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 5 单元教案 17 长城 学习目标 1、认识 “ 祟、峻 ” 等 8 个生字,会写 “ 崇、旋 ” 等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 崇山峻岭、盘旋 ”“ 智慧、气魄雄伟 ”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 “ 世界遗产 ” 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 2 3 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2 / 22 b、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第一课时 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1、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的小组最感兴趣的内容。 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可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作适当的追问 。 (鼓励学生将图片和资料整理好办展览或专刊 )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印象。老师再概述长城的特点、影响与魅力 (顺势引入书中的长城 )。 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抓住课文景奇文美情浓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人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2、引入识字 (要当好解说员,必须从正确、流利读课文起步 )。 a识:如易读错字: “ 峻 ” 不能读成 jn, “ 峪 ” 不能读成y, “ 屯 ” 不能读成 tn;能巧记字: “ 嘉 ” 用形声法, “ 嘹 ”可用 意合法组成 “ 嘹望 ” 来识记等。老师用多种形式对生字特别是难记难识字进行强化。 3 / 22 b写:老师对学生已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即可,如 “ 嘉 ” 字的 “ 吉 ” 下不能少两点, “ 隔 ” 中门字里的部分两点一横一竖不能多写一横;其次要强调把字写的工整好看;更正写字本上的错别字。 练读课文,朗朗上口 重点在读正确、流利、熟练上下功夫。 1、反复自读,细心琢磨,初步读出语言的流动感;同桌互读,相互指点,初步读出语言的灵动感。 3、自由展读,共同欣赏,互评提高,在难读处老师作适当点拨,同时,要关注读书发展慢的学生,多给机会 他们展示自己的进步。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由学生交流怎样进一步读书。老师围绕 “ 解说 ” 引导激发。一是要读出理解,让文本语言承载的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二是读出感悟,变话为画,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只有这样才可能当一个有魅力的解说员。 2、自选方法,自读自悟。一是要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二是在自己最想读的句段上多读,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想4 / 22 象。三是注意作者几个观察点。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同读共品,人情人境,不断生成与发展。重点可放在第三段上。 第 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 崇山峻岭;二看长城 蜿蜒盘旋;三想画面 气势飞扬、雄伟壮观。注意结合地图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问: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 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问: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可由学生板图标注理解;二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可图文对照讲述 (对其作用可适当拓展,或由学生简说,或由老师简介 );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a、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在品味 “ 站 ”“ 踏 ”“ 扶 ”中,多形式地 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 ?(在被深深吸引中、在忘情的观赏中、在无比的激动中不知不觉地走上长城的 )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 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 (自然地 不容你不想 )。 b朗读第二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工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此时,你面对的是什么 ?让学生走人情境: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5 / 22 上沉重的条石。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 c、指名读第三句,让学生抓住 “ 多少 ”“ 才 ” 品味、想象:你们从 “ 多少 ” 这 个词想到了什么 ?从 “ 才 ” 上体会到什么 ?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所以说 第四段:抓住 “ 气魄雄伟 ”“ 伟大 ” 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 如果学生入文时直奔第三段,可在读第二句时引入第二段读悟,再回到第三段;第一段也可最后诵读。 ) 3、走出文本,抒发情怀。学生读了课文,精神世界一定不能平静,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情 感对着长城: a、说 (喊 )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b、面对长城这份世界遗产,你们想到了什么 ? 解说长城,拓展延伸 1、解说: a自主准备,小组练习。可以解说全文 ,也可解说某一部分;可以照文本讲,也可适当增减用自己的话讲。b展示风采,解说交流。对着长城挂图、图片展览或影像讲。 以评价推波助澜。 2、积累:摘抄自己最喜欢的精彩词句。 3、拓展:自读文后 “ 资料袋 ” 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择其一处写成百字景点简介,准备举行 “ 中国的世界遗产 ” 风6 / 22 景名胜展示会 (可安排 1 2 课时结合 “ 宽带网 ” 进行 )。 作业 板书设计 长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 教学反思 18 颐和园 学习目标 1、认识 “ 颐、耸、阁 ” 等 7 个生字,会写 “ 殿、廊、柱 ”等 11 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 “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 ”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7 / 22 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第一课时 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 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揭示并板书课题。交流 (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 ):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 )?谁去过 ?有想法吗 ? 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 !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 ?那么,想怎样展示呢 ?(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 )非常好 !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 (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 )。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 少于 20 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 “ 堤 ” 不能读成 ti;区分好 “ 柱、栽、筑、朱、狮 ” 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 “ 殿、廊、雕 ”等字的写法等。 8 / 22 4、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5、粗说印象。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 第二课时 习有效造势,融入画境 1、变换角色,自读自悟。老师先示读 (或放录音或放课件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大步走进颐和园的画面,走进文本所创设的美景,唤起学生在读中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动去想象,再用自己的声音 (语言 )尝试把颐和园多姿多彩的美表现出来。变话为画,真情抒发自己对颐和园之美的体会与感悟。 a、结合插图,读句晶词,体会语言美。一是读进词句,读出理解;二是对优美生动的句段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b、小组交流,读评结 合,感受语言美。每个人只读自己最想读的句段。读中学生既可以谈自己品读见解 (包括对重点词句的意思的体会 ),又可接受同伴提问 (如,为什么读这里,为什么这样读等 ),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 9 / 22 2、晶读精彩,领悟整合。以读为主,以读促动,以动促读,做到形式多样。让学生形成真动,直达文本情美深处,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振,获得美的陶冶。 a在读中强化知的把握、美的感受。如,长廊、十七孔桥的结构与特点;佛香阁、排云殿的金碧辉煌、古色古香;万寿山的壮丽、昆明湖的静美、湖心岛的多姿 等。在学生如临其境中,可这样设问:漫步长廊,你有什么感受 ?这时,你面对昆明湖,是什么心情 ?走上十七孔桥,手抚姿态不一的小狮子,想说些什么 ? b在读中关注对好词妙语的体悟品味以及学生对有关内容可能的质疑。如 “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 。突出了昆明湖特有的静与美;如对 “ 滑 字巧妙运用;有可能学生看图发问:昆明湖微波荡漾,怎么能说水静呢 ? 3、回归全文,抒说心声。和作者一起细细游赏了颐和园,有什么要一吐为快的吗 ?(包括对作者抓特点描写景物方法的深刻感悟与欣赏 ) 推波助澜,让学生真情喷涌 人 文共振 谈话: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时候到啦 !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美的体会、感悟和体验尽情表达出来,如何 ?相信你们一定行,也许可能会赛过陈铎、赵忠祥10 / 22 和倪萍。有信心吗 ? 1、选择方式,自主准备。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可随作者移步换景的线路,看图 (或播放的课件 )讲解;可只凭借文本,进行美读;也可改编内容,作有滋有味的介绍,等等。要求:可选一个景点,也可选一处景物;可一人展示,也可找伙伴合作。 (注意放一点优美的音乐 )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老师注意提升式点拨、引学生推进式评 价和激发学生竞争式展示。(如,谁还想诵读得更精彩 ?) 4、从读学写,自然拓展。谈话:你们想不想也来写一篇这样的美文 ?那就走出教室,去公园、田野、村庄、溪边、湖畔、名胜风景区等地方,去观赏、去发现、去选择、去动笔吧 !可以写一篇、可以写一段和颐和园比一比,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更美的习作来。 作业 板书设计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教学反思 11 / 22 19*秦兵马俑 学习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积累 “ 举世无 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 ”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教学过程 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了解 学情,研读课题。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人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 19课秦兵马俑 (板书课题 ),一定有感受要说,是这样的吗 ?先引导学生读题 (可相机出示挂图 ),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 (注意弄清 “ 俑 ” 的意思 ),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12 / 22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 “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 ” 等。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 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 ” 等相关词语切人,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从读强化,检查识字。可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认。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 (如 “ 瞰、率、靡、魁 ”)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 (重在读懂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等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 (重在品味 ):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 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 “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 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 );又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 “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中的 “ 绝无仅有 ” 等。 13 / 22 3、读出心声 (重在体验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找伙伴读,互评互促,人情人境。 4、调整板书 (整体构建 ):从总体感受人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可先将 “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 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 “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 板开 (或横板或竖板 ),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以诵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读中注意引导学生精要地进行体验式点评 (即评、读、悟、想相融合 ):听出了什么味道 ?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 (主要指向重点词句 )?让学生充分参与:我认为他读得不够气势,请听我读这句话 !这两个词突出了威武,我觉得语气可读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读中图文结合,多形式互动结合,同时 注意对照黑板上的板书。 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兵马俑宏大的气势;第四至八自然段主要读出各俑不同特点的威武、敏捷与勇猛;第七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排比句,读出品评的韵味,读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则要充分读出自己的赞美、惊叹与自豪。 14 / 22 (如果学生选择以解说形式展示,更要鼓励。 ) 2、自主积累,主动延伸。一是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二是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 (或某一内容 )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作业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将军俑 威武勇猛 久经沙场 武士俑 忠君爱国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各尽其责 形象鲜明 英勇善战 马 俑 神态各异 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教学反思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针对本文篇幅较长,远离 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教者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优势,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上大胆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点以及根据实际情况,15 / 22 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上做了一点尝试: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教者抓住全文的中心句 “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开教学,迅速理清全文脉络,采用多种方式对 “ 神态自若 ”“ 擎着利剑 ”“ 惟妙惟肖 ” 等词语进行深敲细酌,逐一品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间,确保了有效的朗 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的接触,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教学中,教者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第三,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比如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分三方面来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一是介绍了已发掘的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平方米和坑内兵马俑总数近个;二是介绍了一号坑的长米、宽米、总面积平方米以及坑内兵马俑总数个左右;三是介绍了一号坑上面的主 要设施和作者的观后感。因为条件所限而无法让学生欣赏到相关的录像片段,所以仅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是很困难的。教者利用教室、全校学生总人数作为参照对象。看着自己算出的结果后学生们不由得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 “ 哇,三个俑坑竟然这么大啊! ”“ 这么16 / 22 多兵马俑啊! ”“ 果然规模宏大! ” 可见,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教室、学校、学生 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以 “ 保护文物 ” 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 “ 世界遗产 ” 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 “ 比照 ” 的写法。 4、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5、根据需要围绕专题搜集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师生准备与中国的 “ 世界遗产 ” 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制作课件。 17 / 22 第一课时宽带网 明确任务 指名读 “ 宽带网 ” 下面的话,说一说本次搜集资料的范围、要求:课外,搜集与中国的 “ 世界遗产 ” 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感受这些 “ 世界遗产 ” 的魅力。 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近一段时间,你是采用什么办法搜集资料的 ?遇到了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 教师随机板书,如: 留心书报中散见的资料,随时发现,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有关的旅游类书籍、杂志、碟片; 在语文教材和古诗读本中查找相关诗词; 登录相关网站,如直接输入关键词 “ 世界遗产在中国 ” ; (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当堂搜寻并展示 ); 调查访问游览过的亲朋 好友,看门票、游览手册、照片; 从中学、小学各科教材中查找;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可从中国电视报中关注相关预告; 2、资料展示会:展示一下你已经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 a、建立 “ 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 ” 专用资料袋或资料本,分类收藏。 18 / 22 b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搜集与整理资料。 c、要纠正一些不当做法,如完全由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的 “ 假性占有 ” 。资料过于深奥、乱剪书报等。 4、全班的决议: 按照个人提出建议全班形成决议的方式,决定展示交流的形式、时间、评比表 彰办法等。如可在一定范围内 (班上或校内、社区内 )让学生自主举办 “ 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展 ” 等。 课后实践 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 “ 口语交际 ”“ 习作 ” 和专题展示活动做准备。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 长城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已被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列入全球100 处最濒危遗址名单。 教师大屏幕快速显示长城被毁的骇人听闻的事例 (见长城如父,作者董耀会 ) 也可出示教材中关于长城被毁坏的报道。 2、当你得知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呢 ?有什么想法呢 ? 19 / 22 板书:口语交际 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四至六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一入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入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创设情境,模拟交际 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师生、生生自主选择进行模拟口语交际 ,如: 1、劝说游人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 2、向村民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3、向有关领导汇报少先队员的建议。 4、即兴演讲: “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 在模拟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外进口服务合同范本
- 国企土地托管合同范本
- 围垦土地出售合同范本
- 国内船员劳动合同范本
- 商铺运营外包合同范本
- 塑料环评代理合同范本
- 园林管理员合同协议书
- 售后服务合同框架协议
- 外架工人安全合同范本
- 地产承包开发合同范本
- 中药煎煮方法ppt
- 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课件
- DLT741-2023年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宋辽金夏课件
- GB/T 36197-2018土壤质量土壤采样技术指南
- GB/T 10066.4-2004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 CJJ82-2019-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无人机驾驶员航空知识手册培训教材(多旋翼)课件
- 《汉语拼音》基础知识
- 周杰伦英语介绍(共20张)课件
- 斐波拉契数列与黄金分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