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的特点、类型、结构组成.doc_第1页
科技论文的特点、类型、结构组成.doc_第2页
科技论文的特点、类型、结构组成.doc_第3页
科技论文的特点、类型、结构组成.doc_第4页
科技论文的特点、类型、结构组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科技论文写作指南摘要: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什么是科技论文?它与一般的科技文章有什么不同?怎样写好科技论文?这些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本站刊登“科技论文写作指南”,以期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的整体水平。 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什么是科技论文?它与一般的科技文章有什么不同?怎样写好科技论文?这些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本站刊登科技论文写作指南,以期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的整体水平。 一科技论文的含义 科学技术论文简称科技论文。它一般包括:报刊科技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又分学士、硕士、博士论文)。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也就是说,凡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和阐明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和各种问题的文章,均属科技论文的范畴。科技论文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体现。运用它们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发表标志着研究工作的水平为社会所公认,载入人类知识宝库,成为人们共享的精神财富。科技论文还是考核科技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二科技论文的特点1科学性科学性又称真理性,是保证学术论文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科学性的内涵通常可分解为真实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可比性和逻辑性。(1) 真实性论文必须内容真实,资料可靠。作者要求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科研设计缜密,努力避免技术性失误,并且客观地记述科研数据,尊重事实,不凭主观臆断和个人好恶随意取舍客观数据或歪曲结论。(2) 准确性论文的数据、引用的资料应准确无误,其结论和评价应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要求作者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精确记录;写作时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仔细推敲相近词在表述上的细微差别,力争把写入的内容准确到表述出来。(3) 可重复性读者如采用论文介绍的技术和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获得与论文相同的结果和结论。只有在研究中真正揭示了研究对象的内部联系,并掌握了该对象的变化规律,才能保证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可重复性。这就要求作者科研设计必须合理,写作时要详细介绍必要的、关键的内容,尤其是自己创新或改进的技术和方法,以便读者可重复出同样的结果。有了可重复性的成果,才有推广和应用价值,也才有确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4) 可比性论文的结果可与其他相同或相近的课题已报道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先进性。这就需要设立对比观察,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观察结果。没有可比性的论文,其可行程度会大大降低。(5) 逻辑性论文要求必须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论证的展开应符合思维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作者在选题、提出假设、搜集素材、推断结论以及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不能出现违背逻辑学原理和规律的错误。2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作者论述的主题是本学科前人未曾研究,或虽有人研究但仍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阐述了某一新理论、新原理,提供了某些新内容,提出了某些新观点等;一般来说,说了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属创见性文章;说了前人没有说完的话,属发展性文章;说了与前人不同的话,属争鸣性文章。3学术性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是评价论文质量的公认标准。学术性,即论文具有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对某一事物的理性认识的特性其标准可以概括为新、深、实三个字。所谓新,就是在论点或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或赋予某一论题以新意;深,指研究有一定的深度,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对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有积极意义;实,指术所用的材料具有权威性和时间的贴近性,证据是经过组织和加工的,不是事实的罗列。4规范性规范性是指对论文的语言文字和表述形式方面的质量要求: 语言文字规范; 学科术语规范,尽量使用规范的专业词汇; 计量单位规范; 论文格式规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构建论文的基本结构。5应用性 应用性指论文在理论、方法或技术上的实际应用价值。衡量论文的应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看论文是否从学科研究和社会实际生活中产生,是否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问题; 看论据是否从科研或社会调查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还是东拼西凑、道听途说的无本之木; 看是否解决或回答了学科专业或社会发展中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答案对教学或科研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三科技论文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科技论文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为此,暂时可对科技论文作如下的分类:1论证型 是对基础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的文件。如对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及其他众多的应用性学科的公理、定理、原理、原则或假设的建立、论证及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的讨论。2科技报告型在国标GB7713-87中,说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者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如医学领域的许多临床报告属之)。许多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亦可列入本类型。这样的文章一般应该提供所研究项目的充分信息。原始资料的准确与齐备,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往往使它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与基础。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3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件; 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件。4计算型提出或讨论不同类型(包括不同的边值和初始条件)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他数列或数字运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数据结构、操作方法和收敛性、稳定性、精度分析等。它往往是计算机软件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5综述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技论文,与一般科技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有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的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表演变规律和趋势。综述文章的题目一般较笼统,篇幅允许稍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某些发展较活跃的学科的年度综述属此;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这类文章的撰写要求较高,具有权威性。往往能对所讨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6其他型四科技论文的编写格式1章、条、条、条的编号 按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规定,科技论文的章、条、条、条的划分、编号和排列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即一级标题的编号为1,2,;二级标题的号为1.1,1.2,2.1,2.2,;三级标题的编号为1.1.1,1.1.2,如此等等,详细参见GB/T1.1-93和GB7713-87。 国标规定的这一章条编号方式对著者、编者和读者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题名(篇名)题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最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把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名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总之,题名的用词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文章的取舍态度,务必字字斟酌。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冗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主题特色。 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国际上不少著名期刊都对题名的用字有所限制。对于我国的科技期刊,论文题名用字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使用简短题名而语意未尽时,或系列工作分篇报告时,可借助于副标题名以补充论文的下层次内容。 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3著者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主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宜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动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是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 合写论文的诸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科学技术文章一般均用著者的真实姓名,不用变化不定的笔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以便读者在需要时可与著者联系。 示例: 熊易群1,贾改莲2,钟小锋1,刘建君1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62;2陕西省教育学院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61) 4摘要摘要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它是解决读者既要尽可能掌握浩瀚的信息海洋,又要面对自身精力十分有限这一对矛盾的有效手段。 根据GB6447-86的定义,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摘要有两种基本写法:报道性摘要-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也称简介);指示性摘要-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摘要。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摘要。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摘要应简明,它的详简程度取决于文献的内容。通常中文摘要以不超过400字为宜,纯指示性摘要可以简短一些,应控制在200字上下(GB6447-86规定:报道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一般以400字为宜;指示性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GB7713-87规定: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对于使用英、俄、德、日、法以外文种书写的一次文献,它们的摘要可以适当详尽一些。学位论文等文献具有某种特殊性,为了评审,可写成变异式的摘要,不受字数的限制。摘要的编写应该客观、真实,切忌掺杂进编写者的主观见解、解释和评论。如果发现一次文献有原则性错误,可加注摘者注。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经成为常识的内容; 不得简单地重复文章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气呵成,一般不分或力求少分段落;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没有得出结论的文章,可在摘要中作扼要的讨论。 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作者、我们等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尚未规范化的,以采用一次文献所采用的为原则。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不要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如果确有必要,在摘要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号、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等; 必要提及的商品名应加注学名。 当然,应该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 摘要的书写要求详细见国标GB6447-86。5关键词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GB3179/T-92规定,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3860-83文献主题标引规则的规定,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献的基础上,逐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然后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对于那些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亦可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以供词表编纂单位在修订词表时参照选用。要强调的一点是:一定不要为了强调反映文献主题的全面性,把关键词写成是一句句内容全面的短语。6引言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摘要,或成为摘要的注释。引言中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陈述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导;除非是学位论文,为了反映著者的学业等等,允许有较详尽的文献综述段落。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7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 正文通常占有论文篇幅的大部分。它的具体陈述方式往往因不同学科、不同文章类型而有很大差别,不能牵强地做出统一的规定。一般应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几个部分。试验与观察、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研究结果的得出是正文的最重要成分,应该给予极大的重视。要尊重事实,在资料的取舍上不应该随意掺入主观成分,或妄加猜测,不应该忽视偶发性现象和数据。 写科技论文不要求有华丽的词藻,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是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讲解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必要时用彩图)来陈述。表或图要具有自明性,即其本身给出的信息就能够说明欲表达的问题。数据的引用要严谨确切,防止错引或重引,避免用图形和表格重复地反映同一组数据。资料的引用要标明出处。物理量与单位符号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选用规范的单位和书写符号;不得已选用非规范的单位或符号时应考虑行业的习惯,或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加以注解和换算。教科书式的撰写方法是撰写科技论文的第一大忌。对已有的知识避免重新描述和论证,尽量采用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用到的某些数学辅佐手段,应防止过分注意细节的数学推演,需要时可采用附录的形式供读者选阅。8结论结论(或讨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尽管多数科技论文的著者都采用结论的方式作为结束,并通过它传达自己欲向读者表述的主要意向,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 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 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 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9致谢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曾经给予论文的选题、构思或撰写以指导或建议,对考察或实验过程中做出某种贡献的人员,或给予过技术、信息、物质或经费帮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致以谢意。一般对例外的劳动可不必专门致谢。10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撰写论文时未参考文献也可以不写。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任何不重视参考文献,甚至于使用文后参考文献从略的编辑处理方法都是错误的。 被列入的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私人通信、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一般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但可用脚注或文内注的方式,以说明引用依据。国内外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历来很多,但自从ISO制订国际标准以来已有渐趋一致的动向,目前,我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根据国际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制订出自己的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明确规定我国的科技期刊采用国际上通行的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前者根据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后,按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的顺序逐项著录;后者首先根据文种(按中文、日文、英文、俄文、其他文种的顺序)集中,然后按参考文献著的姓氏笔画或姓氏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同一著者有多篇文献被参考引用时,再按文献出版年份的先后依次给出。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形式还是比较复杂的,具体执行时请随时查阅GB7714-87的规定。 参考文献著录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在文末。其格式为: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示例: 1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2陈崧.五四前后东方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 4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示例: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示例: 6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 7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示例: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示例: 9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10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各种未定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11张永禄.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1附录 附录是论文的附件,不是必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增加文献正文部分的篇幅和不影响正文主体内容叙述连贯性的前提下,向读者提供论文中部分内容的详尽推导、演算、证明、仪器、装备或解释、说明,以及提供有关数据、曲线、照片或其他辅助资料如计算机的框图和程序软件等。 附录与正文一样,编入连续页码。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摘要: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必需的技能。一般而言,发表在专业英语期刊上的科技论文在文章结构和文字表达上都有其特定的格式和规定,只有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和相应刊物的规定,才能提高所投稿件的录用率。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必需的技能。一般而言,发表在专业英语期刊上的科技论文在文章结构和文字表达上都有其特定的格式和规定,只有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和相应刊物的规定,才能提高所投稿件的录用率。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第一步就是推敲结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即采用IMRaD形式(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and Discussion),这是英文科技论文最通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IMRaD结构的逻辑体现在它能依次回答以下问题: Introduction(引言):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和方法):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Results(结果):发现了什么? Discussion(讨论):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 按照这个结构整体规划论文,有一个方法值得借鉴,即剑桥大学爱席比教授提出的“概念图”。首先在一张大纸上(A3或A4纸,横放)写下文章题目(事先定好题目很重要),然后根据IMRaD的结构确定基本的段落主题,把他们写在不同的方框内。你可以记录任何你脑海中闪现的可以包括在该部分的内容,诸如段落标题、图表、需要进一步阐述的观点等等,把它们写在方框附近的圈内,并用箭头标示它们的所属方框。画概念图的阶段也是自由思考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细节。哪些东西需要包括进文章?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是找到某文献的原文,还是补画一张图表,或者需要再查找某个参考文献?当你发现自己需要再加进一个段落时就在概念图中添加一个新框。如果你发现原来的顺序需作调整,那就用箭头标示新的顺序。绘制概念图的过程看似儿童游戏,但其意义重大,它可以给你自由思考的空间,并通过图示的方式记录你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便是写论文的第一步:从整体考虑文章结构,思考各种组织文章的方法,准备好所需的资料,随时记录出现的新想法。采用这个方法,不论正式下笔时是从哪一部分写起,都能够能做到大局不乱。 英文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包括:Title-论文题目Author(s)-作者姓名Affiliation(s) and address(es)-联系方式Abstract-摘要Keywords-关键词Body-正文Acknowledgements-致谢,可空缺References-参考文献Appendix-附录,可空缺Resume-作者简介,视刊物而定其中正文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若干章节。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的正文部分由以下内容构成:Introduction-引言/概述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和方法Results-结果Discussion-讨论Conclusions-结论/总结下面对科技论文主要构成部分的写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1Title(论文题目)由于只有少数人研读整篇论文,多数人只是浏览原始杂志或者文摘、索引的论文题目。因此须慎重选择题目中的每一个字,力求做到长短适中,概括性强,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论文题目一般由名词词组或名词短语构成,避免写成完整的陈述句。在必须使用动词的情况下,一般用分词或动名词形式。题目中介词、冠词小写,如果题目为直接问句,要加问号,间接问句则不用加问号。具体写作要求如下:(1)题目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作为论文的“标签”,题目既不能过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繁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为确保题目的含义准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定量的、含义不明的词,如“rapid”,“new”等;并力求用词具有专指性,如“a vanadium-iron alloy”明显优于“a magnetic alloy”。(2)题目用语需简练、明了,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题目最好不超过10 12个单词,或100个英文字符(含空格和标点),如若能用一行文字表达,就尽量不要用2 行(超过2行有可能会削弱读者的印象)。在内容层次很多的情况下,如果难以简短化,最好采用主、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主副题名之间用冒号(:)隔开,如:Importance of replication in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evidence from repetitive CDNA hybridiz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 97(18): 9834 9839),其中的副题名起补充、阐明作用,可起到很好的效果。(3)题目要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色,明确表明研究工作的独到之处,力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为表达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开头。如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in healthy, working adults (N Engl J Med, 1995, 333: 889-893)中,如果作者用关键词vaccination作为题名的开头,读者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一篇方法性文章:How to vaccinate this population? 相反,用effectiveness作为题名中第一个主题词,就直接指明了研究问题:Is vaccin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effective? 题名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尤其对于可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应严加限制,必要时应在括号中注明全称。对那些全称较长,缩写后已得到科技界公认的,才可使用。为方便二次检索,题名中应避免使用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公式、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等。(4)由于题目比句子简短,并且无需主、谓、宾,因此词序就也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如果词语间的修饰关系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读者正确理解题目的真实含意。例如: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 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可使人误解为“猴子使用了补体结合技术”。应改为: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 in 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即“用补体结合技术从猴体分离抗体”。2Author(s)(作者姓名)按照欧美国家的习惯,名字(first name) 在前,姓氏(surname / family name / last name) 在后。但我国人名地名标准规定,中国人名拼写均改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姓在前名在后。因此,若刊物无特殊要求,则应按我国标准执行。如果论文由几个人撰写,则应逐一写出各自的姓名。作者与作者之间用空格或逗号隔开。例如: Wan Da, Ma Jun。3Affiliation(s) and address(es)(联系方式)在作者姓名的下方还应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邮政编码,电子邮件地址或联系电话等。要求准确清楚,使读者能按所列信息顺利地与作者联系。例如:Neural Network-Based Adaptive Controller Design of Robotic Manipulators with an ObserverSun Fuchun Sun Zengqi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 Systems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P.R.ChinaEmail: 也有刊物在论文标题页的页脚标出以上细节,在论文最后附上作者简介和照片。4Abstract(摘要)摘要也称为内容提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主要是为读者阅读、信息检索提供方便。摘要不宜太详尽,也不宜太简短,应将论文的研究体系、主要方法、重要发现、主要结论等,简明扼要地加以概括。摘要的构成要素:研究目的准确描述该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研究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结论是如何得到的。结果简要列出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给出结果的置信值。结论简要地说明经验,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还有与此有关的其它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是否可推广应用等。摘要的基本类型:摘要主要有两大类:资料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说明性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还有一种为二者的结合,称为结合型。一般刊物论文所附摘要都属于这两类。另有结构型的摘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套路,便于计算机检索。说明性摘要只向读者指出论文的主要议题是什么,不涉及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它一般适用于综述性文章,也用于讨论、评论性文章,尤以介绍某学科近期发展动态的论文居多。资料性摘要适用于专题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型论文,它应该尽量完整和准确地体现原文的具体内容,特别强调指出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结论等。这类摘要大体按介绍背景、实验方法和过程、结果与讨论的格式写。结合型摘要是以上两种摘要的综合,其特点是对原文需突出强调的部分做出具体的叙述,对于较复杂,无法三言两语概括的部分则采用一般性的描述。结构性摘要随着信息科学和电子出版物的发展,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摘要形式即结构性摘要。这类摘要先用短语归纳要点,再用句子加以简明扼要的说明,便于模仿和套用,能规范具体地将内容表达出来,方便审稿,便于计算机检索。摘要的撰写要求:(1)确保客观而充分地表述论文的内容,适当强调研究中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或数据)。(2)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表述要注意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如使用“We found that.”表示结果;使用“We suggest that.”表示讨论结果的含义等。(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尽量避免引用文献,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不使用非本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如确有需要(如避免多次重复较长的术语)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缩写,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不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4)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为方便检索系统转录,应尽量避免使用图、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5)摘要的长度:ISO规定,大多数实验研究性文章,字数在10005000字的,其摘要长度限于100250个英文单词。(6)摘要的时态:摘要所采用的时态因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写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则: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句子的内容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应使用现在式;如果句子的内容为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式。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式(如:This paper presents.);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式(如:This study investigated.)。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式,如:We describe a new molecular approach to analyzing .。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式、臆测动词或may, should, could等助动词,如:We suggest that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y have.。(7)摘要的人称和语态: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一般只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作为陈述的主语,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讲不通。由于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且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国际知名科技期刊“Nature”,“Cell“等尤其如此。5Keywords(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取出的词或词组。国际标准和我国标准均要求论文摘要后标引38个关键词。关键词既可以作为文献检索或分类的标识, 它本身又是论文主题的浓缩。读者从中可以判断论文的主题、研究方向、方法等。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两类: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而从自然语言的主要词汇中挑选出来的,并加以规范化了的词或词组;自由词则是未规范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关键词以名词或名词短语居多,如果使用缩略词,则应为公认和普遍使用的缩略语,如IP、CAD、CPU,否则应写出全称,其后用括号标出其缩略语形式。6Introduction(引言)引言位于正文的起始部分,主要叙述自己写作的目的或研究的宗旨,使读者了解和评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介绍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进展,说明自己对已有成果的看法,以往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所做研究的创新性或重要价值;说明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必要时须说明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介绍论文的主要结果和结构安排。写作要求如下:(1)尽量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对研究背景的阐述做到繁简适度。(2)在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中,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要优先选择引用的文献包括相关研究中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甚至是对作者研究具某种“启示”性意义的文献),或者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3)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调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或贡献,让读者顺着逻辑的演进阅读论文。(4)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稿件。(5)适当地使用“I”,“We”或“Our”,以明确地指示作者本人的工作,如:最好使用“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而不使用“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应慎重且留有余地。可采用类似如下的表达:To the authors knowledge.;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bout.;Until recently, there is som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等等。(6)引言的时态运用: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时,句子的主要动词多使用现在时,如:“little is known about X”或“little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on X”。描述特定研究领域中最近的某种趋势,或者强调表示某些“最近”发生的事件对现在的影响时,常采用现在完成时,如:“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X”或“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X”。在阐述作者本人研究目的的句子中应有类似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reported here等词,以表示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指其他学者过去的研究。例如:In summary, previous methods are all extremely inefficient. Hence a new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就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其中的第二句应修改为:“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will be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或者,“This paper will present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hat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7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和方法)在论文中,这一部分用于说明实验的对象、条件、使用的材料、实验步骤或计算的过程、公式的推导、模型的建立等。对过程的描述要完整具体,符合其逻辑步骤,以便读者重复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1)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材料描述中应该清楚地指出研究对象(样品或产品、动物、植物、病人)的数量、来源和准备方法。对于实验材料的名称,应采用国际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尽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所在国家的人所熟悉专门名称。(2)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应遵循的原则是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能够重复实验,避免混入有关结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如果方法新颖、且不曾发表过,应提供所有必需的细节;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如果报道该方法期刊的影响力很有限,可稍加详细地描述)。(3)力求语法正确、描述准确。由于材料和方法部分通常需要描述很多的内容,因此通常需要采用很简洁的语言,故使用精确的英语描述材料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方面通常有:不要遗漏动作的执行者,如:“To determine its respiratory quotient, the organism was.”,显然,the organism不能来determine;又如:“Having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bacteria were of no further interest.”,显然,the bacteria不会来completed the study。在简洁表达的同时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逻辑性,如:“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48 inform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