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容县新建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DESIGN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IN LAND ARRANGEMNTS PROJECT OF HUA RONG 目 录摘 要1关键词11 前言22 项目概况22.1 整理区所在县(市)简况22.2 自然条件32.2.1 气象32.2.2 水文32.2.3 地形32.2.4 土壤32.2.5 自然灾害32.3 整理区基础设施状况32.3.1 交通设施32.3.2 水利设施42.3.3 电力设施42.3.4 其他43 设计原则、依据、任务和过程43.1 设计原则43.1.1 基本原则43.1.2 规划原则53.2 设计依据53.2.1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53.2.2 相关规划及报告63.2.3 图件资料63.2.4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意见63.2.5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63.3 设计任务73.4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73.4.1 规划标准与有关技术问题73.4.2 规划方案选择83.4.3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84 规划布局94.1 水土资源分析94.1.1 需水量计算94.1.2 供水量计算104.1.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04.2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04.3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114.3.1 土地利用粗放,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114.3.2 土地利用效益不高114.3.3 道路布局不尽合理,田块通达度较差114.4 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124.5 公众参与分析124.6 土地利用布局134.6.1 土地平整布局134.6.2 耕地布局134.6.1 其他用地布局134.7 田块布局134.8 道路布局134.9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144.9.1 灌排工程布局144.9.2 水工建筑物布局155 工程设计165.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165.1.1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165.1.2 田间土方调配205.1.3 举例说明205.2 灌排工程205.2.1 灌溉工程设计215.2.2 建筑物工程设计265.3 道路工程285.4 电力工程285.5 其他工程285.5.1 农田防护林工程295.5.2 项目拆迁补偿295.6 典型田块设计295.7 工程量汇总295.7.1 土地平整工程汇总295.7.2 灌排工程汇总305.7.3 水工建筑工程汇总305.7.4 道路工程汇总316 结论31参考文献31致谢32附录32华容县新建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摘 要:本次设计运用农田水利学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等条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当地水源的情况,作出灌溉渠道工程的相应布置、田间工程的规划、灌溉以及排水渠道纵横断面的设计。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华容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状况,为华容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Design for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in Land Arrangemnts Project of HuaRong County Student: Liu Zhong Tutor:Wang Hui (Ori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local terrain landform, geological, hydrology, climate, crops,conditions and the condition of growths, this design uses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and combine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the existing water conservation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source and makes the irrigation canal project the corresponding arrangement, the field project plan, the irrigation and the drainage channel vertically and the horizontally cross section desig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through the government of Hua Ro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s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the necessary prote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banner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Keywords: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1 前言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大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的形势下,国土资源部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决定精神,对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行了准确调整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方向和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通过落实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国土资发200369号),积极实施重大工程,建立项目指南发布制度,促进资金与资源合理配置,向重大工程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为切实贯彻中央提出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华容县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根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岳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关政策和华容县的实际情况,依据华容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岳阳市土地整理复垦中心与华容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划,决定在护城乡、新建乡进行土地整理,提出了“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护城、新建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项目的建设,即可增加有效耕地,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可以在全县范围内树立土地开发整理的典范,带动全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同时,还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效益”的统一,切实体现了实践“三个代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2 项目概况2.1 整理区所在县(市)简况 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边陲,岳阳市西境,地理坐标:东经1120831 1130132,北纬291018294827之间。倚长江、滨洞庭,东临岳阳,西南连南县,北与湖北石首、监利相邻。面积1642000000m2,辖14个镇、8个乡、1个区。全县总人口71.04万,其中农业人口62.5万。区内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丘山岗隆起,东西两翼低平开阔,系长江向洞庭湖泄洪而形成的冲积平原,最低点海拔25m。主要河流有长江、华容河、藕池河、华洪运河。湖泊主要有洞庭湖、东湖、西湖、塌西湖等29个。土壤主要有水稻土、潮土、红壤、菜园土。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2,降雨量1280.4mm,历年日照时数1381.5小时,无霜期247天。区内水陆交通方便,省道1869线和1804线贯穿全区。全县耕地总面积541000000m2,其中水田占68.6%。农作物以水稻、棉花、油料作物为主。2.2 自然条件2.2.1 气象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7.6,无霜期270天,年平均降雨量1266mm,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64小时,温、光、水、热条件适宜农、林、渔、牧业发展。2.2.2 水文项目区护城片为麻县水库的主要灌溉范围,新建片为沙河的主要灌溉范围,水资源极其丰富,有多处引水渠道为项目区提供水源,水利条件优越,且降雨量丰富,年均降雨量1266mm,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2.2.3 地形项目区内为平原地貌,海拔一般在40m以下。地形条件基本能满足区内各种农作物生长要求。2.2.4 土壤项目区土壤,5m以下为砂卵石层,3m以下湖土类。土壤为第四纪红色粘土混合物,土质为粘土和砂性土壤,PH值55.5,呈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2.2.5 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自然灾害为:春温多变,寒流频繁,另外,项目区降雨分布不均,春末夏初多雨,盛夏初秋多旱,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2.3 整理区基础设施状况项目区内原有一定基础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但由于近年来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导致农业发展相对滞后。2.3.1 交通设施项目区护城片交通设施现状较好,西部紧临九三公路,东部靠近华注公路,村与村之间都有道路相通;项目区内田间道路较多,但路况较差,布局不太合理;新建片外有省道与片内相接,对外交通便利,新建片项目区内除村间相通的田间道之外,大部分的生产路为自然形成的土路,且大多宽窄不一,不利于农民生产和生活。整个项目区护诚片和新建片田间通达度不高,对此应采取适当的综合规划和整治,以满足项目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高效、节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供基础性服务。2.3.2 水利设施项目区护城片横堤村主要灌溉水源为项目区南面的麻县水库支渠赤三渠,项目区护城片的五星村和兴南村主要灌溉水源为高干渠,本次规划设计通过新修1座抽水泵从高干渠中引水灌溉,渠道常年有水,水量丰富。项目区新建片东面临近沙河,该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1m3/s,主要用来灌溉项目区东部的田块,西面临近清水河,为新建片西部主要灌溉水源。另外,新建片还利用原有渠道进行灌溉,能满足区内灌溉需求。整个项目区内的渠道多为土渠,淤塞严重,并且形状极不规整。土质渠道年久失修且规划布局不合理,对此应进行改造及重新规划布局,以提高现有耕地的防旱能力和排涝能力,提高项目区内耕地的生产能力。2.3.3 电力设施项目区内已完成农网改造,电力设施比较齐全,220V电力照明线路和380V农用输电线路均通到项目区内居民点,完全可以满足区内农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2.3.4 其他项目区内主要为农业用地,小部分农村居民点中没有化工企业,不存在大型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水较少,主要是生产污水及雨水的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其它设施状况。护城乡、新建乡对教育、科技、卫生、通讯等方面的投入较高,现有学校、医院多所,先后建立了有线和无线通讯网络,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3 设计原则、依据、任务和过程3.1 设计原则3.1.1 基本原则(1)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2)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3)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4)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土地整理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中心,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6)因地制宜、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要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适宜性评价和限制性因素分析等,充分预测各种比选方案将带来的后果,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应使其朝有利于长期利用的方向发展。(7)分步实施的原则。土地整理工作涉及面广、利益重大,组织实施十分具体复杂。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规划时,一定要切合实际。按照土地整理工艺,分期确定不同的整理内容和整理方向,然后分步实施。(8)协调原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协调性原则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符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到农业、水利、林业、交通、城镇、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在编制项目规划时,需认真了解相关规划,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三是项目规划不能脱离当地实际,盲目地追求高标准。3.1.2 规划原则(1)合理及可持续利用土地。要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适宜性评价和限制性因素分析等,充分预测各种比选方案将带来的后果,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应使其朝有利于长期利用的方向发展。(2)规划方案切实可行。项目规划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条件,采取符合实际的工程技术,并保证在经济上合理。(3)与农业产业结构有机结合。整理后的土地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宜性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确定。3.2 设计依据3.2.1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66号);(8)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9)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0号);(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11)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63号);(12)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入库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14号);(1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14)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15)国土资源部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国土资发2005年79号)。3.2.2 相关规划及报告(1)湖南省华容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湖南省华容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3)湖南省华容县2005年统计年鉴;(4)湖南省华容县农业区划报告集;(5)湖南省华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3.2.3 图件资料(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2)项目区实测电子图(1:2000)。3.2.4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意见主要包括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护城、新建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华容县农业、水利、林业、环保、财政等部门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评审意见。3.2.5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1994);(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1996);(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T/T118-1991);(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1995);(1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护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1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年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暂行规定;3.3 设计任务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导下编制的。项目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确定项目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土地整理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高效利用土地,项目规划应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市场前景分析,确定土地的最佳用途。(2)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3)确定合理的工程配置。改善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项目成功必要条件。在配置必要的项目工程时,要确定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布局位置,做到既能发挥工程效用,又要经济合理,投资节省。(4)确定估算投资额度和项目预期效益。投资额度是影响项目成本、项目预期效益和项目规划方案合理可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成本过大,必然降低项目效益。投资不足,难以发挥项目效益。规划的目标就是要确定合理的投资额度,以保证项目效益的正常发挥。(5)确定土地产权调整方案,使整理后的土地分配方案事先得到有关权益各方的同意,避免后期权属纠纷而影响预期土地利用效益的产生。(6)合理布置项目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电力、防护林等各项工程。(7)综合评价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3.4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3.4.1 规划标准与有关技术问题为了确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标准,保证项目实施所采用的技术能够为当地农民接受以及各种工程技术设施维护管理的方便性和使用的长期性,在项目规划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规划工作小组曾多次与华容县国土资源局、该县各直属部门及相关的护城乡、新建乡涉及各村就本次规划标准及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还组织项目区的部分群众代表开展座谈,最终确定了项目规划标准,解决了有关技术问题。本规划标准和技术方案是在满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相关规范、规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劳动技术水平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制定的,能够为项目的实施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项目整理过程中既切实可行,又经济合理,节省投资,为当地农民接受,有利于各种工程技术实施的维护和长期使用。为了提高项目建设决策的科学性,确保项目建设切实可行,运转高效,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积极联系省内有关土地、农业科研、农业咨询机构参与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咨询和建设全过程的科技服务。3.4.2 规划方案选择(1)土地平整方案择优。土地平整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即完全平整和局部平整。完全平整是将整个项目区作为一个平整单元,按某一设计高程进行土地平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耕地面积,便于布置各单项工程,方便农业生产,其缺点是填挖方工程量大,投资量大,对耕作层易造成破坏。局部平整是以耕作田块为平整单元,根据地形地势特点,在每个平整单元内部,保持土地的挖填方平衡,不需要从区外大量取土或将土地大量运往区外,最终的田面高程是在挖填方平衡高程的基础上,结合农田灌排水的要求而确定,各平整单位元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高差。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以耕作田块为平整单元的局部平整方案。(2)道路工程方案择优。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项目规划人员拟定了三套不同的方案:方案一: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对项目区的各级道路重新规划布置。方案二:在土地平整时,保持项目区原有道路基本不变,只对项目区的道路设施稍做调整。方案三: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对整个项目区的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设计规划要求再新修一些生产路和田间道。对比上述三个方案,再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方案一的优点是所有道路得到统一布置,重新修筑,道路质量高;缺点是工程量大,投资大,对生态环境也有破坏。方案二的优点是工程量小,投资少,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原有资源;缺点是道路没有得到统一布置和重新修筑,道路质量不高。通过反复讨论,方案三结合了前两个方案的优点,既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又根据有关规程对整个项目区的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最终选取方案三为最佳方案。3.4.3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技术单位在初步规划设计中,规划标准和规划方案的确定、各项工程的布局以及工程的具体施工设计等各方面都充分考虑了与农业、水利、交通、环保、林业等部门规划尤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问题。同时根据各部门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要求,参照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的意见,结合项目区实际,合理安排各项工程布局。本规划设计是以华容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华容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为依据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布局。参考华容县水利规划设置项目区灌排系统,结合华容县农业区划确定项目区农田建设标准和农业布局。本次项目规划设计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协调工作:(1)与华容县农业规划协调一致。本项目规划确定的整理后的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农田建设标准与华容县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一致,项目区土地利用符合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趋势。(2)与华容县水利规划协调一致。本项目规划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符合华容县水利规划制定的灌排标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开采利用总量上,符合其控制性要求,在工程布局上,不影响其他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4 规划布局4.1 水土资源分析4.1.1 需水量计算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项目区雨量充沛,项目区两片临近麻县水库和反修渠、高干渠等大型渠道可供灌溉,且区外有临沙河通过,地表水较丰富,干旱时设计了抽水泵可补充水源。项目内渠道水系较密,也可以作为储水工程,在雨季时蓄积雨水。当地群众饮用水为地下水,区内没有大的工矿企业,所以需水量不考虑工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只分析农作物品种的需水分析。(1)灌溉面积.目区现有耕地1532300m2,通过整理规划新增耕地60800 m2,完成有效灌溉面积1593100m2,全部为水田。(2)农业灌溉定额的确定。目区通过整理后耕地主要为水田,水田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根据项目区灌溉实验资料及华容县农业区划报告集,确定项目区水田综合灌溉定额,水田按双季稻的净灌溉定额560m3/666.7m2。根据华容县农业区划报告集资料,确定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为90%。(3)灌溉需水量计算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 W需=MA/ (1)式中:W需灌溉需水量(m3);M净灌溉定额(m3/m2);A灌区面积(按水田计算)(m2);灌溉水利用系数(查表确定为0.8) 根据当地农业部门试验、调查统计资料,以90%灌溉定额计算,即水田按双季稻的净溉定额560m3/666.7m2,渠系利用系数=0.9,故:项目区需水量为:560159.3115/0.9=148.69(万m3)4.1.2 供水量计算项目区护城片横堤村主要灌溉水源为项目区南面的麻县水库(小型水库,库容为150万m3),根据华容县农业区划报告集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报告,并结合当地水利部门的经验数据,通过赤三渠可向项目区提供灌溉用水约70万m3(W1),护城片五星村和兴南村的主要灌溉水源为高干渠,根据水利部门资料,该渠道常年有水,本次规划设计通过新修1座抽水泵从高干渠中引水灌溉,约向项目区护城片五星村和兴南村提供灌溉用水40万m3(W2)。项目区新建片主要灌溉水源为项目区东面的沙河和西面的清水河,通过规划新修4座抽水泵站从清水河和沙河中抽水,根据华容县农业区划报告集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报告,再根据当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的经验数数据,另外利用一些原有渠道,约可向项目区新建片提供灌溉用水约60万m3(W3)。综上所述,项目区供水量为:W1+W2=W3=170万m3。4.1.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通过供、需水量计算可知,设计年项目区可供水总量W供水量=170万m,需水量W需水量=148.69万m。分析可得:W供水量W需水量,即170万m148.69万m由此可见,项目区设计灌溉保证率90%时,在不考虑地下水资源的情况下,水资源供给量大于需水量,项目区内水资源供给量完全能满足需求,本设计在水源保证方面完全可行。4.2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该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新建片新增耕地30004 m2,新增耕地率3.16%。通过土地整理护城片新增耕地20068 m2,新增耕地率3.18%。其中通过田坎整理新增耕地20011 m2;通过整理废弃坑塘增加耕地10065 m2;通过整理荒草地增加耕地7900 m2。新增耕地同时,规划后农村道路占地10015 m2,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占地7200 m2。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表护城片净增耕地来源表 单位:m2Tab.1Retaining city piece add farmland completely source table地类废弃坑塘田坎荒草地农村道路用地规划增(减)农田水利用地增(减)合计面积16500211007900-11500-720026800通过土地整理新建片新增耕地34000 m2,新增耕地率3.16%。其中通过田坎整理新增耕地46800 m2;通过整理荒草地增加耕地13400 m2。新增耕地同时,规划后农村道路多占地4100 m2,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多占地22100 m2。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表2 新建片净增耕地来源表 单位:m2Tab.2 New pieces to add farmland completely source table地类田坎荒草地农村道路用地规划增(减)农田水利用地增(减)合计面积4680013400-4100-2210034000综上所述,项目区新增耕地60800 m2,新增耕地率为3.17%。其中通过田坎整理新增耕地67900 m2;通过整理废弃坑塘增加耕地16500 m2;通过整理荒草地增加耕地21300 m2。新增耕地同时,规划后农村道路多占地15600 m2,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多占地29300 m2。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表项目区净增耕地来源表 单位:m2Tab.3The project area to add farmland completely source table地类废弃坑塘田坎荒草地农村道路用地规划增(减)农田水利用地增(减)合计面积165006790021300-15600-29300608004.3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项目区土地限制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3.1 土地利用粗放,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项目区内农民受教育程度和生产技能较低,对土地的利用仍停留在粗放生产、广种薄收的低水平上。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大部分仍是人畜耕种,机械耕作较少,影响了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不能适应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形势的要求。4.3.2 土地利用效益不高项目区低效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这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土地利用广度上看,利用率高,项目区内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很小。但是,由于项目区的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从土地利用深度上看,土地利用不充分,即土地生产潜力没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较差。项目区内土地粗放经营,农业投入不足,中低产田所占比重较大。4.3.3 道路布局不尽合理,田块通达度较差项目区现有道路大多是村与村主要居民区之间的道路,但路面较差。项目区内田间道路较多,但路况较差,布局不太合理;大部分的生产路为自然形成的土路,且大多宽窄不一,不利于农民生产和生活。区内农田田埂、道路两旁多杂草,影响耕作和作物的生长。田间道路布局不到位,少数田块无田间道、生产路不通达,不利于农业运输,使得进入耕作田块比较困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4.4 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本项目区内无工业生产,基本没有受到城市污染,环境质量较好。但本项目整理过程中需扰动一定面积的地面,项目施工所产生的堆土、堆石,如不采取水土保护措施,随意堆放将引起局部水土流失,有可能淤积现有沟渠体系,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现存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但不会影响物种的多样性。项目建成后,2-3年内,对大风、暴晒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将对农业作物有一定的影响。项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是依靠有效的生物、工程措施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来实现。主体工程完工后,其弃土场、弃石场、取料场、临时施工场地采取清理、回填、整平、覆土程序进行场地清理及土地整理,覆土厚度不得小于50cm。通过土地平整、田间灌排、道路等工程的建设,项目区的耕地防洪排涝能力与抗旱能力将得到实质性的增强。项目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将得以较大的提高,项目区内作物常年轮作换茬生长,地表常绿,增加土地生态功能,使土壤侵蚀动力减至最低限度,构建一个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系统。4.5 公众参与分析在华容县护城、新建土地整理项目选址与申报过程中,得到了项目区部门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通过与项目区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会、电话咨询、调查问卷、查询政府工作报告等多种形式,顺利完成了项目的踏勘选址和基础资料的收集。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华容县人民政府组织了国土、农业、水利、环保、林业、财政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专家评审会,并形成了会议纪要及专家评审意见供编制单位进行规划方案的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华容县国土资源局的大力宣传,项目区内干部群众对土地整理的认识不断提高,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也大。同时,近几年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也培养、锻炼了一支思想觉悟高、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开发整理专业队伍。这些为本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4.6 土地利用布局4.6.1 土地平整布局目区规划的水田进行土地平整,田埂杂乱的田块需要平整,规划设计后地类进行了变更的田块需要平整。水田区平整时,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对高差较大的水田平整时,为保证耕作层土壤肥力和耕种能力,需平整的原有水田区需对原耕作层进行表土剥离回填。因本项目地貌类型是平原,高差较小,因此不对田块进行表土剥离回填。4.6.2 耕地布局目区地势相对较为缓和,土壤肥沃,给水条件好,项目区整理后耕地总面积为1593100 m2,结合项目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和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土地整理后以种植双季稻为主。田块规划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灌排调控,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防风,有利于经营管理。田块之间以道路、灌溉渠道和排水沟为界。整理后田块规整,基本为长方形,长边与短边基本垂直,但部分地区受地形地势、房屋及公路等的影响,田块进行了适当调整。 4.6.1 其他用地布局其他用地布局包括农田水利用地、农村道路用地及田坎。农田水利用地和农村道路用地都是为了完善项目区的灌排体系和农村道路体系占用的,项目规划本着尽量节约的原则规划。通过土地平整,可以对原来没有规则的田坎进行整理和重新规划以减少田坎占地。4.7 田块布局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势条件以及项目区的种植结构和耕作习惯,确定项目区的田块大部分为长方形,长度一般在100m200m之间,田块的宽度80m160m之间。根据实际地形选择自然边界作为田块边界,田块长宽可作适当调整。4.8 道路布局按照本规划的目标和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的要求,道路建设应满足项目区对内和对外交通需要,即既要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又能保持与外界便捷的联系、方便农业生产、便于农产品的运出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运入。在遵循方便居民出行和耕作、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田间道路等原则的基础上,道路工程分级为农村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对项目区规划内的路况较差原有道路进行整修。项目区内原有道路大多是村与村主要居民区之间的道路,相互贯连,现已形成项目区主要交通网。整个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但田间道和生产路布局较少,且路面窄,路况较差,难以满足项目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项目区规划现有农村道路为主线,以田间道路为网络,生产路合理配套,并尽量与项目区内灌排渠道和已建道路相结合。规划的田间道主要为农产品及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械加油、加水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结合当地材料状况,按农村田间道路标准,规划为田间道和田间道,田间道采用厚度为20cm泥结石作路面,占地宽度为4m,路面宽3.0 m,高出地面0.5 m,两边修筑浆砌石护肩; 田间道采用厚度为10cm碎石作垫层,15cm厚的现浇C15砼路面,占地宽度为4m,路面宽3.4m,高出地面0.45m,两边修筑浆砌石护肩。生产路为人畜下田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路面为泥结石路面,占地宽度为2.0m,路面宽1.4m,生产路路面均为泥结石路面,厚度为10cm,高出地面0.3m,生产路能满足小型农用机械的通行和人工田间作业与管理的需要。田间道和生产路沿地表地势走向布置。全区规划田间道18条,长11014.92m(田间道16条,长9175.72m,田间道2条,长1839.2m),其中护城片6条,田间道新修4条,长1585.08m,整修2条,长1611.6m,田间道(编号为TJ2)1条,长859.06m;新建片10条,新修5条,长2434.6m,整修5条,长3544.44m,田间道(编号为TJ8)1条,长980.14m。规划生产路28条,长15562.2m,其中护城片12条,新修5条,长2049.22m,整修7条,长3374.88m;新建片16条,新修8条,长2910.9m,整修8条,长7227.2m。4.9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4.9.1 灌排工程布局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水源丰富。项目区护城片横堤村主要灌溉水源为项目区南面的麻县水库,护城片五星村和兴南村的主要灌溉水源为高干渠,项目区新建片主要灌溉水源为项目区东面的沙河和西面的清水河。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质良好,具有较好的径流交替和储存条件,其水质完全符合灌溉要求和附近村镇的人畜要求。规划后充分发挥项目区原有的水库、溪流和灌排设施的功能,并配置好排灌渠系,完善项目区的引、输水网络,兼顾灌溉和排涝功能,灌溉排水系统分开修筑,并采用灌排相邻及灌排结合的模式布置。按项目总体分区,每个区布置一个相对独立的灌排渠系。提高灌溉渠道和排水沟的设计标准,依地势开挖,达到基本顺直,排水流畅,提高沟渠和灌溉水的利用率。项目区规划基本采用灌排相邻的沟路渠布置方案。根据不同的水源及沟、路、渠的布置情况,项目区主要通过斗渠引原有水库支渠以及接原有溪流,由于地势原因不能从溪流中接水的斗渠通过新修抽水泵从溪流中抽水达到灌水的目的,再由农渠输送到各个田块。由整修斗沟、斗沟及整修农沟、农沟将水排出,最后白泥江两支流。项目区共规划斗渠10条,总长5111.78m,其中护城片规划新修斗渠3条,长2052.16m;新建片规划新修斗渠1条,长705.12m,梯形,上宽1.26m,下宽0.6m,高0.55m,采用0.06m厚预制C15砼护坡,0.05m厚现浇C15砼护肩,0.08m厚现浇C15砼护底;新建片规划整修斗渠6条,长2354.5m,上宽1.6m,下宽0.75m,高0.6m采用0.06mm厚预制C15砼护坡,0.05m厚现浇C15砼护肩,0.08m厚现浇C15砼护底。项目区规划新修农渠共69条,长15518.36m,其中护城片25条,长7340.72m,新建片44条,长8177.64m,新修农渠渠道断面为梯形,上宽0.9m,下宽0.5m,高0.4m,采用0.05m厚预制C15砼护坡,0.05m厚现浇C15砼护肩,0.06m厚现浇C15砼护底。项目区规划整修农渠9条,长2314.36m,均在新建片,断面为梯形,上宽1.6m,下宽0.5m,高0.8m,采用0.05m厚预制C15砼护坡,0.05m厚现浇C15砼护肩,0.06m厚现浇C15砼护底。项目区规划新修排水斗沟5条,长2696.62m,其中护城片新修排水斗沟4条,长2277.32m,新建片新修排水斗沟1条,长419.3m。规划整修排水斗沟3条,长2267.5m,均在新建片。排水斗沟均为梯形,上宽2.5m,下宽0.7m,高0.9m,采用0.06m厚预制C15砼护坡,0.05m厚现浇C15砼护肩。项目区规划新修排水农沟33条,长10572.76m,其中护城片19条,长5887.26m,新建片14条,长4685.5m,渠道断面为梯形土沟,上宽1.2m,下宽0.4m,高0.4m。规划整修排水农沟18条,长6126.4m,其中护城片2条,长1298.6m,新建片16条,长4827.8m,断面为梯形土沟,上宽2.0m,下宽1.4m,高0.5m。4.9.2 水工建筑物布局根据灌排工程布置需要,在沟渠与田间道路相交处设置涵管。根据项目区渠道灌水要求,在各条渠道上设计一定数量的输水涵闸与分水闸。斗沟过田间道路设计盖板涵洞,斗沟向原有渠道或原有溪流中排水设计泄水闸。部分原有沟渠过田间道设计机耕桥。规划斗渠过路涵管36处,总长113m,其中护城片过原有道路(5m)7处,过田间道(4m)2处,过生产路(2m)4处,总长51m,新建片过田间道(4m)8处,过生产路(2m)15处,总长62m,预制砼涵管直径0.4m,壁厚0.05m;规划新修农渠过路涵管35处,总长96m,其中护城片过原有道路(5m)2处,过田间道(4m)9处,总长46m,新建片过田间道(4m)1处,过生产路(2m)23处,总长50m,预制砼涵管直径0.3m,壁厚0.05m;规划整修农渠过路涵管6处,总长12m,其中过生产路(2m)6处,均在新建片,预制砼涵管直径0.4m,壁厚0.05m;规划农沟过路涵管21处,总长48m,其中护城片过原有道路(5m)2处,过生产路(2m)1处,总长12m,新建片过生产路(2m)18处,总长36m,预制砼涵管直径0.3m,壁厚0.05m;规划排水斗沟盖板涵洞19处,其中护城片13处,新建片6处。项目区规划修建闸门共685处。护城片272处,其中农渠闸门25处,闸门均采用预制砼C15结构,排水斗沟泄水闸3处,采用钢筋混凝土闸板,农渠向田间每30m设一分水闸,分水闸244处;新建片413处,其中农渠闸门49处,整修农渠闸门9处,闸门均采用预制砼C15结构,排水斗沟泄水闸4处,采用钢筋混凝土闸板,农渠向田间每30m设一分水闸,分水闸351处。闸门布置和设计工程具体计算过程及相关说明详见附图集的闸门断面图。项目区规划新修机耕桥1座,在新建片,规划新修机耕桥13座,其中新建片7座,护城片6座,布置和设计工程具体计算过程及相关说明详见附图集的机耕桥断面图和机耕桥断面图。规划新建电灌(排)站5座,其中护城片1座,新建片4座。建设标准为:电灌(排)站建筑面积18m2/座,购置水泵及电机5台(套)。水泵流量、扬程及电机功率详见图集。5 工程设计5.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本项目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原则是以项目区挖填土方基本平衡为原则,土地平整区与非平整区主要以地形为标准:田埂杂乱的田块需要平整;规划设计后地类进行了变更的田块需要平整。每个平整单元(平整区即格田或梯田)挖填土方也需基本平衡。项目区属于平原地貌,由于地势相对较平,平整投资不是很大,为增加新增耕地,田埂杂乱的田块,规划后地类变更的田块都进行了平整,平整区域较大。5.1.1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本项目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是以挖填土方基本平衡为原则,以农田水利设计的合理、优化为目标。土方量计算应用MapGIS软件,计算方法是:利用本次测量的现状地形图的高程点(等高线)进行处理,使其能精确地反映土地平整前(现状)的细部地形(如田丘,坑塘,宅基地等),在MapGIS数字地面模型子系统内建立数字高程模型(TIN),算出设计高程和土方量。TIN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如处理好的测量现状图中高程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1)下面选取某个TIN模型中的一小部份说明挖填方计算原理:2223S2S12021图1 TIN模型中的某一小部Fig.1 TIN model in a small department设计高程平面2322S2S12021图2 某个TIN模型中的某一小部(立体示意图)Fig.A TIN model of a small department ( stereo schematic diagram)22Hh23A2h22h21平面AS22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室装修施工计划与设计方案
- 企业级零信任网络架构实操方案
- 2025年核电电缆附件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子网虚拟化技术-洞察及研究
- 高效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流程指南
- 快递中心仓库日常管理规范
- 制造业绿色环保管理体系建设
- 2024执业兽医经典例题带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4-2025学年度粮油食品检验人员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全真模拟模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2026学年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5)
- 2025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8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设计创新项目毕业报告模板
- 2025年辅警面试考试试题库目(答案+解析)
- 校长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典优)
- 绩效管理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钢筋锈蚀原理及应对措施案例分析(54页图文丰富)
- 核电站安全ppt
-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展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