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概论_第1页
服装概论_第2页
服装概论_第3页
服装概论_第4页
服装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装概论,授课教师:佟强TELmail:513447500,学习的目的,1.了解服装的产生过程2.了解为何要穿着服装3.服装的概念以及分类4.知晓服装史学以及服装款式设计、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等5.服装的流行趋势,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服装的意义,服装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服装是人类文化的表现服装是人类心理和人类社会实际的需要服装是人类日常的必需品服装是美化人类的装饰品服装是人类生产劳动、日常工作的安全防护品服装是文化生活中的艺术品服装是繁荣国民经济的重要商品,第二节服装的属性,服装的物质性来自于人生理方面的要求。服装的精神性来自于人心理方面的追求。,第三节服装的基本概念,衣服、衣裳、衣料、服饰、被服、成衣、服装、时装、制服,第四节服装的分类,一衣物的分类二服装形态的分类1从着装方式上分2从着装视觉状态上分3从覆盖人体状态上分4从服装外形上分,第五节服装研究的领域与方法,一服装学研究领域(一)概述服装的起源、服装材料学、服装加工、服装设计、服装色彩学、服装构成、服饰工艺、服装机械、(二)人体方面1服装的卫生学2服装气候学,(三)社会方面1服装社会学服装的物质性2服装心理学服装的精神性(四)服装管理方面1服装经济学2服装管理学3服装整理学,(五)服装演变的方面1生活史2服装史3民族服饰4变迁规律,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第一节裸态时代与原始服饰意识一裸态时期(一)唯物的科学进化论从猿进化到人(二)唯心神化论神创造了人1上帝说2盘古与女娲,二服装意识在人类进化之中产生人类的服饰产生是随着人类的进化、生产的产生、生活环境的最基本要求等条件所形成的。,三原始纹身原始人类喜欢用锐器在身上不同部位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标志等,还涂上颜色,以保持能长久留在身体上。(一)原始纹身的动机与目的(二)纹身的绘制形式1绘制纹身2刺青纹身3脓制纹身,第二节服装起源的理论研究,一服装起源诸学说原始社会的服饰现状(一)“裸态”时期1概念:“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今天穿衣服的人,“裸态”指的是原始社会人们利用个体毛发生活的一种状态。2维持时间:300万20万年(旧石器时代初期)这个时期的生活处于蒙昧时代的初级阶段,但是人已经学会直立,我国称之为猿人。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3体毛的作用:保暖和御寒(处于冰河时期)人类的主动创造能力钻木取火来保暖和烧制食物,(二)兽皮与草叶装饰时期(距今25万年1万年)1时期: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2早期智人:30万年20万年前(蒙昧时代初期)中期智人:25万年4万年前(蒙昧时代)晚期智人:4万年1万年前(身体特征明显,野蛮时代)3野蛮时代智人的能力:制造工具,制造武器骨针的发明是人类服装起源的一项重要事件。4南北方穿着服装的差异:a冀州岛夷皮服b扬州岛夷卉服南方人类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为后来发现植物纤维奠定基础。,5智人阶段的原始人类:审美意识、原始宗教信仰主要表现为:a对性的崇拜心理,喜欢赤裸、巨乳、大腹、大臀等人物形象;b用动物的牙齿制作项链装饰自己;c在自己的身上做肉体修饰。(三)纤维织物时期1时间:1万年5千年前中石器时代2野蛮时代的发展:发明农业和畜牧业时期,人们学会了生产,对动物进行圈养等等。3使用纤维:基于简单的生产力水平,人们开始掌握制造皮革,以及纺织棉麻毛等织物。,服饰起源各种学说,一生理需求论(人与自然的角度)1气候适应说: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制作了服装。2身体保护说:采集和狩猎过程中防虫防植物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二心理需求论(人于自身的角度)1护符说:相信万物皆有灵,相信神灵的保护,做相应的装饰可以敬神护体。(避邪求安)2象征说:作为某种身份的象征,使用配饰。(领导者、首领、富有者)图腾的作用识别氏族3装饰审美说:人类对美的感受与追求。论据:从古至今虽然有不穿衣服的民族,但极少有不对身体进行修饰加工的民族。,三性需求论(人与人的角度)1遮羞说:性的羞耻感,为了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亚当与夏娃)。2吸引说:完全相对的一种看法,为了突出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而进行的装饰。总之,对于人类穿着服装的动机,人类的种种猜测或者预测都是根据不同条件不同时期的人类生活特点判断的,任何着装动机的猜测都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但同时又不能够相互取代。,二对于服装起源的思考与探讨,(一)是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二)是广义的实用性和机能性所致(三)对原始两性差异说的思考(四)起源是偶发的、无意识和多元的,三我国原始服饰的起源与发展,1原始人类的活动期200万年170万年前旧时代时期蓝田人:100万年70万年前北京人:70万年20万年前山顶洞人:1584年前2骨针的出现北京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针孔仅1.5mm,制作水平很高,同时出现了人体装饰(兽牙、贝壳、石珠等)3推测:由于骨针技术的研发,人们可以制作珠串等装饰物,由于石制品不易毁坏而得以保存下来,由此推断人类对竹木兽皮的加工也处于同以水平,但其易于腐蚀而难以保存。,第三节服装的目的,一服装对人体的目的二服装对社会的目的1装饰审美目的2道德礼仪目的3标识类别目的4扮装拟态目的,第三章服装与人体,第一节人体知识一竖人体的脊柱二横肩胛带横线与骨盆带横线三体积头、胸廓、骨盆三部分体积四肢上肢于下肢,一人体的基本构造头部上肢下肢躯干,二体型的分类人体外形的自然起伏和形状变化时有其自身规律的。这就是人体的共性特征。,第二节男女体型差异男女体型差异分为第一与第二性差第一性差:男女生殖器官上的差异第二性差:第一性差以外的差异宽度:男女肩线与胯骨的宽度比较长度:男子胸部体积较大,女子臀部体积较大,第三节体型特征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一男子体型特征对男装款式设计的影响1对上衣设计的影响2对裤装设计的影响3对风衣类设计的影响,二女子体型特征对女装款式设计的影响特定时期的女子装束“收腰显臀”的可视效果三男女体型差异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影响1男装夸张肩部而相对忽略腰部和臀部;2省道设计的位置和松量;3男装围度结构设计宽松;4男女装门襟设计有所不同。,第四节人体体型生长变化规律一不同年龄段的人体变化规律与比例二女性胸部的造型特征与类型三人体造型与着衣部位的关系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是以人体体型为根本,以款式要求为标准而进行设计的。,第四章服装的流行与演变,第一节服装的流行一流行的概念流行是指某一事物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喜爱,并带有倾向性的一种社会现象。服装流行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与背景条件下产生、大多数人钟爱某种服装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是一个特定时代的象征。,二流行的产生(一)流行的起源巴洛克和洛可服饰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浪漫主义风格的服装主要表现在非活动性的女装上,特征为宽肩,细腰和丰臀。上衣用泡袖,灯笼袖或羊腿来加宽肩部尺寸,紧身胸衣造成丰满的胸部和纤细的腰肢,与圆台型的撑裙,共同塑造成X型的造型线条。面料多为轻而柔软的薄棉布,织纹较密的白麻布,光亮飘逸的绸粉红色,白色较常用,此外还有黄,浅紫和紫色。,绝代艳后反映的是洛可可时期的服饰特色。洛可可时代女性的地位很高,所以那个时代非常强调女性美。相应地,服装的颜色和款式也非常女性化,包括大裙撑、紧身胸衣、收腰、低领,用一种夸张的语言突出女性的曲线。那个时代确实有很多包括紧身胸衣在内辅助的人造美,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形体。,(二)服装流行产生的原因1人的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2自然因素: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3社会因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三)流行的可能与研究流行的周期,政治变革因素,文化因素,艺术因素,宗教信仰,第二节服装变迁的规律诱导因素1内在与外在因素2气候影响3文化传播影响4实际生活诱导5战争与和平影响6科技进步的影响,第三节服装发展的主要历程,一世界服装的发展古代埃及服装约6000年前,古埃及在民族社会逐渐解体的过程中,形成上、下两个埃及王国。公元3000年,上埃及国王麦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建立的统一的埃及王朝。奴隶制的古埃及经历了31个王朝,孕育了埃及的远古文明。,服装种类1古埃及男子服装:一块白色亚麻布,用于缠裹在腰上。古埃及的服装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造型本质上分两种形式:无垂褶(丘尼克)和有垂褶(罗印克罗斯)。,2古埃及女子服饰女子服饰和男子没有太大区别,一般是穿丘尼克,是一种从胸到脚踝的筒形紧身衣。古埃及女装比男装发展的较快,因为古埃及社会特性是财产由母系来继承的。,3古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丝绸;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爱琴文化中的克里特人服装爱琴文明首先产生于克里特岛,公元前2400年起,克里特出现了一个个奴隶制城邦,筑起王宫,创造初期象形文字。克里特的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相当发达,是地中海和爱琴海一带欧亚、欧非贸易的中间站。克里特文化对希腊半岛影响很大,公元前1400年岛上宫殿毁于火山。南希腊的迈锡尼等地继承了克里特文化,因而历史上把克里特一迈锡尼文化称为“爱琴文明”。,男子服饰上身赤膊,下身为包缠型的罗印克罗斯,下摆有边饰,腰带亦富有装饰味,胸前有项饰。克里特人开朗并喜爱体育运动,因而具有比例匀称,肌肉发达的人体美。罗印克罗斯腰衣:左右不对称,左脚暴露较多,右脚内侧为黄白相间的条纹,后侧垂着一块布料。还有些腰衣长到膝盖。腰身束得很细。,女装:紧身上衣和吊钟形的层褶裥裙,年轻女子都细腰,露胸,很有现代感,被称为“古代巴黎女子”。,古希腊服装古希腊的服装不是用来区分地位和身份的,简介的款式没有任何过多的装饰,无需以华丽和复杂来表现某种权威性。服装趋于单一化,男女服饰没有严格的区别,以最自然的形态包裹身体,多采用不经裁剪、缝合的矩形面料,通过披挂、缠绕、别饰针、束带等基本方式,形成了“无形之形”的特殊服装风貌。,1希顿多利安式希顿:面料:衣料为一块长方形的白色织物。用料为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2倍,约6英尺(183cm),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踝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特征: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扩。在布的边缘还织着色线装饰,毛织物的厚重很适合表现这种是垂褶饰的服装造型。后来,右侧敞开部分也有自腰际线以下缝合的。公元前6世纪之前,古希腊人多穿这种样式的衣服。,爱奥尼亚式希顿面料:是一块长方形的布。其长边等于两手平伸时两手腕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脖子到脚踝的距离再加上系腰带时向上提的布的用量。多利安式与爱奥尼亚式的区别:见图,2希玛纯这是古希腊男女都穿的一种披风。一般把希顿作为内衣,把希玛纯作为外衣来理解,因为它披在希顿的外面。希玛纯没有固定的造型,从用途上可分为有里子的外出用的和没里子的平常用的两种,布料宽约等于身上,长是宽的3倍。其材料应季节分别选用毛织物或麻织物,颜色一般多为白色,也有茶色和黑色,还有的装饰着条饰或刺绣着花纹,或用名贵的紫色染料染成的紫色或朴素的红色,遇到不幸时多使用淡墨色。,希玛纯从着装状态可分为:A几乎把全身都包裹起来;B包裹多半个身体,在一个肩上固定;C包裹上半身一个肩;D包裹双肩后垂下来。,3克拉米斯斗篷是一种短式斗篷,比希玛纯要短小,可单独穿着,也可穿于希顿外面。近似正方形,多用红、土红等暗色,通常披在左肩,用扣针将两端在右肩或胸前固定。,4古罗马服饰男子服饰:古罗马男子服装的代表是-托加丘尼卡:像宽大的睡袍一样的袋状贯头衣。拉塞鲁那:一种很实用的防寒毛织物斗篷,市民、士兵以及各阶层都使用。,女子服饰:罗马女子服装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模仿雅典女人的爱奥尼亚式希顿的“斯托拉”和模仿希玛纯外衣的“帕拉”。,斯托拉:是用比丘尼卡宽得多的面料做成,在肩臂处用安全别针固定,通常穿在丘尼卡的外面,腰里系一条带子,有时在乳下和低腰处各系一条带子。帕拉:是一块长方形的毛织物或麻织物,缠绕在丘尼卡或斯托拉外面,缠裹方法与希玛纯相似。色彩有紫、红、蓝、黄、绿等,帕拉还可打开包头兼用作面纱。,拜占庭时期服饰(公元527年565年)达尔玛提卡:把布料裁成十字形中间挖领口,在袖下和体侧缝合的宽松的贯头衣,从肩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这是带宗教色彩的装饰。帕留姆:6世纪以后,女用的帕拉逐渐变窄,称为“帕留姆”,与达尔玛提卡一起作为外出服使用。帕鲁达门托姆:是一种方形的大斗篷,穿法是被在左肩,在右肩用安全别针固定,为表示权贵,在胸前缝一块四方形的装饰布,这块类似我国清代“补子”的拜占庭帝国特有的装饰物叫做“塔布里昂”,上面刺绣着金色纹样。,哥特式时期服饰关于“哥特(Gothic)”这个词的出处,最早来源于欧洲早期的一个叫作西哥特的部族,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中世纪,一种以尖顶大教堂为最显著特色的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及所谓的“哥特式”建筑。有“野蛮、陈旧、丑恶的”之意,格陵兰衣裙划时代的裁剪法受哥特式建筑风格强调直线和锐角的影响,女装开始把胸部多余的量裁掉,并且开始强调服装的合体性,类似于今天的连衣裙裁剪法。,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意大利式时期特点:内衣部分地从外衣缝隙处露出,与表面华美的织锦布料形成对比,进一步衬托出美丽的布料。德意志式时期特点:切口服装、用裘皮作为衣领或服装缘边的装饰方法西班牙时期特点:追求极端的奇特造型和夸张的表现,缝制技术高超。皱领的流行:闭口式轮状,敞口式立领,披肩式。紧身胸衣:鲸须胸衣,布纳胸衣。,巴洛克时期与洛可可时期服装,巴洛克一词可能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意思是变异的珍珠,其实这也是对这种华丽风格的讽刺。洛可可: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拉夫领,第六章服装与色彩,服装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若想让其在着装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必须充分了解色彩的特性。浅色调和艳丽的色彩有前进感和扩张感,深色调和灰暗的色彩有后退感和收缩感。,红热情、危险、革命橙温和、嫉妒、嫌恶黄光明、希望、活动绿平和、安全、新鲜蓝悠久、平静、理智紫优雅、高贵、不安白洁白、神圣、不吉灰平凡、阴郁、恐怖黑严肃、死亡、刚健,第一节色彩的基本知识,物理学光学研究化学颜料的配置心理学色彩与生活医学与生理学视觉与身体画家色彩表达思想服装设计师美的综合效果,色彩的认知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色彩的产生1眼睛2光与色a光源光:光源直接发出的色彩b透射光: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在进入视觉的光线。c反射光:由于物体反射进入人体视觉的光线,光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a物体色:白光照射下物体所呈现的颜色。b环境色:某一物体反射出一种色光又反射到其他物体上的颜色。如月光。c光源色:在某种光源照射下产生,同时又随着不同光源照射不断变化的色彩。,一光和色的特征1光的特征:三原色为红、绿、蓝2色的特征:三原色为红、黄、蓝色光的混合后产生白光颜料的混合变深产生黑色,二色彩的三要素1色相:色彩的相貌。红、橙、黄、绿、蓝、紫是色彩的标准色相。2明度: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也称“素描关系”。3纯度:颜色的饱和度,色彩的纯净程度。,色彩的高明度,色彩的中明度,色彩的低明度,三色彩的种类和性质种类(1)原色:也叫“三原色”。即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自然界中的色彩种类繁多,变化丰富,但这三种颜色却是最基本的原色,原色是其他颜色调配不出来的。把原色相互混合,可以调和出其他种颜色。(2)间色: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3)复色: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族,于变万化,丰富异常,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色彩混合,性质补色亦称“互补色”、“余色”、“对比色”。如果两种色光(单色光或复色光)以适当比例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称为“补色”。例如红色光和绿色光,又如橙黄与蓝、黄与紫,亦即三原色中任一种原色对其余两种的混合色都互为补色。补色并列时,由于相互鲜明地衬托,引起了强烈对比的色觉,将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冷暖色冷色与暖色的合称。指不同性质的色相造成冷或暖的不同色觉。色相的物理现象与人的生理有关。光度和色度强的色相,如红、黄、橙给人的感觉强,有扩张及迫近视线的现象,于是产生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或“热色”。反之,如青、绿、紫等有寒冷的感觉,称为“冷色”或“寒色”。冷暖关系均是相比较而言的。,暖色,冷色,极度色属于无色系统的色彩。如黑、白、灰、金、银。因它能使色调起调和作用,故又叫“补救色”。纯白、纯黑色不易找到,光带里无此色相,故白色又称“赤外色”,黑色又称“紫外色”。白-红橙黄绿青紫-黑,服装色彩搭配技巧,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两种观感,不但可以修正、掩饰身材的不足,而且能强调突出你的优点。如对于上轻下重的形体,宜选用深色轻软的面料做成裙或裤,以此来削弱下肢的粗壮。身材高大丰满的女性,在选择搭配外衣时,亦适合用深色。这条规律对大多数人适用,除非你身体完美无缺,不需要以此来遮掩什么。,1、强烈色配合:指两个相隔较远的颜色相配,如:黄色与紫色,红色与青绿色,这种配色比较强烈。,黑色与黄色是最亮眼的搭配,2、补色配合:指两个相对的颜色的配合,如:红与绿,青与橙,黑与白等,补色相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黑白搭配是永远的经典。,协调色搭配同类色搭配原则指深浅、明暗不同的两种同一类颜色相配,比如:青配天蓝,墨绿配浅绿,咖啡配米色,深红配浅红等,同类色配合的服装显得柔和文雅。粉红色系的的搭配,让整个人看上去柔和很多。,色彩的表情,红色的表情橙色的表情,黄色的表情,蓝色的表情,白色的表情,紫色的表情,绿色的表情,金色的表情,流行色,2010年春夏色彩2010年春夏,色彩的流行反映了我们生活的本质,体现自然与人工、现代与科技、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对比。所以色彩的发展朝向两个方向:一、色彩表现是现实的、自然的、人性化的,从自然中提取色彩灵感,例如,矿物或天然纺织品原料的色调。二、色彩表现是梦幻的、科技的、技术的,流行色是通过人工添加色素后的色彩。,性格色彩学,红色快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