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杠杆 【学习目标】: 1、知道杠杆的特征,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2、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杠杆的五要素 画力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把实物抽象成杠杆 理解力臂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讲)人有一双灵巧的手,但是人力是有限的。 (出示)钉有图钉的木块。请学生尝试用手拔出图钉。 ( 讲)如果我们有一些工具可能操作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出示)螺丝刀、垫木、老虎钳、羊角锤。让学生选择器材尝试操作。 二、认识杠杆(问题 1)螺丝刀在撬图钉时做何种运动? (问题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工具吗? ( PPT 演示)用撬棒撬石头、跷跷板、压水井。 (讲)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这个固定点叫做杠杆的支点。 (问题 3)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发生转动。2 / 10 这种效果可能同哪些因素有关呢? (出示)撬棒撬石头。 (讲)以撬石头为例,石头对杠杆产生的阻碍杠 杆转动的力阻力 F2 的大小;人对杠杆施加的使杠杆转动的力动力 F1 的大小。 (问题 4)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撬棒转动效果呢? (实验)图中 F1、 F2 均能使杠杆处 于平衡状态, (问题 5)仔细寻找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归纳)支点 o 到 F1 和 F2 的垂直距离相等。在物理学中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力臂。 (问题 6)请画出跷跷板、压水井中力臂图示 (问题 7)压水井中动力 F1 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猜想:动力臂 L1;阻力 F2,阻力臂 L2。 (讲)使用机械时,我们往往需要定量的计算。 为了便于获得 定量的规律,我们让杠杆处于静止状时进行研究。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时,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出示)实验器材。钩码、杠杆、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如图。 思考题:为了便于读取力臂,图中杠杆应该在位置平衡 (讲)实验中,我们在杠杆的左端挂上钩码,在杠杆的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动,使杠杆维持水平平衡;实验中3 / 10 将钩码施加的力定为阻力,将弹簧测力计施加的力定为动力。 实验步骤 步骤一: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注意:实验过程中不再调节平衡螺母) 步骤二:选定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改变 钩码的数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读出一组数据记入表格中。 实验小结 1:动力臂、阻力臂不变,增大阻力,则动力。 步骤三:保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种变化?读出一组数据记入表格中。 实验小结 2:阻力及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增长,则动力。 步骤四:钩码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变化?读出一组数据记入表格中。 实验小结 3:阻力及动力臂不变,阻力臂越短。则动力 参考数据: 测量 序号 F1/NL1/cmF2/NL1/cmF1L1 /NcmF2L2 /Ncm 410220 4 / 10 220220 120210 (问题 8)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杠杆平衡时,动力 F1、动力臂 L1、阻力 F2、阻力臂 L2 之间有何关系吗? (问题 9)结合实验数据,我们能对杠杆的使用进行简单的分类吗?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杠杆可以分为三类: 附:杠杆分类表 力臂关系力的大小特点应用举例 L1 L1F1 F2 省力杠杆老虎钳 L1 L1F1 F2 等臂杠杆跷跷板 L1 L1F1 F2 费力杠杆食物夹 其中费力杠杆可以减少 动力点移动的距离。 (讲)杠杆的平衡条件也被称为杠杆原理。它揭示了我们在使用杠杆类机械时所用到的力学规律。(讲 2)这是一条古老的定律,这条物理规律最早是由古西腊的学者阿基米德 (公元前 287-前 212)总结出的。为了形象地说明它的价值,阿基米德曾说 “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 ” 。 三、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问题 1)你能对下列杠杆进行分类吗?见书本第 5 页图11-6。 (问题 2)探讨生活中的剪刀。 5 / 10 (问题 3)弹簧测力计能测大像的重吗? 播放:杠杆 四、本课小节(出示)本节概念图 五、课 后作业: 1、阅读书本第 7 页内容,找出三处人体中的杠杆,并说明种类。 2、完成书本 “WWW” 内容。指导学生做概念图并阐述概念内容 三、滑轮 1课题引入 主讲教师: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ppt 课件:(出示起重机起吊重物的视频) 主讲教师:起重机能够很方便而轻松地将重物提升上去,可能是什么起了作用?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同学们一定猜到了是滑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有关滑轮的知识。 ppt 课件:出示课题。 2认识两种滑轮 主讲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桌上滑轮的结构,你能 说出它的构造特点吗?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滑轮、回答问题,并做出简要评价。 6 / 10 主讲教师:同学门一定注意到了滑轮是周边有槽,可以穿绳,轴间摩擦比较小的小轮。在使用中,滑轮能绕轴转动。 你能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滑轮吗? 现场教师:组织回答问题,并做出简要评价。 主讲教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到的,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十分广泛的。例如我们校园里旗杆的顶部,大厦的电梯中都装有滑轮。 ppt 课件:(出示旗杆顶部和电梯滑轮的示意图。) 主讲教师:(分别出示一个滑轮、绳、钩码)采用一个滑轮和绳将重物提升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钩码替代重物分小组试一试,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现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分小组尝试用一个滑轮提升重物。 主讲教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找到了滑轮的这样两种使用方法:在使用滑轮的过程中,轴心位置固定不移动的滑轮是定滑轮;轴心位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是动滑轮。 ppt 课件:(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示意图。) 3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主讲教师:同学们刚才在使用这两类滑轮提起同一个钩码时,感觉手 的拉力是否相同?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到底有怎样的特点,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先来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先请同学们按图所示的方式组装定滑轮,在它的左侧挂上钩7 / 10 码,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看一看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有何关系?再分别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情况又如何? 把你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并与同学们交流? 通过实验,你能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ppt 课件:(出示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表格的图片) 现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 进行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并归纳结论。 主讲教师:通过实验,同学们一定得到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这样的特点。 ppt 课件:(出示实验结论) 主讲教师:下面我们用和探究定滑轮使用特点同样的方法,来探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如图组装好动滑轮后,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看一看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有何关系?改变钩码的个数,情况又如何? 把你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并与同学们交流? 通过实验,你能发现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 ppt 课件: (出示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表格的图片) 现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并归纳结论。 8 / 10 主讲教师:通过实验,同学们一定得到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不改变力的方向这样的实验结论。 ppt 课件:(出示实验结论) 4利用杠杆原理分析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主讲教师:外形相同的滑轮 ,为什么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 ,出现了如此不同的作用 ? 回忆已学过能产生滑轮这样效果的简单机械有什么呢?大家一定都想到是杠杆。那么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可不可以看作是杠杆模型呢? (演示用定滑轮提升重物 ) 注意老师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我们发现,定滑轮在使用中,整个轮子是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圆心转动的。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从杠杆平衡角度分析:使用定滑轮时,它的支点在圆心,动力臂和阻力臂都是轮的半径。用弹簧测力计拉定滑轮时,力无论沿竖直向下拉、水平横拉、斜拉时均是等臂杠杆,因此,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而直接用手去提拉物体,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ppt 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 主讲教师: (演示用动滑轮提升重物 ) 再注意观察老师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滑轮的支点在这个位置,注意看图 。所以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9 / 10 从杠杆平衡角度分析:使用动滑轮时动力是阻力的一半。 从力的平衡角度分析: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段绳子向上的拉力之和等于重物的重力,简单说,是两段绳子承担总重,每段绳子只承担总重的一半,所以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 5滑轮组 主讲教师:使用定滑轮时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你能将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使它们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施力方向吗? 现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分组组装滑轮组。 主讲教师: 同学们是不是得到了滑轮组的两种组装方法。如( a)图所示重物由三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承担物重的三分之一。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只要用三分之一物重的力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但是,用( a)图这样的滑轮组虽然省力多了,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力的方向。而用 (b)图这样的滑轮组才能做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那么,请大家思考:用 (b)图这样的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拉力和物重是什么关系呢? ppt 画面:(出示滑轮组两种组装方式的图片) 现场教师:指导学生回 答问题 6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诗登高赏析与解读:高二语文教案
- 我的周末初一语文作文12篇
- 农业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免责合同
- 时间想象课件
- 高中我的老师作文8篇
- 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表格-新零售模式探索
- 梦想的色彩700字(11篇)
- 农业生产托管技术服务协议
-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课时 常见仪器和试剂取用 分层作业(解析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 《新编商务应用文写作》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预防机制
- 流体力学的课件
- GB/T 9258.1-2000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
- GB/T 4458.3-2013机械制图轴测图
- GB/T 311.2-2013绝缘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
-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 新录用公务员取消录用审批表
-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液体复苏策略课件
- 全文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学习PPT
- 消控中心值班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