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8课《黔之驴》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8课《黔之驴》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8课《黔之驴》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8课《黔之驴》课件 苏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8课《黔之驴》课件 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黔之驴,柳宗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2、流利地朗读文章,积累文言词汇。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翻译全文。,1、了解作者作品及寓言。2、积累字词。3、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自学提纲,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字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寓言:一种文学体裁,以故事的形式或拟人手法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读准下列字音,黔好事者船载以入慭慭然遁噬狎跳踉,dn,ling,zi,ho,qin,sh,xi,hn,yn,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之)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于)山下。,喜欢多事的人,它,疏通文意,运到,用船,翻译:,黔地没有驴,有一位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之)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把(它)作为,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巨大的样子,隐蔽,躲藏,偷看,渐渐,靠近,翻译:,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做神物。(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小心谨慎的样子,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害怕,然而,但是,咬,认为,将,观察,逃跑,翻译:,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渐渐,熟悉,习惯,始终,走进,靠近,更,能够承担或承受,用蹄子踢,翻译:,(老虎)渐渐地听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进攻它。(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更加不庄重的戏弄它,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驴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离开,吃尽,因此,盘算,于是,只,仅,咬断,翻译:,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驴子的喉管,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走了。,一、古今异义1.稍,2.因,3.去,,古义:渐渐今义:稍微,古义:于是今义:因为,古义:离开今义:前往,新知归纳、巩固,(把当作),(认为),二、一词多义,以为且噬己也,然往来视之,(的样子),(然而,但),(助词,的),(代词,它,指驴),(代词,这种情况或这件事),三、词类活用,船载以入,稍出近之,蹄之,尽其肉,用船(名词作状语),接近(形容词作动词),用蹄子踢(名词作动词),吃光(形容词做动词),四、翻译句子,3、以为且噬己也,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有一个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已。,渐渐又靠近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一下它。,(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课后作业,1、做好自己的文言文学习卡片。2、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黔之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看事物从多个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见解。,自学提纲,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2、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老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3、找出描写老虎动作、心理的词;找出文中描写驴子的词,用自己的话概括老虎和驴子的形象特点。4、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5、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想出几个?还能说出意思吗?,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段):写黔驴的来历及老虎初见驴子时恐惧茫然的情景。第二部分(第段):写虎识驴、吃驴的过程。,一层:(“他日”至“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二层:(“稍近”至“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三层:(“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虎,惧,识,吃,驴,2.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2.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用原文回答,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生动描绘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推动情节发展。,3.从文中找出描写虎的心理、动作的语句。,心理,动作,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以为神2、莫相知,3、以为且噬己也4、觉无异能者5、终不敢搏,6、技止此耳,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远遁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机智勇敢谨慎小心观察仔细狡猾敏捷,蹄之,庞然大物,一鸣,形体,声音,绝招,表面现象,本质特征,大而无能,虚张声势,外强中干。,黔驴之“技”,驴的形象,本则寓言故事指出那些貌似有德有才的人,不过是像“黔之驴”那样,使用他们那点可怜的伎俩和真正有力量的人搏斗,到头来不过是自取灭亡。讽刺那些或恃宠而骄,或盲目自大的得意忘形之徒,指出他们必然灭亡的下场。,分析寓意,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多角度分析寓意,从老虎的角度我们懂得:从驴子的角度:,思考拓展,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要有真才实学。,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用完了。体型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想出几个?还能说出意思吗?,课内积累,课上练习,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过程?文章详写了,略写了,主要是通过写来衬托的特点。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把虎的形象刻画得细致逼真,层次清楚;对驴的描写则抓住其什么来写的?,惧驴,识驴,虎,吃驴,驴,虎,驴,文章通过心理、动作描写,把虎的形象刻画得细致逼真;对驴的描写则抓住其形体的庞然和驴的“鸣”、“蹄”来写,形象传神。,各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