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_第1页
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_第2页
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_第3页
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_第4页
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以读促思,读思结合 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 以读促思,读思结合 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 作者:农垦直属二小刘玉清转贴自:农垦直属二小点击数:319 以读促思,读思结合 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 农垦直属二小刘玉清 一、情感与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这是我追求和教学境界境界。 二、方法与过程 1、析教材 恐龙是苏教版三年 级(下册)的 21 课,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使读者如2 / 10 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恐龙与小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示流程 初听感知选择自读多样练读拓展延伸 感受情操品味运用领悟情感情满课堂 三、知识与技能 对于刚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的最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读书。我们在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的短文。作者紧扣课文的题目,按顺序分别介绍了恐龙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已经失去的恐龙的喜爱之情。本篇课文是说明文。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章,其主要的表达方式就是说明。这一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 ( 1)学 习说明文的语言。 ( 2)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 3)了解说明文的结构。 设计思路分析 3 / 10 这篇介绍恐龙知识的说明共有六个自然段。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重点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及形态。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及和本课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如下: ( 1)以学生所喜欢的一种恐龙为例,( 2)引导学生探究其形态特点及说明方法。 ( 3)运用了解这种恐龙为例的学习方法,( 4)举一反三,( 5)引导探究其他恐龙的情形。 3、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 6)教学说明文,( 7)必须在引导学生掌握 说明文所说的知识的同( 8)时,( 9)引导学生阅读时要仔细推敲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 10)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11)体会作打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12)并争取掌握这些方法。 ( 13)要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大体结构,( 14)分清主体部分的脉络层次。 四、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堂 10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4 / 10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努力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恐龙的图片资料、恐龙的模型。 学生准备:上网访问有关恐龙的科普网站,恐龙的图片资料、恐龙的模型。 五、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海南省现代教学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学生多数居住在城市,也有少数居住在农场或农村。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电脑,要查的资料学生自己也能上网查找。 教学流 程: 初听感知,感受情操 1、谈话激情, 2、导入课文。 3、听课文, 4、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边听录音, 5、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它们的形态是怎样的? 6、梳理所提的问题, 7、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种类、雷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8、(这一过程, 9、让学生认真听, 10、认真思考, 11、思考后认真去说, 12、把听、想、说联系在一起。这样不 13、5 / 10 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14、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15、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16、为学生 在课堂上的自我发展指 17、明了方向。) 选择自读,品味运用 读悟第 2、 3、 4 自然段 1、同学们,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深谷里、山坡上都是茂密的森林,那时啊,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大约在 65000 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消失了。你想知道有哪几种恐龙?它们的形态是怎样的?请读第 2、 3、 4 自然段。出示第 2、 3、 4 自然段 18、学生自读课文, 19、选择描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恐龙的句子, 20、多读几遍, 21、。同 22、桌交流喜欢的描写恐龙的句子, 23、并说为什么喜欢。 24、学生在读课文, 25、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 26、发言。发言时, 27、穿插一些理解的词语。 28、引导学生从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恐龙的形态:雷龙庞然大物、梁龙像座吊桥、三角龙望而生畏、霸 龙牙齿像匕首。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第 2、 3、 4 自然段,以说代讲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6 / 10 训练。这一话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析修饰手法。比喻句:“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重,它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 写得好,好在它把雷龙的身体比作大象。 ( 2)品析说明文的写作手法:比较说明法: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时,就用人们熟悉的大象来作比较,说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重;列数据法:写梁龙身体很长,就列出了二十多米的数据;比喻说明法:为了形容梁龙身体很长,就写它走路来 “ 好像一座移动的吊桥 ” 让人读了形象生动,鲜明可感。 (以说代讲,既避免了 “ 满堂问 ” 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 “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9、小结:恐龙的种类 (很多)恐龙的形态 -(千奇百怪)。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恐龙?老师请同 30、学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课件出示)生数数, 31、图上画了几只恐龙?最后指 32、导学生带着感情读第 2、 3、 4 自然段。 33、师:提出两个小要求:( 1)每人介绍其中的一种。( 2)先告诉大家你所介绍的恐龙的名 34、称, 35、然后介绍恐龙的特点。介绍到哪里, 36、手指 37、头点到相应的位置上。 (将课文的插图和课文的文字看得同等重要,引导学生7 / 10 总结了读议课文第 2、 3、 4 自然段的收获,诱导学生仔细看图,让他们交流观察所得,提出介 绍的要求,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6、最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第 2、 3、 4 自然段。 (二)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读悟第 5 自然段出示第 5 自然段 导语:刚才学习了恐龙的种类、恐龙的形态 -、恐龙的亲戚、恐龙吃什么,那么第 5 自然段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第 5 自然段。 (!)导读:恐龙是 。恐龙蛋的外壳 。小恐龙破壳而出以后,会得到 ,直到它们自己 。 ( 2)读了这一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 3)学生对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不懂得可以问同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本自然段设计侧重几种不同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装的求知欲。) 2、读悟第 6 自然段出示第 6 自然段 ( 1)过渡:在人类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看见恐龙8 / 10 的身影吗?(没有)在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第 6 自然段) (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第 6 自然段。问题一:恐龙在地球生活了多少年?二:大约在什么时候消失?有人知道它消 失的原因吗? ( 3)学生讨论以上的问题。再读第 6 自然段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 4)小结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 “ 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提出了 “ 研究性学习 ” 的理念,其研究的前提和根本就是要有问题。) 3、读悟第 1 自然段出示第 1 自然段 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但在两亿多年前,恐龙曾是地球上的主人,它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课文上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恐龙曾是地球上的主人?出示第 1 自 然段 读议要点:一、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二、读了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三、有什么疑惑? 学生读议。小组讨论:这一自然段有多少个 “ 到处 ” 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吗?派代表到班上发言。 指导朗读体会。 (学生经历了小组学生到大组交流的过程,不同的观点得到了碰撞和融合,相同的观点也得到了丰富和提升,课堂9 / 10 气氛十分浓烈。) 复述课文 38、根据板书, 39、复 40、述课文。自由练说。 41、指 42、名 43、复 44、述, 45、学生评议。 拓展廷伸,情满课堂 1、导语:除了 课文介绍的这些恐龙,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其他的恐龙?(想) 2、开展有关恐龙知识的竞赛。如:( 1)你知道剑龙背上有什么作用?( 2)三角龙的三只角有多长?( 3)恐龙中最大的一种是什么?( 4)目前国内有几个恐龙专业馆和恐龙园? 3、把你所收集有关恐龙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在展示台上展示。再把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