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第5章.ppt_第1页
农业经济学第5章.ppt_第2页
农业经济学第5章.ppt_第3页
农业经济学第5章.ppt_第4页
农业经济学第5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土地与水资源,农业经济学教程,第二篇农业生产要素,一、土地概述二、土地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三、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四、土地市场五、水资源,主要内容,第四章土地与水资源,一、土地概述,1.土地的概念与分类,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有时仅指地球上的陆地表层,或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面。,2.土地的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的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自然特性,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大量必须的既作为劳动对象又作为劳动资料发挥作用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3.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4.中国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资源状况,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耕地分布不平衡,多数集中在东部沿海季风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后备农用资源贫乏。,利用状况,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山林乱垦、草原乱垦与荒山大量闲置现象同时并存,5.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广度开发,积极而又稳妥地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资源,把一切土地利用起来;二是深度利用,实行集约经营。,(1)因地制宜(2)节约用地(3)保护资源(4)有偿利用,二、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1.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类型及重要意义,粗放经营是指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及收入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与之相反,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概念:,类型,劳动集约型: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去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技术集约型:指通过采用较多的先进技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较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资金集约型:指通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更多的使用物化劳动而提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集约经营是一个历史范畴,并非自有农业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生产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是由土地面积有限性和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的特点决定的。土地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意义,3.衡量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指标,单位耕地的产量或产值单位农业用地的总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单位投资的产量、产值、纯收入,4.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概念:,是指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即在最适宜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当某一土地面积的经营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时,即为适度经营规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所要求的土地面积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因地、因时、因单位而变化的。,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更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机器设备,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方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效益。,意义:,途径:,(1)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政府的支持与帮助(2)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4)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5)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三、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总和。,1.土地制度,含义:,地位的基础性构成的复杂性地区的差异性,特点:,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度是关于土地使用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总和。它主要解决土地由谁使用和如何使用的问题,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是一定土地关系的基本制度。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最终要由社会生产力状况来决定。,土地使用制:,土地所有制度决定着土地使用制度,2.土地产权,产权,即财产权利,它是一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明确性排它性有限性可分解性可交易性行为性,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增进资源配置功能,含义,特点,功能,土地产权,含义:一般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常用“权力束”加以描述。权能构成: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置权。,3.中国农地制度,农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关系的总和。它包括农地所有制度、农地经营(使用)制度、农地流转制度、农地金融制度、农地税收制度等。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而土地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实行的土地制度。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与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何时实现土地国有化的?,中国私有土地的国有化,1982年中国的土地国有化是通过什么程序完成的?,正确答案:依照我国宪法,1949-1981年是土地私有制;直到1982年才宣布土地国有化,且仅限于城市范围。,答案1:1949年10月1日答案2:农村合作化以后。答案3:,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土地改革阶段(19501952年)第二阶段:农业合作化阶段(19531957年)第三阶段:人民公社化阶段(19581978年)第四阶段:家庭承包责任制阶段(1979今),中国农地制度的特征:,(1)农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实践中,农村土地有的归村集体所有,有的归村民小组所有。(2)土地使用权从所用权中分离出来以此形成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出现了对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包括转包、租赁、拍卖、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及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四、土地市场,1.土地市场的含义与特点,狭义的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交易的场所。广义的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交易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含义:,特点:,(1)地域性(2)供给弹性较小(3)供给滞后于需求(4)不充分性(5)政府管理严格,土地市场机制也称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指土地市场主体为谋求最大利益而竞争的基础上,通过土地价格、供求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土地产权交易的机制。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2.土地市场机制,土地供给,土地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土地在某一价格下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由于土地不可再生,因而土地自然供给是无弹性的。但由于土地用途是可改变的,因而某一用途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土地需求,土地需求是指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购买者或承租者愿意并能够购买或租入土地的数量。由于土地是一种生产要素,利用它可生产产品,从而给人们带来利益,因而人们由对土地产品的欲望和需求最终引致对土地的需求,且随着农业经济及城市发展越来越大,使土地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土地价格是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地租额/利息率,土地价格,农地非农化,土地增值,损失补偿,农民权益,价格,一是国家征用农村集体的土地二是不同农村集体之间的土地流转,中国农地市场的突出问题:,五、水资源,1.水资源的概念与经济学特性,水资源通常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并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含义:,经济学特性:,(1)可以自然循环补充(2)只能以自然状态利用(3)既是生产对象的主体,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4)水资源循环上的人工控制有限(5)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2.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利用上存在的问题,(1)中国水资源状况(2)中国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浪费惊人水利建设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地下水开采过度水域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重建(开发)轻管,重用轻管,重新(上项目)轻配,珠江流域水量70年最枯,下游咸潮上溯加剧,严重威胁澳门、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安全。,2009年全国严重旱情,用水难与盲目用水,为保护农民种田积极性,农业用水一直没有收取水资源费,因而农业灌溉存在一些盲目用水的现象。,我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的6%,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农业用水量从1997年的69.7%降至61.3%;目前全国灌溉用水缺口300多亿立方米;,工程设施节水面积仅占全国灌溉面积44.3%;农艺节水面积仅占17.4%。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3.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市场机制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讨论题:,你认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变的现实条件下,坚持土地公有制还是进行土地私有化改革更有利于未来发展?,1.什么是土地?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点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