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突破(一)考纲指定文言文逐篇梳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课文注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yu)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愠(yn):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第1篇论语十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力了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段解:段解: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课文注释】日:每天。三省(xn):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谋:谋划。传(chu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了解并顺应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七十岁时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段解: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课文注释】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逾(y):越过。矩:法度。,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课文注释】,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疑惑。”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课文注释】,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课文注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段解: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课文注释】,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段解: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课文注释】,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而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段解: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课文注释】,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段解: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课文注释】,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课文注释】,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课文注释】,【主旨归纳】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说”同“悦”,愉快,“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志同道合的人,有才德的人,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粗糙,冷水,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得,立志,志向,志向,名词作状语,按时,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温习,生气,恼怒,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多次进行自我检查,诚信,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越过法度,能忍受,坚定,恳切,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动词,做,成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代词,他的,介词,替,连词,表并列,代词,那种,7.特殊句式(1)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代词“之”,代“温故而知新”)(2)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代词“之”,代“自己”)(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钟子期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盛大的样子像江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课文注释】志在登高山: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志,意念、心情。,第2篇伯牙善鼓琴,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拿琴弹奏起来。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塌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钟子期就点明他的旨趣。伯牙便丢开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描述的,【课文注释】阴:山的北面。卒(c):突然。这个意义后写作“猝”。援:拿,拿过来。霖雨:连绵大雨。操:琴曲名。穷其趣:点明他的旨趣。穷,穷尽。趣,旨趣、意旨。舍(sh)琴: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第2篇伯牙善鼓琴,想象的(意境)就如同我(弹琴时)心里所想象的一样。我到哪儿去隐藏自己的声音呢?”,【课文注释】,【主旨归纳】本文讲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说明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道理。,“卒”同“猝”,突然,琴曲名,善于、擅长,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名词用作动词,弹奏,意念,心情,山高的样子,盛大的样子,想,山的北面,拿,拿过来,逃避,旨趣,意旨,介词,在,介词,在,介词,到,代词,代伯牙的心意,代词,代琴,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验的(水)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平民。,【课文注释】名:出名,有名。灵:灵验。馨(xn):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上阶:长到台阶上。鸿儒:博学的人。鸿,大。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第3篇陋室铭,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课文注释】,【主旨归纳】陋室铭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形体、躯体,表示交往的人,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名词用作形容词,指德行美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这,博学的人,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弹琴,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儿,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课文注释】蕃(fn):多。妖:过分艳丽。中通:指莲的柄中间空,贯通没有阻隔。外直:指莲的柄外部挺直而不弯曲。蔓:名词用作动词,生出藤蔓。,第4篇爱莲说,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课文注释】,【主旨归纳】本文以“莲”自喻,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竖立,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形容词作状语,在远处,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亲近而不庄重,认为,少听到,洗,多,沾染(污秽),应该,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课文注释】,第5篇河中石兽,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里。过了十几年,寺僧们募集钱财重新修建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几里也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削下来的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坚硬而沉重,河沙的特点是松软而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而下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课文注释】,一位年老的河兵听了这个观点,也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去寻找。大概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坚硬而沉重,河沙的特点是松软而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在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沙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再次冲击,【课文注释】,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这样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了吗?”(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课文注释】,【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叙述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做出判断。,经过,经历,岸,寻找,事物的道理、规律,只,这,像,依照,名词用作动词,划(船),动词用作名词,大水,一起,靠近,终了,最后,埋没,逆流,主观地判断,倒塌,精当确切的言论,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介词,表被动,译为“被”,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动词,认为,动词,成为,代词,这件事,代词,代石兽,助词,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悬崖峭壁像屏障一样,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课文注释】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略无:完全没有。阙(qu):同“缺”,空隙、缺口。嶂(zh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亭,正。夜分:半夜。曦(x)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第6篇三峡,在夏天江水猛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课文注释】,在春、冬两个季节,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很有趣味。,【课文注释】,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凄寒,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注释】,【主旨归纳】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阙”同“缺”,空隙、缺口,有时,即使,甚,很,形容词,极高的,动词,消失,名词,清波,形容词,清澈,动词,断绝,介词,在,连词,如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飞奔的马快,接连不断,寂静,山峰,冲荡,逆流而上,直立像屏障的山峰,日光,这里指太阳,宣布、传达,声音悲凉婉转,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早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高耸的山峰直入云端,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这种奇丽景色中了。,【课文注释】共谈:共同谈论、赞叹。备:长久存在。晓雾:清晨的薄雾。歇:消散。乱:此起彼伏。颓(tu):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与(y):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第7篇答谢中书书,【主旨归纳】本文以清丽、凝练的文辞,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坠落,消散,副词,快要,名词,欲望,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名词用作动词,辉映,交相辉映,四季,水中潜游的鱼,确实,的确,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衫准备睡觉,这时月光悄悄照进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门里(十分幽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和我交谈取乐的人,就来到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课文注释】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念:考虑,想到。为乐:行乐,寻乐,取乐。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第8篇记承天寺夜游,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柏枝叶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课文注释】,【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考虑,想到,有时,名词用作动词,散步,形容水的澄澈,睡觉,高兴的样子,于是,就,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连词,和、跟,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居而天下熄。”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无事。”,【课文注释】诚:真正,确实。,第9篇富贵不能淫,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课文注释】焉:怎么,哪里。冠(gun):行冠礼。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夫子:这里指丈夫。正:准则,标准。,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课文注释】,【主旨归纳】孟子通过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义,不失节操。,遵循,“女”同“汝”,你,原则,行为准则,得到、实现,能够,告诫,谨慎,动词,居住,名词,居所、住宅,形容词用作名词,准则、标准,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这里都是使动用法,使迷惑,使动摇,使屈服,真正,确实,平息,这,这样,顺从作为准则,标准,违背,志向遵循,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出嫁的女子,动词,到、往,助词,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行业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和盐的人中被选拔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出来,管夷吾从狱官的手中释放并被任命为官,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请到朝中(为相),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高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课文注释】发:兴起,指被任用。举:选拔、任用。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士,狱官。,第10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他的意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课文注释】心志:意志,感情。饿:使经受饥饿之苦。空乏:财资缺乏。拂:违背。所以:用这些办法。曾(zng)益:增加。曾,同“增”。,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假若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假若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课文注释】,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主旨归纳】通过列举六个出身低微而终担大任的名人的事例和阐述安乐致国灭亡的事理,说明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成功。,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拂”同“弼”,辅佐,“曾”同“增”,“衡”同“横”,梗塞、不顺,显露、流露,狱官,贤士,兴起,指被任用,违背,同“弼”,辅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之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名词用作动词,指犯错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常常,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了解、明白,任用,选拔,责任,使命,守法度的大臣辅佐君王的贤士,征验、表现脸色,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介词,从,介词,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花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向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课文注释】缘:沿着,顺着。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夹岸:在两岸。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第11篇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好像有些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上岸),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课文注释】舍:离开。俨(yn)然:整齐的样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和小孩,安闲快乐。,【课文注释】,(那里面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桃花源人的)问题。(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课文注释】,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于是就与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一件一件地向(他们)详细地说出了(自己)所听到的事,【课文注释】,(村中人)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他们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开。(临别时)这里面的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课文注释】,(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了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终于迷失了(方向),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课文注释】,南阳人刘子骥,是位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没有访求(桃花源)的人了。,【课文注释】,【主旨归纳】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妻子儿女,交错相通,“要”同“邀”,邀请,新鲜美好,不值得,不必,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要说,更不必说,动词,做记号,动词,离开,名词,房屋,名词,标记,记号,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名词用作动词,实现,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在两岸,再尽,类,指老人和小孩,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邀请,沿着、顺着,感叹,拜访,打算,计划,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助词,的,动词,作为,介词,对,向,代词,指见到的景象,代词,指问题,代词,这,那,代词,这,指桃花源,代词,他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我的)心情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看见一个小小的石潭,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近池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课文注释】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篁(hung)竹:竹林。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下: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冽:凉。以为:以为,把作为。近:用作动词,靠近。,第12篇小石潭记,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课文注释】,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着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客互相逗乐。,【课文注释】,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课文注释】,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便记下小石潭的景色后离开。,【课文注释】,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课文注释】,【主旨归纳】这篇散文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中的石、水、游鱼,以及周围的树木等,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环境,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年轻人,把作为,离开,形容词,清澈,名词,玉饰,动词,环绕,形容词,凄清,大约,可以,能够,自,跟从,游动,游览,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在空中,名词作状语,向西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作状语,向远处,靠近弯曲,格外,穿透,跟随着同去,太,过于,停留,介词,因为,介词,把,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动词,作为,动词,成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长到几千里;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三千里,乘着旋风,【课文注释】鲲(kn):大鱼名。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水击:击水,拍打水面。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以:凭借。,第13篇北冥有鱼,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课文注释】以:凭借。息:气息,这里指风。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主旨归纳】北冥有鱼一文,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和大鹏的形象,借大鹏“海运则将徙”,“野马”“尘埃”凭借气息吹拂来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都有局限的道理。,海水运动,“冥”同“溟”,海,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这样,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记载,这个,迁移,迁往,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时双翼拍打水面,成为,叫、称,均为助词,的,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尽头,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盘旋飞翔旋风,代词,它的,当两个“其”连用时,是表选择性的连词:是还是,代词,指大鹏,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代词,指大鹏的背,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课文注释】虽:即使。嘉肴(y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做熟的鱼或肉。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自反:自我反思。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第14篇虽有嘉肴,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其此之谓乎!这话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课文注释】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学(xi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o)”,教导。,【主旨归纳】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与学,“学”同“敩”,教导,味美,困惑,反思,学习,同“敩”,教导,即使,最好的道理,所以,自我反思,助长,增长,好处,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代词,指嘉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而著称。,【课文注释】然后:副词,表示接着某种情况或动作以后。祗:只,仅。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辱没。骈(pi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l):马槽。,第15篇马说,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课文注释】,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课文注释】,【主旨归纳】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怎么,“食”同“饲”,喂,“见”同“现”,等同,一样,动词,吃,连词,即使,连词,虽然,动词,同“饲”,喂,名词,才能,动词,能够,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著称,通晓,明白,面对,代词,代指千里马,结构助词,的,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代词,代指千里马,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副词,表推测,恐怕,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各种荒废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课文注释】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越:到。明年: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具:同“俱”,全、皆。乃:于是,就。增:增加;扩大。制:规模。属:同“嘱”,嘱托。,第16篇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都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之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变化多端,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课文注释】,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们,大多在这里会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课文注释】,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赶路,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猛虎吼叫猿猴哀啼。(这时)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目凄凉冷落,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了啊。,【课文注释】,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而且青绿。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课文注释】,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啊。,【课文注释】,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而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而担忧。这样,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课文注释】,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这样说来,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时间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课文注释】,【主旨归纳】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到,“属”同“嘱”,嘱托,“具”同“俱”,全,皆,第二年,规模,广,广阔,迫近,日光,持,执,详尽,副词,或许、也许,在朝廷做官,如果没有,副词,有时,动词,至、到达,名词,尽头,天空,动词,看,名词,景象,消散,顺利,通向,通过,通晓,处在,和乐,和煦,停留,形容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名词作动词,做太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形容词作名词,贤明的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离开,胜景,美景,指天气放晴,一起,日光,曾经,冲向,批评指责(讥讽),水势浩大的样子,指朝廷,隐没了形体,边际,归依,连词,来,介词,因为,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从远处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那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并且从两峰之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上方的,是醉翁亭啊。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中的僧人智仙。,【课文注释】壑(h):山谷。蔚然:茂盛的样子。潺潺:拟声词,形容水声。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临:居高面下。,第17篇醉翁亭记,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太守与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是最大的,所以自己取了个别号叫作醉翁。醉翁的情趣并不在酒上,而是在于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课文注释】,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是山间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一样,那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课文注释】,说到那背着东西的人在途中歌唱,赶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啊。到溪水旁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造酒,泉水香,酒儿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课文注释】,摆开在面前的,是太守设的宴席呀。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能投中目标,下棋的人能取得胜利,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众宾客在尽情地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呀。,【课文注释】,不久,夕阳落到远山之上,人影散乱,太守回城,众宾客随行。树林茂密成荫,飞鸟上上下下鸣叫,这是游人离开,鸟儿欢乐起来了。可是鸟儿只知山林的乐趣,却不知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从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原来是庐陵郡的欧阳修啊。,【课文注释】,【主旨归纳】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对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开放,意趣,情趣,花,茂盛,形容词,茂盛,季节,文中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形容词,秀丽,动词,返回,动词,聚拢,名词,乐趣,动词,居高面下,动词,到,形容词,欢乐、快乐,命名,为,是,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在面前,名词作动词,取别号,名词作动词,设宴,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背,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昏暗,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捕鱼,交互错杂,下棋,陈列,摆开,跟随,连词,表递进,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因果,连词,表承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可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课文注释】大雪: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绝:消失。更(n)定:晚上八时左右。拏(n):撑(船)。拥:裹、围。毳(cu):鸟兽的细毛。沆砀(hndn):白汽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一,全、都。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芥:比喻细微,微小。这里指像小草一样微小。,第18篇湖心亭看雪,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烧酒,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说:“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下了船,船夫低声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同相公一样痴的人呢!”,【课文注释】,【主旨归纳】这篇游记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写了在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这,我,非常,十分,跟“小”相对,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全,都,还,消失,中断,极,一道,与世隔绝,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白色,这,判断词,表肯定,名词作动词,下大雪,名词作动词,客居,独自,裹、围,白汽弥漫的样子,哪能,等到,只,相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课文注释】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恶(w):讨厌,憎恨。,第19篇鱼我所欲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这些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些,【课文注释】患:祸患,灾难。辟:同“避”,躲避。如使:假如,假使。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坚持这种操守使它不丧失罢了。,【课文注释】非独:不仅,不只是。是心:这种心。,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你用脚踩踏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对于高位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课文注释】,妻妾的侍奉,所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课文注释】,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困贫乏的人感激我的恩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边境安全防护员培训总结课件
- 垃圾屋数据中台建设中的隐私保护与资源利用效率悖论研究
- 哌啶酮盐酸盐在抗肿瘤药物中的构效关系与血脑屏障穿透机制
- 后疫情时代公共空间声压分级标准争议
- 反射棱镜纳米镀层环境稳定性与长周期可靠性研究
- 反光胶条生产工艺能耗与碳排放的碳中和路径重构
- 单相诱导塑封电机模块化设计对供应链弹性供应链的支撑度评估
-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透明化与溯源信任机制构建
- 化工生产链中三氯乙烷挥发性逸散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防控系统构建
- 功率倍增放大模块面向空天应用的极端环境可靠性强化与热失控预警
- 二级豆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纸箱厂企业介绍
- 2024年北京京剧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液压与气动》课件(共十三章)
- 2025年新版病历书写规范与解读
- 2025年山东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综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招投标管理考试题库
- 工勤人员技师等级考核(公共课程)题库及答案
- 黄体破裂护理常规课件
- it与流程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