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中考地理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中考地理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中考地理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中考地理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同步复习专题一世界地理(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1)世界人口数量:7000000000(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的数量)(2)世界人口的增长。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人口的增长速度:a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考点梳理一、人口与人种考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b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c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大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考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1)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a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b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考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是: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的原因: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3)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考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增长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2)人口太少或者负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欧洲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的典型国家有意大利、德国、瑞典。(3)城市化问题: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问题。城市化问题多数在发展中国家。,考点3人口问题,(4)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是:城市里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5)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考点3人口问题,(1)类型: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2)分布。,考点4不同的人种,(3)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考点4不同的人种,(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考点1世界的语言,考点1世界的语言,注: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考点2世界三大宗教,(1)聚落的形态: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2)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乡村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考点1乡村和城市,村庄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点不断扩大而变成城镇;发展过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较多的楼房,最终发展为城市。,考点2城市与乡村的区别,(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2)分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居民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傣族生活的地方炎热多雨,居民居住竹楼,凉爽通风,防潮。北极地区寒冷,居民住冰屋。,考点3聚落与环境,(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及历史和科学研究。(2)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考点4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1)发展的同时应注重保护,特别是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2)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澳门历史城区等。,考点5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当人口自然增长=0时,人口零增长,表示人口处于稳定状态,不增加也不减少;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2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的区别。,重难点突破重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例1:(2015广东)读“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11),完成2425题。241990年2010年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是(A)A劳动力人口比例不断增大B儿童比例不断增大C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下降D人口年龄结构20年保持不变【解析】本题考核的是读图分析能力。,重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25针对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C)A控制人口规模B提高人口素质C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D积极引进青壮年人口,弥补劳动力不足【解析】本题考核的是综合分析能力及对国家人口政策的了解例2: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13.397亿人,与第五次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幅虽然减慢,但人口形势依然严峻。这是因为我国的(D)A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C死亡率低D人口基数大,重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很低,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也很快,因此选D。例3:江门市总人口725万人,面积约12500平方千米,那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C)A172人B425人C580人D380人【解析】此题主要考我国人口密度的计算,根据计算公式来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经过计算选C。,重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1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土壤肥沃,是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同时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又是工业集中的地区。(2)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髙纬度地区或地势髙峻的高原、高山地区。2世界的人口问题及对策。(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为主;乡村:生态破坏为主)、交通拥挤、居住困难、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重难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其他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3)对策: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例4:(2013广东)下列地区人口比较稠密的是(C)A水资源充足的高纬度地区B热量充足的沙漠地区C温差较大的中纬度平原地区D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重难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世界各地的居民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如:东南亚的高脚屋,地处热带,气候湿热,虫蛇多,高脚屋的二楼住人,可以防潮且通风凉爽。例5:(双选)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居民搭配不相当的是(BD)A黄土高原窑洞B热带沙漠地区竹楼C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D我国西北地区四合院,重难点3: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土高原是窑洞、西亚热带沙漠地区往往是厚墙加小窗的房屋建筑、北极地区冰屋、我国西北地区平顶房,因此不符合题意的是B、D两项。例6:(2015广东)14下列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A)A河流三角洲地区B河流上游地区C热带雨林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解析】本题考核的聚落形成的条件。,重难点3:聚落与环境的关系,1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世界上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B人口增长过快,是所有国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C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D非洲人均粮食占有量少,这与非洲人口增长无关2014年7月1516日,第六届“金砖国家”峰会在巴西城市福塔莱萨拉开帷幕,本届峰会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的主题举行会晤,进一步加强了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据此读图1,完成26题。,备考实践,B,2“金砖国家”与图中字母对应正确的是()Aa巴西Bb俄罗斯Cd印度De南非3近年来,b国和d国在经济合作方面非常密切,如相互合作研发飞机等,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