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规划七.doc_第1页
盘锦市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规划七.doc_第2页
盘锦市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规划七.doc_第3页
盘锦市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规划七.doc_第4页
盘锦市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规划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盘锦市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规划 (第七章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七章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十四条 盘锦市生态环境现状 盘锦人居环境优越,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城市空气质量年均有334天达到国家“II级”标准。盘锦是全国首批36个小康城市之一,城乡人均收入位于辽宁前列。2005年,全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和化学需氧量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23001吨、12592吨、1998吨和27000吨,万元GDP排放强度分别为5.21千克、2.85千克、0.45千克和6.12千克,分别比2000年下降24.94%、34.33%、43.04%和21.84%。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05年,我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II级标准,好于II级标准天数占333天,达标率为91.2%。“十五”期间总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及降尘年均值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浓度保持稳定。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四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类标准。主要河流干流曙光大桥断面水质按COD考核,水质有所改善,近岸海域水质站位达标率为60。声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功能区要求。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7分贝。各类功能区噪声均达到国家标准。2006年,盘锦被评为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浙商(中国)投资最具潜力城市(第一名)。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开发开放双重战略机遇,为盘锦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第二十五条 可持续发展战略1、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就生存与发展而提出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有序高效的最佳运行模式和最高目标。盘锦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指导思想是:依托本地资源,以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盘锦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生态、地缘优势,通过旅游管理体制、旅游环境及科技的创新,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旅游业,在发展中保护环境的旅游发展之路。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旅游区域,切实保障盘锦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基本原则合理规划,综合决策,协调发展。在发展旅游、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过程中,统筹考虑当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对旅游发展的承载能力,防止因短期行为而过度开发资源,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加强旅游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提高旅游管理和环境管理的能力;在旅游开发中,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科学选择开发模式,合理选择旅游线路,严格监控旅游负荷。特别应注意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和特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区的保护;分区管理,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活动。第二十六条 资源保护盘锦市致力于发展湿地休闲旅游产业,其所依赖的主体资源为珍稀的湿地生态资源。湿地具有水质净化、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的独特生态功能,被形容为地球之肾。盘锦市湿地生态系统,一方面兼有沿海滩涂和河口沼泽两种湿地,具有典型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另一方面又处于辽河油田中心腹地和辽宁省重工业城市包围之中,生态系统极端脆弱。为了切实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态资源永续利用,本市旅游发展坚持“在发展中求保护,在保护中求更大的发展”。为此,必须加强重点湿地区域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防止生态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对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地区划定禁采区、禁垦区和禁游区;重视保护现有生态系统,并在适宜地区建设人工湿地;要特别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和基因资源。因而在规划和开发时,应充分考虑: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减少环境影响;维持原有生态类型和增加景观多样性,保护珍稀和敏感的生物群落。第二十七条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1、旅游业管理体系 (1)政府旅游主管机构 有效的实施机制需要合理的组织机构来保障。市旅游局应重点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制定并推行生态旅游经营规范与生态旅游者行为规范,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生态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商在统筹规划下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要利用媒体大力宣传、介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并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维护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珍稀资源集中和生态系统脆弱的生态旅游开发区,要建立政府主导和强有力的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管理机构,如政企合一的一级政府管理机构或独家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大企业集团。对珍稀保护资源和生态脆弱地区的开发项目要执行严格的政府审批制度和开发过程中追踪监控制度,从制度上杜绝和制止可能危害珍稀资源和影响生态薄弱环节的开发项目和开发经营方式。(2)生态旅游高层决策与协调机构由于发展湿地旅游,政策性和技术性较强,涉及诸多政府部门,建议成立盘锦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旅游发展的决策协调机构。为平衡各方面利益,提高决策效率,建议由市政府主管建设或旅游的市长担任领导,由林业、水产、环保、城建、农委、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建委、交通等与环保密切相关的部门负责人组成。委员会常设机构可设在市旅游局内,但不与旅游局发生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只是对生态旅游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决策,对涉及多部门交叉管理和多头利益冲突的敏感问题进行协调。(3)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建议在实施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各行政层次和相关方面有平等参与和合作的机会,并共同制定有关生态旅游决定。组织协调有关机构,系统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要密切地监测和研究生态旅游活动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生物物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领域的真正影响。及时跟踪进行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的资金来源状况,了解游客快速增长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情况,保护脆弱的自然环境和避免对保护地区的过度开发和使用。确保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对基础环境和健康水平的严格要求,即使在最偏远的农村地区,也要对污水处理和保护自然水域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政府在实施生态旅游政策的过程中,对生态旅游景区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用于加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保证生态旅游的在经济上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旅游的核心力量,即大、中、小型的生态旅游企业提供资金和信贷方面的服务,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机制的实施、运行及监控,鼓励非官方机构、协会和教研机构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当地社区机构、企业和地方行政部门提供科技、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推广关于生态旅游的信息和经验交流活动,对生态旅游的项目进行定期的评价和审查。要和公共的和私人的组织合作,保证这些调研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并参与到有关生态旅游发展和管理的决策之中。利用出版书籍、培训研讨会和技术协助项目等等方式,进一步明确那些涉及生态旅游成败的主要原因,并把好的经验和方法推广到其他地区。2、旅游企业、社区和游客旅游企业和社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要强化、发展和鼓励社区保持和利用与生态旅游发展相协调的传统技巧的能力,特别是那些以家庭为基础的、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的工艺和手工、农业生产方法、传统住宅建设和园林美化,等等。为了保护现有的生态旅游景点和产品,防止对一个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防止过多的旅游者集中在某些旅游景区(景点),企业应该积极发展多种旅游活动,并把他们的经营活动扩展到保护区外围地区和相关领域。要使地方社区积极地、有意识地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通过加强他们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能力来达到。要使地方社区成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主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生态旅游作为社区发展一部分,应被纳入社区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社区应制定出一套关于改善社区民居、基础设施、资金和社会人口发展以及接纳现代科技信息的策略。持续不断地对旅游者进行教育,促使其真正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对本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于游客的教育,可以采取标志解说说明,各种发行物(折页、游客手册),大众传播媒体,当地向导或导游的说明等方式,对于遵守当地景区环境规范的游客,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为了防止旅游景区被过度使用,在使用量大小、使用时间、使用区域等方面应加以限制,如采用景区门票预售预约系统,游程设计,指定线路,浮动票价,指定使用区域,检查游客携带物品,发放垃圾袋,对可提供服务的限制等方式。通过改变游客使用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降低游客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十八条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盘锦市旅游业的发展无疑会对市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长远而重大的影响。除前述旅游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外,其社会环境影响还具体体现在:1、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拉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逐步确立“湿地之都 生态盘锦”形象,改善当地交通和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状况。2、就业人数的增加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会直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带来更多的间接就业机会。这有助于本市解决因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提高而可能产生的社会就业问题。3、历史文化的保护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经科学规划、良性循环的旅游业不仅不会造成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相反,还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对地方和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利用与发扬。旅游业的发展将为本市甲午末战纪念地和张学良将军纪念地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并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得以永久承传。4、保护与开发高度统一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