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1页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2页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3页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4页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1,现有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中,只有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预后,Nat.Rev.Cardiol.9,147157(2012),2,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起搏器:CRT、MPP、HBP除颤器:ICD、SICDCCMV-WAVE心室辅助装置:IABP、IMPELLA,3,房室收缩不协调二尖瓣反流心室内收缩不协调EF下降心室间收缩不协调左束支传导阻滞,CRT(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即心脏再同步治疗,又称为双心室起搏治疗(BiventricularPacing),4,二尖瓣返流减少,5,QRS间期缩短,治疗后心电图QRS宽度立即明显变狭,说明心室收缩不同步得到纠正,LeadV3,6,CRT临床效益,7,8,常规双室起搏的局限(有30左右的患者无反应),心肌瘢痕只能起搏左室某一位点,不足以实现左心室同步协调运动左室导线因冠状静脉解剖异常或膈神经刺激等因素影响而不能置于最佳起搏位置不能形成最佳的心脏再同步化,9,左室四极导线的多位点起搏MPP,1、通过程控选择不同的起搏延迟;2、在不同的左、右室位点进行起搏;3、可同时刺激多个延迟激动的位点;使整个心室去极化更均匀、更迅速,较常规双室起搏方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可更有效地纠正心室间及室内运动失同步,10,MPP的即时疗效,1.Pappone,C.etal,HeartRhythm,20142.Rinaldi,C.A.etal,JournalofCardiacFailure,20133.Endrj,M.etal,HeartRhythm,2015,11,MPP的即时疗效,12,MPP的远期疗效,1.Pappone,etal.HeartRhythm2015;12:125012582.Zanon,F.,etal.ACC2016(Abstract1194M-03).3.Tomassoni,G,etal2016HeartRhythmSociety,LBCT01-03.,13,14,QRS波时限130ms的心衰患者植入CRT不能改善预后,EchoCRT研究:纳入EchoCRT研究中患者人群,按QRS波时限分为QRS120ms和QRS120-130ms,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率和心衰恶化导致首次住院的复合终点,SteffelJ,etal.EurHeartJ.2015;36(30):1983-9,15,16,QRS间期130ms希氏束起搏?,位于室间隔膜部上方,与房室结紧邻,下与左右束支相连CRT三腔起搏模式房室顺序并双心室同步起搏,但与生理性双心室同步差异较大。希氏束起搏是唯一能模拟正常心脏激动和传导的起搏方式,可最大限度实现心室的电、机械同步,目前被认为是生理性起搏的最佳方式。,17,HBP是真正生理性起搏,18,希氏束起搏纠正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希氏束纵向分离学说,19,希氏束起搏的适应症,1、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传统起搏适应症,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或具有心功能不全潜在危险的患者2011年kronborg等报道了32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窄QRS波(120ms)的患者行希氏束起搏,成功率为85%,结果显示永久HBP具有可行性,且可以保持正常的心脏收缩活动2、房室结消融结合HBP,可用于治疗持续性房颤伴快心室率的患者DrVijiayaraman对42位房颤病人做了房室结消融希氏束起搏,成功40例。阈值平均增加0.6V,在随访的19个月中希氏束起搏维持稳定。在左室射血分数40的病人中,射血分数从平均33上升到45。3、治疗心衰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应用于需再同步化治疗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患者,20,1、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传统起搏适应症,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或具有心功能不全潜在危险的患者,43岁男性患者,2015.12.23诊断“病窦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植入单腔起搏器(VVI),术后心功能恶化,左心衰症状明显,反复住院静脉用药调整心功能入院心脏彩超提示:全心扩大(LA47mm,LV61mm,RA69mm,RV56mm);室间隔及左室壁运动幅度普遍减低;二尖瓣中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左心收缩功能减退(EF36);心包腔少量积液。于2016.04.30为患者实施起搏升级方案:植入左室电极、植入希氏束电极,VVI升级为CRT。术后程控为:HBP优先,BiV备用。随访一年结果:心脏彩超提示:心脏稍大(LA43mm,LV52mm,RA52mm,RV44mm),二尖瓣轻度反流;三尖瓣轻中度反流,EF46。临床心功能显著改善,未再因心衰住院。,21,术前术后5个月术后1年,22,2、房室结消融结合HBP,可用于治疗持续性房颤伴快心室率的患者,57岁男性患者,2005.09.12因“扩张型心肌病、房颤伴长间歇、心功能不全”行右室流出道起搏(VVI)。VVI术后11年,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及反复胸闷气促”入院。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明显扩大(LA54mm;LV78mm);右房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壁运动幅度普遍减低;二尖瓣中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左心收缩功能减退(EF20)。动态心电图提示:房颤,心室率46140bpm,平均66次/分,部分心室起搏。2016.04.02为患者实施起搏升级方案:植入左室电极、植入希氏束电极、消融房室结,VVI升级为CRT。程控为希氏束起搏优先,双心室同步起搏备用。术后随访8个月:心功能显著改善,心脏缩小至正常范围。心脏彩超提示:LV52mm,EF54,二、三尖瓣无反流。,23,术后3个月术后8个月,24,应用于需再同步化治疗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患者,病史:患者,男,72岁,2008年开始于上四楼等活动时出现胸闷,气促,于我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NYHAIII级”,予服用“速尿片,安体舒通片,地高辛片,万爽力片,受体阻滞剂,ACEI”治疗,症状仍有反复,并进行性加重。2012年12月心衰加重,不能平卧入当地医院治疗。于2013年1月7日行HBP起搏。辅助检查:1、BNP:2768.8pg/ML2、心电图:CLBBB,QRS160ms3、心超(2012.12.12):LVEDD90mm,LVEF21%,LA57mm,左室整体收缩活动减弱,重度二尖瓣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伴轻度三尖瓣返流,右房右室增大4、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正常,25,植入HBP,26,术前胸片,术后2年胸片,27,28,29,HBP的适应症,30,HBP起搏存在的问题,1)成功率、操作及接受x线曝光时间Zanon等利用一种新的可操纵更为精确地植人电极导线,希氏束起搏的成功率为92,电极导线植入时间(1917)min,平接受x线曝光时间是(118)rain,总操作时间是(7518)rain。在Lustgarten等17纠的研究中,希氏束起搏成功率为100。在BarbaPichardo等19列研究中,成功率为69,平均接受x线曝光时间(233)rain,接受x线曝光时间延长考虑与增加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有关。目前成功率、操作时间及接受x线曝光时间不尽相同,考虑与研究方法不同相关。但希氏束和希氏束旁起搏较右心室其他部位起搏成功率偏低,操作及接受x线曝光时间长。2)能量消耗大由于高的刺激阈值,希氏束和希氏束旁起搏较右心室其他部位需消耗更多的电量,因此电池寿命较短。需研发能适应高能量消耗而寿命不缩短的电池。3)电极导线放置固定困难希氏束和希氏束旁电极的放置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必须与紧邻房室间隔面平行,目前没有专门为此而设计的电极。放置电极导线的位置靠近三尖瓣,三尖瓣的活动加大了电极导线的不稳定性。在未来需要新的专门为希氏束起搏而设计的带有专门的固定系统的电极导线,能够减少操作时间、电极移位、x线曝光时间。4)安全性有待证实在伴宽QRs波的房室阻滞患者,因希氏束和希氏束旁阻滞范围扩大、结缔组织包绕电极等因素,有可能出现起搏阈值升高而失夺获。5)长期获益的证据不充分目前国际上有关希氏束起搏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研究限定条件较多,不同临床背景下获益的证据仍不充分,尚需要更多样本量及不同特征人群的研究。,31,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率很高,32,DANISH研究表明ICD治疗不能减少非缺血性心脏病的猝死率。,33,传统ICD的困境,锁骨下静脉闭塞血管畸形静脉导线磨损(导线断裂/绝缘层破裂)导线拔除困难(感染等原因)由于感染原因需移除整个系统,34,SICD2015ESC指南IIa类推荐:“对于无需起搏、CRT或ATP治疗的ICD适应证患者,S-ICDs应当被考虑作为经静脉ICD的替代治疗”,全皮下埋植不需要经血管将电极导线植入心脏,保证血管结构完整严格按照解剖结构植入,在植入时不需要放射透视复杂的算法使除颤效果不劣于经静脉植入ICD,35,心脏收缩力调制术(cardiaccontractilitymodulation,CCM),在心室正常除极(QRS波)后的有效不应期内发放具有一定能量的脉冲刺激,该刺激并不起搏心脏,而能提高心肌收缩力,进而治疗心力衰竭。,36,V-WAVE改善左房压升高导致的肺淤血,针对V-Wave分流装置的研究纳入10例终末期心衰患者,患者的射血分数均有所降低,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25%,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级,均植入有心律转复除颤器。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皮V-Wave分流装置植入,V-Wave装置可通过心房间的单项分流降低左心房压力。研究显示,装置植入成功率为100%,植入术用时约为59分钟,所有患者在术后次日出院。1个月时,无患者出现血栓或发生装置移位,影像学检查显示装置畅通。3个月时,无患者发生装置相关不良事件。78%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由级转为级。所有患者的杜克活动问卷指数和堪萨斯心肌病问卷评分,均有显著改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平均增加74米。此外,患者的肺毛细血管楔压也有所下降,基线时平均为23mmHg,3个月时下降至17mmHg(P=0.035)。患者基线时与随访时的右心房压力、肺动脉压力及肺阻力均无改变。6个月时,无患者因心衰恶化住院。,在房间隔植入一个沙漏状物,人为造成5.1mm的房间隔通道,这个通道包含一个单向的生物瓣膜,血流只能从压力高的一侧流向压力低的一侧,37,短期心室辅助装置,右室,左室,38,IABP为高风险PCI、急性心衰患者提供血流动力学支持,39,临床试验结果表明IABP并不能改善预后,NEnglJMed.2012;367:1287-96.,40,IMPELLA,Impella2.5System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高风险PCI、心衰或失代偿患者的设备。Impella2.5System是一种微型心脏泵,通过从左心室抽血并将血液泵入主动脉ImpellaRP目前用于安装左心辅助装置后右心衰竭、急性心梗、心脏移植或开胸手术的病人降低心肌氧耗,增加心肌灌注,改善预后,41,IMPELLA增加心排血量,42,IMPELLA增加心肌灌注,43,IMPELLA改善组织灌注,44,IMPELLA不能使机械通气的AM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