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君主专制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三、选官用官制度,材料一: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柳宗元封建论,1、材料一中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的是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的原因,结果如何?,汉初:郡国并行制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中期地方上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实行行省制度,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严密,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行政上: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财政上: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西周(奴隶社会),秦朝,元朝,权力地位世袭,有很大的独立性,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被后世沿用,影响深远,性质:目的:结果:,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长官都由中央任命,对中央负责,无独立性,二、君主专制的演变,重用亲信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完善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归纳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多人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互牵制,一种是利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德才学,门第,考试成绩,选官权逐渐收归中央,1、(2010年海南高考)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巩固练习:,B,2、(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B,3、(南京市2010届高三三模)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A层层推荐B注重门第C唯才是举D打击贵族,4、(2011年江苏历史)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D,5、(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6、(2010年高考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C,D,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于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A相权不断遭到削弱B皇权不断得到加强C皇权受到更多牵制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C,7、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D,谢谢!,生辰八字算命http:/www.shengchenbazi.cc悝镑疒,中央,河北、山东、山西,宣政院辖地,中书省直辖地,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限行省制度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行省长官权力巨大,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ABC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B,唐代三省六部制,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皇帝,对当时:A、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运作程序:,2、影响:,(决策),(审议),(执行),资治通鉴192卷中,记载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三省六部制在当时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这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分权”本质相同吗?,1、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监督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分权的本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三权分立的本质:防止专制,维护民主制度,材料三: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景帝、武帝不同时期诸侯王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汉初,景帝,武帝,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诸侯王失去对其封国的统治权,诸侯王国的行政机构进一步缩小,,官职设置模仿中央政府,诸侯王失去官吏的任免权,诸侯国行政机构的规模也大幅缩小,诸侯王国与郡已经没有多大差别,材料一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科举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的进步性。,科举制创立的背景:世家大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的废除,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进士科最重要,最受重视,进士科很难考,(2)进步性,(1)信息,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钱穆国史大纲2、科举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结合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在追求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带来哪些影响?,选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资本运作与财务管理作业指导书
- 建筑公司项目管理预案
- (2025年标准)关于公司出资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关于车辆赔偿协议书
- 2026届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标准)雇羊倌协议书
- 建筑节能行业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应用方案
- 2026届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企业内部协同物流配送方案
- 建筑工程施工专项应急预案
- 幼师面试精 选题目及答案解析
- 通信技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
- 医院招聘面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 神经外科护士进修汇报:专业提升与实践应用
- 建筑工地基孔肯雅热防控和应急方案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专项练习卷含答案
- 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课件
- 特级建筑集团资金管理副总职责
- (高清版)DB34∕T 486-2025 霍山石斛
- 升降平台车培训
- 2025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讲评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