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最新考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5年5考),有,无,有,无,(2)实验过程及结果:,死亡,不死亡,死亡,(3)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_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提醒: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转化因子,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或多糖?(2)方法: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_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R型细菌,(3)实验过程及结果,DNA,DNA+DNA酶,(4)结论:_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NA,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和蛋白质变性?,提示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2.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遗传物质、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其转化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实现转化时遗传物质来自S型细菌,原料和能量均来自R型细菌,转化实质为“基因重组”。,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起对照作用,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可见DNA被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DNA才是使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4.两个转化实验有哪些相同点及联系?,提示(1)相同点:所用材料相同;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2)联系: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1.(2017经典高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A错误;S型菌加热后蛋白质变性,导致细菌死亡,所以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能存活,B错误;转化的效率不是100%,所以从病死小鼠中可分离得到S型菌和R型菌,C错误;本实验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结论是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未证明转化因子是DNA,D正确。答案D,2.(2017河北省保定市期中)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是(),A.R型菌与S型菌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用S型菌DNA与活R型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和R型菌C.用DNA酶处理S型菌DNA后与活R型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菌和R型菌D.格里菲思用活R型菌与死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解析R型菌与S型菌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所以用S型菌DNA与活R型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和R型菌,B正确;用DNA酶处理S型菌DNA后,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已失去,所以与活R型菌混合,不能培养出S型菌,C错误;格里菲思用活R型菌与死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只能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答案B,关注格里菲思实验(实验一)与艾弗里实验(实验二)3个“不同”,1.实验材料,_。(1)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5年6考),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DNA,P,外壳,S,寄生,(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噬菌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2.实验方法,_法。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_。,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和DNA,3.实验过程及结果,(1)标记噬菌体,(2)噬菌体侵染细菌,提醒(1)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2)不能标记C、H、O、N等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3)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个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放射性的存在部位,而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4.实验结果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_进入细菌细胞中,而_留在外面。(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_遗传的。,5.结论,_是遗传物质。,DNA,蛋白质外壳,DNA,DNA,助学巧记,“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1.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实际上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离心时间过短、转速过低等原因,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了少量的放射性。,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2)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来自于水与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所用核心技术相同。(2016全国卷,2B)()(2)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2013海南卷,13A)()(3)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2013海南卷,13B)()(4)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卷,13D)(),“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高考命题主要聚焦两大经典实验设计的思路、实施的过程、结果及相应结论等;关注实验方法的考查,如细菌的培养、噬菌体的同位素标记等;重视实验结论的提炼。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涉及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等相应的知识储备。,2.教材P46“思考与讨论”改编,(1)以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有何优点?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2)繁殖快。细菌2030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2)尽管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其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你能否具体指出?提示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2017全国卷,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答案C,关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3次涉及大肠杆菌2个关键环节1.三次涉及大肠杆菌,2.两个关键环节“保温”与“搅拌”(1)侵染时间要合适若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会使32P组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未侵染或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2)“搅拌”要充分如果搅拌不充分,35S组部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没有分离,噬菌体与细菌共存于沉淀物中,这样造成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方法体验】,(2017江淮十校联考)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培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32P标记的实验结果,不影响35S标记的实验结果,B、C错误;搅拌不充分会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D正确。答案D,(2013全国卷,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NA的X光衍射实验A.B.C.D.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NA的X光衍射实验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答案C,两大经典实验及其比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较,【即学即练】,(2018河南南阳市一联)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是否死亡来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的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都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D.实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都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S型细菌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的,A错误;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不是被标记的大肠杆菌,C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答案B,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考点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正常,RNA,患病,(2)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_,_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蛋白质,2.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总结,(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因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1.(经典高考题)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病毒侵染及拆分重组实验,A.1、3B.1、4C.2、3D.2、4解析因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所以组成成分为甲的DNA和乙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甲种一致;组成成分为乙的DNA和甲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乙种一致。答案B,2.下图表示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过程。,请完成问题。(1)在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结论:_。(2)在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结论:_。(3)甲组实验的目的是_。答案(1)出现病株,并能从中提取到大量完整的病毒RNA是遗传物质(2)不出现病株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对照实验,(2017全国卷,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实验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解析(1)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存在差异,如DNA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特有的碱基是U,因此可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碱基T和碱基U,通过检测子代的放射性可知该病毒的类型。根据分析,本实验思路为: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答案(1)实验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探索“遗传物质”的4种方法,【方法体验】,下面是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1)实验目的:略。(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该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3)实验步骤:第一步:把该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_。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物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该流感病毒产生。(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_;_。若A、B、C三组均出现该流感病毒,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解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根据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及给予的材料、试剂分析可知,实验中分别利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再注射到猪胚胎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该流感病毒来判断其核酸类型。答案(3)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4)若A、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若B、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易错防范清零,易错清零,易错点1误认为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误认为艾弗里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点拨(1)格里菲思实验仅能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未具体证明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2)艾弗里实验所用方法为“化学分离提取法”而不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所利用的才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易错点2不能正确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转化”,点拨(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2)发生转化的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易错点3未明确“标记”对象与实验结果的对应关系,点拨“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同位素标记问题,易错点4误认为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为RNA或认为某一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点拨(1)真核生物(包括细胞质、细胞核中)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注意】常见的错误说法:“(具体的某种生物名称)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具体的某种生物名称)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等。对于具体的生物而言,其遗传物质是确定的,要么是DNA,要么是RNA,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对于具体的某种生物而言,“DNA”“RNA”或“遗传物质”的前面不能加“主要”两个字。,1.(2017湖南六校联考)如图是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析错误的是(),纠错小练,A.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B.结果1中全部为S型肺炎双球菌C.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结果2中全部为R型肺炎双球菌,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A正确;结果1中有S型细菌,也有R型细菌,因为只有部分R型细菌会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S型细菌的DNA被DNA酶降解后将不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因此,结果2中全部为R型细菌,D正确。答案B,2.(2017江西四校联考)用32P或35S标记T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