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皇权,相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三条主线:第一、中央:皇权的不断加强,相权的不断削弱;第二、地方: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不断强化;第三、官吏:官吏的选拔和监察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君权和相权的斗争,【学习要求】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评价。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5.“法令一出”一目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协助皇帝,助理万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2)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4分),(2)原因: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2分)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2分),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3)结合材料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4分),(3)结合材料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4分),不同: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2分)趋势: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2分),汉武帝所用丞相12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汉,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两汉的内外朝,相权一分为二,“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朝”。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B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C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集权于中央D提高外戚和宦官地位,打击重臣、排挤丞相,加强皇权,A,隋文帝(杨坚)(541604年),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吏户礼兵刑工,贵富贫武威贱,(政事堂),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起草政令),(审核政令),(管理政务),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相权一分为三,B,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2008山东卷)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B,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类语(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皇帝和中书、门下省的大臣。防止决策上的失误。,(2)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时代背景。,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4)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3)实质: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说明:法律权威占据上风。,(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认识:我国封建制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高无上。但唐朝初期,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是由于唐初统治者的开明形成的现象。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枢密院,参知政事(副相),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中央政治制度,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使管军事,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宋代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参知政事王安石曾对神宗说“名分有上下,如臣为参知政事,众以为过当。然曾公亮所批判,臣但有不著字,与公亮反复论可否,岂敢改公亮文字?”解读这段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有曾公亮应是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曾公亮与王安石之间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参知政事的权力相当于宰相参知政事对朝廷政务有驳议权ABCD,C,中书省,皇帝,一省制,原因:元朝统治面积空前扩大,事务繁杂,蒙古贵族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为了更便捷、高效处理全国事务,改三省为一省。,元,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即“腹里”亦由中书省掌握。边远地区,设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区统辖。,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B,1、朱元璋废丞相制度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明,废丞相制度,设六部尚书,隶属皇帝。,2019/11/20,26,皇帝,相权过重、威胁皇权,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有()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除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ABCD,B,材料一:僭用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黄罗帐幔,饰以金龙凤文”。内外奏章,他先取阅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的罪名,诛杀胡惟庸。,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1)运用材料一、二,分析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胡惟庸“谋危社稷”直接因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主要原因,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发挥宰相参政辅政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2)结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05上海卷)明太祖与奏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问:(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答: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答:殿阁大学士。,(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又仿效宋朝制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少能参决。,明成祖即位后,选拔一批亲信的大臣“并直文渊阁,预机务”阁臣的设置从此成为常制,内阁制度基本形成。但阁臣的官阶远不及六部尚书,且不置官属,不得专制各部、院,实权仍很有限。,明仁宗、宣宗以后,阁臣官阶骤升至从一品或正二品,兼任六部尚书,并有代皇帝草拟批答臣僚章奏的“票拟”权,逐渐形成阁权重于部权的局面。阁臣之中,又分出首辅(首揆、元辅)、次辅(次揆)和群辅,首辅更是权压六卿,已是“赫然真相”,明成祖朱棣,(1)内阁制度的形成及演变,文渊阁,明朝宫内藏书阁名,也为皇帝讲读之所。文渊阁位于故宫文华殿北面,明成祖朱棣正式在此设立内阁,使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乾隆以后,文渊阁成为皇家重要藏书地。,(1)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殿阁大学士,内阁,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地位逐渐上升,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内阁,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神宗实录卷五一一页,张居正,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明穆宗时入内阁,神宗时为内阁首辅。他在任期间,厉行改革,是著名的政治家。,某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中朝制度B唐代三省制度C明代内阁制度D清代设军机处,C,材料一:云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意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诮,责备讥讽)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1)根据材料一,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合帝意。,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手!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今之宫奴(宦官)也。明夷待访录(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明末政权产生怎样的影响?,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皇权专制宦官专权,使明朝统治更加黑暗,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2)内阁权限与评价,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3)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明朝宣宗时,形成了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然后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部校对下发。可见明朝内阁与英国责任内阁的本质区别是()A.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咨询机构B.前者是咨询机构后者是决策机构C.前者是咨询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D.前者是行政机构后者是立法机构,B,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知识链接:清初统治,中央设军机处,巍峨豪华的皇宫与矮小破落的军机处,是一种强烈的对比,那正象征着君主的高大与臣下的卑小。军机处里除了办公用品和休息的木炕外,设备简陋。唯一考究的,是高挂在墙上的“喜报红硅”木匾,那木匾上的四个字,正是皇帝每次见到军机大臣的最大盼望。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只有传达皇帝旨意之权李敖北京法源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清,材料一:1729年(雍正七年)6月,用兵西北(准噶尔部用兵),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下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技术方案
- 2025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招聘辅导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4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教育局招聘公办幼儿园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湖南科技学院公开招聘44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工程项目验收标准与流程方案
- 2025年高考常见试卷题型及答案
- 3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护理分层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英文编辑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办事处编外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 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围墙新建及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 房屋建筑学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 政策议程多源流模型分析
- 蓝点网络分账解决方案
- GB/T 22315-2008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
- GB/T 17980.37-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线虫剂防治胞囊线虫病
- 血管活性药物(ICU)课件
- “手电筒”模型-高考数学解题方法
- GB∕T 2980-2018 工程机械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