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牌县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目录TOCo 1-3hzu摘要.PAGEREF_Toc326263913h1关键词.PAGEREF_Toc326263914h11前言.PAGEREF_Toc326263915h22.1地理位置及范围.PAGEREF_Toc326263916h32.2自然状况.PAGEREF_Toc326263917h32.2.1位置.PAGEREF_Toc326263918h32.2.2地形地貌.PAGEREF_Toc326263919h32.2.3气象.PAGEREF_Toc326263920h42.2.4土壤.PAGEREF_Toc326263921h42.2.5植被.PAGEREF_Toc326263922h42.2.6水文与水文地质.PAGEREF_Toc326263923h42.2.7工程地质条件.PAGEREF_Toc326263924h42.2.8天然建筑材料.PAGEREF_Toc326263925h42.3自然灾害.PAGEREF_Toc326263926h43基础设施条件分析.PAGEREF_Toc326263927h53.1项目区周边基础设施现状.PAGEREF_Toc326263928h53.1.1交通设施.PAGEREF_Toc326263929h53.1.2水源情况.PAGEREF_Toc326263930h53.1.3其他设施.PAGEREF_Toc326263931h53.2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现状.PAGEREF_Toc326263932h53.2.1水源条件工程设施.PAGEREF_Toc326263933h53.2.2灌溉与排水设施.PAGEREF_Toc326263934h53.2.3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设施.PAGEREF_Toc326263935h6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PAGEREF_Toc326263936h74.1自然因素限制.PAGEREF_Toc326263937h74.2社会经济因素限制.PAGEREF_Toc326263938h74.3限制性因素解决措施.PAGEREF_Toc326263939h75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PAGEREF_Toc326263940h85.1灌溉水源.PAGEREF_Toc326263941h85.2需水量预测.PAGEREF_Toc326263942h85.2.1农作物品种选择.PAGEREF_Toc326263943h85.2.2灌溉设计标准.PAGEREF_Toc326263944h85.2.3灌溉需水量计算.PAGEREF_Toc326263945h95.3可供水量.PAGEREF_Toc326263946h105.3.1降雨.PAGEREF_Toc326263947h105.3.2地表水资源.PAGEREF_Toc326263948h105.3.3供水量分析.PAGEREF_Toc326263949h105.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PAGEREF_Toc326263950h106项目工程规划.PAGEREF_Toc326263951h116.1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PAGEREF_Toc326263952h116.1.1输水工程规划.PAGEREF_Toc326263953h116.1.2排水工程规划.PAGEREF_Toc326263954h116.1.3渠系建筑物工程规划.PAGEREF_Toc326263955h126.3田间路桥工程规划.PAGEREF_Toc326263956h136.3.1田间道路工程规划.PAGEREF_Toc326263957h136.4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PAGEREF_Toc326263958h146.5规划方案比选.PAGEREF_Toc326263959h146.5.1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方案比选.PAGEREF_Toc326263960h146.5.2田间路桥规划方案比选.PAGEREF_Toc326263961h157项目工程设计.PAGEREF_Toc326263962h157.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PAGEREF_Toc326263963h157.1.1水源工程设计.PAGEREF_Toc326263964h157.1.2输水工程设计.PAGEREF_Toc326263965h157.1.3排水工程设计.PAGEREF_Toc326263966h207.1.4渠系建筑物设计.PAGEREF_Toc326263967h237.2田间路桥工程设计.PAGEREF_Toc326263968h267.2.1田间道路工程设计.PAGEREF_Toc326263969h267.3农田保护与环境保持工程设计.PAGEREF_Toc326263970h288结束语.PAGEREF_Toc326263971h28参考文献.PAGEREF_Toc326263972h28致谢.PAGEREF_Toc326263973h29附录.PAGEREF_Toc326263974h30双牌县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摘要:双牌县泷泊镇、尚仁里乡尚仁里等四个村片区以杂交水稻为主,花卉、蔬菜为辅的种植模式;项目区水源充足,但是现有沟渠纵横交错,不成系统,多为土渠,由于年久失修,长期杂草丛生,淤积较严重,导致排灌不畅,降低了田间水的利用率。同时部分沟渠断面大、占地宽,这些渠道中有些较好的经过整修护砌,将极大的提高输水能力,减少沟渠占地,充分发挥田间效益。关键词: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灌排水规划;渠道设计;渠系建筑物DoubleCardCountyLandConsolidationIrrigationandWaterConservancyProjectDesignAuthor:ZhuXuTutor:PanJinfu(OrientalScienceTechnologyCollegeof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Abstract:TheplantingmodeofShuangPaicountydistrictistakingfarmingasthemainandplantingflowersandvegetablesassupplementary.Thesourceofwaterofprojectareaisabundant,butirrigatingditchwhichusednowiscriss-cross,notsystematicandmostlyearthcanal.Sincetheywereinbadrepair,theywereLong-termovergrownwithweeds,depositionwasveryserious.Thesefactorsleadtoasituationofbaddrainageandirrigationandtheyreducetheutilizationratioofwaterinfield.Inthesametimesomeditcheshaveabigfracturesurfaceandcoverawidearea.Iftheseditchesgothroughagoodrepairandprotection,thepropertyoftransportingwaterwillimprovealot.Itwillalsoreducethefloorspaceofditchesandgivefullplaytofieldbenefit.Keywords:LandConsolidation;Irrigationandwaterconservancy;Irrigationdrainageplan;Channeldesign;Canalbuilding1前言双牌县位于永州市中部,潇水中游,介于东经1112411359,北纬25362610之间,东西宽63km,南北长69km。距永州市中心城区32km,至省会长沙市430km,离广州市520km。县城位于泷泊镇。县域耸立于祁零,郴道盆地之间,为孤卧式群山区,属南岭山脉都庞岭支脉。阳明山雄峙东北,紫金山横亘西南,两山支脉向中部延伸成连片山区,形成以打鼓坪林场的桃花坳为分水岭向南北倾斜,东西高,南北低的“马鞍形”地形。域内山体“顶平、腰缓、谷深”,相对高差大,地域水平分异明显。县域地貌类型多样,以山为主,兼有少量丘陵和平原。山地154642.93ha,占总面积的87.45%;丘陵6392.93ha,占3.65%;岗地6252.73ha,占3.57%;平原4150.93ha,占2.37%;水域5187.8ha,占2.96%。呈现“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境内最高点为阳明山主峰望佛台,海拔1624.6m;最低点位于五里牌镇全家洲村义家埠,海拔108m。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7.6,年均降雨量为1445mm,年均总日照时数为1435.8小时。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以偏北风较多。年均无霜期295天。境内属潇水流域,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43公里。县境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89亿m3,过境客水经流总量89.33亿m3。江河水域水质总体良好。县域土壤类型多样,共有7个土类、12个亚类、38个土属、120个土种,以红壤为主,山地黄壤次之,再次为黄棕壤。县域矿产资源不丰富,已发现矿种13种(含亚种)。其中,黑色金属矿产2种,有色金属矿产5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6种。县域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境内有野生植物215科765属1883种。a)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通过对项目区土地进行调整,优化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提高项目区土地利用率。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提高1.98%,产业结构调整面积60.47ha,土地流转面积50.47ha。b)新增耕地目标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实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标。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耕地面积6.77ha,新增耕地率3.03%。c)土地质量等级提高目标通过培肥,增强肥力,实现耕种。与农家肥混合,可转化为土壤有机质,释放出氮、磷、钾、铁等元素,提高田间持水能力和土壤抗蚀性能力,降低土壤容重,减轻土壤冲刷,增大土壤孔隙,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使土壤表层熟化,提高项目区土地质量,使其土地质量等级达到二等以上。d)土地生产能力提高目标通过土地平整等工程措施,科学合理地对项目区内的零散田块、宜耕未利用土地、滩涂和果园等进行整理开发复垦,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项目实施后,土地平整面积134.42ha,使项目区内的耕作田块规整、集中、连片,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e)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目标通过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完善项目区灌排设施、交通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使项目区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耕地,增强防洪排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项目实施后,新修明渠27.11km,新修排水沟18.95km,新修一级田间道3.54km,新修二级田间道11.35km,新修生产路7.23km。2项目区概况2.1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双牌县城南部的泷泊镇和尚仁里乡。距离县城约2km,国道207从项目区西部边界通过,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区地跨东经11138571113938,北纬240742255706。项目区涉及4个行政村,包括泷泊镇的九甲村、观文口村;尚仁里乡的胡家村、尚仁里村。项目区涉及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2个图幅(G49G050059、G49G051059)共97个图斑,其中:观文口村涉及1个图幅(G49G050059)共17个图斑;九甲村涉及2个图幅(G49G050059、G49G051059)共11个图斑;尚仁里村涉及1个图幅(G49G051059)共19个图斑;胡家村涉及2个图幅(G49G050059、G49G051059)共50个图斑。2.2自然状况2.2.1位置项目区位于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河洑镇位于常德市市郊、武陵区西部,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区地跨东经11136221113811,北纬290317290505,总共涉及白鹤庵村、全美村、三星垱村三个行政村。2.2.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程在176.4237.8m之间,地形坡度一般在10度以下,属于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地貌。2.2.3气象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全年平均气温在17.218.1之间;年均日照时间为10901650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45mm;年均无霜期295天。气候具有春温多变、夏初多雨、伏秋多旱、雨季集中、前湿后干的特点,特别适合水稻和蔬菜的生长,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2.2.4土壤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红壤。土壤耕层较厚,一般在0.5m左右;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为2.53.0%;PH值呈酸性,水、肥、气、热比较协调,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2.2.5植被项目区气温适宜,光热充足,无霜期长,植物种类多。区内主要树种为杉木、马尾松、楠竹等,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以及油菜和香芋。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区内植物生长茂盛。2.2.6水文与水文地质项目区所在地区地层岩性主要有粉砂、细砂土,相对隔水层为粘土及亚粘土。浅层地下水埋深为10m左右,近年来浅层地下水位逐步下降,根据地质结构及水文特征,目前可开采的浅层水主要储存在中部(3060m),矿化度0.040.3mg/L,总硬度0.714.97德国度,易于开采补给,适宜于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2.2.7工程地质条件项目区地层由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和第四系组成,岩性主要为砂岩。土层由多层的砂质粘土、粘质砂土、软土、砂、砂砾层等组成。地表砂质粘土、粘质砂土厚度23m。项目区土地整理工程构筑物均为小型建筑,且项目区内地质属新生界上第三系,岩性基础非常稳定,不会出现软性基础地基,总体来说对于项目工程实施是非常有利的,综上所述,项目区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是完全可行的。2.2.8天然建筑材料项目区靠近永江河,区内工程建设所需天然建筑材料沙和卵石可以就近从永江河周边的采沙场购买,采沙场材料供应量大,质量上乘,可以满足区内工程建设的需要,且运输十分方便。2.3自然灾害项目区降水月季分布不均,降雨量比较集中在春夏两季,如排水不畅,可能发生洪灾。3基础设施条件分析3.1项目区周边基础设施现状3.1.1交通设施项目区距离县城约2km,国道207从项目区西部边界通过,对外交通十分方便。国道207西部有洛湛铁路,是国家铁路的主要运输通道。乡级道路有尚江公路,占地宽度为8m,为沥青路面;村级道路比较完善,宽度平均为3.5m。项目区永江河上有桥梁有四座。3.1.2水源情况永江河纵贯南北,是潇水的支流。河道发源于永江乡的瑶山界,流经六盘、夏家洞、胡家洞、盘家洞、永山庙、九甲、义村,至上江村汇入潇水。流域面积238km2,河道干流长37km,平均坡降18.41,高差615m;主要支流岚江流域面积46km2,长12km,平均坡降34.72,高差577m,在项目区内与永江河交汇。3.1.3其他设施项目区涉及的四个村电话普及率达到80%以上,有线电视、移动通讯网络已覆盖整个规划区域;移动电话通讯营业机构仅有尚仁里村有一家移动联通营业店;邮政储蓄营业点也仅有一家,位于尚仁里村。尚仁里村距双牌县城仅有7km,交通便捷,四个村的学生(包括幼儿)大多到县城上学,有专车接送。在尚仁里村有一乡级小学尚仁里乡小学,位于原双牌三中内,学制为6年,有教职员工40人,学生120人。项目区涉及的四个村现有卫生机构两个,分别是尚仁里乡卫生院和九甲村卫生所。尚仁里乡卫生院位于尚仁里村内,有医疗卫生人员12名,床位20个。九甲村卫生所有医疗卫生人员2名,床位1个。区外有养老院一个,位于观文口村,为双牌县民政局于2009年投资修建,主要服务于双牌县城孤寡老人,有房间60套,目前房屋建筑工程已经完成。3.2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现状3.2.1水源条件工程设施项目区东部有永江河和岚江,为项目区的主要水源。永江河边现有拦水坝2座,岚江河边现有拦水坝2座,通过拦水坝可以向区内供水;项目区西部有四口十字井,常年有水,可以向项目区供水。3.2.2灌溉与排水设施a)灌排设施现状项目区现有一条砼空心砖沟渠现状运行良好,只需进行清淤,其它沟渠均为土渠,宽约13m,由于渠道均未衬砌,长期杂草丛生,淤积严重,导致排灌不畅,降低了田间水的利用率,并且排、灌沟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方,已不能满足田间的供水和排水要求。对此应进行改造及重新规划布局,以提高耕地的防涝、防旱能力。项目区排水均最终排入永江河和岚江。b)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区水源充足,但是现有沟渠纵横交错,不成系统,多为土渠,由于年久失修,长期杂草丛生,淤积较严重,导致排灌不畅,降低了田间水的利用率。同时部分沟渠断面大、占地宽,这些渠道中有些较好的经过整修护砌,将极大的提高输水能力,减少沟渠占地,充分发挥田间效益。经统计,项目区现有主要渠道情况如表1所示。表1项目区现有灌溉与排水设施调查表单位:mTable1theprojectirrigationanddrainagefacilitiesexistingquestionnaireunit:m现状图标识断面形式材质顶宽下底宽深淤泥深是否利用原有沟渠-1矩形土质保留现状原有沟渠-2矩形土质保留现状原有沟渠-3梯形土质0.5保留现状原有沟渠-4梯形土质0.5整修硬化原有沟渠-5矩形土质废弃原有沟渠-6梯形土质0.5废弃原有沟渠-7梯形土质0.3废弃原有沟渠-8梯形土质0.3废弃原有沟渠-9矩形土质整修原有沟渠-10矩形砼空心砖1.00.80.2整修原有沟渠-11梯形土质0.3废弃原有沟渠-12梯形土质0.5废弃原有沟渠-13梯形土质0.3整修硬化原有沟渠-14梯形土质0.3新修3.2.3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设施项目区属于丘陵地区,农田小气候优越,水分充足,植物生长繁茂。项目区内无工业生产,环境污染因子主要是农民的生活污水,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污染,基本上不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4.1自然因素限制a)项目区周边交通条件较好,但项目区与外界连接的道路路况较差,且区内道路数量少,田间道、生产路布局不合理,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为满足当地村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规划增建道路和扩宽整改现有道路。b)项目区内排灌现状以灌排合流方式为主,且灌排系统布局较乱,主要为串灌串排方式。大部分沟渠年久失修,渗漏淤积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项目区周边的水源充足,但项目区内现有配套灌排设施极不完善,且大部分已严重老化,因此,需加强项目区内部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的建设。4.2社会经济因素限制a)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产出率均有较大的制约作用。b)资金短缺,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粮食生产收益偏低,农业生产长期在低水平、低效益状态下运行;而项目区集体经济实力较薄弱,财力不足,不能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资金投入不足,供求矛盾突出。c)农村宅基地用地不集约节约。项目区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闲置土地以及危房,土地利用粗放。4.3限制性因素解决措施针对以上的限制性因素,结合此次项目的总体布局,特提出以下两条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自然因素限制和社会经济因素限制的问题。a)科学合理的规划引水及灌溉的渠道,同时对原有的主要渠道(包括坍塌、渗漏严重的渠道)进行整修硬化。规划整修主灌渠、整修斗渠、新修灌排渠道、整修灌排渠道、铺设暗管、整修灌排渠道、整修灌排渠道、新修农渠、整修农渠等9种灌水型号,其中整修主灌渠(幸福渠三星垱段)、整修灌排渠道采用浆砌石护坡设计,其他渠道均采用梯形设计,现浇砼护肩、护坡、护底;规划整修排水斗沟、新修农沟2种排水型号,均采用梯形设计,现浇砼护坡、护肩、护底。规划布局方案采用“沟-渠-路”相邻布置方式,将灌排分开,由农沟将区内水直接排出项目区。通过这种工程措施可以较好的解决项目区水、热同期,晚稻缺水以及引水渠道破损老化、渗漏严重导致灌溉没有保障的问题;b)项目区大面积冲田因排水沟堵塞、坍塌等原因导致排水不畅引起稻田过量积水的问题,在项目区靠南湖港旁新修斗沟-1将三星垱村田地多余的水由吉家嘴机埠排至代家沟。c)通过土地平整工程以及土地权属的调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深入,既可以较好的解决由于部分丘块地势较高无法有效灌溉的问题,同时对目前的土地分配过于零散等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5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1灌溉水源本项目水源工程为拦水坝和十字井引水灌溉。项目区东部有永江河和岚江,为项目区的主要水源。永江河边现有拦水坝2座,岚江河边现有拦水坝2座,通过拦水坝可以向区内供水;项目区西部有四口十字井,常年有水,可以向项目区供水。5.2需水量预测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项目区水系发达,雨量充沛,地表水丰富,因而在水资源平衡分析时不考虑地下水;又因当地项目区内没有工矿企业,所以需水量分析不考虑工业用水;在实地走访中,当地各村中一些大的村部基本上通入自来水,而且一些散居的群众每户都有人畜专用的水井和引水设施,所以需水量也不考虑人畜饮用水,只分析农作物品种的需水分析。5.2.1农作物品种选择基于项目区的地形,结合项目区民众的意见,项目区水田种植水稻,旱地种植玉米,菜地种植时令蔬菜等作物。因此本次规划以水稻、玉米、蔬菜作为典型作物分别计算需水量。5.2.2灌溉设计标准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由于项目区处中湿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丰富,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水稻灌溉保证率为8595%,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水田确定灌溉保证率为90%。根据项目区灌溉实验资料及武陵区农业区划报告集,确定项目区水田、菜地综合灌溉定额见表2。根据当地农业部门实验调查统计资料,项目区作物灌溉制度如下:根据武陵区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研究报告,灌溉设计典型年项目区内的水稻作物按每月需灌溉定额如下表:表290%双季稻生长每月灌溉定额表单位:ha、mmTable290%doublecroppingricegrowthmonthlyirrigationquotatable月份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总计早稻1051201250.000.000.000.00-晚稻0.000.000.00110125125140-合计105120125110125125140-表390%菜地生长每月灌溉定额表单位:ha、mmTable390%vegetablefieldgrowthmonthlyirrigationquotatable月份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总计菜地25352120292730187注:资料来源双牌县农业区划报告,1983年5.2.3灌溉需水量计算a)需水量计算1)灌溉面积项目区规划耕地184.48ha,其中水田为179.26ha,旱地4.78ha,菜地0.44ha。2)灌溉定额的确定项目区通过整理后,水田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根据项目区灌溉实验资料,确定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为90%,旱地、菜地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项目区综合灌溉定额见表4。表4各水平年项目区综合灌溉定额分析表单位:m3/亩Table4Eachlevelyearscomprehensiveprojectirrigationquotaanalysisform灌溉保证率(%)50%75%90%水田(双季稻)660780840旱地(玉米)155195210菜地150185190注:资料来源双牌县农业区划报告,1983年3)灌溉需水量的确定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W需=MA/式中:W需灌溉需水量(m3);M净灌溉定额(m3/亩);A灌区面积(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表5项目区需水量计算结果表Table5waterprojectresultstable作物灌溉保证率灌溉定额灌溉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需水量m3/亩ha万m3水稻90%840179.260.72313.71玉米90%2104.780.722.09蔬菜90%1900.440.720.17合计315.975.3可供水量5.3.1降雨项目区降雨丰富,38月降雨比较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本项目选取1987年为设计代表年进行分析,降水量为1445mm。根据项目水文条件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较优越,属于降水充沛的地区。又因项目区规划主要用地为农用地,区内没有工矿企业,所以需水量分析不考虑工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只分析农作物品种的需水状况。5.3.2地表水资源在大田充分利用有效雨的基础上,通过人工设施,用降水所形成的地面水来弥补降水之不足和不及时。因此,地表水是对农业用水作雨后调剂的最主要的一种水源。项目区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项目区的渐河引水渠和区内大小数坑塘,地表水非常丰富。5.3.3供水量分析项目区东部为永江河和岚江,为项目区的主要水源。永江河边现有拦水坝2座,岚江河边现有拦水坝2座,通过拦水坝每年可向项目区供水415.6万m3;项目区西部有四口十字井,常年有水,每年可向项目区供水15.63万m3(资料数据由泷泊镇和尚仁里乡水管所提供)。5.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分析可得:W供=431.23万mW需=315.97万m,节余115.26万m。由此可见,项目区设计水田灌溉保证率90%,在不考虑地下水资源的情况下,水资源供给量大于需水量,项目区内水资源供给量完全能满足需求,本设计在水源保证方面完全可行。6项目工程规划6.1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6.1.1输水工程规划a)项目明渠的布置原则斗级渠道沿等高线布设,农级渠道垂直于等高线布设。b)明渠布置规划项目区以永江河为界可以划分为二个灌溉排水区。永江河以北为泷泊镇九甲村、观文口村灌排区(以下简称为A区);永江河以南为尚仁里乡胡家村、尚仁里村灌排区(以下简称为B区)。A区灌水主要通过三元坝引水入新修斗渠2,可以灌溉整修硬化田间道1以西的水田;通过石流坝引水入新修斗渠1和原有渠道,可以灌溉硬化田间道1以东的水田;项目区西部有十字井引水入新修农渠=1*ROMANI1可以灌溉项目区北部的部分水田。排水通过新修排水斗沟1和排水斗沟2排入永江河。B区灌水主要通过尚仁里坝及其原有渠道引水入新修斗渠4,西部的十字井引水入新修斗渠3,可以灌溉整修一级田间道3以西的水田。通过胡家坝引水入新修灌排渠2和整修灌排渠道1,可以灌溉整修一级田间道3以东的水田,排水通过新修排水斗沟5和排水斗沟7排入岚江。c)明渠规划的数量与典型控制面积新修斗渠4条,长7195.45m;新修农渠=1*ROMANI17条,长6610.96m;新修农渠=2*ROMANII57条,长7408.53m;新修灌排斗渠3条,长2619.32m;整修灌排渠3条,长3274.44m。项目斗渠控制的典型面积为59.75ha;农渠=1*ROMANI控制的典型面积为7.1ha;农渠=2*ROMANII控制的典型面积为3.2ha;灌排渠道控制的典型面积为42.68ha。6.1.2排水工程规划a)明沟排水的作用和任务为使降雨季节多余水量能够及时排至作物耐淹深度,保证农作物能够健康生长,在布置灌溉明渠的同时,需做好排水工程规划,项目排水形式为明沟排水。项目区原排水系统并不完善,排水系统规划为本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b)明沟排水系统布置的原则明沟排水系统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区域,排水农沟布置在田块地势较低的一面。c)输水沟道系统的布置方案项目区整个地形为西部高、东部低,规划后根据本来的地形地势和原有的排水体系进行规划布局,在项目区中部田间道路的西侧布置排水斗沟,通过田间道路东侧的新修灌排渠道和整修灌排渠道进行灌溉排水,在项目区东部边界新修排水斗沟集中向永江河和岚江排水。d)排水沟规划的数量与典型控制面积新修排水斗沟10条,长8374.61m;整修排水斗沟1条,长505.19m;新修排水农沟=1*ROMANI12条,长4165.55m;新修排水农沟=2*ROMANII45条,长5906.28m。项目排水斗沟控制的典型面积为47.15ha;排水农沟=1*ROMANI控制的典型面积为7.1ha;排水农沟=2*ROMANII控制的典型面积为3.8ha。6.1.3渠系建筑物工程规划a)水闸项目的水闸规划有农渠闸门和排水斗沟节制闸。农渠闸门布置在农渠的渠首位置,起到控制灌溉水进入田块的作用。排水斗沟节制闸布置在排水斗沟的末端,防止水流倒灌。为方便田间取水,项目规划农渠=1*ROMANI田间输水涵闸和农渠=2*ROMANII田间输水涵闸,均为30m布置1座。农渠=1*ROMANI田间输水涵闸规划220座,农渠=2*ROMANII田间输水涵闸规划247座。b)渡槽项目区内有渠道与排水沟交叉,需要设计交叉建筑物,即渡槽。根据渠道的尺寸与过水量来设计渡槽。项目区新修渡槽2处。c)涵洞为方便项目区田间道路过沟渠不受影响,在田间道路过沟渠处布置过路涵。过路涵的布置要求是一方面是不妨碍交通,另一方面是不影响渠道过水。过水沟渠过路涵的形式分为两种,即涵管与涵洞。涵管选用预制C15砼管,涵洞采用预制钢筋砼盖板。1)涵管本项目需要设计涵管的渠道类型有斗渠、农渠、农沟,以及农渠的过路输水涵闸。其中过路涵闸统一布置间距为30m一处。项目规划涵管533座。2)涵洞田间道、生产路与排水斗沟、灌排渠道交叉处设置盖板涵洞,涵洞盖板的长度根据沟渠的宽度确定,涵洞盖板采用C20钢筋混凝土顶板以及板墩采用现浇混凝土,其设计荷载按总重量3.5t的轻型交通工具取定。项目规划涵洞80座。e)陡坡当渠道通过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时,为了保持渠道的设计纵坡,以保证输送需要的流量,防止渠道受到冲刷和淤积,避免大填方和深挖方,增强渠道的稳定性,需将水流流速减缓下落,在减缓段修建陡坡连接建筑物陡坡。陡坡位置选取的原则是:开挖土方工程量尽可能的小;弯道前要有一定长度的引渠。根据以上原则,对项目区陡坡进行科学规划,项目共规划陡坡13座。6.3田间路桥工程规划6.3.1田间道路工程规划a)项目区规划道路的级别及其功能按照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规定,田间道路划分为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和生产路。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本项目道路系统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在设计时考虑了项目区周边的居民点和原有的道路系统,项目区共设计了一级硬化田间道、二级田间道和生产路。一级田间道主要为连接较大自然村或连接较大自然村与主干公路,为项目区村间的交通运输和田间作用生产物资及农产品运输、田间作业机械等服务的通道,主要满足群众出行的需要。二级田间道主要为联系居民点与田块,为生产物资及农产品运输机械、田间作业机械等服务的通道,主要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生产路主要为联系田块之间的人畜通道,主要满足田间管理的需要。b)各级道路路线的空间布置与设计参数新修一级田间道路面宽3.5m,其中混凝土路面宽3.0m,素土路肩0.5m,路基宽4.0m,路面铺设20cm厚现浇C25砼,10cm厚碎石垫层,20cm厚夯实土,路面高出地面0.5m。整修一级田间道路面宽3.5m,其中混凝土路面宽3.0m,素土路肩0.5m,路基宽4.0m,路面铺设20cm厚现浇C25砼,10cm厚碎石垫层,路面高出地面0.5m。新修二级田间道路面宽3.5m,路基宽4.0m,路面铺设20cm厚泥结石,10cm厚粗砂垫层,20cm厚夯实土,路面高出地面0.5m。整修二级田间道路面宽3.5m,路基宽4.0m,路面铺设20cm厚泥结石,10cm厚粗砂垫层,路面高出地面0.5m。新修生产路路面宽2.0m,路基宽2.5m,路面铺设10cm厚砂砾石,20cm厚夯实土,路面高出地面0.3m。c)不同级别道路之间的连接关系一级田间道和二级田间道与项目区内及周边的主要干道一起,构成项目区交通的框架,从一级田间道和二级田间道延伸出下田的生产路,供人畜下田作业。项目区修建了5条田间道与国道207相接通,为项目区内村民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另外修建了11条田间道与村道连接起来,生产路从田间道接出修建,整个项目区道路畅通成网。d)会车道布置为方便农业机械等交通工具在田间道上错车,项目规划在一、二级田间道上布置会车道,会车道的布置间距为300m,单条长度不超过300m的在道路中间位置布置一处。6.4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项目设计沿主干田间道每经过一个田块设置一处下田坡道,下田坡道设计断面为矩形,由混凝土路面和浆砌石路肩构成。下田坡道长2m,宽3.6m,采用现浇C20混泥土路面,厚度0.2m,混凝土为32.5水泥2级配,水灰比0.5。护肩采用浆砌石,M7.5砂浆砌筑。过路涵管采用直径0.4m的混凝土管,长3.6m。根据项目区田间道的布置和田块的分布,共需布置41处。6.5规划方案比选项目区总体布局按照标准田块要求设计,渠系配套灌排自如,道路成网,尽量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同时在现有格局基础上对田块进行最优化设计,以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规划根据项目区的实际地形,结合项目区内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田、沟、路的规划布置,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优,最后来确定可行性研究方案。6.5.1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方案比选项目区总体布局按照标准田块要求设计,渠系配套灌排自如,林路成网,路桥涵相通,尽量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同时在现有格局基础上对田块进行最优化设计,以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本项目规划是根据有关要求,根据项目区的地形要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田、渠、路、林的规划布置,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优,最后来确定初步设计方案。项目区内现有耕地较为平坦,满足耕种灌溉要求,且耕作历史悠久,表层土性熟质优,不宜大规模扰动。现有田块格局和灌溉渠系已成体系。根据原有水系,主要渠道位置基本确定,各渠道的灌排方式主要体现在田间沟渠的布置方式不同。所以根据农渠的灌溉方式,规划人员对项目区做了两种规划方案:方案一:灌排相间布置方式。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灌下排,互相配合。方案二:灌排相邻布置方式。在地形平坦或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和选优,最后确定了两种方案相配合。理由是:项目区部分地形整体上向一面倾斜,采用沟路渠的布置方式,田块标准化,路沟渠配套,工程量省,减少了占地,施工方便。部分在地势较为平整,稍有起伏,且农田面积较宽,若采用单一的灌排分开的方式,农渠的渠线太长,所以采用灌排相间的方式。6.5.2田间路桥规划方案比选方案一: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不考虑项目区内的道路现状布局,对项目区的各级道路重新规划布置。方案二:在土地平整时,保持项目区原有道路基本不变,只对项目区的原有道路进行整修。方案三: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对整个项目区的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道路,并根据项目区规划要求再新修一些田间道和生产路,使项目区内的各级道路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功能有别、运行高效的道路系统。对比上述三个方案,再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方案一的优点是所有道路得到统一布置,重新修筑,道路质量高,道路系统层次分明、运行高效;缺点是工程量大,投资高,对生态环境也有破坏,原有的道路也没有得到利用,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方案二的优点是工程量小,投资低,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原有资源;缺点是道路没有得到统一布置和重新修筑,道路质量不高,运行效率不高。根据项目区复杂的地形情况,方案三结合了前两个方案的优点,既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使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又根据道路布局原则对整个项目区的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最终选取方案三为最佳方案。7项目工程设计7.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7.1.1水源工程设计本项目灌溉水源为河流,根据投资的特点,本项目不涉及到灌溉水源工程。7.1.2输水工程设计a)明渠1)渠道流量设计按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规定,采用地面灌溉,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及当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本项目水稻区灌溉保证率为90%。根据项目区地质条件,设计所有新修沟渠均采用矩形横断面。项目区内斗渠水源从现有拦水坝引取,水源充足。根据当地村民耕种习惯,区内斗级渠道与灌排渠道采用续灌的灌溉方式,农级渠道采用轮灌方式。选择项目区渠道灌溉的典型田块水田面积来设计。灌溉延续时间7d,根据农田水利学查得(武汉大学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8。项目区渠道流量续灌渠道流量计算公式:Q=(1)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m3/s);主要作物的种植比例;A渠道的灌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外吸烟区管理办法
- 朵女郎代理管理办法
- 原材料代码管理办法
- 地名与民政管理办法
- 助焊剂存储管理办法
- 江苏诚信库管理办法
- 机型加权限管理办法
- 南宁云平台管理办法
- 新招聘教师管理办法
- 数据采集员管理办法
- 应急与消防培训课件
- 公路应急值守管理办法
- 网络安全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无人机光谱监测农田面源污染-洞察阐释
- 成人零基础英语教学课件
- 扁桃体灼烙的术后护理
- DB3713-T 293-2023 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技术规范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2024年01月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公安局招录辅警笔试近6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竣工中文说明书sync hd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