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1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2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3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4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 14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情境 体验 -探究 -感悟 ” 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有关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 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在此模式下,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调查小组:第一组 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组 洋务派、第三组 早期维新派、第四组 康梁派小组,各自收集相关人物的有关材料,包括他们的观点和具体行为,最后选派中心发言人总结陈词 (形式不限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参与互动,锻炼学生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加以适当补充。 2 / 11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 程及其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 二、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 师夷 ” 与 “ 制夷 ” 的关系;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是难点,之所以将其确立为难点,主要是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必修一和 必修二模块的知识,它和列强侵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一难点主要通过教材和相关材料让学生活动探究,教师总结。 【讲授新课】 单元导言分析 一、开眼看世界(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 1、背景: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时候,清朝君臣对其一无所知。(划书)鸦片战争一败涂3 / 11 地。(记) 在开眼看世界之前,难道清朝的君臣国民都是闭着眼睛的吗? 材料一、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 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材料二、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清朝的君臣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周围国家都是蛮夷之国,禽兽之国。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 ,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以 “ 天朝上国 ” 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已向蛮夷之邦 英夷,屈辱求和,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 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开始睁眼开世界。 2、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抵抗派) ( 1)林则徐 1996 年,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林则徐老乡)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按照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规定,谁发现了小行星,谁就拥有命名权。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4 / 11 命名为 “ 林则徐星 ” 。由于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 活动: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和各国律例。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翻译 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积极探究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的船舰大炮加以仿制( P69 插图)。主张建立一支新式海军。 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大五洲 30 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 评价: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2)魏源 活动: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在书中阐述了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思想。 作者为什么要编撰此书呢?(参看课本资料回放)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创作背景: 1841 年 8 月 ,魏源在 镇江与被革职的林则徐相遇 ,两人彻夜长谈,林则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资料送给他,嘱托他编写一部激励世人、反对外来侵略的著作。他以四洲志为基础,广泛搜集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 50 卷。此后,他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 10 年后,全书达到 100 卷。 5 / 11 “ 师夷 ” 内容?魏源说: “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说明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长处主要在什么方面?在军事技术上。 此书地位: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海国图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理论方法。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 情况介绍的巨著。此书出版后传入日本,曾在明治维新中起过一定的作用, 3、影响 ( 1)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洋务运动,就是受魏源 “ 师夷 ” 思想的影响,并加以发挥的。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的目的是治民(镇压太平天国),与 “ 制夷 ” 不同。 ( 2)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 然而,新思潮的萌发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响应。也没有能够从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史学家蒋廷黻曾说: “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可惜道光、咸丰年 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 二、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会考不考) 6 / 11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内忧外患的局势。要求学生解释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3、内容: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 学技术。 李鸿章: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 有人评价洋务运动他因模仿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 “ 东一块西一块 ” 的进步,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只学习器物,不学习制度,思想文化) 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5、实践: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6、失败原因: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洋务派 “ 自强 ” 的迷梦破灭, “ 中体西用 ” 的思想也失去原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未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违背了 “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 的原理,注定破产。 7 / 11 三、维新变法思想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维新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1、早期维新思想(会考不考) ( 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9 世纪 60 年 代以后。 (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 3)主张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4)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指导学生辨析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差异。 2、维新变法思想 1、时间: 19 世纪 90 年代初。 设问: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政治:帝国主义侵略加剧、瓜分高潮。 经济: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8 / 11 上政治舞台。 2、代表人物:(资产阶级维新派) ( 1)康有为 P70 页历史纵横 活动: A 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 解放后,万木草堂一度成为一家锁厂的车间。后来又成为了40 户居民居住的大杂院,住户在里面修厕所、打墙壁,严重破坏了房屋结构,仅墙体破坏就达到了 20%,很多建筑部件和文物遭到破坏或遗失。 XX 年,广州市投入 1300 万元迁出40 多户居民,又投入 230 多万进行了全面的修缮, XX 年,百年草堂得以 “ 重见天日 ” ,免费重新向公众开放。 B 撰写新学伪经考。 内容;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作用: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扼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1898 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什么?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c 撰写孔子改制考 内容:宣称(偏于保守的)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9 / 11 理论特点: “ 移花接木 ” 借助经学的外衣,否 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作用: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却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提出,如不变法 “ 恐皇上与诸臣 ,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 。既然是他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什么还要维护清朝统治?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人。他为什么要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因为这样 “ 既合乎古训,又适宜诗时局 ” 可以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评价: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 2)梁启超 活动:发表变法通议。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伸民权、设议院: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变法措施另外还有要重视教育来开启民智,变革科举等主张。阐述变法的必要性,提出 “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10 / 11 认为变则存,不变则亡(变法图存)。 ( 3)严复 活动:发表天演论,指出封建君主皆为 “ 大盗窃 国 “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即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天演论是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这是一本宣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通俗小册子, 在天演论问世以后, “ 天演 ” 、 “ 物竞 ” 、 “ 天择 ” 、 “ 适者生存 ” 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成为最活跃的字眼。胡适的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典故。 3、实践: 1898 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结果:最终失败。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 “ 定国是诏 ” 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 政变为止,历时 103 天,史称 “ 百日维新 ” 。除了京师大学堂 (今北京大学 )外,所有新政全部都被废止。 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后,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发出了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 的感慨,请分析他无力回天的原因。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太过脆弱,封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什么时候产生?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1 / 11 土壤上的资产阶级,技术依赖外国 ,受制与外国;开办企业 ,要封建官府批准 ,自然也向官府妥协。因此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缺乏彻底反封建反侵略的勇气。比如思想上 “ 托古改制 ” ,政治上不敢否定君主专制,经济上不敢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比如辛亥革命有同盟会,而戊戌变法没有,他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没有军队。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资产阶级的剥削本性,也害怕人民群众。比如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五书中提到: “ 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 脱离群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