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m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一、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 何陋之 ()有? ” 二、作者简介 1、刘禹锡,字 _,是 _代诗人、哲学家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 _家。曾参加 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著有刘宾客集。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有:本文选自。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2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 陋室铭 ”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 “ 陋室铭 ” 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 铭,本是2 / 17 _,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三、小结 1、字音字形:德 2、词类活用的有:名,劳,上,乱 3、重点句子翻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四、理解性背默 1、 “ 陋室 ” 所以不陋的原因是 _。与 “ 陋室 ” 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_。 2 、描写 “ 陋室 ” 环境 的 句 子 是_ 3、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4、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5、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 “ 陋室 ” ,意在以古代名贤3 / 17 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五、文章要点 1、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采 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 “ 山不在高 ” , “ 水不在深 ” 类比什么? “ 有仙则名 ” 、“ 有龙则灵 ” 暗喻什么? 前二句类比 陋室 ,后两句暗喻自己。 3、 “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 陋室 ” 二字扣题。 “ 德馨 ” 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 “ 惟 ” 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本文 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 “ 惟吾德馨 ” 的(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周围景色: “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 写环境清幽宁静(环境幽雅); 往来人物: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交往高雅); 4 / 17 生活内容: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兴趣高雅) 5、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6、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 什么? 答: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7 、 本 文 表 达 了 作 者 _ 节 操 和_的情趣。 8、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 子罕: “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 “ 陋室 ” 说明 “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 与前文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遥相呼应。把个 “ 陋 ” 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 “ 不陋 ” 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 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9、小结: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 “ 陋室 ” 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5 / 17 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板书设计: 陋室铭刘禹锡 景:优美的自然环境 “ 上 ” 、 “ 入 ” 以静为动 德馨友:学问渊博的来客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 “ 陋室不陋 ” 的原因:趣:恬然自适的生活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自己不贪 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文章内容解析概括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 馨对偶拟人描环境 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 雅虚实对比话生活 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 高引经据典表态度 乐 第二篇陋室铭 一、刘禹锡愤写陋室铭刘禹锡因为热心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的权贵宠臣,被贬到今天的安徽和县当通判。和县唐时称和州,和州的知府姓策,策知州是个见利忘义、妒贤嫉能的小人。他看到刘禹锡得罪了不少权臣,又不6 / 17 得势,就有意给他小鞋穿。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 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反倒十分高兴,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悬挂了这样一幅对联: “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 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这三间小屋的喜爱,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志。这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他命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这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的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命笔,又写了这样一幅对联: “ 杨柳青青江 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 仍旧在这一间半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策知州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连肺都快要气炸了。他和书丞商量了好久,便又在城中为刘禹锡选了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就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之意,实在难能可贵。 二、原文 7 / 1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 ()是陋室,惟 () 吾德馨 () 。苔痕上 () 阶绿, 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 素琴 () ,阅金经。无丝竹 () 之乱耳 () ,无案牍 ()之劳形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 何陋之有 ? ” 三、释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 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 1)名:著名,有名。( 2)灵:灵异,神奇,有灵气的意思 ( 3)。斯: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 4)惟:只有。 ( 5)惟吾德馨:但由于我的美德,也能使它声名远扬。德馨 :品德高尚。馨,香味,古代用来形容品德高尚的人。吾,我,这里指作者。 ( 6)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7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帘内满8 / 17 目青葱。 ( 8)鸿儒:大儒,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 9)白丁: 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 10)调( tio)素琴:调弄(弹奏)。( 11)素琴,不加装饰的。 金经:泛指佛经。 ( 12)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 “ 丝 ” 指弦乐器, “ 竹 ” 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 13)乱耳:扰乱耳朵。 ( 14)案牍( d):官府的公文。 ( 15)劳形:劳碌身心。形,形体、身体。劳,使 劳累。 (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 “ 有何陋语见论语 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 之有? 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 “ 陋室 ” 说明 “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 与前文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遥相呼应。把个 陋 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 不陋 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 译文: 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就能够远近闻名。水不在乎深不9 / 17 深,有了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品德高尚纯洁就不感到它简陋了。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帘内满目青葱。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些学识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在陋室调拨弹奏未加装饰的古琴,阅读吟诵泥金抄写的佛经。没有众多琴瑟、箫管的乐音搅扰两耳,没有繁杂的官府文书使身体劳累。这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 :“ 有什么简陋的呢? ” 六、作者及主题: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 铭 ”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 “ 铭 ” 。 七、分析课文:( 1)提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 2)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 陋室 二字扣题。 德馨 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 惟 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 思,一层是由于10 / 17 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增光添采。 ( 3)提问: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是写什么? 明确: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 4)提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是写什么? 明确: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 5)提问: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几句写什么? 明确: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 6)提问: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 明确: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 陋 室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 7)提问: 孔子云:何陋之有? 是写什么? 明确: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 陋室 说明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小结课文 ( 1)文章结构 第一层( 1 3)句:点出文章主旨。 第二层( 4 7)句:具体描写陋室环境的清幽,往来人物的11 / 17 博学和主人生活的高雅,表达了作者清高脱俗、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层(最后两句):总结全文,说明 陋室不陋。 ( 2)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课文通过对陋室和陋室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课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陋室表达自已高尚的道德情操,全文以 “ 德馨 ” 两字为纲领,处处紧扣 “ 德馨 ” ,突出“ 德馨 ” 。 八、【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1) A陋室( lu) B德馨( xng) c调素琴( tio)() ( 2) A鸿儒( hng) B案牍( d) c西蜀( sh)() ( 3) A诸葛亮( g) B嗫嚅( r) c磐石( pn)() 2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12 / 17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佳句默写 1山不在高, _。 2斯是陋室, _。 3 _,草色入帘青。 4 _,西蜀子云亭。 四、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 铭 ”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13 / 17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6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与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7作者为何要写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 8作者是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 1( 1) B( 2) c( 3) A2 A3 B 二、略三、略 四、 1捕蛇者说西游记五柳先生传 “ 友邦惊诧 ” 论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 4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5表明 “ 惟吾德馨 ” ,暗示陋室不陋。 6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7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8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 “ 无友不如己者 ” 的儒家交友之道,14 / 17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 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1本文作者 是 著名文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无案牍之劳形(劳:)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 “ 铭 ” 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15 / 17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10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11文中与 “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12与下面一段话衔 接准确得体的一句话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征不服自己。 13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16 / 17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14下列句子 ,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剪板机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第二季度护理核心制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化妆师岗位职业技能及理论资格证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科研助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车道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1+猴王出世教学课件
- 小学写字教学课件
- 特警防溺水知识培训课件
- 天然气管道耐磨修复工艺流程设计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全评估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GB/T 43681-2024生态系统评估区域生态系统调查方法
- 饮料风味稳定性与感官评价
- 充电宝市场调研报告
- 后端开发入门课件
- 高职应用写作课件
- 译林版牛津英语9A单词背记默写纸
- 神经内科头痛健康宣教
- 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
- 幼儿歌曲弹唱伴奏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分析文本解读及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研备课校本培训
- IATF16949过程绩效指标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