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从新旧版红楼梦电视剧从新旧版红楼梦电视剧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从新旧版红楼梦电视剧从新旧版红楼梦电视剧作为国学名粹,红楼梦已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戏曲等艺术形式,仅电视剧在大陆就有两个版本,一为1987年由王扶林导演,一为2010年由李少红导演,皆在众人引颈交盼迎出来后,有喝彩却也不乏批评。其实无论哪一版本,皆耗费较多人力、物力,可为何又常常费力不讨好?究其原因,曹雪芹历时十载、增删五次而创作的红楼梦,从各方面看无不达到中国叙事文学的顶峰。想要在荧屏上再现这部鸿篇巨著实属不易,改编者没有一定的功力根本难以周全。尽管难度巨大,但我们坚信红楼梦一定会每隔数年便重新登上荧屏,改编者应该竭尽全力认真负责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观众奉献上这部“我国美术史上之唯一大著述”(王国维语)。本文试从文化诠释、虚实处理、主题侧重、人物把握等方面来论述新旧两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成功与不足,希望日后编导能够有所新气象,充分展示出红楼梦的文化底蕴,树立起古典名著影视改编新的美学坐标。文化诠释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文革结束后文化复苏的时代,流行于西方与港台的歌曲与影视作品开始涌入国门,当时的知识分子强烈感觉到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1987版红楼梦的创作者在中央指示下,怀抱重塑经典、干预现实的雄心力图复活古典中国高贵雅致的民族意识,电视剧这种在国外属于大众文化的产品在他们看来更像是一个严肃的文化教育工程。1987版红楼梦即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可谓是主流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产物。既然是将此次拍摄定位做一次文化启蒙、经典普及,自然要竭尽全力提升普通观众的欣赏水平,编导意不在投大众所好,而是更多听从红学家的意见。当时以红学家为主的知识阶层,普遍认为曹雪芹原著在思想、艺术等多方面明显优于程伟元、高鹗续作,程、高二人续作种种硬伤多年来亦被不少学者所诟病。创作者便从学者观点出发,在红学界指导下展示了当时红学研究成果,后八集更是直接摒弃高鹗续写内容,塞给了全国观众一个崭新的结尾。这一做法在当时引来不少争议,但第一次敢于摆脱通行两百多年的程、高二人的续作,其可嘉的勇气是前无古人的。更为可贵的是,红剧的热播随后掀起一股文化热潮、学红热潮,成为了当时拥有强烈求知欲望的普通百姓与中国古典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然而时过境迁,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众文化尘嚣日上,曾经的经典被请下了神坛,新版红楼梦改编者的指向亦日渐模糊。当金钱利益在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主创方往往绞尽脑汁地打着艺术的旗号进行炒作。而海选演员、80后编剧团队也让新版红楼梦还未开拍竟愈看愈像青春偶像剧,引来了不少质疑。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新版选用有着广泛普适性的程本本无可厚非,的确“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更加符合观众口味,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新版编剧黄亚洲说,用我的眼光解构红楼梦,其实讲的就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1改编者对国学经典缺乏起码敬意的态度是可怕的,用这样的指导思想操刀下笔改编出来的红楼梦,非但不能使广大观众雅俗共赏,只怕会误导年轻一代,使自己愧于后人、俯残来者。这时候我们更加怀念1987版所处的那个虽然清贫却虔诚的文化环境,我们绝不能将红楼梦变成大众文化的消费品,因为“真正地扩大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是向民众提供社会所能给出的最高标准” 2。我们希望编导在力求扩大红楼梦传播面的同时,也要保证高水平的审美观照,绝不能降低姿态,自认为是在迎合大众口味,其实是对大众审美水准的蔑视。经典的永久魅力,在于吸引古今之人如攀登高山一般孜孜不倦的追求,引用红楼梦中一句诗词,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主题侧重红楼梦这样一部具有多重主题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自然会让人有“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的感觉。梅新林先生曾将以前流行的包括评点家观点在内的各种主题说概括为三种:“一曰史书说,一曰悟书说,一曰情书说。” 3由于不同的时代与指导思想,1987版更偏重于“史书说”,新版则更偏重于“情书说”。也许是一时难以走出那个特殊年代的思维模式,1987版红剧编导明显表现出对社会悲剧的浓厚兴趣,而相应地淡化了宝黛爱情的悲剧色彩。诚然,一部红楼梦绝不是专写男女私情的小说,脂本第七十五回的“开夜宴异兆发悲音”即为贾府大溃败的前兆,这与程本结尾“沐皇恩贾家延世泽”可谓是大相径庭。1987版红楼梦将重点转移到表现贾府衰败、万境皆空本无可厚非,但编导的指导思想逐渐偏离了这部奇伟之作的美学特征,而将它作为了政治文本,将爱情悲剧从作品中抽离,单纯表现为社会悲剧就有待商榷了。事实上,红楼梦小说在现实层面中有三条线索:贾府的盛衰、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与大观园女儿们的悲剧命运。4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正是小说中不可磨灭的精髓。贾宝玉身上倾注了曹雪芹全部的爱憎,宝黛之间的感情亦倾注了曹雪芹呕心沥血的才情。程本的“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多少年来让无数读者唏嘘不已。但编导却将黛玉之死改为:贾母与凤姐成宝黛爱情的支持者,王夫人与元妃却属意宝钗,随后元妃赐婚,恰逢宝玉久在异地未归,黛玉以为宝玉遇难,又听到赐婚消息,病重而死。且不说在这个问题上将贾母、凤姐与王夫人、元妃的态度截然分开是否真是曹雪芹原意,而改为元妃赐婚,则不仅削弱了贾母这个人物的性格力度,更删减了代表封建礼教势力的贾母对宝黛爱情压制的重要一笔,从而大大有损作品的思想深度。这也正是剧中黛玉之死之所以平淡的主要原因,黛玉因听见传言而死,反有失大手笔的气派。事实上,作为一种文艺作品的永恒题材,爱情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晴雨表” 5,宝黛爱情的悲剧,在于横亘在他们之间永远无法逾越的封建礼教障碍。改编者无视于此,相反为了突出忽喇喇似大厦倾的贵族家庭衰亡史而削减红楼梦的言情部分,倒显得社会悲剧力量词意浅露、笔无藏锋。 而新版红剧所强化的不再是八十年代的反封建主题,更多的在于展现贵族华丽的生活场景以及红楼男女的爱情纠葛。这是新时期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产品自然而然的结果,也是新版红剧编导选择程本的主要原因。在表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一回时,编剧将黛玉之死和宝玉成婚安排在同一时辰,悲剧情感更加爆发,比文字更加直观具体、起伏跌宕,更加容易将观众情绪拉至最高潮。尽管戏剧性是强了,但编导遵循程本大肆渲染钗黛争婚,并造成“一部红学史就是钗黛斗争史” 6的现象却需要慎重考虑。事实上,作者开卷宣称不写“男女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的“淫邀艳约、私定偷盟”之书,第四十五回又写钗黛和好,谊同金兰。但现在红剧完全照搬程高续宝黛钗三角关系而落入俗套,不仅与前八十回诸多原意产生悖逆,而且损害了曹氏悲剧意蕴和艺术魅力,将爱情悲剧单独凌驾于其他悲剧之上,亦显得肤浅。事实上,我们希望编导在对待程高续书时应一分为二,尽量吸收高鹗叙书中有时代特色、合理的部分,对不符合的部分,应该毫不犹豫地摒弃,并依据红学研究的丰硕成果进行编写。当然,这对编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改编国学名著这样的工作本就只能让拥有相当学识才华的人来承担。虚实处理在中国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部写实写意交相辉映的天才之作,熔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其中重神似、讲意蕴的古代审美艺术使这部小说充满了诗意的浪漫,令读者百读不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而1987版红剧导演王扶林却曾明确声明:“我对电视剧红楼梦的艺术追求就是忠实地再现原著”,“我刻意强调的是作品的现实主义”。他认为原著那些虚幻迷离之设只不过是作者为“真事隐”而铺设的“假语村言”,4曹雪芹真正用意在于揭露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主义”指导思想下,1987版红剧最大的败笔正在于避虚就实,恪守写实、再现的原则而失落了原著的浪漫与神韵。落实到剧中有以下几个比较严重的失误:(一)太虚幻境之删。红楼梦是部神话色彩很浓的小说,这部“宇宙之大著述”(王国维语)时间向度多维罕见,从女娲补天开天辟地至荣宁两府繁华春梦,天上人间、几世几劫。红楼梦玄而又玄,曹雪芹在第五回中特写太虚幻境,天上的意象昭示着人间的原型,也为读者指迷。而红剧却轻率地删却太虚幻境,变成红楼无梦,不仅严重有损总体艺术风格,而且削弱了人物的宿命感。此外太虚幻境关乎着小说情节发展,而它的删除则直接导致了原著中一系列神秘莫测的事物没了缘由,编导也就随心所欲地处理了:通灵宝玉、风月宝鉴因被删去了前因后果而变得莫名其妙;因魇魔法致病的凤姐和宝玉姊弟俩竟然是被针灸所医好,这样的任意改编均让人匪夷所思。(二)“淫丧天香楼”之增。曹雪芹抛弃天香楼一节自有其创作和美学上的考虑。然而编导却将探佚索引得来的结论作原貌再现,实写乱伦关系,虽写出了封建贵族的腐朽,效果却是画蛇添足、得不偿失:一是破坏了原著中以写荣府为主、宁府为辅的精巧艺术构思;二是天香楼一段的空缺,正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令人回味无穷,现在的恢复,反如同接上了臂膀的维纳斯,失去了想象的翅翼,也一并抹掉了作为警幻仙姑之妹的秦可卿身上的美感;更何况曹雪芹笔墨含蓄蕴藉,实在是不动声色地将褒贬锋芒深藏于端庄正色之后,红剧的处理反而以牺牲大家风格为代价,降低了原著的精神高度。(三)诗意内蕴之失。编导在秦可卿出殡、元妃省亲、探春远嫁等写实的大场面上着墨较多,而在表现诗情画意的浪漫意境上却神韵尽失,未能使观众有如细品香茗的审美享受。最明显的如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本是展现黛玉心境的关键段落,但编导却未能充分运用视觉语言渲染出落英缤纷、香飘花海的意境,也就未能引起观众对以鲜花自喻,望落英自嗟的黛玉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可见红剧编导由于局促在如前所述的思路上,拍摄出的电视剧效果并未像其所宣称的那样忠实于原著,而是砍掉了红楼梦中最空灵最优美的部分,从而导致失去了原著中那种天花水月般的灵气。由于旧版前车之鉴,新版自然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地遵照原著,未敢有明显受到争议的增删。加上大部分观众对这部名著的情节本已十分熟悉,看点自然更多应集中于视听欣赏上,而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又素有唯美浪漫的女性化风格,所以新版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努力用当今的制作技术对红楼梦这部诗化小说完成影像上的塑造,在电视剧写意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首先,是别具特色的视觉画面。一是行云流水地向观众呈现了荣宁二府烈火烹油的奢华生活以及树倒猿散、大厦倾倒的悲惨境遇。在表现贾府得意时,对贾府重大事件,浓墨重彩地造势,而对日常琐事,则细腻精微地白描。再以四时风景中大观园里如绯霞似轻云的天然之美为点缀,共同勾画出一幅流动的贵族生活长画卷。而在表现贾府败落后,则常采用雨、雾、雪这些天气因素表现它的悲剧氛围。如锦衣军查抄宁国府时的大雪纷飞是原著中所不曾描写的,漫天的大雪更添了几分末世的悲凉;二是营造出“红楼一梦”幻可为真、真亦为幻的氛围。如剧中人物走路常采用快镜头,正是神秘超脱的梦境效果;又如常用模糊镜头虚化处理碌碌众生的来来往往,恍恍惚惚中,可谓“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其次,是独树一帜的听觉风格。第一,剧中从头至尾穿插的昆曲音乐做到了民族化的追求,营造出了韵味十足的意境;第二,红楼梦十二支与判词曲调悲怆悠缓,往往回荡在人物命运出现转折之时,做了绝妙预示或总结;第三,用时隐时现、低吟浅唱的女声音响作写意化的表达,这种游丝般无词无调的吟唱常与画面平行出现,生动地揭示了人物复杂心理。人物性格把握从中国古典小说的萌芽到红楼梦问世前,中国小说的基本形态就是情节小说,而从红楼梦出现以后,性格小说作为中国小说的基本形态才成为中国作家努力的一个新方向。5可见塑造好剧中人物性格也是红剧编导的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1987版编导大刀阔斧的改编有其成功之处,亦有失败之处。成功如元妃的死,不是由于程本“圣眷隆重,身体发福”、“痰气壅塞”,而是如剧中所言“事有蹊跷”,虽未正面描写,但实际暗示她成为了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牺牲品,寥寥数语就将女子对命运无力掌控的飘零感表现了出来;又如探春远嫁,红剧将程本的贾政将女许配给镇海总制之子处理成探春作为南安太妃的义女屈辱和番,以换回被俘的南安郡王。在送别这场戏中,以南安太妃怡然自得的表情与探春泪眼盈盈的面庞作对比,将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与对外懦弱无能、对内高压政策的封建统治阶级联系了起来,强烈感染了观众的心绪。但失败处也很明显。以鸳鸯为例,程本中她在贾母死后为拒绝给贾赦做妾以自杀相抗。她的刚烈精神成为小说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篇章。但在红剧中,编导却安排鸳鸯在狱中自缢,此时虽然贾母已死,但贾赦已被羁押待斩,对她并没有威胁,鸳鸯的自杀不仅失去了程本中那种不畏权贵的抗争精神,反倒显得愚忠殉主,形象大大逊色了。 新版同样有优有劣。优点在于编导对原著人物心理发挥了充分想象,善于将原著中不曾提到的主观化情感加以表现。如黛玉对宝玉酸言酸语时,常追踪表现王夫人的冷眼,而王夫人对宝钗的眼神却一直是热切温柔的。这皆是对日后“金玉良缘”安排的铺垫,同时也让故事更加好看了。缺点在于如上文所说不假思索地沿用高鹗续版。高鹗续版之所以饱受非议,正在于其妄加篡改了曹氏笔下众多人物的命运,使其性格大多脱离了原有的性格轨道。红剧本该对其慎重处理,却未见编导做出任何调整,导致剧中不少人物性格前后不一、光彩顿失。如嗜权如命的凤姐完全不顾自己的利益,设计掉包计将难以抗衡的宝钗迎进贾府做宝二奶奶,已经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更何况愈到后来愈加机锋顿失,从以前那个“恃强羞说病”的凤姐变得“力拙失人心”,会被贾府一个小丫头几句闲言碎语气得吐血昏厥过去,再加上后半段换了演员妆容,黑衣素颜的样子与从前绫罗绸缎加身的气势形成鲜明对比,更加重了人物的无力凄惨感,与曹氏笔下凤姐完全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论文致谢9篇
- 2025年版简单个人房屋装修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年急诊科学科现场抢救操作流程实务考察模拟卷答案及解析
- 2025陕西省出境旅游合同
- 2025年儿科常见疾病诊疗技术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4年西安存济医学中心招聘真题
- 2024年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人员招聘真题
- 2025年神经内科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医学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检测技术考核答案及解析
- 《烟草专卖法》知识学习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员工派遣单模板
- 工作交接单(标准模版)
- dq加盟合同模板
- 规范信访基础业务培训
- 体育-初中水平四(七年级)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表及运球急停急起教学设计、教案
-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 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措施
- 2024光热电站化盐操作标准
- 3.2 参与民主生活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参观河南省博物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