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学案二:关注生活细节_第1页
作文学案二:关注生活细节_第2页
作文学案二:关注生活细节_第3页
作文学案二:关注生活细节_第4页
作文学案二:关注生活细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作文学案二:关注生活细节 作文学案二:关注生活细节 【课文引路】 一、什么是细节? 请看选自公输的两句话: 例一: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文中 “ 起于鲁 ” 含义丰富。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的目的是帮楚王占领宋国,墨子身在鲁国,这一战争与墨子毫无关系,也丝毫不会伤及到他的利益,但是他为宋国人着想,所以从鲁国出发,到楚国去,劝说公输般和楚王。这一细节的交代不仅可以看出墨子是个无私无畏的人,更可体现墨子 “ 兼爱 ”“ 非攻 ” 等思想主张。 例二: “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 公输盘。 ” 此句不仅仅只表现了时间紧急、刻不容缓,以及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行 ” 可看出墨子是一介平民,走路前进, “ 十日 ” 就已经表明路途遥远、耗时很长,加上 “ 十夜 ” 的烘托,足见墨子心系宋国百姓之安危,不辞辛劳,日夜兼程。 例三: “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一个 “ 恐 ”字,表明惠子热衷于功名利禄、利欲熏心而生怕失去相位的丑态。 “ 三日三夜 ” ,可见搜索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兴师动众的动作之大,足见其野心勃勃。这一细节反衬庄子隐藏得很好,聪明过人,机智过人,而令惠子无可奈何。 2 / 22 一段看似平淡的叙述语 言,因为有了细节的点缀,细细咀嚼,不仅可以了解故事情节,更能深切的感知人物的精神境界。 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细节,指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它可以是人物行动方面的,也可以是神情方面的、心理方面的,还可以是环境方面的,但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一种综合性描写。巴尔扎克说: “ 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 ” 好的细节,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事则生动传神,写景则如临其境,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一个细节,往往三言两语,文字不多,作用却很大。 本篇课文中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揣摩,你能找 出两处吗? 1、 2、 二、细节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细节在记叙文中有两种用法: 一是一篇作品基本上就是一个细节扩充而成,比如查一路的美文月光下的蛙鸣这篇文章就是这样。要使这类细节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就要注意层层铺垫和巧妙烘托。月光下的蛙鸣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细节:母亲手拿长长的竹竿,驱赶六月烦躁的蛙鸣。文章开篇总提一笔: “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3 / 22 考。 ”“ 夏天 ” 才会有 “ 蛙鸣 ” 嘛,暗中点题。紧接着开始多层次铺垫:时代背景 “ 在那样一个年代,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 ” 家庭背景 “ 而我 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 ” 住房环境 “ 我房间的后窗正对着屋后的一方池塘, 一池塘的青蛙, 此伏彼起地一次又一次将我惊醒。 ” 之后,作者推出了这个感天动地的细节: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她用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着,一遍遍用竹竿仔细地敲打着每一处草丛。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漂得 很白。 “ 母亲!母亲! ” 我大声喊。母亲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一处蛙声 而月光下白发亲娘的白发,更是将圣洁的母爱烘托到了极致。 二是细节作为一篇作品的一个细部,或者用来描绘人物,或者用来叙写环境,或者主要表现主题。有个同学,就将这种细节的运用用到了化境 品味初三:初三,就是你品味,我品味,他品味,用不着放味精的初三。(先总写一笔)初三,就是语文课上,圣人孔子拿着刀子逼着老子孟 (梦 )子赶走小燕子的初三。初三,就是数学课上,三角四角,直线虚线, xsyb 炸得你 塌糊涂的初三。初三 ,就是英4 / 22 语课上, “ 卖国贼 ” 的叽哩咕噜让你打瞌睡的初三。初三,就是物理课上, “ 电 ” 得你七窍生烟,四肢麻木,还夹杂着“ 焦耳 ” 的 “ 劈劈啪啪 ” 的声音的初三。 后面的内容,作者还从穿衣、吃饭、走路、睡觉、考试等角度,一共描写了三十多个细节,小段连缀,自然成文。在这篇文章里,细节成了一颗颗珍珠,从不同侧面映射出主题的光辉。 没有细节不成文,这是记叙文写作的一条铁的法则。 从本单元或以前你学过的课文中找两处你最感动的细节描写。 1、 2、 三、怎样捕捉生活细节? (一)坚持三个原则: 1、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真实是细节的生命,细节描写符合生活逻辑,描写入情入理,才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而真实的细节来源于生活,所以,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 2、精心剪裁,捕捉感人细节。独特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 “ 这一个 ” ,它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职业等特征。因此要精心挑选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凸显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力争以少胜多,见微知著,真正做到 “ 字惟其少,意惟其多。 ” 5 / 22 3、精雕细琢,留下传神片段。要使人物形 象栩栩如生、事件表述生动,环境显现真切,在写作中绝不能轻描淡写,敷衍了之,要精雕细琢,细心揣摩每字每句,甚至标点。 (二)有如下几个方法: 1、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细节描写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精心锤炼,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2、变换角度,虚实相间写细节。 “ 实 ” 是细节的灵魂,如还能巧妙运用虚的烘托,则别有一番情韵。如背影的结尾: “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 ” 3、多种角度,纵横交叉写细节。一个细节不应该是单一的、平面的。应该是立体的、灵动的,丰盈的,需要两个或多个细节进行交叉式表述,多次渲染和烘托。如要写好一个人,如果将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结合起来,这个人就可能写得血肉丰满。如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有 “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的,破旧得很久没有洗过的长袍 ” 的外貌描写,又有 “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 的语言描写,还有 “ 从口袋里排出、摸出银钱 ” 等的动作描写。这样的一个孔乙己,就活生生的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4、突出重点,前后反复写细节。有时为了 强化细节的作用,文中往往反复描写相同的细节,看似重复,实则充满6 / 22 匠心。如有篇父爱的文章:作者小中见大,将选材对准父亲每天催我起床的那一句话 “ 起床啦 ” ,在 “ 我 ” 生病时是轻言细语,在 “ 我 ” 取得好成绩时是含笑的鼓励,在“ 我 ” 做噩梦时是亲切的呼唤,全文自始至终用 “ 起床啦 ”这一细节贯穿而成,将深挚的父女之情蕴含在平淡之中。 5、描述环境,浓墨重彩写细节。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必然是在一定环境下,必要时的环境描写,也是细节。如写父亲的结尾:只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 冲出教室,因为我快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 他在人群中竭力的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父亲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时候来接我了 四、佳作赏读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 “ 瘸腿科 ” ,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 高考无望。 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7 / 22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 “ 二流子 ” 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 “ 睁眼瞎 ” ,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 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 “ 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 ” 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 看父亲, 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 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8 / 22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巳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提着胳膊上已经 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 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 “ 我要上学! ”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忘。 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父亲的眼神不是这样,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 我不由喃喃自语: “ 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 9 / 22 (选自青年博览作者黄赋,有改动) 【细节开篇:父亲的眼神,让我潸然泪下。引发阅读的兴趣,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细节渲染:顶着烈日,写出当时的情境】 【捕捉感人细节: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无 声的动作,其实饱含了父亲的无奈和伤心】 10 / 22 【动作与环境描写:卖力地拔草,毒辣的太阳、像虫一样的汗水,组合成一幅画面,生动地再现在眼前】 【心理描写也是一种细节描写】 【我呵欠连天、躲着睡觉与父亲光着脊梁、埋头翻秧形成鲜明对比,为引出父亲的眼神做铺垫】 【推出重点细节:冷冷的眼神。正是因为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此时父亲 的眼神就显得格外有力度,仿佛穿透了作者的心灵】 11 / 22 【语言描写:简短有力、且富有个性,庄稼人的语言,朴实的教育。】 【反复描述眼神烘托主题;细细描写我的感受,写尽我的心理。】 【综合描写:心理、外貌描写,写出我的复杂心理,并为下文情节 要上学做铺垫。】 【虚写眼神:深化主题、别具韵味】 12 / 22 【发挥联想,虚写细节,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五、习作试评: 请你仿照上面的点评,试评这一篇学生习作。 妈妈的脚步 在家里,妈妈的脚步是别具一格的。妈妈的脚步很轻、很快,里面还包含着妈妈对我不尽的关怀。 我喜欢听妈妈的脚步声。在小时候,妈妈的脚步总会给我带来惊喜 或是书籍,或是其他的一些好东西。每天傍晚,我就会坐在门旁,仔细分辨那来来往往的脚步声,当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我便会打开门,迎接妈妈,接到妈妈给我带来的礼物。 待我长大了,学习任务也繁重了,每当我伏案学习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更轻了。虽然她要在房间中来回走动,不停地做家务,但她的脚步从来都是轻轻的,她怕打扰我。在她心中,她认为无论多么细微的声响,就连轻轻的脚步声,也会干扰我。在她心中,我总是最重要的。我爱听妈妈的脚步声,于是,每当我写作业的时候,我总会捕捉着妈妈那很轻的脚步声,体会妈妈对我的深深的爱。 每当到了深夜,在我进入梦乡前,妈妈的脚步声又会出13 / 22 现在我的床头。那脚步声轻且慢,好像是害怕打破了夜的宁静。伴随着脚步声,妈妈为我盖好被 子,然后那脚步声又渐渐远去,我也在妈妈的脚步声中进入了梦乡。 然而当我生病时,妈妈的脚步却是急的。她不光要去上班,还要带着我在家与医院之间不断往返,直至我的病情好转。在那段时间里,妈妈既要照顾我,又要忙她自己的事情,急促的脚步声中多了一些沉重,也多了一些疲惫,但她的脚步从没有停歇过,这都是为了我,为了她的孩子。 如今,妈妈的脚步已不像我小时所听到的脚步声那样轻盈、充满活力,取而代之的是日渐迟缓的脚步声,妈妈老了,妈妈把她那美丽的脚步声给了我,将她的衰老换为了我的成长。如果说以前我喜爱妈妈 的脚步是因为它的轻快,那么,我现在喜爱妈妈的脚步声却是因为它的沉重。 妈妈的脚步声伴随我成长的脚步,它永远都是那样地别具一格,因为这里面包含着的是妈妈对我的爱。无论妈妈的脚步声变成什么样子,不变的永远都是妈妈对我的爱。 14 / 22 六、病文升格 原作亮相 夏雨中的老夫妇 我们学校外面有一对夫妇在那里管自 行车,( “ 那里 ”是哪里?交待不明确。)男的腿脚有些不灵便,女的头发有些银白,一个月就要我们出钱买车牌,每当看到她这么做时,我总是想:爱钱如命!(买车牌的原因及 “ 我 ” 的想法显得突然。应细写一笔,为下文做铺垫。)可是这一件事使我改变了对她们的看法。( “ 这 ” 与下段开头的 “ 那 ” 不对应。改为 “ 那 ” 。) 那一天,我走出校门,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边走边在躲雨,(怎么躲雨,应交待清楚,为下面的内容找个落脚点。)我看见两个人手里拿着塑料雨布正往自行车上遮。我定晴一看,啊,那不是管车的夫妇吗?只见她们迎着风,冒15 / 22 着雨 ,竭尽全力往车上盖,雨布盖了一块又一块。 此时,目睹这一切,我深深地感动了。我正想着,对面刮过来一阵狂风,呀,不好!两夫妇刚遮好的雨布一下子被风刮走了,夫妇赶忙再去盖,谁知,风好像故意和她们作对似的更加猛烈地吹着,雨布刚一盖好又被刮走了。 最后,那个男的走在一个角落,吃力地搬起几块石头,一块块把雨布的四角压好。这下风再怎么显神通也无法掀走雨布了。女的赶紧过来帮忙,摔得不轻,看样子摔伤了腰。(这是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浓墨重彩,男的怎么吃力,前面不是交待了他的腿脚不灵便么?应该写一写呀。你怎么 看出女的摔伤了腰而且摔得不轻呢?) 风怒吼,雨滂沱,这时夫妇全身上下都湿透了,而她们却不当一回事,只是用手捋了一把淋湿的头发。(动作写了,人物的表情呢?) 看着,看着,顿时一股尊敬之情在我胸中油然升起,我终于明白了。老夫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发挥余热,为大家服务。(这只能说明他们负责,不是为了赚钱,说不通,应该交待清楚。) 现在,每当我碰到这两位夫妇,总是充满尊敬地叫一声“ 奶奶爷爷好 ” !(结尾有点突兀,应有所过渡。) 16 / 22 升格作文 夏 雨中的老夫妇 夏日的雨,显现真情;夏日的雨,涤荡尘埃;夏日的雨,净化心灵。 题记 学校附近有一对退休老夫妇,男的腿脚有些不灵便,女的头发有些银白。他们在自家门前设了一个自行车存放处,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把自行车存放在了那里。(虽是简笔勾勒,却写出了几个关键细节 “ 不灵便 ” 、 “ 银白 ” 、 “ 放 ” ,为故事的展开和后文的关键情节进行了有效地铺垫、伏笔。) 可是没放多久,他们又是催促我们买锁又是催促我们买车牌,还说没锁的他们这儿准备了几把。每当看到他们这样做时,我总是想:爱钱如命! (再伏一笔,为结尾作者的大彻大悟蓄势。) 可是一场夏雨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 那一天,我走出校门,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赶紧跑到一处屋檐下避雨,无意间看见不远处我存放自行车的地方,两个人手里拿着塑料雨布正往自行车上盖。我定晴一看,啊,那不是管车的夫妇吗?只见他们光着头迎着风冒着雨匆匆忙忙往车上盖,雨布盖了一块又一块。瞬间的功夫,一块块花花绿绿的雨布盖好了一大片自行车。(情节的发生、发展交待得合情合理。) 17 / 22 眼前的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正想着,突然刮过来一阵狂风。呀,不好!他们 刚盖好的雨布一下子被风刮走了。有的飞了起来,有的挂到了树枝上,有的吹到了地下。夫妇俩赶忙再去盖。可是,风好像故意和他们作对似的更加猛烈地吹着,一块块的雨布刚盖好,又被吹走了。(景物描写细腻传神,为高潮的出现蓄足了势。) 这时,那个男的一瘸一拐地走到一个角落,吃力地抱起一大摞砖块,又一瘸一拐地走过来。女的赶紧跑过来帮忙,谁知脚下一滑,跌倒在地上。她立刻爬起,身体的一侧全沾上了污泥。在她移动脚步的那一刻,我清楚地看见她用一只手按了按一侧的后腰,重重地皱了一下眉,脸上掠过一丝痛苦状。他们迅速用砖块把一块 块雨布的四角压好,这下风再怎么显神威也无法掀走雨布了。(这一段细节描写,把两个人物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真切感人,让读者如临其境,而且与开头密切照应。) 风怒吼,雨滂沱。这时,夫妇俩全身上下都湿透了,而他们却不当一回事,只是都用手抹了一把淋湿的头发,相视一笑,然后,男的搀扶着女的走到屋檐下,欣慰地望着那片彩色的世界。(余音袅袅,出神入化。) 看着,看着,一股尊敬之情顿时在我的心中油然升起。我一下子明白:老夫妇先前催我们买锁买车牌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发挥余热,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啊!何况自行车18 / 22 停放费并不贵,每月仅三元钱,而且停放在这里的自行车从未发生过偷窃事件。我还见过他们几次为丢失钥匙的同学换新锁呢 想到这里,我真后悔我此刻竟未过去帮他们一把。(解开悬念,水到渠成。) 一场夏雨淋湿了两位老人的身体,却洗净了我的心灵的污垢,教会了我学会尊敬他人。(照应题记,画龙点睛。) 现在,每当我碰到这两位老人时,总是充满尊敬地叫一声 “ 爷爷奶奶好! ” 升格后的作文有如下亮点: 题记运用短句、排比,蕴含丰富,点示中心,读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行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 写法。开头两段对男女主人公的简笔介绍惜墨如金却伏笔重重。护车情节描写丰富而生动,动作、神态、细节、心理、景物等描写有机结合,真切感人。多处照应的运用,使文章结构紧凑,合情合理。 七、真题演练 1用下面的句子开头,描写一个精彩的细节。 妈妈是个麻将精。 看这只小馋嘴。 爸爸发怒了。 天阴沉沉的。 19 / 22 2.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平凡的日子有真意,生活的美好处处存。请你以 “ 那一刻,真美!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让细节在笔尖轻舞参考答案 一、什么是细节: 如: “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这一细节运用对比,子墨子成竹在胸,在应对中随机应变智慧过人,突出子墨子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不移地践行自己的思想主张的决心。 “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一个 “ 诎 ” 字既揭示出公输盘无奈地甘拜下风的狼狈相,也反衬子墨子智慧过人。语言描写揭示了公输盘阴险狡诈顽固不化的卑劣行径。 “ 楚王问其 故。 ” 活化出一个孤陋寡闻昏庸至极的楚王形象。 二、细节在记叙文中的运用答案: “ 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这句简短的话,形象地表现出庄子的机敏与幽默、诙谐,他崇尚自然的愉悦心20 / 22 境也在这简短的话语中表现出来了。 “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这两句属于景色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 的对比,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前句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后句衬托出他们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鲁迅孔乙己)这句属于服饰细节描写,孔乙已的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 刻。 “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 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 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这句属于语言细节描写,从表面上看是写母亲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教育注意教育孩子,其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21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