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_第1页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_第2页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_第3页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_第4页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目圜 本期的“关注”栏目,聚焦于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设计实践。3 0 年前,“老四中”六边形教室的突破性设计在当时业界被热烈地讨 论;建筑师黄汇的文章北京四中设计发表在本刊1 9 8 6 年第2 期。2 0 1 3 年7 期,本刊在四中房山校区结构封顶后发表了其作为中国首个绿 色三星的校园在“绿色设计研究”方面的探讨和成果,自此,对该项目建造进程的关注,一直在延续。 之所以关注北京四中房山校区项目,并不仅限于其在绿色设计方面的成果。该项目在运作模式和设计经验上的唯一性才是我们认为值 得为业界分享的内容。这个模式建立了一种投资、项目管理、使用者和建筑师4 方的新型关系,为项目的高完成度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筑 师从改变现有教育中的弊端出发,提出了开放校园空间的思路,并在场地的限制中以专业手段使这一思路得以实现。最终,颠覆了我们以 往对于学校校园的印象,呈现出一个丰富而独特的、深受师生喜爱的空间环境。我们期待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经验对今后相关建筑的设计 产生深远影响。 本期“关注”栏目,邀请了建筑评论家史建先生,组织两条不同线索的访谈。一条线索通过对使用者( 四中校方) 、资金管理人( 由投资 人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委托的万科公司) 、建筑师的三方访谈,讨论该项目成功( 全新的学校建设模式) 的重要原因:由政府全权委托专业公司 进行基建统筹,通过有效的设计竞赛选择建筑师,校方作为使用者以主导设计的身份介入。另一条线索来自3 0 年先后主持“四中设计”的 两位女建筑师。如果说3 0 年前的突破更多在于其六边形的教室平面设计,今天四中的设计焦点则在于校园空间的营造策略,建筑师通过对 基地垂直方向设计创造出多层次的公共空间,探索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本栏目还特约东南大学的史永高老师撰文,从其社会性和本体性 两个层面阐释并梳理该项目在当下呈现出的特殊意义。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 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sS t i l lC a p a b l eo fC h a n g i n gt h eW o r l d A nI n t e r v i e ww i t hO P E N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nt h eD e s i g n o f B e i j i n gN o 4H i g hS c h o o lF a n g s h a nC a m p u s 史建 有方空间合伙人 建筑评论家 访谈1 时间:2 0 1 4 年1 1 月3 日1 2 :0 0 - 1 3 :3 0 2 1 :0 0 - 2 2 :0 0 地点:北京四中房山校区O P E N 一纽约电话连线( 毛大庆访谈部分 黄文菁 O P E N 建筑事务所 创始合伙人 黄春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副校长 【史建】S h i J i a n 作者单位 有方空间( 深圳,5 1 8 0 5 3 ) 收稿日期 2 0 1 4 1I 0 5 访谈1 ) 使用者投资管理者建筑师,一个都不能少 史建I与以往的设计( 如秦皇岛歌华营地体验中心) 相比,四中设 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为多元,如与学校、万科和政府的关系。 O P E N 是如何面对应对并将之转化为设计中的积极因素的? 李虎l四中房山校区确实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项目,从牵涉到的人 员、耗费的精力、历经的时间上等等,都可以看得到。作为建筑师, 而且是爱“多管闲事儿”的建筑师。这确实是我们目前为止碰到 的最复杂的情况。但比较幸运的是,有力量推动和影响这件事的 关键人物,不管是万科的王石主席和毛总,房山的区长、西城和 房山教委的负责人等,还是四中的刘长铭校长,都始终保持着建 设一所高质量的学校来推动教育服务公众的初心。作为建筑师, 我们除了把设计做好,更艰难的是始终坚守着建设的过程以确 保设计能够被尽可能忠实地建造起来。招标和建造过程中,我们 管了很多份外的事。要跟“差不多就行了”的大环境和充满“猫腻” 的施工行业不断地做斗争,非常艰苦,除了要感谢我们自己的团 队,能够坚持下来确实不易。那么这后面决策人物的支持,也是 非常重要的。 另外。四中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开放探索精神的学校。还有 一个开明的、理想主义的校长对设计师来说能为这样的学校工 作,是莫大的幸运。四中的老师们在设计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多启 发和支持。 l 史建I记得那天在S t u d i o ( 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 关于 A R C H I f E C T U R A I J O U R N A l 0 们 舀念_ 溉薹 研啦 计2 师设司筑筑公建:建限总江市有问京院顾黄北究所 万方数据 多样的公共空间( 摄影左:陈诚右苏圣亮 城市的论坛上,毛总谈到与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建设相关的3 个 重要方面的关系:政府+ 万科、四中、建筑师,这3 个因素是 缺一不可。即政府把建校资金委托给万科管理,万科通过设计 竞赛遴选建筑师,校方提供使用者的相关经验。最终促成建筑 师实现新校区成功的设计实践。 毛大庆l 这件事情很复杂。政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当地的教育质 量,从这个角度上考虑,有很多问题就会变得比较单纯。也比 较直截了当。从万科的角度来讲,事实上我们考虑的也很直接。 就是我们在这个很大的规划区域本来需要有一个学校。学校不 属于房地产开发范围。也不属于万科,但是要有好的教育环境 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去引入四中。一方面当然是说服学校参 与;另外一方面是说服政府;第三方面是万科的信誉担保。而 且最终我们还要解决好多问题,区政府、市政府与教育系统之 间,等于我们是各方的对接人,例如编制问题、预算问题、教 师派出问题教师住房问题、教师的生活安置问题也可以 这么说,万科的介入在这件事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史建I四中新校区设计先期的预想与后期实现是否一致? 李虎l 我们当时做设计竞赛方案,参加竞赛的还有马达思班、 张雷、标准营造,山水秀等后面两个事务所竞赛中途退出了。 当时没有说是给四中做设计,但是很有趣,做设计调研的时候。 我们选的就是四中。我觉得比较关键是老四中的设计师黄汇老 师写的“任务书”。这个“任务书”写得很用心,跟她设计的 四中本部是有关系的,从规模到内部功能,比如说技能教室, 一般学校是没有的。老四中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模式,在中国是 并不多见的。“任务书”本身就有丰富性给我们很多发挥的 余地。 中标以后。学校从使用方的角度提了一些特别的要求,四 走廊中学生的手工坊 ( 摄影:陈诚) 0 0 2I 建筑学报2 0 1 4 1 1 1 I 惹兰; 中的刘校长说应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一些东西共享,比如图书 角。互相交换图书;还有走廊里面可以展览学生自己的作品。 这些我们都特别专心地听、记下来,在设计中考虑进去。还有 个细节,卫生间是放在户外的。这是四中提出的要求。当时领 导坚持卫生间不能放在走廊里面。说有味,一定要放到通风的 地方。 黄春I 有些细节像食堂怎么管理,怎么样使用。四中都提出 了明确的要求。 毛大庆l 作为学校的主体,校方在建筑方案方面有绝对的主导权, 这也是很少见的。把学校设计的主导权还给学校真正的主人, 这是功能设计比较成功的原因。 史建I开放性、社会性、城市性的理念。眼下已成为一种学术 上“政治正确”的指标,但落实到设计中,尤其是“不折不扣” 建成,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四中房山校区罕见地实现了上述理 念,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设计不仅具有上述特征也促成了学 校教学与管理的可喜转化,这是如何做到的? 李虎I 是否“政治正确”我们倒真从来没想过。您说的这几条, 可能本来就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一部分吧,和我们自己的性格与 经历,O P E N 建立的初衷与信念都是相关的。建筑设计是个很 综合的事情,可能我们自己坚信的一些东西,虽然是非物质的 不可量化的。但在设计的每一笔中,会自然地流淌出来。比如 空间的自由和灵活可变,各种层次的公共空间的创造,会启发 使用者去不断改变自己和重新发现,这点我们在歌华营地过去 几年的使用中已经很欣喜地看到了,四中新校区里也开始在发 生了。 史建I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新校区在设计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 什么7 黄春I两个方面,一个是设计本身就带给使用者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希望学校是一个舞台。如果这个地方只能干一件事情就不 太好。我们这个学校空间变化都比较容易,也比较简单。 第二个是我们觉得整个校园最大的特点,包括来参观的很 多人跟我们聊,走到哪儿都不封闭,窗户、门打开跟外边都是 连通的,这很难得。所以去哪儿都很亮堂,到地下去都不觉得黑。 留给孩子们很多开放的空间:大走廊、带点弯曲的走廊。还有 很多角落,我们常常利用的,比如楼道有十几个小空间,学生 们下课经过这个地方,可以随手去操作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 这个学校教室是挺少的,所有的空间都可以作为各种教室。教 学活动不是只放在教室里面,草坡上、台阶上,哪儿都可以, 走廊里,楼梯上都可以上课。 运动会的时候,我们是全体老师、学生和所有家长一起参 加,一块跑,一起比赛。一般学校家长来了以后,就在校门口 等着。不让进,四中对家长是敞开的。给家长发了入门证,家 长来很容易。我们的图书馆也对家长开放,对社会开放,谁来 都可以。只要办个证就可以。我最感动的是爸爸妈妈带孩子3 个人一起看书。这个在中国太难得了。 万方数据 史建I四中本部也是这么做的吗? 黄春I四中本部没有,本部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公共空间太少, 学校进去10 0 个人就影响教学了。我们这里刚开完一个会,会 后全国10 0 0 个校长全过来参观,一个校长说没看见教室在哪 儿。学生上课都不知道我们在开1 0 0 0 人规模的会,这在别的 学校是不可能的。 史建I与老四中相比,主要变化在哪里? 黄春l公共空间。本部硬件没有公共空间,出这个门就进那个 门了。这里的公共空间很多,可以聊天,可以干很多事情,这 是一个很舒服的地方。我们还有动物园呢。学校现在有两个年 级已开始上课。未来再有几年满员,是3 6 个班,每个班3 0 个 左右孩子。所以顶多1 0 0 0 人。 史建l怎么使用这个房子也是一门艺术,我们看到这里的使用 状态与设计很合拍。 黄春I 有人看我们学校墙壁这么白,想搞些装饰,我们认为文 化是人活动留下来的痕迹,不用挂什么的。使用者是一定要加 自己的想法,这是肯定的。但是,应该在充分了解设计的基础 之上,怎么样美上更美,好上更好。再过1 0 年,这个地方肯 定会变样但原则是不变的。 访谈2 ) ) 黄汇:做学校要有热情,要爱孩子。让他们喜欢学校 黄文菁:“任务书”的复杂性促成了校园设计的“城市性体验” 希望给教育建筑设计带来触动突破既有模式 史建l 我早就知道黄汇老师,曾昭奋先生在1 9 8 5 年写过一篇 很重要的文章建筑创作的收获与启示向中年建筑师们学 习笔记,文中评论了吕俊华、张耀曾、布正伟等6 位建筑师 及作品,就有您和您设计的北京四中。 黄汇为什么做老四中? 其实非常偶然,当时室主任让我们学 习“五年计划”,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基建重点包括中小学。 所以四中的任务就来了,说要改扩建。那时候还不知道四中是 怎么回事儿。 当时( 1 9 8 0 年) 给的“任务书”就是市政府的一张信纸, 盖了个市政府的章,上头就一句话:北京四中是我国著名的什 么学校,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在要改扩建。要求是把它建成 2 0 年不落后的学校。 我以前也没做过学校,还得2 0 年不落后,谁知道怎么做? 我只一个办法,开了介绍信跑教育部去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资料。看看发达国家学校什么样;再有就是把四中每一个教研 组的老师都去拜访一次,问2 0 年以后你们怎么教书,你们希 望怎么教书。最后的“设计任务书”也是我们自己编的,就那 张纸是不行的。 史建I曾昭奋先生的那篇文章介绍了您的四中校园规划、六边 形教室设计。好像还有教室色彩方面的实验。 黄汇l其实完全不是因为我喜欢六边形,是声学光学实验的 结果。我从前是搞公共建筑的,我想剧场里的甲级座是最好的 空间。我为什么不可以把教室整个都做成甲级座? 实际上甲级 座应该是桃形的。那时候我们都做不起实验,没有钱。我就去 清华找老师,那时候物理实验室的老师跟我特熟,我就跟他说, 我走后门行不行? 我要做个实验没钱,星期日我来自己做。电 费我付得起。实验费我付不起。我自己来做,不会损耗什么东 西。这种实验只要花点力气就行了,我就做了光学实验和声学 实验,弄完了以后发现应该是五边形。可是五边形的形体在结 构上钢筋要放3 层,楼板太厚了,太浪费。所以后来就改成了 六边形。而且我想六边形也好组合。 商螭嘶卫了I n 盈愈、 普通教室 语言教室 教师休息室 厕所 老四中教学楼和 六边形教室平面 ( 建筑学报 ,1 9 8 6 年2 期) 做上去以后,我觉得很有意思,它可以出现很多角落。我 去调查的时候,发现最闹的孩子有时候也需要安静的角落。这 六边形就可以出现很多很多的角落。为了实现六边形。还跟教 育局长争论,后来他认同了。 史建l这个设计很成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很著名的、有探索 性的设计。 黄汇I有一次四中的老师忽然给我打电话。说明天我们四中的 老师要请你吃饭。我问什么事? 他们说你不用管了。就在他们 学校对面的饭馆。去了以后,他们说今天是情人节。我说我跟 你们谁是情人? 他们说,你跟我们四中是情人。我问,你们怎 么想起来请我吃饭? 那么多年了,我都不知道过去多少年了。 结果他们说。你忘了。那时候给你的任务是2 0 年不落后。正 好前天欧洲有一个校长代表团来参观,说你们这个学校真先进, 在我们欧洲都属于先进的。他们忽然想起来了,一算2 0 年了。 没落后。所以他们就请我吃饭,我觉得这顿饭吃得特别开心。 史建I有意思的是这次四中房山校区的“任务书”是您拟定的。 黄汇【 实际上是王石比较下功夫,真的是想做一个好学校,他 就让我给他张罗这个事,同时让我当投标方案的评审组长。所 以,我就先给他编“任务书”,实际上也用不着怎么编基本 万方数据 u 一H J - l J 力量,没有足够的投资和土地,就不可能做得非常好,只能达 到6 0 分,很难做到9 0 多分。 想做到9 0 多分的常常是一些开发商和代建公司合伙忽 悠的,往往搞得非常花哨,能够吸引不懂的人买他的房子,学 校成为开发商的广告,所以不可能真正做好。 我觉得这个项目,王石肯做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我拟的“任务书”就比规范要求的稍微高一些。规范上说 可以的事情,我觉得最好是能这样的话。就变成一个要求。 史建l设计建成后,您觉得实现了“任务书”的要求了吗? 黄汇I我看完了以后,总结一下有那么几个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一个是从感性上来说,他们确实让学生喜欢这个学校,很 有创意。他们做设计,不是甲方说要什么就给你画个什么。从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来说,建筑必须要尊重自然环境原有的地 形地貌,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不要破坏。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 就已经绿色了。但是四中新校区很难得的地方,实际上是改造 了地形地貌。这片地原本是比周边道路低的很平整的地,如果 按照绿标的要求,可以买土把地垫高,拿它当平地对待就行。 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是设计上营造了 一些地形,使得这块地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地上地下的界面 模糊了。就能特别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如果不是这样利用的 话,这块地是不够用的。他们创造性地处理了这块土地,让土 地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而且做得 非常有意思,很丰富,很有变化,学生很喜欢。我觉得这是需 要勇气的。 再一个,他们是非常认真地按照建设中小学校的4 个原则 做的。一个是符合教学要求,他们很认真地把每一种教学要求 都安排到了,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很难。这么小一块地, 这么多的房子。第二个原则,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他 们能挤出非常好的操场和体育馆。能够安排各种体育运动。我 在图书馆碰见几个学生。就问那些学生:你觉得这学校怎么样? = 竺喜Z 罐一 三: ,磊渗慧鬣一兰: j , 、荔l 蒌蹲 7 L ,倦透性铺装 土壤源热泵、 、专:j 影:蠊一丫三l i i i ;7 = 二3 徭l :收利用收集池 校区绿色设计理念 建筑学报 惹鎏。 自行车库坡道( 摄影夏至)屋顶农田( 摄影:陈诚 他们说,特好,特高兴能够在这儿上学。我说你们在这儿学习 压力大快乐他们说,快乐,因为它很丰富。学生有个 特点。死板的东西不喜欢有变化的东西才喜欢。这个学校在 心理上和空间上都关注了学生的需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原则是安全,他们在安全上做了很多的文章。比如屋 顶上防护网的方向,有所关注。很多安全上的事情他们非常仔 细,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的。第四个原则是建设绿色学校。项 目已经拿到三星了,没什么可说的。 还有一个特点。我就觉得他们非常用心地在创作。学校自 行车棚的踏步非常舒服,我听说是做了实验,在办公室里专门 做了模拟,让大家体会好不好。一般的自行车库都有一个很大 的缺点,因为不得不用坡道,推着自行车下去的时候很危险, 因为台阶都是3 0 。现在我试了一下,一个台阶是两步,于 是。就变成了1 。左右。危险性马上就减少了。这个不是 拍脑袋想出来的。确实是非常下功夫去做的。而且很多的节点, 一看就知道是有设计的。每一个小地方都有设计,这很不容易。 现在很少有建筑师这么精心地去做一个学校。 还有,我觉得他们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非常在乎学生 的感受,而且很有创意。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在创作,不是拼 图。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拼图,大一点的设计院可以买很多很 多的外国杂志,有人这边的摘一点。那边的摘一点,拼起来就 是他的“创作”。“”是在创作,我觉得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应该提倡。做学校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有热情要爱这些 孩子,如果爱这些孩子,爱这个学校。就会非常在意每一个细 节;如果没有投入感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我相信有再大本 事都做不好。 每一个细节都有一些考虑,这一点也很不容易的尤其是 很打破常规的图书馆。我每年都会看几十个。上百个的学校。 基本上都是中规中矩。图书馆里有视听阅览室,他们就把视听 阅览室给打开了,把那些计算机一字排开在图书馆进门的地方, 一方面一机两用。学生可以在这儿检索,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在 这儿阅读。以前都是一进门就是检录,查目录有几台计算机; 视听阅览室也有几台计算机,就很浪费,而且互相的交流会比 较少每个人坐在小旮旯里看自己的,而这里就很开放。 我觉得他“任务书”里的要求给解开了,跟他们事务 所的名字很像“开放”。开放了以后很阳光,对于学生来说阳 光很重要,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很开放。 万方数据 好强的,就会很精心地去照顾。这个很精彩。 黄文菩I 其实有好几个原因,一个是这块地原先就是农田,我们 是想给学生这个地块的历史记忆;另外,四中现在的校长说他 曾经去郊区找地给学生种,但是不可持续,学生去了一两次就 不去了,太远了。我们就想在屋顶种地多好? 这样上楼就可以 种地。也可以上课。种的菜也可以送到食堂里去。 史建1 黄汇老师是从建筑师的角度去解读“O P E N ”的四中新 校区设计。视角很专业。 黄文菁l 黄汇老师让我很感动,一个是她看到了很多物质表面背 后的东西;另外,确实感谢黄老师,这个过程中我们有问题就 打电话问她,她一直在无私地支持这件事。万科请她做顾问、 编“任务书”、做评委,做完就应该没事了,但后来的事都是 她在帮助我们。因为新的学校设计规范是黄老师主编的,所以 我们做竞赛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学校要开始拿新规范来做,那时 候还没实施新规范,遇到跟规范相关的问题,比如算教室里的 换气量,我们都咨询黄老师,黄老师在背后的支持是非常重 要的。 从另一个层面上,回到学校来说设计任务书的复杂性, 也是促成校园设计城市性的因素。其实我们最开始做学校竞赛 的时候。觉得学校好像只是一个重复性很多的建筑,因为有很 多教室,很多实验室;但是真正开始做进去才发现,学校是最 复杂的一个建筑类型,什么建筑都有,有大礼堂、游泳池、大 食堂,包括操场、体育馆等。 黄汇I而且在实验室的那层楼上,每间屋子都不一样。 黄文菩l每一层基本上有一类实验室,所以实验楼每层都不大一 样。“任务书”就有复杂性,黄老师也加了很多培养学生素质 的东西,像各种工作室,社团活动室、动物养殖园、音乐教室 形体教室舞蹈教室,特别有城市性。 最开始拿到总图的时候,觉得校园蛮大的,但是当我 f r I t t l 4 0 0 m 操场放进去的时候,就发现少了一半了容积率就从1 0 变成2 O 了。要把所有的功能面积都放进去。再加上学校的戒 律法规。要求的日照是最严格的,比住宅还严格。当把条件都 放进去的时候,就发现用地非常紧张。所以我们最后的策略。 就是把一些大的异形的空间压到了半地下。把标准空间,教室、 实验室放在上面。 黄汇I 其实这是很大胆的。说实话结构方面是不太合理,但是 没有办法。 黄文菁l 从入口进来的时候。向上走就是去教室,向下走会去操场。 我们在首层试图创造一种城市里街道的感觉,在主要的街道周 围是一些报告厅、操场食堂、竹园。给人很丰富的城市的体 验。楼上是重复性的空间,中间像一条大河一样的交流空间穿 起来,在大河中间有一些小岛。有些异形的小岛屿,为了给学 生创造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