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三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的特点和答题方法:实验探究题要认真审题,多与平时所讲的有关的知识、方法、类型题联系,以求获得突破,要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猜想(不是无根据的乱猜),设计出能操作且能解决问题的测量方法或实验方案;在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后得出的结论能够定量的就不要定性;下结论时注意扣题;控制变量法要答出不变的量(前提条件),一定要先表述条件;对实验的评估,自己首先要根据探究要求确立一个正确的方案和相应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题设方案作出评价并作出正确的解答这些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较高,重点类型突破,类型一光学实验,【例1】2016庆云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垂直(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典例运用,(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的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小明接下来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你认为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将纸板的F部分沿ON向后折(或向前折),看其上是否有反射光线.(4)若入射光线沿ON入射,则反射光线沿着(选填“靠近”、“远离”或“沿着”)ON反射,反射角等于0(选填“0”或“90”)(5)在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思路点拨】(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漫反射的缘故(2)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3)将纸板的F部分沿ON向后折(或向前折),看其上是否有反射光线,转动后,若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4)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5)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备考指导,聊城中考命题主要围绕现象规律的总结;实验的操作及改进或实验错误的纠正;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进行,其中凸透镜的实验操作和成像规律总结是聊城中考的热点,押题训练,1(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探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1)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的目的是在白纸上显示光的传播路径;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分别成了像,2.2017夏津一模改编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完全重合.(3)把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不变.,(5)如果实验中发现无法让电池B与电池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6)该实验最好在较昏暗(选填“较昏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7)如果实验中发现电池A在玻璃板中的像很不清晰,此时可采用的措施是(A)A照亮电池AB照亮电池BC照亮玻璃板(8)你认为把玻璃板和电池放在方格纸和白纸上做实验,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方格纸更好一些,这样可以更容易确定像和物的位置关系.,(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实验中选取两节相同的电池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3)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把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物大小相等,所以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不变(5)玻璃板如果没有竖直放置,像不在与水平面垂直的面内,电池B不能与电池A的像完全重合(6)在较昏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可以使成的像更清晰(7)要使电池A的像清晰度增加,应增大电池A的亮度(8)使用方格纸更容易确定像和物的位置关系,3.2018德州预测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放大(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右(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5)在图丙中发光体“F”、凸透镜(焦距为f)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将光屏向下调整,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6)在图丙中将发光体“F”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A点,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7)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像比原来暗.(8)实验中如果凸透镜被遮住了一半,能(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可知,当蜡烛距离透镜50.0cm40.0cm10.0cm时,在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时,发现光屏上始终是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4)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则为凹透镜;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5)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整发光体、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6)将发光体“F”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A点,物距减小,像距变大,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7)用另一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比原来的像暗(8)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上的每个点都发出(或反射)无数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成像点,凸透镜被遮住一半后,来自该点的光线能通过凸透镜的少了一部分,但仍有无数条,所以仍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像更暗一些,4.小明在课外科学小组活动中,完成了两个探究实验,请根据文中实验活动的情况帮助小明填写空白处的内容探究一:小明利用图1,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不点燃(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重合(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探究二:小明利用图2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2中乙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3)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探究一:(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板清楚地看到放在后面的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实验时要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探究二:(2)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即像距变大,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上,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适当的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像才能成在光屏上,近视眼就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的(3)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类型二热学实验,【例2】2018德州预测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典例运用,(1)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减少热量损失,以便缩短加热时间(2)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此时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3)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不断吸热(4)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5)从开始加热到t0时刻,a、b两杯水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b和Qa,则Qa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Qb.(6)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持续让水吸热沸腾.,【思路点拨】(1)加硬纸板可减少热量损失(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为98,由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可知:此时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不断吸热(4)b杯水后沸腾,说明该杯水的质量大,需要吸收的热量多(5)因用相同的加热设备加热相同的时间,所以t0时刻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等(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撤掉酒精灯后,石棉网与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沸点,持续让水吸热沸腾,备考指导,分析论述型实验题考查对实验故障的排除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实验规律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要求学生能针对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根据记录的数据或图象对实验结论能正确表述,5.2018德州预测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押题训练,(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Q乙.,(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甲液体的吸热能力强(4)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加热的方式选择下列的B(填字母代号)更科学A用两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甲、乙液体的烧杯加热B用两只功率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甲、乙液体中加热(5)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前提下,小明认为要把甲、乙两种液体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小芳认为要加热相同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法可行的是两人都可行(选填“仅小明可行”、“仅小芳可行”或“两人都可行”)(6)根据你第(5)问作出的选择,说出应该怎样判断得出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小明: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比热容大;小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升高的温度越小比热容越大.,(1)该实验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控制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2)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就越多,甲液体达到42用了3分钟,乙液体达到42用了4分钟,所以Q甲小于Q乙;(3)在液体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甲液体温度升高得比乙液体少,说明甲液体吸热能力强;(4)在比较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中,为保证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用两只相同的酒精灯很难保证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并且有热量的散失,所以用两只功率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甲、乙液体中加热效果更好;(5)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吸热本领的大小,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两种液体温度的变化量,温度变化量大说明吸热能力弱;也可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因此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比较出液体的吸热能力;(6)小明的方法是:加热时间长,液体吸收的热量多,由公式c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比热容大;小芳的方法是:加热时间相同,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公式c可知,升高的温度越小,比热容越大,62016丹东中考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红用图甲的装置做了两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丁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a和b.,(1)小红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7;根据图丙表格中的数据,应选用测温物质为水银的温度计(2)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98;这时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a和b图象说明两次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不同(3)由图丁中的b图象可知,t1时刻水的内能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时刻水的内能,(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7;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根据图丙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由图丁知,当水的温度达到98时,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水的沸点是98,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由图丁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3)由图丁中的b图象可知,t1时刻水的温度低于t2时刻水的温度,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故t1时刻水的内能小于t2时刻水的内能,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烧杯内的液体质量都相同,(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温度计示数来判断的;(2)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快慢,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的,(1)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2)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快慢,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液体,让液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进而判断两种液体吸热升温的快慢,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类型三力学实验,【例3】2017武城二模小明同学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此时他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称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240g.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229.6g.,典例运用,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cm3.计算出牛奶的密度牛奶1.04g/cm3.(2)小明同学很聪明,他在没有量筒,只有天平、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水)、杯子和笔的情况下,能测出牛奶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用天平称出空杯子的质量m0.往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对杯子作标记,用天平称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将水倒掉并擦干杯子,再向杯中倒牛奶至标记处,用天平称出牛奶和杯的总质量m2.根据以上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牛奶.,备考指导,力学实验分为测量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测量型实验重在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探究型实验主要围绕相关影响因素的探究、考查对实验故障的排除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实验规律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要求学生能针对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根据记录的数据或图象对实验结论能正确表述,8.2017滨州中考2017年5月5日,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达到了8.8%,为了测量该铝锂合金材料的密度,某中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用同材料的铝锂合金材料样品做了如下实验,押题训练,(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操作情景如图乙所示,错误之处是: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改正错误后,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样品的质量为49.4g.(4)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样品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丁所示,则样品的体积是20cm3,此样品的密度是2.47103kg/m3.(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样品的密度,如图戊所示,他们做了如下的操作: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样品的重力为G;B:将样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样品浸没在水中保持静止(样品未接触到容器底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C:样品的密度表达式为样品(用G、F、水表示),9.2016齐河二模小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三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第3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动力F13.6N;分析三次实验数据,发现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检测弹簧测力计发现完好无损,原因可能是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3)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钓鱼竿应用了该实验中的第2次实验原理,(1)杠杆右端下倾,说明杠杆重心应左移,故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指在3N下面第3个小格上,因此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6N;第3次实验中,拉力的方向向右倾斜,导致阻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不变时,阻力臂变小,阻力就会变大,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3)钓鱼竿是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目的是省距离,应用了该实验中的第2次实验原理,10.2016百色中考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花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6)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7)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静止(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2)在做“斜面小车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3)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4)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5)由以上分析可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6)小车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小车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小车动能相等,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所以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机械能相等,小车最终静止,小车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将其机械能完全转化为内能,即小车消耗的机械能相等;(7)当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摆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为零,若不受任何外力,摆球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11.2016邵阳中考改编学校物理兴趣小组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小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A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如图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6N,则木块A与水平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是0.6N.(2)小芳同学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一起,再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们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如图乙比较图乙与图甲,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3)实验过程中,小金同学突发奇想,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固定在一起,再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们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如图丙比较图丙和图乙,发现它们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则图丙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2N.(4)如图丁所示,在1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B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选填“左”或“右”),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2N.,(1)在实验中,应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木块,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fF0.6N;(2)图乙中,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摩擦力不同,故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有关;(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6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0.6N,图丙中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变为图甲中的2倍,故摩擦力变为图甲中的2倍,所以丙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2N;(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B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与拉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3N,方向水平向右;以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右的拉力为15N,同时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和物体B对它的摩擦力,二者之和为15N,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15N3N12N.,12.2017怀化中考改编同学们在认识和研究浮力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小华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后,发现乒乓球竖直上浮,这说明了什么?浸在水中的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且浮力大于重力.(2)小帅利用水、弹簧测力计和带有标记线的长方体物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你认为他在研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的关系?并写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理由:由图知,V排1V排2V排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来越小,物块受的浮力越来越大,液不变时,V排越大,浮力越大所以我认为他在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小勇也用水做了上面的实验,还换用酒精和盐水做了下图的实验.,则小勇的实验较小帅的实验有哪些优点?(写出两点)小勇的实验不仅能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还能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勇的实验使用了多种液体,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2016泰州中考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实验中,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在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匀速上升(选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3)第三次实验时,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1.8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4.1%.(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变大(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克服摩擦做功更多.要提高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增加提起的物重(或减轻动滑轮重)的措施,(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3倍,说明由三段绳子承担物体和动滑轮的重力;(2)在缓慢提升物体时,还需克服机械摩擦做功,所以为了测量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需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3)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所以拉力F1.8N,第三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74.1%;(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滑轮组做的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间的摩擦力做的功,随着物重的增大,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物重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额外功变大;要提高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可以增大提升的物重、换用轻质的动滑轮、减小摩擦等,14.2017乐陵一模现在各地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某中学环保小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在我市马家河边取适量河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河水密度的测量:,(1)小丽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河水的质量为39.5g然后将烧杯中的河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小丽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河水密度比真实值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A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则河水的密度表达式(纯净水的密度用水表示);小亮测算河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B.A控制变量法B等量替代法C类比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在测量时,应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在甲图中,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时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50g10g5g4.5g69.5g;故河水的质量m河水mm杯69.5g30g39.5g;小丽用这种方法测量时,河水的质量是准确的,但是测量河水的体积时,由于烧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所以测得河水的体积偏小,故据可知,测得密度偏大;(2)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此题是通过计算水的体积而得出河水的体积,即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故此时的水的质量mm1m2;故水的体积V;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标记A处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故此时河水的质量mm3m2;则河水的密度表达式;此方法中,将河水的体积转换为水的体积,即等量替代,故选B.,15.2016吉林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如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把小卡片剪成两半.,(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A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1)由图甲可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应该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因为这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要满足其他三个条件相同,只改变“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这个条件不同,下一步的操作就是把小卡片剪成两半;(4)由图乙可知,木块在桌面上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有摩擦力影响实验效果,故选A.,16.2017港南区一模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在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8.9%.(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未填,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选填“越高”或“越低”)(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C.A71.6%B82.6%C92.4%,(1)第2次的机械效率88.9%;(2)由图丙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测力计的示数是2.2N;(3)分析3次实验,随着钩码重力的增加,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断增加,所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4)该滑轮组将6N的物体匀速提升时的机械效率为90.9%,由于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时,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则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8N的物体匀速提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大于90.9%,故C选项符合,17.某实验小组进行简单机械类探究实验:,(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图1中,杠杆的平衡螺母B应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2)图2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C点悬挂3个同样的钩码(3)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2)问中的一组数据得出结论?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4)探究“动滑轮的特点”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选填“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滑轮如:A.国旗杆顶部的滑轮;B.电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B(选填“A”或“B”),(1)图1中杠杆的左端低,应将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2)设每个钩码的重力是G,杠杆每格的长度是L,由杠杆平衡条件F动L动F阻L阻得,2G3LF阻2L,F阻3G,即在C处应挂3个同样的钩码;(3)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用多组实验数据来总结实验结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如果实验数据太少,总结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4)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国旗杆顶部的滑轮是定滑轮,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是动滑轮,类型四电学实验,【例4】2017临沂中考小明利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他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典例运用,(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完整(滑片P向B端滑动时灯泡变亮)(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断路.(3)排除电路故障后,小明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第2次实验时的电流表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24A.,(4)小明分别求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然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他的这种做法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5)通过实验数据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65W.(6)小明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本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思路点拨】(1)根据表中数据,电流表选小量程,因滑片P向B端滑动时灯泡变亮,即电路中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故滑片以右电阻丝连入电路中;(2)经分析,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灯泡断路;(3)图丙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4)因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不同,故求出电阻的平均值无意义,他的这种做法不合理;(5)灯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由表中数据可知,灯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为0.26A,灯的额定功率PUI2.5V0.26A0.65W;(6)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大小不变,因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不能用本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例5】小亮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1W)、滑动变阻器(501A)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表、开关和导线如图甲是小亮同学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PUI.(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3)小亮同学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小灯泡断路(写出一种即可),(4)小亮同学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同时,眼睛应注视B(选填序号)A小灯泡亮度B电压表示数C电流表示数D滑动变阻器滑片(5)小亮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应将滑片P向B(选填“A”或“B”)端移动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5W,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12.5.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改变电路中电流,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的作用(6)小亮利用该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他将小灯泡换成多个定值电阻R,保持电压表示数始终为如图丙所示,多次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并记录各次电流表的示数,若不更换其他器材,为了能够完成实验,更换的电阻阻值不能够大于25.,【思路点拨】,【例6】2016绍兴中考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路(烧瓶、煤油质量和玻璃管均相同)瓶中的电阻采用金属丝,(1)完成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2)实验中,通过观察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3)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与镍铬合金进行对比.(4)采用图中这种连接方式的目的是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5)要进一步探究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与电流是否有关,可以采取的方法是保持其他不变,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进行加热相同时间的二次实验(合理即可)(允许改变元件位置,更换元件等,只要求写出一种),【思路点拨】(1)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即连入的电阻变大,故应将B接线柱接入电路(2)烧瓶、煤油质量和玻璃管均相同,加热时间相同,电阻产生的热量多温度升高得多,煤油体积膨胀得大,玻璃管内煤油液面上升得高,可见是通过观察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3)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要使两种导线的阻值相差最大,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铜和镍铬合金的电阻相差最大,所以选表中的铜与镍铬合金进行对比(4)“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导体电阻关系”的实验,应只改变导体的电阻,控制两个烧瓶中的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所以两个烧瓶中的导体采取串联连接在同一个电路里(5)要进一步探究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与电流是否有关,可以保持其他不变,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进行加热相同时间的二次实验,或保持其他不变,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加热相同时间的二次实验,备考指导,设计型实验题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要求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或要求自选器材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明确试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和实验,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如用多种方法测电阻等,18.2016淄博中考如图所示,小亮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阻值不同的电阻及导线等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押题训练,(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亮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导线不能交叉(2)小亮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的示数约为3V,实验所用导线完好无损,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R断路.(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具有保护电路的作用另外,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小亮将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的小灯泡,想测量它的额定功率为此,需要对原电路进行两处改动:一是增加一节干电池,二是电压表换接015V的量程.,(1)因为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选择03V的量程;使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定值电阻R的右接线柱相连,电压表的“3V”接线柱与R的右接线柱相连;(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0,说明电路某处发生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说明R断路;(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额定电功率是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实际的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达到它的额定电压,测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能达到3.8V,因此电源必须增加一节干电池,此时电源电压成了1.5V34.5V,电压表也应选择015V的量程,19.2017武城二模谢敏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1的阻值(约9),电源选用两节干电池,(1)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2)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合上开关,可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3V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R1处断路或R2处短路.(3)排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R10.你认为这个结果可靠吗?不可靠;理由是没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0.在测量电阻约为10的定值电阻Rx的实验中,小明和小亮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甲图中完成实物电路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2)小明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看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立即有较大示数小亮认为在实验操作中有两处错误,其中一处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滑到电阻最大的位置,还有一处是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3)改正错误后,小明改变Rx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两次测得的电阻值分别为R110.1,R210.2,第三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6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三次实验数据,最后得出Rx10.1.(4)测量结束后,小亮提出利用这个电路还可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于是小明把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的小灯泡进行实验闭合开关,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技术专家考试模拟题集及答案详解
- 布鲁氏杆菌课件
- 2025年火电运行值班员考试热点与难点解析初级篇
- 2025年电子商务师高级面试题库及备考指南
- 2025年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职业技能中式烹调师中式烹调师(高级)-中式烹调师(初级)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特种设备作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A5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聚合工艺作业-烷基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磺化工艺作业-合成氨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氧化工艺作业-合成氨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应聘副研究员汇报
- 2025年中考历史(河南卷)真题评析
- 2025年登高证考试试题(附答案)
- 手术室时间管理课件
- 2025版线上直播场推广服务合同模板
- GB/T 45845.1-202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整合运营框架第1部分: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管理指南
- 2025至2030ABF(Ajinomoto积膜)基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呼吸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肿瘤内科胆囊癌护理查房
- 《肺结节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24)》解读 课件
-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