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论健康养殖_第1页
研究生课:论健康养殖_第2页
研究生课:论健康养殖_第3页
研究生课:论健康养殖_第4页
研究生课:论健康养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论健康养殖,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首要的限制因子是水污染。这是我国水产养殖的keywords。,(一)水产养殖业的外环境不尽如意,目前中国水环境面临三大问题:,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体环境容量,长江干流已有60%的水体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已达142亿吨,占全国42%以上。同时,长江沿岸21外城市形成了560公里长的污染带。北方河流呈现出“有水皆污、有河皆干”的局面,生态功能几近丧失。,2、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中国七大江河水系741个监测断面中,一半以上的水质受到污染,41%的监测断面水质劣于五类标准;全国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2003年对52个湖泊进行水质评价,中营养状态和富营养状态湖泊各占50%,几乎看不到贫营养的湖泊。,3、生态用水缺乏,水环境恶化加剧,辽河、淮河、黄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已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的河流开发利用率上限,海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更接近90%。,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反思传统水产养殖存在问题,发展生态养殖!,(二)水产养殖业的内环境不适应发展需要,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属资源消耗型、污染型的弱质产业。水产养殖业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并没有引起水产养殖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据测算,传统水产养殖业,养1吨鱼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污染最严重的是网箱养鱼。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密云水库发展网箱养鲤鱼,亩产2万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可观。但带来的后果是库水水质转肥,其氨态增加了7.3倍,有效磷增加了10.3倍。结果不得不禁止网箱养鱼,并采取了种种治理措施,其治理费用超过网箱养鱼的利润。,近年来全国水污染治理后,工业污染比例有所下降,而城乡生活污染、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有所上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养殖水域过渡开发,原有的水草资源破坏,不仅造成病害严重,而且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草型湖泊”转为“藻型湖泊”。,不少水域生态失衡,造成水域“荒漠化”,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其生产力明显降低。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养殖环境恶化,产品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水产品的品质不能得到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下降。,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改传统养殖为生态养殖!发展生态养殖已刻不容缓。但目前水产生态养殖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至今还尚未完善。可以预计:21世纪的前30年我国将以生态养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逐步替代传统的水产养殖业。,(三)时代呼唤新的养殖理论和养殖方式,目前长江流域的传统水产养殖业很发达,亩产都在7501000公斤。养殖设施已有很大改观(高标准规格化鱼池、增氧机、自动投饵机、水质快速测定盒等),但效益并不高,亩效益在6001000元;如果我们局限在这种传统养殖模式中,研究其产业结构调整,增效的空间不大。,湖北武汉新洲区养鱼池塘均配备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而且从事传统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劳动力都是“3860部队”。我们不能依靠这支“部队”去实现渔业现代化。它的深层次问题是什么?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奔小康的目标。,我们搞的一套技术是传统的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方式是我国经历数千年的社会波折而形成的产物,它对解决“饥饿型”或“温饱型”社会,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老一辈的水产养殖工作者总结了群众经验,创建了“八字精养法”,这套技术在解决上世纪我国人民“吃鱼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传统的水产养殖业方式适应短缺型的时代需求。但这种水产养殖业,从理论上讲是属资源密集型的污染产业,它不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当前我国正全面走向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对这种肥水池塘生产的水产品,消费者不喜欢食用。售价比天然水域的水产品低。可以预计,21世纪的水产养殖业如仍按传统的养殖生产工艺进行,它的发展将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限制。而且不可能吸引农村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年一代(2030部队)从事养殖生产。时代呼唤生态养殖!,二、传统养殖技术存在的问题,尽管鱼类、虾蟹类的养殖已建了完整的养殖技术体系。但绝大多数的养殖工艺还是传统方式,即:开放式、静水饲养,依靠大量换水来改善水质,依靠药物来防治病害的旧模式。因此,鱼类、虾蟹类养殖失败的例子仍然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是:在静水饲养的工艺中,水质、饵料、病害三大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因而造成以下弊端:,(一)传统养殖工艺的弊端,1有机物多,水质差,池底氧债高,沉积物黑臭。2换水量大,能量、饵料散失多(如河蟹育苗需用1113倍育苗池的海水)。3病害多,采用连续使用各种药物或反复使用抗生素来抑制有害菌的繁衍。极易产生药害。4环境变化大。不利于生物体正常代谢。5成本高,成活率低,生产不稳定,容易造成亏本。6产品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不是安全食品。,将养殖池孤立的看作一个“苗种培育池”,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十分简单。大量投饵以强化苗种大量施药以防治病害大量换水以净化水质,养殖池,水质、饵料、病害三者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片面强调任一方面,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大量换水,只能缓解矛盾的爆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换水,投饵,施药,传统养殖工艺的重点是病害防治。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治病。鱼类、虾蟹类生病必须看病、用药。但目前生产上往往是:“急病乱投医”,不是选用针对性强的药物进行治疗,而是:瞎用!滥用!目前在生产上往往采用人用的最好药物,高剂量、没有停药间隔,反复使用。而且特别是喜欢采用抗菌素,喜欢采用高档抗生素。其后果是:,一是容易使病原产生抗药性,以后无药可治。二是药物残留体内,通过食物链富集,影响人类健康。三是往往容易产生“药害苗”(反复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实践证明,此路不通!特别是蟹苗、虾苗,往往造成温室人工苗的声誉差,价格低。不少单位改搞土池育苗。怎么办?,(二)传统养殖工艺的指导思想,1错误观念之一长期以来,人们都是从病原学的观点看待微生物,因此,往往只看到微生物的致病作用,而忽视了微生物的生理作用。近年来,现代医学的发展,终于使人们意识到微生物存在和普遍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所有微生物中,95%左右是有益的,4%左右是条件致病微生物,仅1%左右是有害微生物。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是有益的,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对宿主的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比如在人体中有2公斤左右的微生物在帮助消化、吸收和排毒,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2错误观念之二以往在研究病害防治时,都是从研究病原学为指导思想的。即病害防治“三步曲”:首先确定病原,然后筛选药物;再后制定防治对策。,其结果导致了在实际生产中把药物防治作为唯一的手段。在虾蟹类育苗过程中,将各种药物罗列起来,每天轮流使用成了不少单位用以防病治病的“绝招”。其结果是不分青红皂白,将微生物全部杀死。造成养殖水体生态与虾、蟹幼体体内生态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1)从水环境看:有益微生物全部死亡,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受阻,造成氨氮的亚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受阻,水中氨氮明显上升。水中有机物增加,溶氧下降,又为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NH3+NH4+,NO2-,NO3-,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2)从有机体看:体内有益微生物的死亡,破坏了体内微生态的平衡,体内菌群严重失调,耐药的病原菌在药物的选择下得以大量繁殖而形成优势种群。正是由于病原菌耐药性不断增加,才形成鱼类、虾蟹类病害难以控制的局面。比如鳜鱼病毒病、对虾的病毒病、河蟹的“抖抖病”至今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而且大量使用药物后,易造成药物在鱼类、虾蟹类体内富集,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药害,致使成活率大大下降。,3滥用抗生素,危害极为严重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抗生素,是微生物“保护自己,消灭异已”的一种生存竞争手段。但自从人类发现抗生素以来,就开始将其无限扩大,用于抗病原感染。由于没有考虑过量抗生素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致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近年来,对水产动物病原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微生物的耐药性正不断增加。,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消灭了敏感菌株,促进了耐药菌株,可以使许多本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甚至使病毒基因发生突变成为动物“杀手”,英国、法国的“疯牛病”危害之严重、损失之巨大,影响面之广,世界罕见。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病毒基因突变引起的。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英国“疯牛病”的教训。,为解决耐药性问题,人类正在研制新的抗生素。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微生物对某种新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只需几小时,而人类生产出一种新的抗生素,从研究开发,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两者差距之大,令人不寒而栗。,由于采用传统、落后的养殖工艺,其理论上的后果是:1、水产养殖的外环境失衡2、有机体内的微生态失衡,(三)传统养殖工艺造成的后果,实际生产上的后果是:1、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2、水产资源遭严重破坏,水域生态失衡;3、水产养殖的种群混杂、种质退化;4、养殖技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5、滥用药物;6、水产品品质下降、口味差;7、水产品质量卫生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产品的安全水平差;8、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下降。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时代呼唤健康养殖,生态养殖与健康养殖的关系。生态养殖是一种理念(生态学理论),而健康养殖是实现这种理论所采用的技术。,所谓生态养殖,就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建立和管理一个能实现生态上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养殖生态系统,以确保在长时间内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的稳定的最大生产力。,一、何谓生态养殖,生态养殖以保持和改善系统内部生态动态平衡为主导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它原料的投入,取得更多的渔产品,并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结合的综合性效果。,(二)健康养殖的内涵,当前对健康养殖的概念简单化、标签化。不少人认为健康养殖就是防重于治,就是不用剧毒农药,甚至将中草药治病就是健康养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健康养殖目前还无公认的定义。,健康养殖就是采用人为的养殖措施,使其符合养殖对象的生态和生理要求,使有机体的外环境保持平衡;使有机体内的微生态保持平衡。“平衡就是健康”因此在养殖技术上要达到“二个平衡”就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技术,而必然是一整套养殖技术的改革。健康养殖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提供抗逆性强、生长快、品种纯的优质种质。2、提供最佳营养的配合饲料。3、提供最适的生态条件,促进养殖对象快速生长。4、养殖技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需要。其运行机制是健康的。5、采用免疫技术提高有机体自身的免疫力着手,提高其新陈代谢强度,促进生长。不滥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一类的药物。6、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需要高质量的无公害的安全食品、绿色食品。各养殖主管部门也在制定标准化的养殖技术规范。各生产单位也研究如何进行健康养殖技术,时代呼唤健康养殖。,(三)健康养殖的指导思想,1、从发挥微生物的生理功能着手;2、从改善水环境着手;3、从提高有机体自身免疫力着手,使体内的微生态保持平衡。要换思路!重新认识!,1、从发挥微生物的生理功能着手,除水体中大量存在有益微生物外,可再接种和培养有益微生物微生物制剂(又称微生态制剂或称EM菌),发挥有益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与抗生素不同之处是:抗生素是抗菌抗菌是直接杀灭病原体,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消灭了大量生理性的有益菌。而微生物制剂是促菌促进生理性的有益菌大量繁殖,通过生物拮抗,抑制和间接消灭病原菌。这与中医的“扶正祛邪”观点相符合。,2、从改善水环境着手,现以养鱼池为例,简述如下: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养鱼池塘的生物由三部分组成,即: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传统的养鱼池塘实际上是一个半人工的集约化养殖生态系统。其特点是:,消费者水产苗种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其数量多,投饵量大,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和残饵;分解者好氧性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少,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无法及时分解,造成水质恶化,使池底产生大量氧债;生产者高等植物少,而藻类数量多,无法充分利用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产生的营养盐类,导致NH3N和N02-N等有害物质积累,对养殖生物产生危害。,消费者(水产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生产者(植物),传统养殖生态系统模型,因此,这种片面强调消费者,忽视分解者和生产者的生态系统是极为不平衡的。其物质循环途径存在两处“瓶颈”。,消费者(水产动物),添加EM菌,分解者(微生物),高等水生植物,生产者(植物),养殖水域生态系统模型,因此,改善养鱼池塘的水环境,必须从打破传统养鱼工艺的生态系统存在的“瓶颈效应”。只有改善鱼池的水环境,水中和池底溶氧高,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有机物分解快,营养盐类的利用率高,N02-N和NH3N和就不易大量积累,池水中有害细菌就不易滋生。由于水质好,有机体新陈代谢快,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也不易患病。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养鱼池病害的根本途径。,3、从提高有机体自身免疫力着手,使体内的微生态保持平衡。,病害防治的三个发展阶段:(1)消极、被动阶段药物防治。滥用抗生素产生的药害。(2)积极、预防阶段免疫预防。提高机体免疫力。(3)健康养殖阶段使机体微生态保持平衡。平衡就是健康。,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需要高质量的无公害的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时代呼唤健康养殖。当前各养殖单位都在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特种水产要求水质、饵料、防病、管理比传统养殖技术高得多,风险也大。各养殖单位迫切需要健康养殖技术。,四、健康养殖技术的创建原则,(一)坚持“强化分解者、促进生产者、稳住消费者”的原则。(二)坚持种养结合饲养动物与植物种植结合,采用生物修复,保持生态平衡的原(三)坚持以生态为主,生态与生计平衡的原则。(四)坚持综合防治,严禁滥用药物的原则。(五)坚持养殖技术整体优化、综合平衡原则。,(一)坚持“强化分解者、促进生产者、改革(稳住)消费者”的原则,1、温室育苗“生物包”技术2、养成技术生物修复技术,1、温室育苗“生物包”技术,温室工程中采用“生物包”水处理技术。“生物包”是一种人为构建的、以微生物和植物为净化基础,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相结合的高效环境(水环境和空气环境)处理系统。,生态育苗车间外景,生物包内观,生物包内放置花卉,循环微流水育苗,生物包外观,育苗池,水生植物+微生物,洁净热空气、o2,o2,o2,CO2、NH3,洁净热水、O2,有机物、CO2、NH3,蒸汽加热管,塑料大棚,窗,生物包结构示意图,压水、沉淀池,反滤池,正滤池,蓄水净化池,加温池,生物包水处理系统横断面示意图,滤床,滤床,“生物包”两大部分:空气和水质净化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塑料大棚、花卉和水生植物。水质净化系统包括:生物滤池人为接种微生物和移植植物。空气净化系统通过开窗与温室相连,水处理系统通过循环水和温室苗池相连。,温室所产生的有机物、氨氮、CO2等通过微流水和空气对流进入“生物包”,一部分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另一部分被分解者降解产生大量营养盐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营养盐类和CO2,放出氧气,使空气得到净化;有机污水被水处理系统净化。经“生物包”处理后,溶氧高的净化热水和氧气含量高的热空气又可以再次进入温室。,“生物包”和育苗温室既相互独立以满足动物和植物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又相互联系通过循环微流水和温室窗户,互惠互利。从而避免了单独由育苗温室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不平衡。,“生物包”水处理系统的特点,(1)改“三池合一”为“三池分离”。(2)改静水育苗为微流水育苗。(3)扩大分解者人为接种“EM”菌。(4)扩大生产者人为接种丝状藻类。(5)改“两小一大”为“三大”。(6)创建新的育苗工艺“生态法”育苗工艺,少用或不用抗生素,走健康养殖道路。,消费者,“生物包”水处理系统原理示意图,消费者,养鱼池,养鱼池,生物包,三池合一一大两小,三池分离强化两小,“生物包”水处理的效果,(1)育苗池水质改善经“生物包”处理后水中的NH3-N、COD的含量明显下降,加菌初期,日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5.5%和33.2%。随着滤床的逐渐成熟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对氨氮的吸收利用,NH3-N、COD的去除率也逐渐增大。育苗后期NH3-N的日平均去除率达到80%,COD达到48%。从加菌运转第12天开始,“生物包”处理后的NO2-N含量开始持续下降,表明滤床已成熟。利用“生物包”处理水质,基本不换水。氨氮最大值为1.57mg/L,平均在0.6mg/L;藻类以舟形硅藻为主,其生物量在18.9万/ml左右,变化幅度也很小,水质清新、稳定。,传统工艺和生物包工艺苗池水质比较,处理前后总氨的变化,Z1Z2Z3Z4Z5M,处理前后NO2N的变化情况,Z1Z2Z3Z4Z5M,处理前后COD的变化情况,Z1Z2Z3Z4Z5M,(2)不同育苗方法各阶段河蟹幼体数量比较,2、养成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强化分解者改善水体溶氧、pH条件和利用微生态制剂,使水体和底泥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大大增加,将大量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促进生产者栽培和保护水生植物维管束植物(或高等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盐转化为绿色植物。改革消费者坚持“以鱼净水、以渔保水”观念,改革养殖对象和养殖模式,发展“名、特、优”养殖,实施混养、稀养、轮养。,(二)以生物修复技术为健康养殖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只有植物才能脱氮、脱磷、脱碳,才能改善水质。而养殖水域由于过度开发,大量的水草、高等海藻消失,造成水域“荒漠化”。在淡水中藻型水域代替草型水域,蓝绿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海水中就是“赤潮”。,因此,水产养殖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坚持种养结合动物养殖与水生植物栽培相结合,采用生物修复,保持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生物修复是恢复水域生态环境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生物修复应采用以“水生维管束植物修复(海水即为高等海藻)为主,水生动物与微生物修复为辅”的原则。其主要核心是:栽培和保护水草资源。,1、栽培高等水生植物,在淡水中种植沉水的水生维管束植物(水草),建设水底“生态林”、“经济林”。江苏养殖水域引种伊乐藻,改善水质效果极为显著。在海水中栽培高等海藻(紫菜、海带、江蓠等),建设海底森林。,但与林业部门相比,我们在水生植物良种繁育及种植理论方面明显缺乏科技贮备,对水生植物的生物学缺乏足够的了解。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试验研究,其中当务之急是:(1)筛选合适的水草。研究各类水草的生物学;筛选出生长快,繁殖容易解决,脱氮、脱磷和脱碳性能强、抗逆性大的优质水草;(2)建立水草良种供应基地。要像林业苗圃建设那样重视水草良种基地建设;(3)创造适宜的环境。包括:采用环境改善技术,提高透明度等;,(4)创建和推广水草栽培技术。包括湖泊、河道水草定向栽培技术,围蟹(鱼)种草技术,水草茬口搭配技术等;(5)不同水生植物生态系统群落对水生动物容纳量的研究;(6)草、蟹(鱼)轮养技术研究。采用网围种草养鱼(鳜鱼、鲫鱼、黄颡鱼、青虾等)与网围养蟹结合,隔年轮养技术等。上述6个关键问题均需要立项研究与开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为建设“水底森林”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对水草的生态学研究还刚刚开始。我们在江苏滆湖围隔,进行水生植物修复试验表明:,实践证明,养殖水体种植水草是改善水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它有六大优点:(1)降低混浊度,增加透明。(2)降低水中营养盐类,从根本上改善水质。(3)水体溶氧增加,有机物分解快,水底湖(塘)泥不会黑臭。(4)饵料生物多,初级生产力高。,(5)是名、特、优鱼类栖息、摄食、繁殖场所。鳜鱼、黄颡鱼喜欢隐居在水草丛生的水域摄食;也是草上性产卵鱼类(如鲫鱼、团头鲂等)的产卵繁殖场所。(6)是河蟹、青虾栖息(隐居)、蜕壳的场所,也是主要的饵料供应者。渔谚有:“蟹多少,看水草”、“蟹大小、看水草”,是非常形象化的比喻。,狐尾藻,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伊绿藻单株伊绿藻群体,伊乐藻,金鱼藻,从水化学、浮游生物优劣比较:水草围隔空白围隔围隔外水体。从各种水草围隔的水质比较:在5月份前以伊乐藻围隔的为最佳,5月以后以苦草围隔最佳。狐尾藻围隔的水质在水化学指标方面,差异不显著;而在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物密度方面则最差。,2、保护水草和海藻资源,在淡水养殖中,除池塘养成鱼外,其它天然水域禁止放养草鱼;在湖泊水库养鱼中,养一亩网箱养鱼,种34亩水生植物(水蕹菜、莲藕、水草等)。在水草生长初期,围鱼(蟹)养草,效果显著。沿海要保护红树林、海藻资源,并划出海域与滩涂,建立海藻栽培保护区。,3、树立“以鱼净水、以渔保水”的新观念,在天然水域,禁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应在池塘中养殖);改放养滤食性鱼类(鳙、鲢)、杂食性鱼类(异育银鲫、鲴)和小型肉食性鱼类(鳜、江黄颡、黄颡鱼),代替草食性鱼类。目的是保护“生产者”,保持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4、发展生态养殖,必须限制“三网”养殖的发展,“三网”养殖与沿海滩涂的养殖必须确定容纳量。即某一水域养殖的允许容纳量。在这个容纳量以下,生物的自净能力强,水域生态能保持平衡。在淡水天然水域养殖,网箱养殖允许容纳量多少?要研究测定。在湖泊水体,通常网箱养殖面积不超过总水面的10%。水库中网箱养殖的容纳量需经调查与测定才能确定。,(三)坚持以生态为主,生态与生计平衡的原则,发展水产养殖业,如何处理好生计和生态的矛盾?!如何从全局出发,既要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又必须保护养殖水环境,以保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个领导者思考的热点。具体说:发展水产养殖业,是生计为主,还是生态保护为主?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惨痛教训:安徽当涂石臼湖边的湖阳乡,2001围拦养蟹3000亩,效益很好。2002年沿湖浅滩全部用于围拦养蟹,共1.4万亩。二个围网之间的间距很小。结果是“三光政策”(水草吃光、河蟹跑光,钱用光),而且病害严重。不仅造成养蟹户70%亏本,而且带来的后果是围拦养蟹区的水质严重恶化!连镇上的饮用水都成问题,湖阳镇上矿泉水成为当地热门畅销商品。可当地领导还在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发网围养蟹。,从安徽当涂石臼湖发展养蟹业的事例表明:生态和生计的矛盾,表面上看,当前生计比生态重要,但实践证明,生态是生命生存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不保护好,生计就发生危机。事实证明,只有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我们的水产养殖业才健康地发展。,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在日显突出的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生态危机的严酷的现实面前,在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和惩罚面前,我们对自然资源肆无忌惮的掠夺与过度开发必须进行深刻反思。自然是不可征服的,人类不能主宰世界。人类与地球上其它生物的关系是共存共荣的关系,是和睦相处的关系。,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物种,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湖区湿地的动物、和植物资源,而且特别要保护湖区湿地的水草资源。但这个问题不少人至今在理论上还是糊涂的。在实际中,往往近眼前利益,造成水域环境条件恶化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四)坚持综合防治,严禁滥用药物的原则,病害防治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更不能滥用药物,必须在养殖技术上(种质、环境、营养、养殖技术等方面)实行综合防治。在发病季节,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采用高效低毒药物,加强用药的针对性,防止发生药物性病变。,(五)坚持养殖技术整体优化、综合平衡的原则,对于传统的养殖体系,要实施健康养殖新技术,如没有在整体上进行优化,那是无法实施的。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养殖体系进行技术改造,对每一项技术进行准佳化选优,通过综合平衡,实行整体优化,建立符合当地点的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例如:1、在种质方面:强调优质原良种,强调种质的提纯复壮,防止种质混杂;以加强种质的抗逆性。2、在环境方面:强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有机体新陈代谢水平;既促进生长,又增加机体的抗逆性。,3、在饵料营养方面:强调提供优质配合饲料,保持营养平衡;促进有机体快速生长,防止性早熟。4、在病害防治方面:强调防重于治,强调提高有机体免疫力,强调用药的针对性;以便将致病因子消灭在萌芽状态。5、在养殖技术方面:强调稀养、混养、轮养;以保持养殖环境的平衡。,6、在管理方面,坚持管理体制改革,强调在“人、财、物”方面为实施健康养殖技术开“绿灯”。上述六个方面,它们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只有从整体上优化,才能保持“二个平衡”。才能称得上健康养殖。,五、建立水产品质量标准HACCP质量管理体系,水产品质量标准能不能我国自行确定一套?过去我国也搞过一套(不完整)。现在我国已进入WTO,因此,我们的水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其质量标准(游戏规则)必须与国际接轨。国际上早已建立了一套水产品质量管理标准HCCP质量管理体系。,(一)概念,HACCP是指从原料的来源、生产工序、成品直至销售市场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定潜在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指定关键的临界值,进行及时的控制和纠偏,这就是HACCP质量管理体系。,针对HCCP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要制定水产品食用安全的养殖标准。那么,国家能不能统一制定一个食用安全的养殖标准?不可能。原因:各地自然条件、养殖条件、养殖水域、养殖种类、养殖方式都不同,不可能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养殖模式。这些养殖标准要由当地水产部门按HCCP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制定一套健康养殖的标准。,(二)结构,1、对原料生产、采购产品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可能性出现的危害进行评估分析;2、根据分析评估,设立某一食品从原料直至最终消费(池塘餐桌)过程的关键控制点;3、建立有效监测关键控制点的程序。特点:将食品安全的重点由传统的最终产品检验转为对工艺全过程(包括养殖环境、养殖工艺、原料质量等)进行质量检验。不仅提高产品质量,而且避免生产不合格产品,避免了浪费。,(三)基本原则(核心),HACCP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遵循七项基本原则:1、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HA);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S);3、建立关键限值(CL);4、监控每一个关键控制点;5、控制点限值偏离时采取纠偏行动(CA);6、建立验证制度(V);7、建立记录保证程序(R)。,1、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HA),危害分析是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进行分析,看看该环节是否有引入的潜在危害或是否有显著性的危害,同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显著性危害是指那些可能发生或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消费者不可接受的健康风险的危害。HACCP质量管理体系只将重点放在那些显著危害上。对显著危害必须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将危害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例如:重金属的危害分析。水源上游主要重金属指标,重点是那些,危害程度分析等。预防措施:禁用污染水域的亲本;养殖设施用物理、化学方法清除和处理,养殖用水需沉淀、生物过滤处理,育苗用水用EDTANa2处理等。饲料、药物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等。加工、营销消毒要按行业规范要求,禁用孔雀只绿等有毒物质。,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S),对在危害分析确定的每个显著危害,必须有一个或多个关键控制点来对其控制。关键控制点(CCPS)是食品安全危害能被控制的、能预防、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个点、步骤或过程。一个关键控制点(CCP)应是养殖工艺中一个特殊点,以使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危害。如:防止重金属超标问题,应从亲本、水源、水质、土质、饲料、药物等方面提出关键控制点。,3、建立关键限值(CL),必须对在危害分析中建立的每一个CCP确定关键限值。它是与一个CCP相联系的每个预防措施所必须满足的标准。每个CCP必须有一个或多个关键限值用于每个显著性危害。当生产工艺偏离了关键限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如:对食品重金属超标,应对上述的每一个关键控制点提出数量限值,即最高标准。,4、监控每一个关键控制点,监控是对每个CCP点对应的关键极限值进行定期测量或观察,以评估一个CCP是否受控,并且为将来验证时提供准确的记录。如: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定期测定,是否超标?并作出评估。,5、控制点限值偏离时采取纠偏行动(CA),纠正措施包括查找原因和处理不合格产品。纠正措施的目的必须使关键控制点重新受控。如:定期测定每一个关键控制点的重金属含量如果超过标准,则应分析其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使关键控制点重新得到控制。,6、建立验证制度(V),验证才足以置信。建立验证制度和验证程序。验证制度是水产品安全的重要保证。验证程序的正确制定和执行是HACCP质量管理系统成功实施的基础。如:对每一个关键控制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定期测定,就是验证。测定部门有资质,有上岗证,验证程序严格按测定操作规程进行。,7、建立控制记录保持程序(R),建立控制记录保持程序,以记录证明HAACCP质量安全体系。记录有二方面的作用:(1)发生问题时可追查;2)证明给别人看,为验证HACCP质量安全体系提供证据。如水产品的重金属是否超标问题,要将定期检测数据做好记录,并签名(检测人、校对人),盖章(单位或部门)。,(四)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目标是通过实施HACCP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水产养殖质量安全体系(与电脑里的杀毒软件相似)。通过对:“养殖生产加工厂流通餐桌”全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危害进行分析,目标是通过程序化控制,消除危害或将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1、完善HACCP质量管理体系硬件平台建设,我国对水环境污染的检测技术较落后,常规方法时间性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