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人教版 m 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理解重点词的词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二 )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 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2 / 16 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掌握生字词。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老师:幻灯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常见的建筑物都有哪些呢?同安影视城去过吗?它是模仿北京故宫建成的。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故宫,旧时的故宫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 1406 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 24 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1925 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 年 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 “ 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 。( PPT 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3 / 16 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 1986 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 “ 古代艺术的宝库 故宫博物院 ” (见注解 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预习检测 1、我们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的布局示意图的建筑名称。 (黑板上事先画好示意图框架,同学填好后,其他同学检查更正,然后 PPT 展示正确的示意图) 2、什么是建筑?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雨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歌德。 建筑往往在造型、色彩、结构与周围的环境的和谐统一等方面,给人音乐般的感受 ,有的象气势恢弘的交响乐,有的似舒缓幽雅的小夜曲。有的象诙谐生动的变奏曲。好的建筑艺术可以令人震撼 ,拓展想象力,让你久久 的回味 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是关于建筑物说明文,这篇也不例外。前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么,本文4 / 16 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看图回答 )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什么路线什么方向逐次介绍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说明的。 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 过汉白玉石桥 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 “ 前朝 ”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 了位于中轴线上的 “ 内廷 ” 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 PPT 展示故宫完整的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 1、视频跟读( PPT 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读),要求: ( 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 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建筑规模 宏大壮丽 建筑物 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 整齐统一 3、正音解词,圈出难读字音,班级交流,并解释重点5 / 16 字词。(请 2 个同学读音, PPT 更正错误,然后全班朗读两遍) 矗立( ch)鳌头( o) 金銮殿( lun)湛蓝( zhn) 琉璃( lil)额枋( fng) 蟠龙( pn)藻井( zo) 中轴线( zhu)击磬 (qng) 檀香( tn)攒在一起( cun) 鎏金( li)雍正( yng) 乾清宫( qin)坤宁宫( kn) 迥然不同( jing)水榭( xi)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人)机灵敏捷。 横贯: (山脉、河流、道路等)横向贯穿。 矗立:高耸直立。 矫健:强健有力。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 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疏通字词后,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6 / 16 第一部分(第 1-2 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 315 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 16 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四、合作探究 1、浏览 1 段,回答: (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确:北京中心。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 政治中心。故宫坐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心,说明了什么?(地位之高) (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明确: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 3)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确:关于 “ 紫 ” 的三种说法, “ 紫气东来 ” 说;天帝“ 紫宫说 ” ;星座五宫,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 “ 紫 ” 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明确:地位、历史 2、齐读第 二段,思考: 7 / 16 (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 过渡句: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 。后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建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请 2 位同学分别朗读 3、 4 段,同时 PPT 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打比方建筑精美 “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 列数字宏大壮丽 8 / 16 “ 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 建筑精 美 “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 列数字宏大壮丽 五、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领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板书设计 14、故宫博物院 一、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 1 2 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第二部分(第 3 15 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 三部分(第 16 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三、说明方法:第 3、 4 段段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金水河的外观与三大殿的高度,以及圆雕鳌头的数量。 六、布置作业:如下 六、教学反思 9 / 16 校本作业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挥霍( ) 矫健( )缭绕( ) 金 lun( )殿击 qng( ) jing( )然不同 2.下列语句,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A.大殿廓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B.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联,而景然有序。 c.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D.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廷院,弯弯的金水河象一条玉带横灌东西,河上是五坐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 A.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B.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绘声绘色,集中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c.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10 / 16 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4.选出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 “ 前朝 ” 。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 “ 内迁 ” 。(引用)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作比较) c.养心殿东间叫东暖阁,是皇帝休息和召见大臣的地方。(作诠释) D.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打比方、列数据)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充句子:围绕 环绕 盘绕缭绕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 )着。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 )着六颗小珠。 每根大柱上( )着矫健的金龙。 11 / 16 6.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 一项是( )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 “ 内廷 ” ,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D.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 等图案。 二、整体感知 1.填空题。 故宫又称 _和 _,它的 “ 三大殿 ” 指的是_ 、 _ 、 _ , “ 后 三 宫 ” 指 的 是_、 _、 _。故宫博物院说明的重点是 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宫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使我们对故宫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B故宫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12 / 16 c.作者是以自己参观的路线作为说明顺序的,这也是故宫 由南到北的建筑顺序。 D.说明文中没有详写和略写的区别,而记叙文中有这种区别。 3.将 “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 这一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并说说这样改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改为陈述句: 表达效果: 4.读下列句子,完成问题。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苏州园林。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上面语段的顺序被打乱了,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序号。 第 句使用了 _说明方法。 第 句运用了 _修辞手法。 5.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3 / 16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 三、课内阅读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 这 一 段 主 要 介 绍 故 宫 的_。 2.文段中多处运用了 _的说明方法,如 “ 十米多 ” 、 “ 七十二万平方米 ” 、 “ 七十多座 ” 等,目的是说明_。 3.“ 玲珑 ” 的意思是 _; “ 玲珑奇巧的角楼 ” 说明了建筑 _。 4.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基调是_。 14 / 16 5.文段最后一句 “ 宏大壮丽 ” 、 “ 精美 ”“ 布局统一 ”说明了故宫的 _,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_之情。 四、拓展阅读 云水洞 北京周口店西 20 余里,有一座上方山。 在山影林间,掩映着一簇规模庞大的庙宇 兜率寺。 在这座古刹西南方 3 千米的山腰上,有一个深邃的洞穴,名曰云水洞。 这是一座规模很大,奇特异常的 “ 地下深洞 ” ,人称 “ 地下宫殿 ” 。 云水洞深 600 余米,由七个厅堂和一个 150 米长的入洞通道组成。 七个厅堂中前四座最大,大厅顶均成穹窿状,高的达 20 余米。 从厅顶垂下的石乳和与此相对的地面石笋,玉肌冰肤,千姿百态,难以名状。 有的像十八罗汉,有的像猴子吃桃,有的状物,有的貌人,无不惟妙惟肖,各尽其妙。 洞中一 厅、三厅各有一泉,曰黑龙、白龙,水清冽,可饮。 为什么上方山会形成这样的溶洞呢? 原来,这是石灰岩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地形。 据研究认为,在过去地质历史的某一个时期,上方山地区气候湿热,地下潜水在石灰岩地层的裂隙中缓缓移动,年深日久,流水穿石,造成了云水洞的雏形。 再加上后来地壳上升,洞体在溶蚀中不断扩大,便形成了今天规模的云水洞。 15 / 16 1.选文依次介绍了云水洞的 、 和 。 2.形成今天规模的云水洞需要四个基本条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说明文语言有的以平实为主,有的以生动见长。你觉得 句属于哪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