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训练,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 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围绕 “ 人是思想的苇草 ” 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与文本化为一体,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 重点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尝试将理性的思考与真挚的感情相结合,写作片段式的杂感或较复杂的说理文,或仿写情理相融的片段或格言。 教学 难点理解帕斯卡尔 “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 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 教学设想教材分析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侧重于2 / 17 思考与领悟。入选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属哲理散文或议论文,单元教学要求重点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鉴于课文的难度较大,学生自主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引导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人是一 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是帕斯卡尔记录偶尔闪现的思想,虽然是零星无序的但真实而细致,处处洋溢着理性的光芒,说出了许多我们有感悟但永远也说不出来的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属于自读课文,但是帕斯卡尔这篇文章较为艰深,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语言跳跃、晦涩、不畅,故而建议在老师引导下阅读。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他们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解读哲理散文等思维含量较高的文章的阅读策略及方法,因此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独立思考被确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在课堂 上深度思考,促使他们对人生的很多终极价值问题进行追问。这些思维训练不仅体现在对哲学类散文的解读上,也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外化 作文中。因此,与学生一起攻克这篇课文所蕴涵的哲学命题,学习化繁为简的阅读策略,这一过程比教学结果更为重要。 教法通过理清作者的思路,以及圈点批注、联系自己的生活3 / 17 实际和对生活的感悟等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并深入领悟蕴涵于其中的哲理。 学法指导 “ 选点突破 ” 法 知道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品味一组奇字,摘录一些美句,重温一个精段,学习一种妙思。用这种方法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对学生将来的阅读和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圈点批注法 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 “ 圈点勾画 ”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媒体 课时 1 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导入新课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听这首歌可以想象到成片的芦苇独守江 边,在风中摇曳。那瘦瘦的筋骨,青青的枝叶,肆无忌惮的张扬着绿的野性,任凭狂风揉摇,任凭暴雨击打。那逆流而上寻找佳人的少年,撑着长篙,荡着轻舟,映衬着茂密的芦苇,造就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4 / 17 美的诗句! 2000 多年以后,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同样在见到芦苇后灵光一现,咏出了 “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 这样的至理名言。 二、走近作者 布莱兹 帕斯卡尔( BlaisePascal, 1623-1662)是法国十七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 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 “ 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 ” 。 1670 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 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本书作者以其5 / 17 特有的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的对立悖反,论证了人既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这一悖论,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伟大这一动人主题。总之,读者从本书不难看到,帕斯卡尔是真正够得上精神的伟大的。下面开始学习课文。 三、齐读课文,感受文章诗意化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课文。 1.文章读完了,你觉得哪些句子让你心潮澎湃?帕斯卡尔认为 “ 人 ” 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人的特点是能思想、脆弱。 引导:相较整个宇宙而言,人因身体而脆弱,因思想而坚韧。在帕斯卡尔这里,人只是会思想的芦苇,在它的思想里找不到它的灵魂,它的灵魂不在它的思想能触及的任何地方,它只能在摇摆的风中感知自己。尽管随时有可能被风摧毁,它也只能处于风中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2.举出你熟悉的或者亲历过的事例来证明帕斯卡尔的观点。 明确:霍金的事迹、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们,等等。 如果整个法国文学只能让我选择一 部书留下,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思想录,它是一个崇高的纯粹法国天才的标本。 维克多 吉罗 6 / 17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核心观点 “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 。并在对文章的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从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人生经验出发解答这些问题。 四、概括作者观点 提问:文章的结构为片段式,语言形式相对散乱,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 明确: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1.人从生理层面来看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2.人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 3.努力思想是道德的原则。 理清帕斯卡尔的思路,便于学生进一步深入领会文题,从而进一步理解帕斯卡尔对 “ 思想 ” 与 “ 人 ” 的关系的思考。 五、文本赏析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作者以 “ 苇草 ” 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7 / 17 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 中的全部尊严。 为什么说 “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怎样理解 “ 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 ? 明确: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 “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 “ 必须提高自己 ” ,要 “ 努力好好地思想 ” ,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 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同时在进行道德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就能体现自己的尊严。 怎样理解 “ 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 ? 明确: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8 / 17 恶,而人又常常由以示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优势八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 、平等、博爱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 学情:学生不理解的主要是人为什么因思想而伟大,应帮助学生理解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弱小的,另一方面人又因为思想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因而能驾驭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显示出人的伟大, 人的伟大来源于人思想的力量。 学情:尊严与思想、道德之间的关系是这一部分的难点。学生难以理解为何 “ 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实际上这句话的思想与前几句一脉相承,都体现出正因为客观上人类肉9 / 17 体的渺小无法改变,因此才需要用思想来体现尊严,而保持思考的习惯就是人类道德的原则。 解读:教师可以举例解释人与其他生命的区别在于:人知道自己渺小,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抵抗宇宙的力量,但是其他生物对于宇宙的力量却不能正确认识,对于自身的渺小也缺乏认识。因此,正是在人与物思想能力的区别中体现 出人的高贵。人从而超越了肉体的渺小,实现了精神的伟大。 “ 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 解读: ( 1)南宋陆九渊(象山先生): “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 ( 2)文心雕龙: “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 ( 3)爱因斯坦: “ 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可以被理解。 ” ( 4)霍金的例子 “ 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 ” 这里的 “ 本性 ” 和 “ 缺点 ” 指什么? 明确: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使10 / 17 它形成了人的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时,它又是卑贱的的。帕斯卡尔认为 “ 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 ” ,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 思想的缺点。 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十节以 “ 伟大的君主 ” 、 “ 失了位的国王 ” 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 明确:八九两节写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帕斯卡尔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嫉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 反性。人的伟大与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第十节以 “ 伟大的君主 ” 、 “ 失掉位的国王 ” 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总结: “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 ,其实分为两个层面。说人是强11 / 17 大的、有尊严的、有意义的,主要是指人类所拥有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在这个层面上人是强大的;说人如芦苇般脆弱,是指肉体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 “ 一万年太久 ”的历史长河里,一个个体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强大的外力面前肉体往往表现的那么不堪一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熟悉的、鲜活的生命,在不经意 之间,在我们无法把握、无法预见的偶然中,刹那间便阴阳两隔了。生命给我们的感觉,更多的是人去灯灭。这时,你不得不承认生命的脆弱。有些时候它的脆弱简直不堪一击!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人是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学情:学生对于 “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 这一句理解困难。 学情:进入高一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哲学命题,学生对这一概念很感兴趣。可以给学生一些中西唯心主义观点的概念,并且引导他们批判地认识这些概念,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全盘接受 。思想之所以囊括宇宙是因为思想没有边际,不受束缚,宇宙可以成为思考的对象。 所谓人的伟大和不朽,都只能来自于精神层面,剔除了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载负着生命的肉体就变得空洞、虚无和没有意义。可见思想与人之重要。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12 / 17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基本完成了对课文的解读,帕斯卡尔的一家之言是否就是真理呢?下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五、拓展延伸 1、我思故我在。 2、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3、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思想,遇见鬼神,鬼神畏惧你;遇见高山,高山 就给你让路;遇见河流,河流会给你铺桥;遇见天空,天空会给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无人能挡的。 师:不管人类多么渺小脆弱,但正如帕斯卡尔所说 “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能思想,可以探索世界,改变世界。伟大的思想造就人类文明的力量。面对人类创造的奇迹,曾经悲观厌世的浮士德不禁感叹 “ 停一停吧,你真美丽 ” 。在心理学上有一座著名的 “ 马斯洛金字塔 ” 。 师:生理需求是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 隶属关系的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人生正如这座金字塔,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精神上应该有所追求?那么谁是你精神上的偶像,为什13 / 17 么? 六、课堂小结: 能够在苦难与困顿时不放弃思想的人,才是真正的思想者。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选自思想录,是帕斯卡尔记录偶尔闪现的思想。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真实而细致,体现帕斯卡尔思想的光芒。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当中 ,只要积极思考,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我们善于思考,随时捕捉和保留偶然闪现的思想,即使是零星无序的也可以!有朝一日,再回过头去看看自己整理的思想火花,那将别是一番滋味。 谈不完的帕斯卡尔,谈不完的人生,我们的收获在于探索的过程。从帕斯卡尔到社会人生,人文学科的哲学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是这篇文章对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开启了一扇窗,这扇窗让我们能够看得更远,而 “ 看 ” 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学生畅言,言之成理即可 七、思维训练 大自然充满了哲理, 只要细心观察,用全副身心去体会,就14 / 17 能在其中发现无穷的真谛,一旦有所触发,写成文字,就会有真正的理趣。比如泰戈尔说 “ 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 ,郭璞的 “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 ,帕斯卡尔的 “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 。同样是芦苇的形象,在蒹葭中是诗意的象征,在帕斯卡尔眼中是脆弱的象征,在作家张弛心中又是什么样呢? 心中的芦苇 张驰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 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 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15 / 17 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子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 ,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决别飘雪飞霜。汩罗江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代武学考试题及答案
- java各种排序面试题及答案
- 基护标本试题及答案
- 医学饮片考试题及答案
- 陕西护理编制考试试题及答案
- 恐怖测试题目答案
- 飞行力学试题及答案
- 五莲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颜色熟悉测试题及答案
- 机床夹具考试题及答案
- 船舶制造公司管理制度
- 图文诫子书说课课件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产业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 中建EPC项目报批报建工作指南
- 2025届中考物理模拟卷 【云南专用】
- T/CECS 10353-2024内墙用艺术装饰涂料
- 冰雪大世界协议书
- 多模态数据的语义融合与语义理解-洞察阐释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自动化干散货码头综合管控系统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