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密码的破译(选学)_第1页
传密码的破译(选学)_第2页
传密码的破译(选学)_第3页
传密码的破译(选学)_第4页
传密码的破译(选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 3 节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2.教学难点 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属于选学,可用 1 课时,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是对本章第1 节的重要补充。学生在第 1 节中已经学习了遗传密码,但并不了解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本节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使学生通过这一研 究过程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 1.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复杂的问题更容易理解。 遗传密码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深奥的,教师可以从教材“问题探讨 ”栏目提供的 “莫尔斯密码”入手,切入本节内容。 “克里克的实验 ”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对于其实验结果的分析,教学中可以2 / 11 采用与英文句子类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使复杂的问题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2.以分析 “尼伦伯格和马太实验 ”的设计思路为突破口,初步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方 法。 对尼伦伯格和马太实验的理解是本节教学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实验的思路与克里克的完全不同。他们的思路跳出了生物体的限制,通过生物化学手段,他们成功地建立了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发现了一个特定的遗传密码所对应的特定的氨基酸,可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教材中安排了蛋白质体外合成的实验示意图,意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设计思路。作为示意图,它只画出了 4 种氨基酸。实际实验中,测试的是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在这 20 种氨基酸中,只有加入了苯丙氨酸的试管才出现多聚苯丙氨 酸的肽链。教材中的旁栏思考题意在让学生学会科学实验中对照组的设置。只有对照设置正确,实验结果才无懈可击。 在这个实验中,加入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实际上起到了 mRNA的作用,再结合克里克得出的 3 个碱基决定 1 个氨基酸的实验结论,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就应是 UUU。同理,如果分别加入多聚腺嘌呤核苷酸 (polyA)、多聚胞嘧啶核苷酸(polyc)、多聚鸟嘌呤核苷酸 (polyG),在蛋白质体外合成系3 / 11 统中分别出现了多聚赖氨酸、多聚脯氨酸和多聚甘氨酸,则可推出与赖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应是 AAA,与脯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应是 ccc, 与甘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应是 GGG。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引导:以上介绍的是单核苷酸重复序列 (polyU、 polyA、 polyc、 polyG)作模板 (mRNA)得到的结果,如果以多核苷酸的重复序列作模板,其结果又是怎样呢?例如,以 cUcUcUcU…(polycU)作模板,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具体分析参见 “参考资料 ”部分。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翻译成英文是: Wherearegeneslocated (二 )思考与讨论 1.当图中 DNA 的第 三个碱基( T)发生改变时,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将影响 1 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将影响3 个氨基酸。 2.提示:先写出改变后的碱基序列,再按照非重叠阅读的方式和重叠阅读的方式分别写出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原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就可得出答案。 (三)旁栏思考题 1.细胞中原有的 mRNA 会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干扰实验结果,细胞中原有的 DNA 可能作为 mRNA 合成的模板,而新合4 / 11 成的 mRNA 也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需要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 DNA 和 mRNA。 2.作为对照实验的试管中,所有成分都与实验组 的试管相同,但是不加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四)练习 基础题 。 2.提示:可以从密码间有无分隔符、长度是否固定、阅读方式是否重叠、密码所采用的符号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拓展题 克里克通过研究碱基的改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推断遗传密码的性质,这种方法不需要理解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就能推断出密码子的总体特征,但是证据相对间接,并且工作量大。尼伦伯格通过建立蛋白质体外合成系统,直接破解了遗传密码的对应规则,这种方法快速、直接,但是这种方法的建立需要首先了解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条件。 五、参考资料 1.遗传密码的特点 不间断性 mRNA 的三联体密码是连续排列的,相邻密码之间无核苷酸间隔。所以,若在某基因编码区的 DNA序列或其 mRNA中间插入或删除 1 2 个核苷酸,则其后的三联体组合方式都会改变,不能合成正常的蛋白质,这样的突变亦称移码突5 / 11 变,对微生物常有致死作用。 不重叠性对于特定的三联体密码而言,其中的每个核苷酸都具有不重叠性。例如,如果 RNA 分子 UcAGAcUGc 的密码解读顺序为: UcA、 GAc、 UGc,则它不可以同时解读为 UcA、 cAG、AGA、 GAc……等。不重叠性使 密码解读简单而准确无误。并且,当一个核苷酸被异常核苷酸取代时,不会在肽链中影响到多个氨基酸。不过,在大肠杆菌噬菌体基因组中,确有部分遗传密码是重叠使用的,这可以看做一种例外现象。 简并性绝大多数氨基酸具有 2 个以上不同的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简并性,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称同义密码子。由于简并性,某些 DNA 碱基变化不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这对维持物种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通用性除线粒体的个别密码外,生物界通用一套遗传密码,细菌、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物种之间,蛋白质合成机制及其mRNA 都是可以互换的。例如,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表达,反之亦然。 起始码与终止码 UAG、 UAA、 UGA 为终止码,它们不为任何氨基酸编码,而代表蛋白质翻译的终止。 AUG 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同时又是起始密码。 2.遗传密码的破译 早期有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工作,如 “一个基因一个酶6 / 11 ”的假说,明确了基因的碱基顺序,规定了其蛋白质产物的氨基酸数目与排列顺序。破译遗传密码实际上就是要找到基因中 DNA 分子的碱基顺序与它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对应关系: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哪几个碱基决定哪种 氨基酸? 要判断哪个三联体密码决定哪种氨基酸,首先需要一种人工合成 RNA分子的方法和一个能够在体外合成蛋白质的实验系统,这样,在试管中加入已知序列的 RNA,再通过分析新合成的蛋白质产物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就可以推断密码子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1955 年,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多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生物大分子,它能在试管中催化合成 RNA,而不需要 DNA 模板。1961 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大肠杆菌的破碎细胞溶液,建立了一种利用人工合成的 RNA,在试管里合成多肽链的实验系统,其中含有核糖体等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各种成分。 当尼伦伯格把人工合成的全部由尿嘧啶组成的 RNA加入蛋白质体外合成系统后,得到的新合成的蛋白质只含苯丙氨酸,结果说明 UUU 是编码苯丙氨酸的密码子。这是第一个被破译的三联体密码。 1966 年,又有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 RNA 合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的 RNA 可以是以 2 个、 3 个或 4 个碱基为单位的重复序列,如 AGUAGUAGUAGUAGUAGUAGU 等,用它们作模板7 / 11 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同样是有规律重复的。如果用UGUGUGUGUGUGUGUGUG 作模板,得到的新合成的蛋白质是由半胱氨酸和缬氨酸交替连接而成,则可 以肯定 UGU 是半胱氨酸的密码子,而 GUG 是缬氨酸的密码子。利用这种方法破译的密码很多,其中包括终止密码 UGA、 UAG 和 UAA。 1964 年,尼伦伯格等找到了另外一种高效破译遗传密码的方法。他们首先在体外合成全部 64 种三核苷酸分子(即长度为 3 个碱基的 RNA,如 AGc、 Ucc、 UGA 等等),同时制备20 种氨基酸混合溶液,每种混合溶液中分别含有一种用 14c作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和其他 19 种氨基酸。然后,向各混合溶液添加 tRNA 分子,使各种氨基酸分别与各自的 tRNA 分子结合,在溶液中形成各种氨酰 tRNA,如甘氨酸 tRNA、赖氨酸 tRNA 等。实验时,取某一种三核苷酸分子(如 cGU)和核糖体混合,再向其中分别加入上述氨基酸混合溶液。如果 cGU 是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它便会和带有这种氨基酸的氨酰 tRNA 分子以及核糖体结合形成体积稍大的复合体。当使用硝酸纤维膜过滤反应溶液时,只有含核糖体的复合体可以留在膜上,而其他的氨酰 tRNA 分子将被冲洗掉。从 20 种反应体系中找出有放射性的硝酸纤维膜,根据该体系所标记的是哪一种氨基酸,便可知道 cGU 所对应的氨基酸种类了。利用这种方法破译的密码子约有 50 个。 3.重叠基因 8 / 11 长期以来,人 们一直认为同一段 DNA 序列内不可能存在着重叠的基因。因为,如果存在这种 2 个基因彼此重叠的情况,那么在第一个基因上发生的突变,就往往会使第二个基因也伴随着发生突变。但是,随着 DNA 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在一些噬菌体和动物病毒中发现,不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时是可以共用的。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基因为重叠基因( overlappinggenes)。已知大肠杆菌 ΦX174 噬菌体单链 DNA 共有 5387 个核苷酸。如果使用单一的读码结构,那么它最多只能编码 1795 个氨基酸。按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10 计算,该噬菌体所合成的全部蛋白质的总分子量最多是 197000 道尔顿。可实际测定发现, ΦX174噬菌体所编码的 11 种蛋白质总分子量竟为 262000 道尔顿。1977 年,英国分子生物学家桑格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测定ΦX174 噬菌体 DNA 的核苷酸序列时发现,它的同一部分DNA 能够编码两种不同的蛋白质,从而证明了重叠基因的存在。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填表题 DNA 双链 1 c 9 / 11 G T 2 G c A mRNA G c A tRNA c G U 氨基酸 丙氨酸(密码子为 GcA) 选择题 。 。 。 10 / 11 。 识图作答题 ( 1)氢键断裂;解旋酶;能量。 ( 2) AcUGAA;转录。 ( 3) 2。 ( 4)碱基互补配对。 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核糖体、 tRNA 和 mRNA 的结合都是蛋白质的合成所不可缺少的。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或阻止 tRNA 与 mRNA的结合,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