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社会发展与数字鸿沟测度,国家信息中心张新红2009年6月29日无锡,目录,信息社会测评研究数字鸿沟基本概念数字鸿沟测算方法几个基本结论,一、信息社会测评研究,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国际信息社会测评研究国内信息化测评研究主要测评方法简介,1.1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1.2国际信息社会测评研究,1995年,芬兰推出“面向信息社会”战略,对建设信息社会提出了具体目标,现每年发展信息社会统计报告,并逐步被欧盟接受1995年,韩国电算院开始研究“信息化指数”1997年,IDC首次发布“信息社会指数”(ISI)1997年,OECD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社会统计指标,1999年起成立信息社会统计工作组(WPIIS)2002年,英国信息时代联盟推出“电子经济指数”2002年,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推出“信息经济指数”2002年,联合国研究并推出“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BEG体系)2003年,国际电信联盟推出“数字接入指数”(DAI)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推出“网络准备度指数”(NRI)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信息通信发展报告俄国、日本、台湾也都分别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1.3国内信息化测评研究,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1年成立,2002年发布“国家信息化总指数”(NIQ)。后停止研究,2004转向发布“企业信息化500强”。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2003年启动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2005年提出报告,对全国及十个省份的信息化指数进行了分析。2006年,该报告数据被作为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数据。,1.4世界经济论坛:NRI体系,机构:世界经济论、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载体: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2年首次发布,每年发布一次发布方式:全球排名网上公开,整个报告印书销售样本:首次75个经济体(占全球80%的人口和90%的产出),2005-2006年度发展到115个评测内容:对样本经济体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分析主要评价依据:“网络准备度指数”(NetworkedReadinessIndex)指标框架: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3个,四级指标60个。最终指标65个(20个硬指标、45个软指标)权重确定:同级指标取相同权重最终指标计算:6*(样本值-最小样本值)/(最大样本值-最小样本值)+1数据来源:统计数据来自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软指标主要是专家调查数据,1.5联合国BEG体系(Benchmarkinge-government),机构:联合国经社部公共经济学和公共行政司同美国公共行政学会载体:全球电子政务准备度报告,2002年首次发布,每年发布一次发布方式:全球排名网上公开,整个报告印书销售样本:联合国成员单位(191个国家)评测内容:政府网站主要评价依据:“电子政务准备度”(E-governmentReadinessIndex)指标框架: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3个,三级指标13个。硬指标8个,其余为专家网上搜查结果。权重确定:同级指标取相同权重最终指标计算:(样本值-最小样本值)/(最大样本值-最小样本值)数据来源:统计数据来自于联合国及各成员国公开资料、专家网上查询结果。,1.6国际电信联盟DAI体系(DigitalAccessIndex),机构:国际电信联盟载体:世界电信发展报告,每年发布一次样本:178个经济体(2003)评测内容:个人信息技术接入和使用能力主要评价依据:“数字接入指数”(DigitalAccessIndex)指标框架: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8个(全部为硬指标)。权重确定:同级指标取相同权重,部分指标略作调整最终指标计算:样本值/标准值数据来源:各经济体公开数据。,1.7IDC:ISI体系(InformationSocietyIndex),机构:IDC公司载体:信息社会指数报告,1997年首次发布,每年发布一次发布方式:销售报告(3500美元/份)样本:53个经济体评测内容:国家(经济体)信息技术接入及应用水平主要评价依据:“信息社会指数”(InformationSocietyIndex)指标框架: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23个。权重确定:同级指标取相同权重最终指标计算:未公布数据来源:IDC调查数据,1.8国家统计局: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机构: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载体:内部研究报告,尚未正式公开样本:31个省市区评测内容:信息化发展水平主要评价依据:“信息化指数”指标框架: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23个。补充指标体系: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4个权重确定:同级指标取相同权重数据来源:抽样调查统计数据,1.9小结:各种方法比较,二、数字鸿沟基本概念,数字鸿沟问题是怎么来的?什么是数字鸿沟?为什么要关注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是怎么形成的?,2.1数字鸿沟是怎么来的?,1995年,美国Markle基金会总裁莫里塞特率先使用“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一词。1995年,美国电信管理局(NTIA)发布调查报告在网络中落伍:一项关于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后又连续发布了三份报告,引起克林顿政府关注。2000年,数字鸿沟问题成为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八国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论坛的主要议题。200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理解数字鸿沟报告。2002年起,世界经济论坛开始发布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年度报告。2003年,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发布了旨在缩小全球数字鸿沟的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联合国陆续发布“全球电子政务准备度报告”。国际电信联盟、世界银行等也将缩小数字鸿沟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数字鸿沟的调查和理论研究方面后来居上。日本2003年提出要建设“无处不在的网络”,韩国则在2004年明确制定了“缩小数字鸿沟”的中长期方案,中国2006年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提出要研究制定“缩小数字鸿沟行动计划”。,2.2什么是数字鸿沟?,美国电信管理局(NTIA)(1999):数字鸿沟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数字鸿沟”系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经合组织(OECD)理解数字鸿沟报告(2001):数字鸿沟是指个人、家庭、企业、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在享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以及利用互联网从事各项活动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2003):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的准确含义是什么?这两个词是指世界上享有技术社区和排斥技术社区之间的差距,以及这些社区内部和彼此之间不转让信息的情况。,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2.3为何要关注数字鸿沟?,大量信息贫困者的出现数字鸿沟的离散效应数字鸿沟的存在,产生了一种新的贫困,即“信息贫困”,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贫困”、“信息时代的无家可归者”。这种使信息贫困者日益脱离信息社会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数字鸿沟的“离散效应”。信息均享程度下降数字鸿沟的分化效应“信息差别”在我国被称之为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新的社会差别会诱发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这种使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日益分离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数字鸿沟的“分化效应”。社会脆弱性加大数字鸿沟的放大效应数字鸿沟进一步影响到收入分配、就业和发展机会的严重不公,加大原有的贫富差距,进而成为危害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根源。这种使原有社会差距进一步加剧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数字鸿沟的“放大效应”。降低信息化成效数字鸿沟的短板效应木桶原理表明,决定木桶有效容积的是最短的那块板。数字鸿沟是信息化整体效益最大的漏斗,也是构成信息化这一大木桶的最短板。这种影响、浸蚀信息化整体效果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数字鸿沟的“短板效应”。弱势群体的风险与机遇并存数字鸿沟的双刃效应数字鸿沟在使一部分人远离信息社会的风险不断加大的同时,信息技术的跳跃性和快速渗透特征也给弱势群体发挥后发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种使弱势群体风险与机遇都增加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数字鸿沟的“双刃效应”。,2.4数字鸿沟是怎样形成的?,经济发展或收入水平拥有和使用新技术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尤其是在技术扩散初期,其成本还相当高。这就使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地区、低收入人群因支付不起高昂费用而被排斥在新技术之外。教育水平或知识能力受教育程度不同直接导致对新技术的认知、接受和应用效果存在天壤之别。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就很难真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时会不会外语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年龄、体能等生理因素没有人会责怪婴幼儿不上网,老年人不玩计算机也情有可原。而对于存在身体或智力障碍的人来说,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也不能与正常人相提并论。个人习惯受个人秉性使然,总会有人尽管有钱也有知识但不愿接受新技术,从而在网络中落伍。政策导向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或产业革命都会引发全球生产力的重新布局,总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得以脱颖而出,国家战略选择和相应政策导向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数字鸿沟的测算,数字鸿沟4个质的规定性数字鸿沟测算三原则美国电信管理局: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法帕沃西切尔(PavleSicherl):时间差距法法比奥拉.里卡帝尼、莫罗.法里奥:相对集中度指数托比阿斯休星和汉尼斯.塞尔霍夫:DDIX数字鸿沟综合指数国家信息中心: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3.1数字鸿沟4个质的规定性,3.2数字鸿沟测算三原则,3.3美国电信管理局: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法,1995,在网络中落伍:对美国农村和城镇信息穷困群体的调查1987,在网络中落伍:数字鸿沟的新数据1999,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2000,在网络中落伍:走向数字包容绝对差距法:“1994年,黑人与白人家庭电话拥有率差距为10.6个百分点,1998年差距降到7.9个百分点,降幅为25.5%。”相对差距法:“城镇地区高收入家庭互联网普及率是农村低收入家庭的20倍。”考察变量:电话、电脑、互联网。考察对象:收入、教育、地区、种族、年龄、家庭结构。,3.4帕沃西切尔(PavleSicherl):时间差距法,帕沃西切尔:斯洛文尼亚鲁布尔雅那大学法律系的经济学教授、社会经济指标研究中心创始人2004年,数字鸿沟新视点时间差距法:“1998年西欧落后于北美3年左右,到2005年差距扩大到4.2年。”考察变量:互联网普及率考察对象:西欧与北美地区,3.5里卡帝尼、法里奥:相对集中度指数法,法比奥拉.里卡帝尼:意大利国家统计学会高级研究员;莫罗.法里奥:通信部统计办公室主任2002,数字鸿沟测算报告相对集中度指数法:基尼系数考察变量:服务器、互联网、联网主机、PC、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考察对象:国家、地区经合组织29个国家1997-1999年数字鸿沟指数测算,3.6托比阿斯休星和汉尼斯.塞尔霍夫:DDIX数字鸿沟综合指数法,托比阿斯休星、汉尼斯塞尔霍夫:德国恩皮里卡(Empirica)企业研究员。2002,DDIX一种测量ICT应用不公平状况的方法DDIX:弱势群体与平均水平间的综合差距考察变量:计算机、互联网考察对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2002年欧盟15国数字鸿沟指数,3.7国家信息中心: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DDI),数字鸿沟总指数计算公式:分类数字鸿沟计算公式:最终指标相对差距计算公式:,四、中国数字鸿沟:几个基本结论,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整体进入快速扩散期中国存在比较明显的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巨大,缩小速度慢地区数字鸿沟明显,趋势变化不明显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超过数字鸿沟总水平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数字鸿沟缩小数字鸿沟是巨大挑战,也是巨大机遇缩小数字鸿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4.1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整体进入快速扩散期,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成功实现了跨越发展;2007年,中国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16%、27.8%、41.7%,每百户居民家庭PC拥有量达到26.2台;按照罗相斯的创新扩散理论,目前中国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整体上已进入快速扩散期,未来几年仍将呈现高速发展趋势。,4.2中国存在比较明显的数字鸿沟,2007年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DDI)为0.46;城乡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成为关注重点;数字鸿沟日益成为影响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新因素。,4.3城乡数字鸿沟巨大,缩小速度慢,2007年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65,即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落后于城市65%左右,表明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从分类指标看,城乡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方面的差距居中,彩电方面的差距最小。从变化趋势看,城乡数字鸿沟呈缩小趋势,2002-2007年城乡数字鸿沟指数下降了12.2%。由于农村信息技术扩散起动相对较慢,城乡数字鸿沟缩小的速度还不够快。2007年有了较大改观,除移动电话因素外,主要得益于这一年农村互联网用户规模出现了大幅度增加。城乡计算机普及率方面的差距近几年没有明显的变化。,4.4地区数字鸿沟明显,趋势变化不明显,地区数字鸿沟是指各地区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考察对象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数字鸿沟缩合指数(地区DDI)是反映不同地区间在拥有和使用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方面存在差距的缩合性指标,其基本含义是最落后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间的缩合差距。2007年地区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53,即最低地区的信息技术综合利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做好一个新人汇报
- 沈阳市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初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6届吉林省白山市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贵州省六盘水二十中学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德阳市德阳市第五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后勤管理者工作总结
- 2026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二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石佛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金融分析师面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6届廊坊市重点中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解读
- 监狱公选面试题库及答案
- 尿培养的采集
- 具有法律效应的还款协议书6篇
- 东航空乘英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绿植租赁协议(简易版)
- T-AOPA0062-2024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动力电机控制器技术规范
- 《三级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课件-第四课:教学活动策划
- 2024年一级建造师《民航机场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诗歌朗诵稿: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