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重点)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难点)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人类活动等。2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项目时期变化特点地质时期冰期和间冰期交替人类历史时期寒冷期(时期)和温暖期(时期)交替仪器观测时期全球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有关。(2)对未来的预测:科学家推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特别提醒全球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2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1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提示: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是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2近现代,全球的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提示:近现代,全球的平均气温波动上升。3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提示: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提前。4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气候变暖。( )提示: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气候变暖。5读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处为末次间冰期B图中C处为现代间冰期C图中B处为末次间冰期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间冰期A冰期时气候寒冷,间冰期时气候相对温暖。从图中曲线的波状变化可看出,A处气温高,应为末次间冰期;C处气温较低,应为末次冰期;B处气温最高,为现代间冰期;D处气温较低,为下一次冰期。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联合国气候大会2018年12月2日在波兰的卡托维兹召开,联合国气候办公室前负责人菲谷蕾丝引用了一份研究报告,警告若全球平均温度上升超过1.5摄氏度,超过一亿人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主办国波兰在2日大会上呼吁,因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面临减产或关闭的化石燃料企业应该进行转型。问题1(综合思维)全球气候是否一直在持续变暖?提示:全球气候在不同时期变化不同,近百年来,呈波动上升。问题2(综合思维)人类活动的哪些方面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提示: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滥伐森林。问题3(综合思维)全球气候变暖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吗?提示: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历史时期来看,地球恰恰处在间冰期,气温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幅度增加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归纳总结全球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1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气候已经进入最近1000年以来最为温暖的时期。据此回答(1)(2)题。(1)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人类活动ABC D(2)下列关于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有()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植被的破坏目前地球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新能源的大量使用A BC D(1)D(2)A第(1)题,全球气候变化,既有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变迁、地形的变化的影响,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目前地球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同时植被遭到破坏,使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举国搬迁的国家。由于地势极低,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已经随时面临着被大海淹没的危险。所以很早之前,图瓦卢就准备举国移民。他们的首选自然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但如果接受图瓦卢的移民,这就间接承认全球变暖。所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进退两难。现在,图瓦卢还有一些人未移民。问题1(综合思维)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造成什么影响?提示:自然灾害增加,生态系统调整,威胁人类健康等。问题2(综合思维)全球变暖有百害无一利,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全球变暖会对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对部分地区也会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如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等。问题3(综合思维)如何缓解气候变暖?提示:缓解全球变暖应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一方面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推广新能源;另一方面要努力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同时要大力植树造林。归纳总结 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影响(3)对工业的影响(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2全球气候大会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据此回答(1)(2)题。(1)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为()A各大洲陆地面积扩大B陆地上冰川占淡水总量的比例增大C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增加D高纬度国家的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2)为了“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我们应该()A多使用煤炭等矿物能源B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发展C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节假日多使用纸质贺卡(1)D(2)C第(1)题,全球气温升高,海拔较低的部分陆地会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会减小,A项错误;全球气温升高,则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上冰川占淡水总量的比例会减小,B项错误;全球气温升高,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C项错误;高纬度国家因全球气温升高,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第(2)题,为了“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我们应该节能减排,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提倡文明消费,A、B、D项错误;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教师独具)人地协调观: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气温的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科学家对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进行推测,如下图所示:下图为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国家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增加最多的是()A巴西 B埃及C南非 D俄罗斯2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对小岛国家影响大1D2.C第1题,根据图中“作物栽培带向北移动地域”可判断,俄罗斯的作物栽培带扩大最为明显,粮食产量增加。埃及、南非作物栽培期间土壤水分不足,粮食减产,巴西粮食产量基本无变化。第2题,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A项错误;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会升高,但不能表明全球所有地区气温都升高,B项错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大面积毁林,C项正确;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一些小岛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D项错误。(教师独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有专家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此回答12题。1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2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所致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煤炭所致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1B2.D第1题,大气对太阳辐射来说几乎是透明体,能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A错。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B对。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阻挡太阳辐射传给地面,C错。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吸收的热量传给平流层,D错。第2题,毁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高耗能工业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二氧化碳,以上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选D。根据全球观测资料分析,近百年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读下图,回答34题。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绘制的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图3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A保温作用B全球变冷C热岛效应 D全球变暖4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发展清洁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加强国际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3D4.D第3题,图中显示气温波动上升,这验证了全球变暖的趋势。第4题,注意题干中所问的是“最有效”,D项所列举的都是针对全球变暖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教师独具)教材P91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15万年来地球上发生过的冰期有3次,发生过的间冰期有2次。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变化呈现冷暖交替、波状起伏的特点。教材P94活动三观点中,“禁止燃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3884:2025 EN Solid recovered fuels -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elements Al,Ca,Fe,K,Mg,Na,P,S,Si,Ti,As,Ba,Be,Cd,Co,Cr,Cu,Hg,Mo,M
- 校园消防知识培训心得
- 校园应急知识培训课件图片
- 心脏介入试题及答案
- 氧化工艺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环境监理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活动
- 宠物寄养面试题及答案
- 史前文明考试试题及答案
- 政务中心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丙肝病人护理查房
- 新建茶厂策划方案
- 项目总监职业生涯规划书
- GB/T 43278-2023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在医学实验室的应用
-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
- 【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以及教材解读》课件部编版创新
- 疑难病例讨论PPT模板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包合同范本
- 银行关于不动产抵押物权证保管操作模版
- 大金压缩机使用说明(D型)
- 心肺复苏术(三人组)操作程序及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