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5 元宵节习俗、灯谜、灯诗、灯联、历史、文化意义集锦 元宵节习俗、灯谜、灯诗、灯联、历史、文化意义集锦 元宵节猜灯谜习俗 “ 猜灯谜 ” 又叫 “ 打灯谜 ” ,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 灯品记载:“ 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 “ 灯谜 ”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2 / 25 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 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 “ 吃元宵 ” 的食俗。 元宵节赏灯习俗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 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 “ 燃灯表佛 ”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 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 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 20 间,高 150 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 “ 上3 / 25 元前后各一日 ” ,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 “ 钻灯脚生卵葩 ” (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 “ 元宵 ” 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 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 浮元子 ” 后称 “ 元宵 ”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 “ 元宝 ” 。元宵即 “ 汤圆 ” 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 “ 滚 ” 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4 / 25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 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 ,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 “ 燃灯表佛 ”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 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 20 间,高 150 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 “ 上元前后各一日 ” ,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5 / 25 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 “ 钻灯脚生卵葩 ” (就是钻到灯 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 “ 偷挽葱,嫁好尪 ” 、 “ 偷挽菜,嫁好婿 ” ,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 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 (生查子 )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 (青玉案 )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 “ 情人6 / 25 节 ” 。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 走百病 ” 又称 “ 烤百病 ”“ 散百病 ” 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 “ 七祭 ” ,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 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7 / 25 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 “ 正月十五迎紫姑 ” 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 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 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8 / 25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 “ 平吕 ” 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 “ 平吕 ” 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 “ 诸吕之乱 ” 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 “ 诸吕之乱 ”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 闹元宵 ” 。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9 / 25 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 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 “ 正月十六火焚身 ” 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 “ 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 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 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 ,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 “ 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10 / 25 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 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 “ 元宵 ” 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 “ 元宵!元宵! ”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的食俗 正月十五吃 元宵, “ 元宵 ” 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 浮元子 ” 后称 “ 元宵 ”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 “ 元宝 ” 。元宵即 “ 汤圆 ” 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 “ 滚 ” 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11 / 25 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 膳夫录才记载了: “ 汴中节食,上元油锤 ” 。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 “ 尚食令 ” 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 “ 油画明珠 ” 。元宵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 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 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 ” 。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 “ 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 ” 。到南宋时,就有所谓 “ 乳糖圆子 ” 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 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 元宵 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 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 。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 “ 八宝元宵 ” ,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 “ 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12 / 25 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 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 。 元宵与汤团区别 元宵、汤团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机器做元宵的操作过程如下: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机器就 “ 筛 ” 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13 / 25 南方的汤团(北京人按四川习惯叫做汤圆)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 。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 “ 醒 ” 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现在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出现在商店里。 南方的汤团有多种 “ 流派 ” ,现在最出名的是宁波的“ 黑洋酥 ” 汤团。所谓 “ 黑洋酥 ” 就是猪油和黑芝麻粉的混合物,而且猪油不是熬出来的纯油,要用取自猪肚子里的原块的 “ 板油 ” 。撕去 “ 板油 ” 外面的网膜后用手工挤压、揉搓它,再一点一点地掺入黑芝麻粉。这东西从现代保健观点看是绝对的糟粕,可吃起来口感极佳:滑糯软烫,值得一试。 汤团越软、滑越好,所以对糯米原料很讲究。要选粘性特强的品种。加工工艺上也有说法,要用 “ 水磨粉 ” 。就是说,把糯米粒用水泡过后,连水带米一起上磨(象磨豆浆那样),而且最好用石磨磨。磨成的粉用纱布袋 吊起来沥干,可以冷藏三四天(时间长了会发酸)。可见,好的汤团很难14 / 25 工业化生产出来,这又是它与元宵不同的一个特点。 元宵节赏灯诗 “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 。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 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 ” 。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 “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 牶 “ 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 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 “ 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 ” 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 ”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 “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 范成大也有诗写道“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 ” 诗中的 “ 影灯 ” 即是 “ 走马灯 ” 。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15 / 25 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 “ 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 火龙 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 “ 海螯云凤巧玲珑 ,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 ” 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 “ 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 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 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16 / 25 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 (生查子 )云: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辛弃疾 (青玉案 )写道: “ 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 宵节也是中国的“ 情人节 ” 。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 “ 吃元宵 ” 的食俗。 元宵节最经典的灯谜 最早的一条完整的灯谜 谜面: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打一词) 谜底:绝妙好辞 最长的灯谜 谜面:把郑板桥全集一书拆成散页,一一张贴。(打三国演义中两个人名) 谜底:郑文、费观 最短的灯谜 谜面不着一字。(打一中草药名。) 17 / 25 谜底:白芷(纸) 最家常的灯谜 谜面:前面来只船,舵手在上边,来时下小雨,走后路已干 (打一日常用品 ) 谜底:熨斗 最好笑的灯谜谜面:臭豆腐(打一歌手) 谜底:莫文蔚 最具国际化的灯谜 谜面:索马里难民大战杨贵妃(打一成语) 谜底:骨肉相残 最难猜的灯谜谜面: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个字) 谜底:日 最一语双关的灯谜 谜面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打一个物件) 谜底:算盘 最简单的灯谜 谜面:一加一(打一字) 谜底:王 最寂寞的灯谜 谜面:春雨连绵妻独宿(打一字) 谜底:一 18 / 25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 “ 太一 ” 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 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 58 175 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 “ 燃灯表佛 ”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 “ 火把节 ”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 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 “ 三元说 ”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19 / 25 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 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 百戏 ”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元宵节早在 2000 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 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 “ 宵 ”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 “ 上元节 ” 。 20 / 25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 太一神 ” 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 “ 太初历 ” 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元宵节美食 元宵 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 “ 三元说 ”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 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 百戏 ” 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21 / 25 十五为下元节,合称 “ 三元 ”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 “ 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话灯联 元宵节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 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 “ 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 ” 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 “ 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 ” 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22 / 25 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 “ 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 ” 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 “ 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 吐冲天。 ” 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 20 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 “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 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 “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 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 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 “ 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 ” 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 “ 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 ”“ 永乐 ” 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了一谜联,让大家猜一猜。随同的学士纪23 / 25 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 ,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 。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元宵节的文化意义 经历一百多年来欧风美雨的冲刷,中国传统节日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esson 76 April Fools'Day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英语第二册新概念英语
- 脐疗课件教学课件
- 商铺托管合同
- 应届生实习劳动合同
- 初中 心育课说课稿:发现快乐
- 2025租赁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 项目3 社区服务为大家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劳动四年级上册湘人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 毕业生岗位培训协议书5篇
- 第一单元第 第2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2025年低空经济无人机网络战防御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新版精二药品培训试题及答案
-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解读 4
- 2025年秋季广东湛江市教育局直属五校联合面向全国招聘教职员7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北师大版)
- 秋季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件
- 消费者画像分析报告2025年宠物用品行业消费者行为研究
- 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方案
- 2025扶梯装潢服务合同范本大全
- 2025年招标采购从业人员考试(招标采购专业实务初级)在线复习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培训试题题库(附答案)
- 2025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3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