配电柜(箱);各种用电设备;照明、取暖器具;雷雨季节的野外作业。13)车辆伤害:车辆伤害主要为汽车运输,包括设备运输和掘进巷道运出的矿石运输。由于探矿区简易公路路面窄小,坡陡弯道多,雨季道路滑,汽车行驶易发生倾翻事故。如果人员避车让车不及或不当都会造成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14)火灾:由可燃物或易燃物着火引发的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可能发生火灾的场所:供电线路;植被发育的山区、野外林区作业;钻探机场;存在可燃物的巷道;宿营地。15)中毒与窒息:由于中毒、缺氧等导致的伤害。可能发生的场所:老窿作业场地;井巷爆破工作面;通风不良的掘进巷道工作面。16)粉尘:凿岩、爆破等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中含有一定量游离SiO2的粉尘,作业人员长期吸入含有游离SiO2的粉尘,易患矽肺病,最后使人的肺部失去功能而窒息死亡。地质勘查坑探施工中,产生粉尘的场所:凿岩作业;爆破作业。17)噪声与振动:噪声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振动是生产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它与噪声相结合作用于人体。振动可直接作用于人体,也可通过其它物体作用于人体,按其作用部位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产生振动多见于使用风动工具、电动工具及其他有较强机械摩擦作用的地方。地质勘查钻、坑探施工过程中,噪声与振动主要来源于气动凿岩工具的空气动力噪声,各种设备在运转中的振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噪声和电动机等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噪声。噪声源和产生振动的设备和场所主要有:空压机和空压机泵房;通风机和通风机房;水泵和水泵房;爆破作业场所;凿岩设备和凿岩工作面运输设备和设备通过的巷道;装岩机和装岩作业场所;机修设备(如锻钎机)及机修车间;钻探施工场所;柴油机发电机房。18)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野外作业蛇(虫)咬、凶猛动物袭击、植物过敏等,虫、蛇对人的侵扰,它们传播疾病、影响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潜在野外勘查作业的各种特定环境中,这些伤害因素存在于野外地质勘查施工生产、职工工余生活中。3. 机构与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地质勘查作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 长:洪文忠副组长:江政炎成 员:黄修保 常磊 余剑平 丁华云 于成锋 程俊 钱国进 梁桦 邓军 赵肖 鞠文奇 应急领导小组由抢险抢修组、物资供应组、交通运输组、安全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通讯联络协调组等6个工作组组成。组织结构如图1:图1、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地质勘查作业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地质勘查作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副组长: 江政炎抢抢险组交运输组安全警戒疏散组医医疗组通通讯组组 长:洪文忠物供应组1)组长职责: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2)副组长职责:负责应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消防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执行组长的命令。3)抢险抢修组职责:应急状态下,组织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4)物资供应组职责: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设备零配件、工具、沙袋、铁锹、消防泡沫、水泥、防护用品等。5)交通运输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6)安全警戒疏散组职责: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7)医疗救护组职责: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8)通讯联络协调组职责: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3.2危险源监测监控:1)技术控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的手段。2)人员管理:人员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3)管理控制: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3.3事故的预防措施防机械伤害对策措施:1)对操作者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能正确熟练地操作设备,严禁违规作业;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2)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3)重视安装和检修中的安全,做到:设备在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并挂上“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的警示牌;设备安装和检修完后,必须经过认真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试运转。3.4事故的预防措施防高处坠落对策措施:在安装、拆卸钻塔或必要上塔作业时,禁止穿带钉鞋或硬底鞋,严禁酒后或身体不适时上塔作业,塔上作业必须系挂安全带,夜间或5级以上大风、雷雨、雾、雪等天气禁止塔上作业,钻塔工作台防护栏杆要绑扎牢固,防护栏高度大于1.2m,塔板厚度大于60mm, 钻塔塔梯应坚固、牢靠,梯阶间距应小于400mm,坡度小于75;在悬崖、陡坡处作业应采取防滑措施并使用保险绳或安全带。3.5事故的预防措施防触电对策措施:1)防雷击: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避免在雷雨天气开展野外地质工作,禁止在树下、山顶避雨;建筑物及高架设备应按规定安装避雷针或设置避雷装置;雷雨时应远离避雷针及接地引下线,远离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等孤独高耸物体;雷暴时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暂时拔掉电源插头,不使用电器,不使用手机、电话。2)防触电: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用电的教育和培训,电工必须取得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禁止乱搭乱接临时线路;按规定选用安全可靠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在不良环境(如潮湿的坑道、机台等)应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要有专人定期检查电力设施和导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加强检查,定期检测接地电阻;禁止带电作业,设备维修、线路检修必须切断电源,并挂上警示标志。3.6事故的预防措施防物体打击对策措施:1)爆破作业中,应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应跑出安全距离以外或在安全可靠处隐蔽,放炮后及时处理浮石;2)在悬崖、陡坡处作业,应清除作业区上方的危石;3)提升吊桶时井下应有安全护板,护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4)提升钻具前应检查提升用的索(杆)、提引器、吊钩等器械设备的牢固性;5)升降钻具或钻杆时,提引器切口朝下,孔口操作人员应避开钻具等升降物的起落范围;6)钻机高压水管应设防缠绕、防坠安全装置,不得直接用手扶持水龙头及高压胶管;7)使用地质锤或工程施工中使用铁锤时,禁止正对面站人;8)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3.7事故的预防措施防坍塌安全措施:1)按设计坡度施工;严禁挖空壁底;2)岩层不稳定时放缓槽壁坡度;3)按规定安装绷绳;4)机场地基应平整、坚固稳定、填方符合规定;边坡坡度符合安全规程。3.8事故的预防措施防容器爆炸安全措施:1)定期检探压力调节阀、安全阀及压力表,确保压力在额定值范围内;2)加强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维护,预防容器及管道锈蚀和机械损伤。3.9事故的预防措施防车辆伤害安全措施:1)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2)提高驾驶员技术;做好车辆维护和保养;3)设入安全警示标志,派专人指挥;铺设的轨道应符合要求;4)注意调车联系信号和间距。3.10事故的预防措施防中毒和窒息安全措施:1)调查勘探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探槽,应预先了解有关情况,采取通风措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2)洞穴调探作业,洞口应预留人员,进洞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3)井巷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氧气应大于20%,二氧化碳应小于0.5%;4)井下作业点空气粉尘含量应小于2mg/m3。入井风源空气含尘量应小于0.5mg/m3;5)井下风速:工作面应大于0.15m/s,巷道应大于0.25m/s;井下使用柴油运输设备时,工作面应大于0.5m/s,巷道应大于0.6m/s;6)井巷施工应采用机械通风;7)施工单位应配备检测仪器,定期测定井下空气尘毒含量。3.11事故的预防措施防冒顶、片帮对策措施:1)合理选择井巷位置,井巷应设计在坚硬均质岩体内,尽量避开碎裂结构和松散结构的岩体,避免在应力集中区内布置巷道,巷道走向尽可能与弱面走向直交。2)合理确定断面形状和尺寸。3)采用合理的支护类型,提高巷道对地压的抵抗能力。4)减小爆破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空隙间隔装药,爆速低、威力小的炸药,减小爆破裂隙。3.12事故的预防措施防爆破伤害对策措施:1)从事爆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爆破技术训练,熟悉爆破器材性能,操作方法和安全规程,并取得爆破作业资格证书。2)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规定进行设计和操作。3)严格按照正常的爆破作业程序(施工装备起爆体加工、装药、堵塞、起爆、通风、检查等)作业。严禁打残眼。4)两个爆破点互有影响时,要做好爆破前的联系工作,先一个点爆破,检查完后另一个点再爆破。5)爆破后,检查有无拒爆现象,如有应采取安全方法处理。6)严禁发放变质的爆破器材。3.13事故的预防措施野外作业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地质勘查人员,常年在深山老林中工作,因此事故隐患较多,为了地质勘查与施工系统实现安全为目的,除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外,还须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合理可行的防范措施,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探矿人员的生命安全。1)野外作业组必须两人以上同行,不准单独一人野外作业;2)作业时要穿登山鞋,注意防滑防跌,防蛇虫伤害。3)在炎热夏天上山,要注意防暑降温,并携带防暑防蛇虫药品。在冬天上山,要注意防寒防冻,冰冻、冰雪期应停止野外上山作业。4)雷雨季节应做好防雷击暴雨措施的落实,不可在大树下避雷雨。5)进入有水坑道和老窿时要穿水鞋,戴好安全帽,戴好个人防护药品,戴好符合要求的照明工具。6)对尚在施工的民窿进行编录采样,须经施工单位同意,防止爆破,矿车伤人事故的发生。在雨季,尤其是连日降雨或暴雨,在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的地区应停止野外作业。4 预警行动 4.1预警级别依据地质勘查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黄色、红色两个预警级别。1)黄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发布黄色预警: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黄色预警时;本区发生一起较大突发事故时。2)红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发布红色预警: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红色预警时;本区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突发事故时。4.2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主要发布途径有电视台、广播、各类公共显示屏、短信息、互联网、内部有线和无线通信手段等。4.3预警的发布和解除1)黄色预警:由应急救援小组发布和解除,并报单位应急办备案。2)红色预警:由单位应急办提出预警发布和解除建议,报当地政府应急办备案。4.4预警响应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相应级别预警时,事故应急指挥小组按照本预案相应级别规定进行响应。1)黄色预警响应:加强领导带班,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报告。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与所属单位的通信设备处于开通状态。现场管理人员、安全员上岗到位,严格制止并纠正违章施工现象,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2)红色预警响应: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有关人员高度关注重大危险源及自然灾害动态,带班负责同志要主动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值班和监测密度。必要时,停止爆破、高处作业5 信息报告与处置5.1发生冒顶片帮、坍塌、高处坠落、火药爆炸、放炮、容器爆炸、透水、淹溺、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中毒窒息、触电、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重大事故时,第一发现人立即通过电话报警,向所属单位负责人说明事故地点、事故类型等事故概况。值班人员立即通过电话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事故情况。5.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灾情严重程度,决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5.3迅速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发生时人员的伤亡程度及财产损失情况。事故的发展变化趋势。需指挥部立即采取的措施等。6 应急响应6.1 响应分级: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地质勘查坑探事故原则上分为一般突发事故(级)和较大突发事故(级),因而有两种响应级别。1)一般突发事故(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一般突发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造成100万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较大突发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6.2 基本响应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事故应急小组报告,启动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具体为:1)事故发生后,警戒疏散组根据事故扩散范围建立警戒区,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岗位人员、应急救援车辆外,其他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警戒区。3)警戒疏散组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4)事故无法控制时,所有人员应撤离事故现场。5)通讯联络协调组向当地交警司110指挥中心通报事故险情状况,6)保护好事故现场,必要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司伍、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事故调查等。7)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办法。6.3响应程序1)一般突发事故的响应(级):事故应急指挥部响应:事故应急指挥部值班同志在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进行指挥;启动应急预案,向相关成员单位下发通知;根据需要,与相关成员单位、人员,通过无线通讯实施异地指挥;密切关注事故动态,随时掌握事故处置进展情况。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区应急办。县政府响应:当地政府立即启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具体组织协调、指挥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赶赴现场,组建现场指挥部,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避免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抢险救援人员伤亡事故。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现场保护和先期处置工作。必要时,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赶赴现场处置。及时将掌握的事故信息报市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处置过程中,协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做好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应急相关工作。2)较大突发事故的响应(级)县应急办响应:县应急办主任进行指挥,必要时,陪同市应急办领导赶赴现场指挥部指挥处置,并组织协调、指挥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协调相关成员单位组成现场指挥部,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避免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抢险救援人员伤亡事故。必要时,请示市应急指挥中信开通异地会商系统,协助有关市领导指挥抢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市应急办。县政府响应:在按照级响应工作标准要求开展工作的同时,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处置工作,并协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6.4 应急结束 1)应急终止的条件:当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应急响应工作即告结束。一般和较大突发事故,由县政府确定应急响应结束。应急响应结束后,应及时通过新闻单位向社会发布有关消息。2)恢复现场: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恢复,恢复包括现场清理和恢复现场所有功能。 恢复现场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工作,必要时进行录相、拍照、绘图等,并将这些资料连同事故的信息资料移交给事故调查处理小组。清理现场需由清理组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二次事故,现场公共设施功能的恢复,也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防护措施。3)事故总结和调查评估:应急救援小组负责收集有关资料,并在事故处置结束后4天内,将事故应对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给相关部门。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工程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现场处置情况、事故后果的初步汇总。在处置突发事故的同时,由相关部门适时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结果;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等结论性意见;事故处理结果或初步处理意见;事故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应对措施等。7 信息发布 7.1突发事故信息报告应贯穿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全过程7.2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原则,对于一般机械突发事故的信息,事故单位应在1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属地政府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7.3突发事故信息报告应主题鲜明,言简意赅,用词规范,逻辑严密,条理清楚。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概况、事故单位名称;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的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报告单位等。一般情况下,采用计算机网络传输和传真形式报告。紧急情况下,可先用电话、电台口头报告,之后采用文字报告。7.4突发事故信息,由属地政府统一组织发布。8 后期处置 事故单位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开展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等事项。应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维护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9 保障措施 9.1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领导小组人员联系方式:职 务姓 名固定电话手 机住 址组 长洪文组长江政 员黄修文剑华成华肖136770879499.2 应急司伍保障:根据人员的实际情况,每年适时调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工作组成员,确保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落实,应急救援工作组每组不少于5人;外部资源包括地方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县医院等。9.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较完善的通讯设施;较好的交通车辆;切割、焊接设备;担架;防护服、安全帽、破断工具、灭火器材;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包扎用品和急救药品等以及预案实施现场摄像、录相、器材等等。9.4 经费保障 :做好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准备。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所属单位应为作业人员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为突发事故的善后工作提供基本保障。10 培训与演练 10.1培训:突发事故应急培训内容包括:1)突发事故预防、控制、抢险知识和技能。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3)个人防护常识。4)工作协调、配合有关要求。10.2演习1)应急演习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司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2)每年组织12次应急救援演习活动,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指挥水平和单位应急救援能力,勘查单位人员必须参加演习活动。3)每月组织一次对本勘查矿区五类重大危险因素、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11 奖惩 11.1奖励:在事故应对过程有以下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奖励:1)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