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赏析.doc_第1页
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赏析.doc_第2页
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赏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赏析 古人喜欢登高或登山或登台或登楼而且“登高必赋”留下了不少名篇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山必赋小子歌者何”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而赋可以为大夫”“登高必赋”或“登高能赋”就成为古代大夫必备的九种才能之一于是登高与赋诗就紧紧地连在一起 综合历史文献可知“登高”有三种情况: 、笼统地说升至高处如明代开国功臣之一、写卖柑者言的刘基的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这是随意而登不指明时间地点 、九月九日登高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着一段传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这则道家的传说显然是要让人们关心家人要“常回家看看”后人每至九月九日都要登高饮菊花酒其内涵也泛化为对亲人故交的怀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称代表 、指正月初七(人日)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陶渊明移居之二:“春秋多佳节登高赋新诗”可见登高赋诗的佳节春秋都有秋当然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春则指正月初七和十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初七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上与登高” 总体上看登高历经魏晋唐宋诸代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而怨春和悲秋则成为主要题材登高之作的总体基调也必然是忧愁、悲哀、痛楚具有强烈的悲情特征其情感内容同社会生活的变化、国家的分合治乱有着基本同步的规律周秦之际多是亲情之念如诗经中的东山、陟岵等篇汉魏之时则偏于乡国之恋如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杂诗唐宋以下更多友情之思如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确是佳作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写亲情之念乡国之恋友情之思的作品中往往饱含着作者对社会、国家、人生的忧患意识使悲情更加浓重杜甫的登高堪称典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糅合了登高和悲秋两大主题登高是从空间上感受自然的博大永恒悲秋是从时间上把握生命的脉搏一位潦倒多病的老翁在急风、哀猿、白沙、黄叶的肃杀秋景里抒发着沉郁的家国之痛而“不尽长江滚滚来”又让我们顿悟出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