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就不算是有思想的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说明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古文,论语十二章,12,1.学习目标,2.作者简介,3.相关资料,4.检查预习,5.听读课文,8.句段品析,9.疑难探究,10.板书设计,14.教材习题讲解,7.整体感知,11.本课主旨,15.课后作业布置,6.翻译课文,12.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3.拓展延伸,(难点),(重点),(重点),1.积累文言文词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文言文。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来自点拨,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来自点拨,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来自点拨,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论语愠曾子吾三省传不习逾,部分来自点拨,ln,yn,zng,w,xng,chun,y,di()dn()gng()博学而d()志,部分来自点拨,殆,箪,肱,笃,部分来自点拨,(一)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部分来自点拨,(三)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动词温故而知新得到,动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动词2.可以: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士不可以不弘毅能够,动词3.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所学的知识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译,助词4.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代词其恕乎大概、也许,副词,部分来自点拨,5.而: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学而时习之并且,表顺承(四)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部分来自点拨,(五)文言句式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点拨: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2人不知而不愠点拨: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即“自己”。3其不善者而改之点拨:句首省略了动词“择”。,部分来自点拨,(六)成语积累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3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4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5富贵浮云: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部分来自点拨,6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作为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7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像河水一样逝去。8匹夫不可夺志: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9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生活。10博学笃志:广泛学习而且意志坚定。,部分来自点拨,(七)名句积累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论语十二章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译文:,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zuy)(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yu)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愠(yn):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注释:,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我和朋友相交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复习呢?”,译文:,曾(zng)子:即曾参(shn)(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吾(w):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信:诚信。传(chu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注释:,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译文:,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y)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注释:,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译文:,温:温习,复习。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新:新的体会,新的理解。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以:可以凭借(这一点)。为:动词,做,当。,注释:,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译文:,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则:就。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注释:,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译文:,箪(d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注释:,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译文:,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ho):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注释:,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译文:,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g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泛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注释:,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译文:,三人:几个人,不是实指,虚数。行:行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其:代词,他们(的)。善者:好的方面,优点。,注释:,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在河边(看着浩荡汹涌的河水)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译文:,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注释:,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改变。”,译文:,三军:指军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注释:,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译文:,笃(d)志:志向坚定。笃,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仁德。,注释:,部分来自典中点,1.本文重点从哪些角度来论述的?,【答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部分来自典中点,2.哪些语录是写学习方法的?,【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部分来自典中点,3.哪些语录是写学习态度的?,【答案】(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九章)(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部分来自典中点,4.哪些语录是介绍个人修养的?,【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部分来自点拨,1.“学”与“习”是一个意思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不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学”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习”则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部分来自点拨,2.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答案】“忠”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部分来自点拨,主观感受题解题法。主观感受类问题多考查阅读文章后的启示、收获、看法等,答题时可分四步走:一是围绕文章中心,确立自己的观点;二是写出自身的体会;三是列举自己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四是紧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部分来自点拨,3.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答案】“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部分来自点拨,4.“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答案】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部分来自点拨,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部分来自点拨,6.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想到哪些相关的诗词句?,【答案】想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部分来自点拨,7.谈谈你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理解。,【答案】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与“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部分来自点拨,【答案】本题运用词语(句子)能否调换顺序分析法。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能更好地体现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颠倒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1.【难点探究】“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部分来自点拨,【答案】这句话揭示了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不同的人产生不同学习效果的原因不只是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启示我们不但要学会知识内容,更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2【难点探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揭示了怎样的学习内涵?你有怎样的启示?,论语十二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学习方法第1、4、5、12章,修身做人第1、2、3、6、8、11、12章,学习态度第7、9章,珍惜时间第10章,本课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第二方面,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和志向;第三方面,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是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准则。,1.立意深远,思想深刻。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远,不少成了格言警句,闪现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启发作用。2.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出自论语的成语积累,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自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3.一言以蔽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6年人教版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综合模拟检测试卷及答案(五)
- 棉花病害防治课件
- 放疗科普课件
- 2025年消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0题)
-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考点知识提纲
- 执行和解协议(模版)
- 2025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名著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 202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课时练51 植物细胞工程(含答案)
- 《畜牧兽医》考试复习题库(160题)
- 第六章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 YS/T 682-2008钌粉
- GB/T 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 羽毛球校本教材
- GB/T 15601-2013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
- 2023年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道德题库
- 教育培训机构校长薪酬绩效
- 贾俊平《统计学》第7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习题及详解
- 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练习题
- SCB系列干式变压器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